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本县境域曾有过3次大的变动。 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3267万元,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县。历史的车轮在
奔驰,改革在深入,宝山作为一个县的建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序
宝山区是
上海市的近郊县,毗连市区,交通便捷。地处
吴淞口,扼苏、松喉吭,为水陆要冲,是上海通江达海的北大门和国防要区所在。境区滨江临海,水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盛,有发展城乡经济的优越条件。
解放前,宝山人民深受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榨,更因屡遭战祸,疮满目,战争残迹处处可见,生产凋敝,民不聊生。解放后,宝山走上
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乡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年代后期起,境区即成为
上海市中心区扩散的重点地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70平方公里的
宝山区是上海重点建设的北翼,
宝钢股份总厂、石洞口电厂、张华浜和
军工路集装箱码头等一批现代化大型企业和港区在境内建成,使宝山成为重要的钢铁、电力基地和外贸港区,为宝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全县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穷乡海隅开创了崭新的面貌,独特的城郊型经济格局已具雏形。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48亿元,比1949年增长49.45倍,比1958年增长l6.47倍,比
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3.49倍,其中工业产值15.0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32%;社会商品零售额4.55亿元,比1958年增长5.35倍;职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658
元和1130元;县财政收入达到2.31亿元。到1988年底,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已提前12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跃居全国经济发达的县份之列。这些成就,凝聚着30多万宝山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对此,亟应书之于志,传之于世,以鉴古察今,彰往昭来。
宝山素有修志传统,建县260多年间,曾先后修有清乾隆志、光绪志,民国续志、再续志和新志备稿,共5部,为宝山留下了珍贵的
文化遗产,虽因时代局限,存在观点陈旧、资料疏漏、谬误等缺憾,但为修新县志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和有益的借鉴。1982年春,值盛世修志之际,着手编纂新的《宝山县志》。经五易其稿,七载辛勤磨砺,终于成书。新编《宝山县志》全书l00多万字,观点正确,门类齐全,资料翔实,文风简朴。鉴于1988年1月国务院已批准撤销宝山县,因此下限原则上延伸至1987年底,部分章节记至1988年9月撤县完成之时。新编《宝山县志》容纳了相当篇幅记述全县经济建设和
改革开放的成就,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是一部贮存了大量信息的有实用价值的志书。这虽是宝山在
社会主义时代的第一部县志,然因县的撤销,也就成为宝山县历史上最后一部志书,但所记载的丰富历史资料,无疑仍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新编《宝山县志》得以成书出版,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关怀下,大家通力合作、众手修志的成果,喜感史料之翔实,当念编采之艰辛。在这里,谨向大力支持宝山修志的上级领导部门,向热情指导帮助的专家学者同行,向辛勤耕耘、坚持不渝的全体编采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奉调青浦县委、惜别
宝山区赴任之前,怀欣慰之情,谨为之序。
凡例
一、本志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记述宝山县的历史与现状,突出地特色,记载重点放在解放以后至本县撤销时的38年。
二、鉴于本县境域多次变动,本志所记境域范围,立足于今之县境,对历次境域调整前所辖范围内的主要历史事物,均作适当记叙,以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本志统合古今,详今略古。上限不定,因事而异,需溯源者适当上溯;下限原则上定为1987年底,大事记和人物、建置等志有关章节,则记至1988年9月完成撤县工作之时。
四、本志以述、记、志、传、录为主要表述形式,辅以图表。所设分志,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采取分志平列体,每志一卷,下设章、节、目三个层次,横排纵述,纵横结合。全志以概述、大事记列卷首;设分志32卷,以大类为序排列,但不明标类别,其顺序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志余;志末列编后记。彩色照片、政区图、水利图、交通图集中于全志之首,其余图表随文插附。
五、本志对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除“文化大革命”设专记列于志余卷外,其余分记于大事记和有关分志之中。
六、人物按通例“生不立传”,以本籍为主,亦载少数对本县有重大影响的客籍人士,均按卒年先后为序排列。
七、本志历史纪年,1949年解放以前均用历史纪年,一般在同目中首次出现时夹注公元纪年。
清代以前的纪年和阴历月日均用汉字,民国纪年和公历月日均用
阿拉伯帝国字。记述中所称“解放前”、“解放后”,是指1949年5月26日宝山县解放之前和之后。政区、机关、官职、地名,均按当时名称记载,有些地名夹注新地名,以便对照。
八、计量一般采用现行计量单位,如米、平方米、立方米、公里、克、公斤、吨等。历史上的计量单位不便折算者,加注说明。币制,解放前的金额注明当时的币制,解放后的金额统一为新版人民币。
九、全县性统计数据除注明资料来源者外,原则上依据县统计部门资料,具体业务数据参用各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解放后1958年以前的统计数字均包括北郊区及以前各小区的数据,不包括者则加注说明。
十、资料来自档案、正史、旧志、报章、专著、刊物以及有关人士的回忆材料。
概述
一
宝山县位于
上海市的北郊,东北濒
长江,与
崇明区隔水相望;东与
吴淞区接壤;南与
杨浦区、
虹口区、
闸北区、
普陀区毗连;西以界泾、杨泾与
嘉定区分界;西北隅与
江苏省太仓县为邻。全境分成陆地与岛屿两部分,陆地北狭南宽,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3.08公里。全县总面积370.7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17′42″~12l°53′,北纬31°16′01″~31°30′28″。1987年辖3个县属镇、17个乡、6个居民委员会和206个村(大队)、1980个村民小组(生产队)。总人口34.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8万人。
本县境域是由
长江夹带泥沙不断淤积而成的
冲积平原和河口沙岛。距今1400多年前,西部洋桥、罗店、大场一线已经成陆;公元8世纪初,月浦、江湾一带已有海岸线;11世纪中叶,陆地部分已全部成陆,地面高程2.8~4.1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
缓坡状倾斜。长兴、横沙两岛,成陆时间较晚,仅有一二百年历史,地势普遍较低,地面高程在2.4米~3.1米。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常年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056.8毫米。
二
建县前,境域在唐宋时属
昆山市,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起属
嘉定区。清雍正二年(1724年)自
嘉定县析出东境建为新县,与老县嘉定同城而治。沿用明永乐十年(1412年)为导航而修筑于浦东高桥海滨的一座
土山“
宝山区”之名定县名为宝山。次年分治,置县治于吴淞所城(即1980年以前的城厢镇),从
雍正二年建宝山县到1988年撤县,历时264年。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本县境域曾有过3次大的变动。民国16年(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大
上海市计划,确定上海为特别市。民国17年,本县的闸北市(与
上海县共管)和江湾、殷行、
吴淞镇、真如、
高桥、彭浦6个乡划归上海特别市。这一变动使县境缩减一半。民国18年,市政府划定并征用
翔殷路以北、
闸殷路以南、
淞沪路以东地区7000亩土地,建设新的上海市中心区。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爆发后,本县沦陷时期,全境划归上海特别市,改县为区。民国33年又改区为县。民国34年抗战胜利,本县重归
江苏省。
1958年1月,为适应
上海市的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市政整体规划、粮食与主要副食品的供应以及建立卫星城镇的需要,本县与
嘉定区、
上海县一同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同年,市北郊区和
川沙县横沙岛(乡)并入本县,原在民国17年划归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重归本县。这是县境第二次大变动。
之后,本县南部与
杨浦区、
虹口区、
闸北区、
普陀区4个市区毗连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就成为市区扩展的重点地区。进入80年代,扩展进程加快,从1978年后
宝钢股份总厂的建设、1980年市
吴淞区的重建,到1984年市中心区调整扩大,本县先后有70多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吴淞区和南部相邻各区,使8个乡的农村处于县、区双重领导之下。这是县境第三次大变动。
1980年吴涨区建立后,本县县府所在地处在
吴淞镇区管辖范围内,而吴淞全区又为县境所包围,县与区在境域上犬牙交错,在管辖上互有困难,城乡矛盾较多、也较突出。因此,撤销宝山县、吴淞区,建立一个城乡一体的新区,遂成为必然趋势。
三
长江入海处的
吴淞口,素有“南为
上海市门户,西为苏常藩篱,乃东南第一险要”之称,本县就处在这一险要处。县境内历代设有众多军事设施,在
黄浦江口和长江口南岸曾先后筑有西、东、北、南和狮子林5个炮台及大批营房,驻重兵扼守吴淞口。在丁家桥、大场、江湾建有3个军用机场;在
吴淞镇和横沙分别建有军港码头;在江湾、庙行、杨行等地辟有4个靶场;还有军火库2处、哨所7个、堡1350多个和一批永久性国防工事。这些设施,虽一部分在近年因建设需要改建他用,但大部分仍作为国防设施在继续发挥作用。县境至今仍为东南沿海国防要区之一。
在这块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代为抗御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明代抗倭斗争中,倭寇几番来境骚扰,嘉靖年间,黄姚里
严大显五兄弟组成的严家兵,配合官兵转战抗击,使倭寇闻风丧胆。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英
帝国主义将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火延烧至
吴淞口,企图由此进入
长江腹地。提督
陈化成扼守吴淞西炮台,面对船坚炮利的强敌,与入侵英舰对垒轰击2个多小时,英舰被击中多次。陈化成孤军奋战,最后壮烈牺牲,表现了中国人民同入侵之敌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英军也不得不承认“受到了最厉害的抵抗”。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二八”、“八一三”两次
淞沪会战抗日战争,县境均为主战场。“一・二八”战争,十九路军将士在
来空法师、庙行、江湾等地区,接连粉碎了日军吴淞登陆、庙行中央突破的企图,日军丧兵失将,付出了沉重代价,不得不三易主帅。“八一三”战争,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这里展开长达70多天的反复争夺,在宝山县城,在
罗店镇,在吴淞、
江湾镇、大场,都进行过逐街逐巷逐屋的肉搏拼杀。在宝山县城,营长姚子青率领全营六百壮士与城共存亡;在
罗店争夺战前线,中国军队前赴后继,与日军进行13次拉锯争夺,出现十八勇士以血肉之躯炸敌人战车等壮举,发扬了中华民族在侵略军面前不甘屈服的浩然正气。就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在小川沙登陆后,一路烧杀,境内80%的房屋被焚毁,1万多人被残害。但是宝山人民没有在强暴面前屈服,边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等
抗日游击队,连年袭击日伪维持会、警察所,炸机场,惩汉奸,伏击日伪军,使侵略者不得安宁。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下,大批的枪支弹药、医疗用品和军事情报,通过设在
来空法师镇的秘密兵站、新四军情报组,经吴淞、小川沙等港口,源源送往苏北等地,支援了抗日军队。
宝山也是一个具有革命斗争光荣传统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里就有党的活动,周恩来、
邓中夏、恽代英、李立三等许多革命先辈,都曾在这个地区发动工农、唤起民众。在党的领导下,本县人民直接参加了反帝的
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
中国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党组织屡遭破坏,但火种不灭。1949年
上海战役前夕,境内坚持地下斗争的200多名共产党员,领导群众组织人民自卫队,开展护厂护校,收集情报,绘制军事设施地图,开展统战与策反工作,迎接上海解放。当年5月,解放上海的外围战在境内
月浦镇、杨行、刘行、顾村一线展开,人民解放军经过半个多月的攻坚战,攻破了国民党军队构筑的所谓“固若金汤”的永久性工事,切断了敌人从水上逃跑的退路,歼敌10余万人。人民解放军有3000名子弟兵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切都给宝山留下了光辉的革命史迹。
四
本县滨江临海,又毗邻市区,水陆交通便捷,有4条南北向干线公路直通市区,有33条市公交汽车线和16条郊区公共汽车线联结市区和各乡镇,有水运航道20条通往各乡和外省。民国18年(1929年)
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制订的《新上海建设计划》,曾将本境作为中心区和港口、铁路、道路等建设的重点地区,因历史条件限制和战争影响,除新市中心区和江码头动工外,其余都未能按计划实现。解放后,本境作为上海市重工业及港口建设的重要基地,除上海钢铁一厂、东海船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棉八厂等知名企业扩建外,1957年起,上钢五厂、上海铁合金厂、
上海彭浦机器厂有限公司、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华通开关厂、
上海自行车三厂等数百家大、
中型企业迁来境内或在境内新建。在共和新路两侧形成以机电工业为主的彭浦工业区,
蕰藻浜两岸建设以冶金工业为主的
吴淞工业区,五角场周围建成以轻工、纺织为主的五角场工业区。1978年以来,全国最大的现代化
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总厂、全国最大的港口火力发电厂
石洞口发电厂和国内第一座超临界火力发电厂华能石洞口第二发电厂,在境内沿江地区建设。上海港务局在张华浜和
军工路的
黄浦江沿岸建成两个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并正在宝山石塘北沿兴建上海港宝山装卸作业区。境区已成为
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北翼,也是钢铁、能源基地和外贸港区,为
宝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
38年来,本县经过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尽管有过“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历程,国民经济仍有较大的进展,特别自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在加强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注重搞活流通,使全县社会、经济各部门都有很大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3267万元,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县。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48亿元,比1949年增长49.45倍,年递增率11.18%,比1980年增长2.37倍,年递增率23.7%;社会总产值22.51亿元,比1980年增长2.65倍;国民生产总值10.36亿元,人均3035元,比1980年增长2.35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5亿元,比1958年增长5.35倍,比1980年增长88.8%;财政收入2.31亿元,比l958年增长10.7倍,是
上海市市郊经济比较发达的县份之一。
五
依托地理优势,本县解放以来的工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解放前,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1949年工业产值1222万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37.4%。经过1956年对私营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起县办工业逐步发展,1970年以后乡镇工业兴起,到1978年全县工业产值达到2.6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2.89%,比1949年增长20.8倍。1978年后,积极配合城市工业改造扩散,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新建了一批与城市大工业联营的工厂,成为城市工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14家自行车专业厂为
上海市的“永久”、“凤凰”名牌自行车生产70%以上的零部件,有80多家企业与冶金行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有18家经国家检验合格的电镀企业为上海的彩电、电冰箱、收录机、
缝纫机、自行车等轻工产品提供金属表面处理服务。l987年工业产值15.05亿元,比1949年增长122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l.3%,有机电、仪器、设备制造、化工、建材、金属制品、缝纫、针织、食品、日用机械制造等行业,曾获部优、市优荣誉的名优产品有:“新华”、“
蜜蜂属”、“
回力”、“
上海市”等牌号的自行车脚蹬、前叉合件、“宝友”牌轴皮、“雪球”牌活动冷库、“七O”牌进排气门、Q型螺丝千斤顶、“宝山”牌油压千斤顶、“舒乐”牌衬衫、“火焰”牌喷灯、“宝羽”牌
羽绒服装等。月浦的童装、羊毛手套、横沙的绣品、大场的
矿物油、盛桥的
柠檬酸、庙行的纸品等,成为本县主要的出口
外销产品。
本县农村从50年代起,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变革,依靠集体力量,利用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优势,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和平整土地,增施肥料,改良土壤,装备农用机械,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更新作物品种,提供栽培技术,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1949年,各项作物的平均亩产量:粮食223.5公斤、棉花(皮棉,下同)12公斤、油菜籽40公斤、蔬菜28公担,耕地复种指数131%,农业产值2045万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劳动力165.57元,每亩土地纯收入不足50元;全年上市猪6959头,禽34.24万只,水产87l吨。1987年,各项作物平均亩产量:粮食599公斤、棉花29公斤、油菜籽107公斤、蔬菜45.8公担,分别比1949年增长168%、141.66%、167.5%和63.57%,耕地复种指数178%,农业产值1.43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均856.80元,每亩土地的纯收入230元;全年上市猪31.86万头,禽159.89万只,水产7209.6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44.78倍、3.67倍和7.28倍,并有蛋、奶、食用菌、瓜果、花卉等大量上市。
本县农村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是以粮、棉、油
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经济。1949年农业产值中以种植业的收入为大宗,畜牧
渔业只占很少比重,直到1976年,种植业仍占75.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非农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1987年农业总产值1.43亿元中,种植业占52.45%,畜牧业占40.55%,渔业占5.05%,副业占1.3%,林业占0.65%。经过多年的积累,乡、村、队三级都成为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经济实体。1987年农村固定资产原值74479万元,其中乡一级为3879l万元,村一级为26686万元,队一级为8229万元,形成独特的城郊型农村经济模式。得天时地利之宜,
长兴岛发展万亩桔园,已成为市郊
柑橘属生产的主要基地。吴淞乡发展草莓保护地栽培,使供应期长达5个月,被誉为“草莓之乡”。全县副食品基地建设有较快的发展,到1987年底,已建成500头以上养猪场34个,万羽鸡场18座,百头奶牛场11座。瘦肉型猪、兔毛、香料、蔬菜、鳗苗等已进入国际市场,逐步向创汇农业发展。
六
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县城乡建设和教科文卫体等各项事业也有相当发展。
因受历次战争摧残,到解放前夕,境内各城镇街坎坷、屋舍破旧,战争创伤处处可见。解放后,城乡建设有很大发展,新建公路63条(段),总长198.93公里,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邮政网点遍及城乡,邮路149条、3621公里。电话通讯自动化,载波化,电缆化也初具规模,装机容量
市内电话19200门,农村电话4000门。各城镇都进行了扩建和改造,镇区面积都有很大扩展。新建工房63.72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2.7平方米。1958年以后,市规划建设的彭浦、泗塘、海滨、桃园、长白、控江、凤城、广灵、宜川、柳营、运光、兰花、梅花、沪太、宝钢等一大批新村,在县境南部和县府所在地区拔地而起,新村地区工农交融、城乡交错,已具有农村城市化雏形,并陆续划为市区。在农村,河、路、村宅都作了重新安排,穷乡僻壤的旧迹已不复多见,农村住房今非昔比,70年代以来绝大部分农民家庭都建造了楼房,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并正在向讲究室内装饰和设备现代化发展。
自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知名教育家
袁希涛等在县城筹设第一所小学宝山县学堂起,本县现代教育事业有较快的发展。清末民初陆续有
复旦大学、中国、水产、
商船等大中专院校在境内创立,以后又有
同济大学、劳动、上海、暨南、持志、政治、文治、沪江等大学和音专、体专等院校迁建来境,成为高等学府荟萃之地,对启迪民智,提高社区文化水准起了催化作用。辛亥革命后,境内兴识字扫盲,民国13年(1924年),各市乡普设平民学校。30年代初,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在本县大场地区创办山海工学团,推行教育为工农服务,实行工学结合和小先生制,使全县平民教育得到发展。因受战争影响,特别是“八一三”战争的影响,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后逐步得到恢复。解放前夕,全县有幼儿园14班,小学137所,中学1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30%。解放后,教育发展很快,到1980年有幼儿园152所(班),小学180所,中学48所(完全中学22所),1983年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之后,有部分学校划入市区。1987年全县有幼儿园246所(班),小学130所,中学25所(完全中学11所),中专2所,职业中学13所(班),广播电视大学分校l所,成人业余学校4所,此外还有教师进修学校、农业技术学校、科技进修学校等,在职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自清末县城创办通俗教育社、城市图书会,吴淞创设藏书会起,历来文化艺术活动和民间文艺活动都比较活跃。宝山的故事、神话、
民俗音乐、丝竹、吹打乐、民间舞蹈和
彩调剧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1987年,全县有文化馆(站)21个,图书馆(室)21个,影剧院5个,放映队17个,并有县人民广播电台和专业剧团宝山沪剧团。群众性的戏剧、
曲艺、歌舞、美术、摄影等在市级会演、展览中,有50余名作者的100余件作品获奖,彭浦农民摄影在全国独树一帜,宝山彩灯还出国展览,获得好评。
解放前,本县医药卫生条件十分简陋,虽较早办有医院多所,但规模小,设备差,水平低,药品匮缺,群众求医寻诊,主要靠中医中药。1987年,境内有县级综合性医院3所,还设有中医门诊部、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
结核病防治所、精神病防治院等卫生事业机构,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县、乡两级医院和卫生院有医、技人员1554人,平均每千人有医、技人员4.91人;有病床955张,平均每干人有3.02张。解放后防疫工作成绩显著,
鼠疫、
霍乱、天花早已绝迹;血吸虫病、
丝虫病已被消灭;
白喉、
麻疹、
百日咳、
流行性脑膜炎、
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主要传染病已被基本控制;急性
肝炎、
细菌性痢疾等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1987年人均期望寿命73.3l岁,比解放前提高34.31岁。
解放前,本县科技事业仅处于萌芽状态。解放后有较快发展,1987年建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科技协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站、食用菌推广站、农机研究所等机构和各种学会团体,有
科技人员2455人,其中高级人才7人(1988年初为54人)。科研项目遍及工业、农业、医卫等各个领域,1980年至1987年获得市级以上
科技成果奖的项目有46个,获得县级科技进步成果奖的有203个,1986、1987年列入市级星火计划的项目有8个,总投资972.3万元。
解放前,体育只在中小学校开展。解放后,全县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人才培训、场地设施等都有很大发展。全县获等级运动员称号的有115名,其中健将级7名。在市级和全国性的比赛中,有6名本县籍的选手打破全国纪录。解放以来,本县先后向国家、市输送各项运动的优秀运动员31名,其中自行车运动员
吕玉娥、射箭运动员
张政还作为国家队成员参加了1984年的第23届
奥运会。
七
本县地处海滨,境区有118.91公里岸线襟江带海。每年夏秋之际,常因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严重灾害。从
雍正三年(1725年)分治起至1949年5月解放,因台风潮溢造成沿海人庐漂没和因暴雨洪涝造成的大饥荒就有48次之多。建县初下辖9个施粥厂,以赈济区域替代行政区域,到
爱新觉罗·颙琰、道光年间分设到14个,可见那时的宝山人民,经常得依赖官府赈粥济贫,才能勉强维持生计。民国年间的
民俗音乐:“棋钳稻海车田,海龙王作对大荒年”,“有仔丫头不嫁北头(海边),嫁仔北头一口麦头一口草头”,都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宝山人民的困境。加之战祸连年,人民的困苦更是雪上加霜。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动员大量人力,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修海塘、兴水利,国家共投资1.68亿元。陆上23公里海塘,已建成能抗御50~100年一遇的高潮和11~12级台风同时袭击的坚固堤防,岛上结束了南北围的被动局面,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都得到了保障。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1978年以来增幅加大,全县各城镇的居民劳动就业已基本解决。1987年,全民所有制和县属大集体职工人均年工资(不含奖金)1658元,比1976年的576元增长1.88倍;农民人均收益分配达到1130元,比1976年的200元增长4.65倍;全县城乡储蓄金额4.42亿元,比1976年增长15倍。1976年至1987年,有5.94万农户建房21.42万间,多数农民住进两层或三层楼房。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已进入普通家庭。
历史的车轮在
奔驰,改革在深入,
宝山区作为一个县的建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勤劳勇敢的宝山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依托上海北郊优越的自然、地理、人文条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为建设工农结合、城乡一体的新宝山,为上海北翼的起飞,为振兴上海、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在作出更大的努力,增添新的光彩。
宝山县历年工农业总产值表
产值单位:万元
注:1986年起统计口径有调整。
宝山县1980~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表
产值单位:万元
注:①1986年起统计口径有调整。
②按当年价格计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