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安徽政府成立的开发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芜湖高新区”)是199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的省级高新区,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安徽省第二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简介
芜湖市有5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在此交汇,宁安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全市辖四县四区,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3.8万。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开展了多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形成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芜湖被中央列入成功开拓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开放、诚信、务实、创新”已成为芜湖市的城市精神。芜湖科学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等院校,在校师生14.8万人,副教授、教授0.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3万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万人,其中中高级人员1.8万人。毗邻高新区新建设的高教园区将其中7所高校集中在一起,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市域面积中山体占20.5%、水域占14.4%,山峦叠嶂,湖泊纵横,半城山水,清秀怡人,水、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良好。
芜湖高新区初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四至界限为:漳河以东、峨山路以南、九华南路以西、纬十路以北。经过多年艰苦创业,芜湖高新区已成为安徽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龙头,是我国中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创新要素活跃的区域之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承接创新为契机,分工合作为基础,立足当前为前提,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芜湖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开放之城。
区域概况
城市依托条件
芜湖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北部,南靠世界著名风景区黄山、佛教圣地九华山,北接富饶的江淮平原,居华东中心位置,临江近海,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芜湖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芜湖港是长江第五大港口,拥有安徽省最大的外贸码头,有5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在此交汇,宁安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全市辖四县四区,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人口123.8万。
芜湖市1876年就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芜湖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以奇瑞为龙头,2011年奇瑞产值跃居全省工业企业第二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乘用车产销量累计突破200万辆的自主品牌。材料产业以海螺、新兴铸管为代表,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泥产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塑料型材产能居世界第一。电子电器产业以美的、日立制作所为代表,家用空调器产能超过600万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伏光电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有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芜湖方特是中国规模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主题公园。全市近四年GDP平均增幅为15.8%。2011年,全年预计实现GDP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量居安徽省第二位;人均GDP5732美元,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三位。该市先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园区发展基础
十余年来,芜湖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以奇瑞为龙头的汽车产业,经济总量迅速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建区以来,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将产业链条长、财政贡献率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作为重点,通过财政支持、招商引资、创业孵化、搭建服务平台等多种措施,在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培育了奇瑞新能源、海螺、华东光电等优秀企业。汽车及零部件是高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奇瑞的带动下,高新区集聚了50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辐射带动全市200多家汽车配套企业,形成了以汽车研发、生产为主体,集物流、销售、展示、汽车服务、汽车文化为一体的汽车产业群。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6亿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大连世界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中成功进行了示范应用。
产业发展
芜湖高新区多年来一直以坚持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注重规模与质量并重,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在奇瑞新能源、华东光电、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中航集团、美国美国德尔福公司、日本川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下,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四大主导产业。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引入奇瑞新能源汽车、中集集团、奇瑞中央研究院、明基材料、瑞创叉车、美国德尔福、天海电装、黄燕实业、盛力制动等60多家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涉及新能源汽车、特种改装车、专用车辆、汽车模具、制动系统、线束、转向器、内饰件、汽车电子、各类冲压件、注塑件、压铸件等产品。
奇瑞新能源项目位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包括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明基隔膜)、瑞科科技有限公司(小型汽油机)、盈丰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及整车、部件、投资、研发等系列项目。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注册5000万元,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增资至12亿元,是奇瑞公司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主体,主要从事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测试,核心零部件的设计、测试、生产制造,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研究(如太阳能等)。奇瑞新能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完成了从弱混、中混、强混动力到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应用,从整车系统开发到关键部件开发生产完整的研究、开发、生产体系,开始逐步上市销售。
在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上,奇瑞新能源项目已经完成了A5并联弱混合动力系统(BSG)的开发,批量上市。中度混合动力汽车(ISG)和全混合动力,燃油经济性可以提高20%-30%。
在纯电动汽车的开发上,奇瑞新能源项目已经完成了高速纯电动汽车和低速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分别搭载在M1和QQ车型上,已经上市销售。
在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上,奇瑞新能源项目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所有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组建了系统控制,电驱动系统和电池系统的专业实验室,并申请了数百项专利。
奇瑞新能源项目的中试线,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工艺,年生产能力达1800万安时,配合新能源电池系统实验室和安全实验室测试,可保证锂电池的国内领先地位,已经完成装车用电池的全面测试。
截至目前,项目总投资已达3亿元。正在规划中的2万平米超大厂房,配有5条全自动化的电池生产线,可满足年产5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预计总投资8亿元,目前正在规划设计,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多亿元。
在汽车电子领域,重点发展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多媒体娱乐和智能通讯系统,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汽车电子研发和制造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以中航华东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国家级特种显示器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光电研究院和华夏科技园系列光电子为基础,重点发展光电子元器件、光机电微波元器件、导电玻璃产业,已有20多家骨干企业。
在加强企业孵化的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就地产业化,通过引进资金和战略投资者,促进项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芜湖远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2900万元,引进了以郭光灿院士为首的团队,设立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量子科技和关联产品的产业化。以华东光电的显示技术,引进了中航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TFT-LCD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聚集。
【节能环保制造业】以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项目——海螺余热发电成套设备制造和明远薄膜太阳能电池为龙头,重点发展余热发电、垃圾焚烧、污水处理、高效粉磨、智能输变电、节能锅炉、节能电机设备制造等。着力推进太阳能基础材料、太阳能应用电器设备等产业的发展。
在大力加强安徽省节能环保装备基地建设的同时,支持服务海螺川崎公司余热发电项目,进一步赢得了川崎公司的投资信心,新投资的收尘设备等节能环保项目又取得了喜人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盾安集团节能环保设备项目、西安南方公司节能新材料空调管项目和浙江正亮电子节能变频器项目等纷纷落户。
服务外包产业】依托芜湖市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加快服务外包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商务配套环境,着力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流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已经引进了和瑞科教投资、佳景科技、问天量子科技、准信科技、坤玛网络等多家服务外包企业。
芜湖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坐落在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为方向的主题科技园区。是高新区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载体和孵化机构。园区致力于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与创意、软件、信息技术、物联网等产业,一方面以芜湖市主导产业为基础,延伸创新链条,促进科技、信息、创意等与制造业融合,积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通讯增值服务、物联网等高成长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服务外包园由芜湖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兴建,规划面积290亩,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一期已建成35栋独栋办公楼组,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1家,已入园人数800多人,年内就业人数可达2000余人,其中博士以上高学历者80余人。可形成外包企业100家,就业人数5000人,形成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服务外包园二期已开工建设,届时将建成软件中心、汽车电子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专业楼宇,同时配套专家楼、商务中心、云计算等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成后,就业人数可达5万多人。
入园企业主要有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ITO)类企业: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银江科技城、芜湖准信科技有限公司、芜湖新网讯工程有限公司、芜湖华宏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
工业设计等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类企业:佳景科技、联网汇通、达内等13家。
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企业(KPO)有:依维光电、中日维丰、华岳科技等13家。
自主创新
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园区工作的核心。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成果日趋显现。
一是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全市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中,支持并鼓励全市范围内的存量创新要素往高新区集中,全市科技三项经费将主要投向高新区内重点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部分应用型科研机构。重点联合中科院、国家部委研究院所在区内设立分院分所,吸引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科技成果在区内实现产业化。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节能环保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大学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特种显示器件工程实验室、海螺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推进创新型自主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支持奇瑞、海螺等企业创国际名牌。增强企业商标意识,强化商标注册,积极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
二是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设立芜湖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利用高新区与芜湖高教园区毗邻的优势,促进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在高新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已有中科院合肥分院设立的新能源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塑形研究所等10多家研究机构。
推进产学研合作,出台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学研合作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实施“内联外引”,在深化与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市内高校科技合作的同时,促进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合作。
高新区紧邻芜湖高教园区和芜湖职教园区,可以通过校企联办方式进行“订单式”人才教育和培训。高新区附近已经全面城市化,能为高新区提供稳定的员工来源。省政府明文鼓励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芜湖高新区聚集。安徽师范大学与高新区签订了校区合作协议,就软件服务、物流服务、文化创意合作达成了协议。合肥工业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已落户高新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高新区建立了芜湖分中心。
依托海螺川崎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节能环保材料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建成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各类企业产权、股权、科技成果、适用技术进入市场交易。支持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申报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交易试点,鼓励企业开展股权交易和股权托管。建立汽车专利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汽车专利成果引进和就地转化。全力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园,打造中国科普资源集散中心。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工商、版权等部门知识产权联动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做好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引进和培养核心技术、关键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再教育。完善投融资服务。扩大政府风险投资引导资金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服务机构发展,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质押融资业务。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培育上市梯队。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结合园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引进权威测试认证机构,建设高水平的高新技术测试认证中心,发展科技评估技术咨询、成果推广、技术产权交易、技术经纪等社会化科技中介组织,积极引入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对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成果、创新人才的舆论宣传,继续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形成“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
四是促进创业发展。投资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引进长江产权交易所等4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投资、担保等创新要素交易、中介服务和检验检测等资源共享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减少前期投资成本。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等,规划建设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材料与装备等科技企业加速器。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支持科技孵化器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给予补助。努力拓展创业源头。吸引曾经在跨国公司任职、创业成功、带有核心技术的留学生及其团队到区内创业,鼓励科技团队下海创业,支持高校院所的技术人员“带土移植”创业。
总体战略
战略定位
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定位和“二次创业”战略的要求,结合芜湖市自身基础和特点,芜湖高新区的战略定位是:
——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的创新与产业中心;
——合芜蚌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先导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核心示范区;
——安徽创新创业资源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
——芜湖城市科学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的承载区。
发展思路
芜湖高新区将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核心是“双轮驱动”模式,即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特色产业为两大驱动力,通过自我发展和外部引进,推动园区发展,实现对芜湖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产业上,坚持“特色、高端、集群”的思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围绕民族汽车产业配置资源。一方面,重点发展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另一方面,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在创新上,坚持“引进、整合、自主”的思路。引进区外的人才、技术、资本和信息资源,形成资源高地;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源作用,提高创新效率;通过创新发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环境上,坚持“服务、国际、生态”的思路。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健全为企业服务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企业走国际化之路;积极推行低碳发展模式,强化园区生态绿化建设。
——在空间上,坚持“专业、集约、联动”的思路。大力推进专业园和专业服务区建设;强化土地开发管理,坚持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综合产出率;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以高新区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整体提升。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园区简介
指导思想
区域概况
城市依托条件
园区发展基础
产业发展
自主创新
总体战略
战略定位
发展思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