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营镇,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下辖镇,地处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部。
1949前,玫瑰营属
丰镇市第三区;1954年,划归察哈尔右翼前旗;1995年8月,玫瑰营乡改镇。截至2018年末,玫瑰营镇户籍人口有31789人。截至2020年6月,玫瑰营镇下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2011年,玫瑰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2018年,玫瑰营镇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个。
基本介绍
玫瑰营镇辖20个村委会(红旗、古营盘、玫瑰营、十二股、庞家村、全胜局、袈裟庙、高宏店、天和永、
赵油坊、六号、老官路、九股泉、张山沟、望爱村、弓沟、哈拉沟、马莲渠、头道沟、王贵沟),3178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114个自然村,镇党委下设22个党支部,共有787名党员,辖区内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总耕地面积30.8万亩,
蒙古族、
汉族、
满族、
回族四个民族组成。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玫瑰营镇下辖20个行政村:玫瑰营、十二股、王贵沟、古营盘、红旗、庞家村、哈拉沟、马莲渠、头道沟、望爱、弓沟、全胜局、高宏店、袈裟庙、天和永、六号村、赵油房、老官路、九股泉、张山沟,下设15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玫瑰营镇下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东风社区、玫瑰营村、十二股村、庞家村村、古营盘村、红旗村、王贵沟村、弓沟村、望爱村、哈拉沟村、头道沟村、马莲渠村、全胜局村、高宏店村、袈裟庙村、天和永村、六号村、赵油房村、老官路村、九股泉村、张三沟村,镇人民政府驻玫瑰营村。
人口
2011年末,玫瑰营镇总人口38600人。总人口中,男性20072人,占52%;女性18528人,占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人。
2017年末,玫瑰营镇常住人口为18193人。
截至2018年末,玫瑰营镇户籍人口有31789人。
经济结构
农业
2011年,玫瑰营镇有耕地面积16.1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27.6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525吨,其中玉米412吨,马铃薯9313吨,小麦8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22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6万头,年末存栏9800头;羊饲养量11200只,年末存栏7000只;牛饲养量1.4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上市家禽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5吨,其中猪肉5吨,牛肉2吨,羊肉8吨;禽蛋1吨,
鲜奶1吨。
历史沿革
玫瑰营是一个有着百佘年历史的古老集镇,
清朝时期玫瑰营境内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地势平坦。有一低洼处长着茂盛的芦草,当时人称玫瑰营村为“芦草卜子”。
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蒙古教区
主教巴耆贤(
比利时人)西去巡阅教务,途径芦草卜子(今玫瑰营村)时看到此地水草 丰美,地域广阔,遂派南壕欠(今
河北省尚义县)刘振林神父(比利时人)到这里建堂兴发传教工作。光绪13年(1887年)刘振林到芦草卜子村先建起一座“圣土堂”(土木结构的天主教堂),并任本堂神父。当时芦草卜子村只有7户人家约30多口人,他们主要以游牧为生。光绪25年(1899年)蒙古教区(今
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主教方济名(比利时人)派风神父(比利时人)到芦草卜子村协助刘振林工作,于光绪30年(1904年)在芦草卜子村盖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天主堂。
光绪33年(1907年)天主教堂扩建,扩建后的
圣十字架主教座堂呈“人”字形框架结构,全部用青砖砌墙,铁瓦盖顶,面积约300平方米,并以天主堂为中心相继建立了修道院,修女院等附属机杨房屋500余间,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芦草卜了”随之以
天主教的《玫瑰经》为典改名为“玫瑰营村”。
民国初年,玫瑰营境内归
丰镇县三区公所(老
平地泉镇区)管辖。民国35年(1946年)02月玫瑰营划归
集宁县五区管辖。1959年10月集宁县五区全部划归
察哈尔右翼前旗。1958年4月撤区建乡,成立玫瑰营乡、圣家营乡。1958年11月撤乡建设,成立灯塔人民公社,1962年05月改称玫瑰营人民公社,1965年05月改称东风人民公社,1984年06月改社建乡成立玫瑰营乡,年撤乡建镇,成立玫瑰营镇,2004年06月弓沟乡并入玫瑰营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玫瑰营镇的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到2004年,全旗粮食总产达3486万斤,粮食亩产平均210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0元;有大小畜5.2万头(只),其中
奶牛1780头,
寒羊38000只;退耕还林面积达4.1万亩,沙源治理面积完成1.5万亩,有林地9.3万亩,全镇有机电井58眼,蓄水灌溉工程6处,防用洪工程3处,有变电站1个,总容量达9500KV,高低压线路1700公里。有固定、移动电话接收塔4座,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开通。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玫瑰营镇因镇人民政府驻玫瑰营村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天主教徒来此传教,以天主教《玫瑰经》为典,于是天主教徒便改村名为玫瑰营。
交通运输
玫瑰营镇有110国道经过境内。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玫瑰营镇有小学3所,在校生268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81人,专任教师4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玫瑰营镇有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300人次,出院病人830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万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玫瑰营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户,人数63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06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8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9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9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玫瑰营镇地处
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部,东与
黄茂营乡接壤,南与
巴音塔拉镇为邻,西与
集宁区白海子镇相连,北与
察哈尔右翼后旗锡勒乡毗邻,行政区域面积394.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玫瑰营镇地处平坦开阔的中部
冲积平原—黄旗海盆地北部,地势较平坦,全境北高南低,东高西底,平均海拔高度1600米左右。
气候
玫瑰营镇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年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炎热、
降水集中,秋季冷凉多雨,全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4.5℃,1月平均气温-12.4℃,7月平均气温20.5℃,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4.4℃。降水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369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560.7毫米,降水一般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13.1毫米,年最大蒸发量2418.2毫米,年最小蒸发量1608.3毫米。年平均
日照市总时数30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69%,平均相对湿度54%。
自然资源
玫瑰营镇境内野生动物有狐狸、獾、
黄鼬、
红原鸡、野兔、蛇、蜥蜴、
鹌鹑等。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丘陵山区。野生药材主要有黄芪、
黄芩、
知母、蓁九、蒲公英、
北柴胡、甘草、
麻黄、百合、防风等;野生编织资源有枳机、芦苇、
多枝柽柳、蒲草、
春榆、
柠条锦鸡儿、朴榆、
虎榛子等;野生果树有山樱桃、
山杏、
山葡萄等;野生食用菌有蘑菇、
普通念珠藻等。
蜜源植物除
荞麦、油菜、向日葵外,野生蜜源植物有草木栖、
苜蓿属、万里香、马蔺、
莳萝等品种。
磨子山
磨子山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玫瑰营镇东北部约20千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圣母圣心会
比利时籍陶神父组织石工开山凿石,历时三年,建成一座宽8米,长25米的石堂,并将山上的一眼水泉祝圣为圣水泉。
天主教堂
玫瑰营天主教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营镇。始建于1899年。
教堂于1900年和1907年两次扩建。
据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比利时帝国从法国人手中获取了在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传教的特权,于1874年在这里设立了传教公所,进行布教并设堂讲经。教会根据《圣经》中的“玫瑰经”,将当地地名改为玫瑰营,一直沿用至今。教堂建筑占地面积300㎡,青砖砌墙,铁瓦覆顶,保持了西欧建筑的样式。后又增建修女院、婴儿院等房舍500多间。1927年后中国人自任
主教,玫瑰营教堂成为
乌兰察布市教区的主座教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