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
东汉初期著名的大臣、古文经学家
杜林(?―47),字伯山,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期著名的大臣、古文经学家。其父杜邺曾任武威郡(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刺史。杜林年轻时好学深沉,又就学于当时著名学者张,故以博学多闻被世人称之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林尤其精通《尚书》,实为东汉时期《尚书》最早的倡导者。
杜林在刘秀时曾官至司空建武二十三年(47)去世,光武帝亲自吊唁,并为他送葬。
人物生平
杜林(?~47年),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地区)人,东汉初期著名的古文经学家。杜林自幼喜欢读书,家藏颇富,又就学于当时著名学者张竦,故以博学多闻被世人称之为“通儒”。杜林尤其精通《尚书》,他曾在西州得到一卷奇书《古文尚书》,视若珍宝,悉心研习,虽经战乱,从不离身。当时的学者卫宏见到杜林后,为他的才学所折服,因而卫宏与其门生徐巡一同投到他的门下,学习《尚书》。卫宏还做了《训旨》,使《古文尚书》之学大兴,以后更有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杜林是东汉时期《古文尚书》最早的倡导者。
杜林最初在新朝做过郡吏。新朝灭亡后,与弟杜成及同郡人范逡、孟冀等携妻子避乱,客居河西。建武元年(25),隗嚣重新占据河西地区,广集人才,素闻杜林的才学品德,非常敬重,任用为治书侍御史。杜林因病辞官,打算返回故里。隗嚣虽然对杜林不满,然而碍于他的名望,只好将其软禁起来。建武六年(30),弟弟杜成病故,杜林方获准持丧东归。继而隗嚣又后悔,急派刺客杨贤追杀。杨贤见杜林自己推着鹿车为弟弟致丧,为其义行所感,不忍下手而去。
刘秀得知杜林回到渭河平原的消息,立即委任为侍御史,并召见了他。询问有关经学问题和河西情况,京师百官也非常敬仰他的才学和品德。
杜林很善于举贤荐能,在任大司徒司直时先后向光武帝推荐了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都受到任用。著名学者郑兴吕振羽他同住陇右,他知道郑兴很有才学,便与其交结。当他得知郑兴也从隗嚣那里东归后,便马上向光武帝举荐,盛赞其学识渊博,堪为太任建武十一年(35)杜林代郭宪为光禄勋。但凡属下有好学的,他便加以引导、任用,故京师士子多投到他的门下。
建武十四年(38),群臣上书,建议增加重刑以遏制犯罪。杜林则认为东汉政权初创,应总结前朝的得失,去除苛政,建立宽松的政治制度,使天下欢欣,百姓感恩戴德。如果因小事而施重罚,则“国无廉士,家无完行;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下上相遁,为敝弥深”【注:见《后汉书·杜林传】》,其建议得到采纳。
杜林在朝中与郭丹、侯、张湛、郭等人齐名。以后他又担任过东海王傅、少府等职,建武二十二年(46)接替朱浮司空。次年八月去世,刘秀亲自为他送葬。
藏书故事
据明万历甲辰江右《杜氏宗谱》载:林为光禄选举称平,尝于西州(新疆境内三州之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篇(蝌蚪文),故苏轼云:壁中灵简今千年,添书蝌蚪光射天。故有“西州得古书”的典故。
东汉经学家、藏书家、文字学家。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侍御史御史大夫。长于文字学,治《尚书》。曾收藏有漆书《古文尚书》1卷,是否藏有此书,学术界尚有争论。《后汉书》和《册府元龟》记载其“承继先祖传留之书”,可见家中藏书颇多。曾撰《苍颉训》、《苍颉故》各一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苍颉训》一卷。
史籍记载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间为武威郡刺史。林少好学沉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闇然而服。济南市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文言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严重,则人畏法令;今宪律轻薄,故奸轨不胜。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诏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法防繁多,则敬免之行兴。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之五刑,不过三千。大汉初兴,详鉴失得,故破矩为圆,雕为朴,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诋欺无限。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臧,小事无妨于义,以为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完行。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深。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帝从之。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明年,代丁恭为少府。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司空。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明年,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诏曰:"公侯子孙,必复其始,贤者之后,宜宰城邑。其以乔为丹江长。"
论曰:夫威强以自御,力损则身危;饰诈以图己,诈穷则道屈;而忠信笃敬,蛮行焉者,诚以德之感物厚矣。故赵孟怀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义,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诬矣。
------《后汉书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参考资料
杜林.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2-25
杜 林.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2-25
杜姓.华夏经纬网.2023-12-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藏书故事
史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