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镇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下辖镇
黄陂镇位于赣州市宁都县西北部,是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镇下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辖区面积为208.7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为4.04万人(2018年)。黄陂镇是江西省文明乡镇、赣州市重点示范镇。2018年,该镇拥有25家工业企业和25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黄陂镇距离宁都县城48公里,区域面积为204.4平方公里,人口为4万人。该镇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完备,是江西在东西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乡镇。黄陂镇的南北各有一条河,南溪经蔡江由西南流至黄陂圩镇的南面,北溪经大沽由西北流至黄陂圩镇的北面,两溪在观音阁下汇合成黄陂河。黄陂镇被形容为“小赣州市”,因为它像赣州一样被水环绕,人们称之为“船”。
历史沿革
黄陂区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已有人类居住,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开始设置行政机构。 
苏区革命战争时期,黄陂先后四次设区置府。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陂,毛泽东和朱德等为了战事和工作的方便,将“璜陂”改成了“黄陂”。红军长征后,又恢复为“璜陂”,苏区时期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一直称作“璜陂”。
1987年,黄陂改为县辖镇。
人口民族
2018年,黄陂镇户籍人口40418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陂镇位于宁都县西北部,距县城48千米,为“两县七乡”区域性中心镇,东濒钓峰乡安福乡,南界蔡江乡,西接大沽乡兴国县南坑乡,北邻小布镇。总面积208.71平方千米。
地形
黄陂镇内山峦起伏,蜿蜒成势。
气候
黄陂镇年平均气温在14-19℃,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
自然资源
黄陂镇有耕地面积近4万亩,山地23万多亩。
黄陂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大的矿产有稀土、正长石等。文化
千年古镇
黄陂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已有人类居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陂遗留下来的古聂氏宗祠,古建筑颇多,其中以山堂宋代古窑址和千年古村杨依村最为著名。 
红色故土
黄陂是中共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宁都县第一个农村中共党支部、第一个基层共青团组织和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是一至三次反“围剿”的大本营,决策指挥中心和主战场之一,发生过“黄陂会议”、“黄陂战斗”等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曾七驻黄陂区。并在此挥毫填就了《渔家傲·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著名词章。邓小平1972年重返黄陂。苏区时期,黄陂人口不足2万,参军参战者达1.2万多人,有名有姓的烈士1314名。诞生了宁都县唯一一个开国中将刘浩天。
状元之乡
黄陂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之风盛行。据考证,黄陂历史上中榜进士84名,自唐以来中举62人。代表人物有五代十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廖匡图廖融廖凝南宋景定年间状元谢元龙宁都县2个状元之一)等。2005年黄埔学生廖海珍获得江西省文科状元,成为自恢复高考以来赣州市地区第一个江西省高考状元。 
堪舆圣地
黄陂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原地区堪舆大师、世称“救贫仙人”的杨筠松唐朝末年从北方辗转迁居黄陂,在此居住25年之久,以为人选择“风水”为业,足迹遍及赣闽粤等省,被尊为江南堪舆界始祖。保存完好的黄花门楼便是其杰作。海内外风水师中一直流传着“中国地理在江西、江西地理在黄陂”的说法,黄陂也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镇”。
社会
教育事业
黄陂镇有宁都县黄陂中学、宁都县黄陂中心小学、宁都县黄陂镇公立幼儿园等。
获得荣誉
2002年列为江西省华南虎自然保护区,2001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亿万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5年我镇被评为“江西省信息化富民创业百强乡镇”。黄陂镇文化传统良好,“三百田剧团”常年活跃在乡村组,享誉省内外。2008年,黄陂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塘圩村徐家、安槎村安槎、丰产村塘头,现三个示范点都在进行“三清三改”,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
代表人物
杨筠松(834-903),名益,字筠松,又字叔茂,世称救贫仙人。著名堪舆家。宁都堪舆界许多人尊之为一脉相承的第十六代祖师,亦有人尊之为江南堪舆界始祖。原籍山东窦州府。四十六岁时,因避黄巢乱,迁到今黄陂村住到终年。杨筠松被列入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客家名人展”。
廖瑀,字陈子昂,号金精三僚村廖氏先祖,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隐居虔化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后遇杨筠松于虔化斗法,钦佩杨公术精如神,拜为己师,随师迁居僚溪,得杨公筠松亲传青囊秘籍。后唐皇帝封其为“国师”。廖著有《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廖匡图(生卒不详),字赞禹,黄陂村人。湖南省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匡图,字赞禹。有诗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其兄正图,亦负诗名,有《家集》一卷行于世。清文学家魏礼,对其兄弟之作,誉为“后世不易得”。
廖凝(约936年前后在世),字熙绩,黄陂村人。善吟诵,有学行。累官江州团练副使。有诗集七卷行世。《十国春秋》有廖凝传,《全唐诗》录凝诗三首。廖氏先世居洛阳市,唐贞观庚子年(640年)廖崇德任虔化(今宁都)县令,后即定居宁都,廖凝、廖匡图都是其后裔。《全唐诗》载匡图为南康郡人,而未指明凝籍贯,只说:“初,归湖南省,隐衡岳,后迁金陵。”所以有人以为凝籍衡阳市。其实,《十国春秋·廖凝传》和《宁都直隶州志》都澄清了这一点。廖凝、廖匡图都载入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等,系迄今为止有文献可考的宁都最早的知名文学家。
廖匡济五代十国时期“决胜大将军”。
谢元龙南宋特科状元。
谢云彪清代农民起义首领。
廖亦昌:民国初期全国高等文官考试金榜题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社会
教育事业
获得荣誉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