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苗族彝族乡。位于
威信县东部,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有两条河在这里汇合,故取名为
双河市。19世纪20年代,当地团首
陶发祥在此修街建房,并与当地群众约定赶集日期按时赶集,“双河场”名称由此而来,简称双河。
基本简介
双河苗族彝族乡东毗
叙永县分水镇,南邻威信水田、石坎两个乡,西连
扎西镇,北接
高田乡,全乡总面积146.89平方公里,辖茨竹坝、偏岩、过街楼、半河、双河、
安宁镇、楠木、莱营8个村民委员会16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户数6825户总人口31170人,其中农业户6558户人口29028人、少数民族1701户8028人,其中
苗族1564户7429人、
彝族137户59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7%。农村劳动力有1320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3人。
双河乡幅员面积146.8平方公里,有耕地36563亩,基本农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人均耕地和基本农田分别为1.26亩和0.9亩,有森地面积25700亩,经济林面积12372亩,草山面积6513亩。全乡植被覆盖率21%。
双河乡地处
威信县东大门,是进入
四川省、
重庆市等城市的重要通道,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扎西14.2公里,以南20公里到达“鸡鸣三
省”与贵州
毕节市隔
赤水河相望,以北57公里是高田乡观斗山石雕群和旧城天星国家级森林公园。
双河彝族乡最高海拔李家沟梁子1897.4水,最低海拔莱营村赵家坝村组929米。境内山地多,平坝地少,“w”型和“V”型地貌是其主要地貌特征。茨竹坝、
长白山天池两村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区,
双河市、半河、莱营、
楠属低矮地带。双河乡气候类型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半年(11月一次年4月)阴雨寡照,夏半年(5—10月)炎热多雨,年降雨量11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13,3℃,最热月均温22.7℃,最冷月均温3.2℃,无霜期285天,相对温度85%,风速1米/秒。土地土系分别有红壤土、白善泥、黄壤土和冷砂土,大部分土壤贫瘠、肥力低下。源于
四川省叙永县的
倒流水,流经
双河乡与双河汇合后,经
水田乡注入
赤水河。倒流水
双河乡境内长13公里,河床比降5‰,平均流量8.84立方米/秒,蕴藏水能7217千瓦。
双河彝族乡境内河流赤水河、双河及其他水能储量近1万千瓦,受地理条件制约,目前只开发650千瓦。
发展历程
2001年末,总户数6792户,29502人,其中农业户6532户28784人,少数民族1702户7955人,女性14181人。有乡村劳动力2154人。全年劳务输出人3100人。总耕地面积2444公顷,其中水田10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3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82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2公顷。粮食总产量880.2万
千克。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0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油菜籽140公顷13.5万千克,
烤烟197公顷11.01万千克。大牲畜出栏1007头,存栏7767头;生猪出栏8901头,存栏11582头;羊出栏898只,存栏2654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49元。全年财政收入39.5万元,财政支出420万元。年末各项储畜存款余额40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40万元。乡镇企业92个,总收入4380万元。电话用户372户。公路里程225千米,邮路里程142千米。中小学38所,在校生5980人。年末有职工357人,年工资342万元。全年累计完成
计划生育“五术”692例。电视广播覆盖率92%。农业总产值2819万元,工业总产值470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3119万元。
2002年末,总户数6825户,29769人,其中农业户6558户29028人,少数民族1720户8028人,女性14219人。全年劳务输出4000人。总耕地面积2438公顷,其中水田101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3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72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61公顷。粮食总产量850.2万
千克,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9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油菜籽127公顷12.2万千克,
烤烟271公顷24.75万千克。大牲畜出栏953头,存栏7747头;生猪出栏9505头,存栏12846头;羊存栏3303头,出栏98头。农民人均纯收入682.5元。全年财政收入41万元,财政支出345万元。年末各项储畜存款余额41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75万元。乡镇企业95个,总收入2390万元。电话用户390户。中小学38所,在校生5982人。年末有职工361人,年工资345万元。全年累计完成
计划生育“五术”690例。电视广播覆盖率93%。农业总产值1065.3万元。工业总产值42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230万元。
2003年末,总户数6811户,29958人,其中农业户6522户29211人,少数民族1738户8135人,女性14358人。全年劳务输出4960人。总耕地面积2425公顷。其中水田89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2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60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54公顷。粮食总产量841.7万
千克,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14千克。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油菜籽250公顷15.5万千克,花生200公顷3万千克,水果3.51万千克,
烤烟274公顷20.4万千克。大牲畜出栏858头,存栏8024头;生猪出栏10358头,存栏12777头;羊出栏635只,存栏2676只。农民人均纯收入747元。全年财政收入42万元,财政支出345万元。年末各项储畜存款余额42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00万元。乡镇企业99个,总收入240万元。电话用户438户。中小学38所,在校生5982人。年末有职工363人,年工资348万元。全年累计完成
计划生育“五术”692例。电视广播覆盖率85%。农业总产值1246.9万元,工业总产值314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230万元。
城镇畜牧
双河彝族乡幅员面积146.8平方公里,有荒山、草地33498.5亩,境内 气候温和,牧草生长旺盛,饲草、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双河乡是一个畜牧业大乡,有合理的畜禽结构和地方优良品种。现有生猪存栏12979头,其中能繁
母猪456头;
肉牛存栏8025头,其中能繁母牛3615头,羊存栏2836头,其中马头山羊42只;家禽存栏70214只,有地方品种马头羊,大种鸡。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3322.1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235.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2%,人均总收入1145元,其中畜牧业收入426元。
乡党委、政府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把畜牧业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以畜种改良为先导,大力推广畜牧科学技术,全乡形成以“高山养牛羊,二半山区养猪牛,河谷地区养鸡猪”的畜牧业发展布局。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科技兴牧”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尤其以黄牛冻精改良技术的全面推广成效最为明显。目前已定半河、
长白山天池两个黄牛冻精改良点,累计配种达4050头,为农民增收达300万元以上。
畜牧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特别是畜牧科技的推广,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在
双河彝族乡已深入人心,乡党委政府计划在今年投入9万余元再建3个黄牛冻改点,在全乡形成5点覆盖8村的黄牛冻改网络,力争3—4年内对全乡能繁母牛全部实施冻精改良,每年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
辖区介绍
茨竹坝村位于扎西县城东北方,双河乡政府之西北,距县城约8公里,距乡政府12公里,东毗半河村大湾、岩头上村民小组,南邻偏岩村,西与石龙相接,北与
高田乡相连。辖区内有1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两种民族,全村共有353户1549人,其中
苗族278户123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9.8%,全村共有大牲畜2369头(只),有耕地面积2720亩,林地4165亩,荒山荒坡1137亩。截止2005底,全村粮食总产量达55万公斤,人均有粮355.5公斤,经济总收入173.9万元,人均纯收入897元。该村
平均海拔1610米,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阴雨较多,是乡的典型高寒山区。
菜营村
菜营村属双河苗族彝族乡“十五”期间重点贫困扶持村之一,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79户3859人,其中苗族14户64人,劳动力1830力人,劳动人占总人口47.2%。全村共有贫困人口521户2040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88户725人,占贫困户36.1%,占贫困人口57.9%,五保户12户16人占贫困户2.3%,占贫困人口0.8%,民政救济户41户117人,占贫困户7.9%,占贫困5.7%。贫困贫困占全村总户数59.7%,贫困人口占全村部人口54.6%。粮食总产量108.7万公斤,人均有粮282公斤,经济总收入387.86万元,人均纯收入833.48元。
地理位置:
菜营村位于双河苗族彝族乡东南面,距乡政府住地10公里,距县城
扎西镇24公里,交通比较方便,属
水田乡通往县城扎西必经之路。该村东临四川叙永鹿井乡,南与本县水田乡
河坝村接壤,西与本县石坎乡河口村相连,北与本乡楠木村相接。属
四川盆地南缘向
云贵高原逐渐抬升,其地形特点是:两面山坡一条沟,坡度分别是25—55度,属低海拔边远山区。
气候:菜营村最高海拔者坝山梁子1400米,最低海拔赵坝929米。属地
温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为980毫米。相对温度80%,有日照时数1980小时,无霜期280天。
资源:全村有土地面积5555亩,其中有耕地面积2914亩,耕地面积2531亩,草山面积1100亩。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薯类为主,全村耕地中25度以上坡地950亩,占耕地面积32.6%,中低产农田1425亩,占耕地面积48.9%。天池村
天池村地处高二半山区,是少数民族大村。全村所辖30个村民小组1122户5329人,其中
苗族648户3082人,
彝族130户62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总耕地面积6075亩,其中水田30亩,25度坡以上面积2200亩,该村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属典型的立体农业气候,是全县的种烟大村之一。近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支部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全村经济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天池村精神文明建设措施硬,村总支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村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做到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精神文明。几年来,30个村民小组开通了地面卫星电视网络,14个村民小组开通了通讯信息网络,在基础设施方面,修公路10公里,全村包括最远单户人家已全部通电。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启动了该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工程,总投资万元
,可使
长白山天池40%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目前工作已近尾声。
偏岩村偏岩养牛场位于偏岩村委会东部约1公里处,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种草养牛的条件较好。由罗肖等同志于2003年12月计划在这里办一个养牛场,共租用土地200亩,其中肥沃土地100亩,放牧地100亩。2004年5月份动土建场,至9月建成结束牛栏工作用房,仓库和饲草饲料加工为一体,占地3.1亩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牛栏2栋,建成一栋8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另一栋正在建设中,建成工作用房200平方米,饲料仓库250平方米,多功能粉碎机一台。现有黄牛存栏24头,其中母牛20头,能繁母牛16头,已发情配种10头,有改良牛8头,计划到年底发展黄牛达60头。已种草95亩,其中黄竹草25亩,
黑麦草75亩,共投入建设资金28万元。
总体规划是:一是加强场内管理,提高养牛技术水平。从2005年起,每年抓好100头母牛饲养和100头商品牛饲养育肥,出栏育肥牛100头,实现经济收入10万元,用4—5年的时间把整个投入全部回收,以后每年实现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二是种好100亩优势牧草和改造100亩放牧地收购当地丰富的
秸秆饲草,保证饲草饲料的供给。三是办好养牛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盈,带动当
地养牛生产的发展。阳雄村
阳雄村位于半河村委会东南部约2公里处,这里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较好,居住着汉、苗两种民族,总农户88户,人口390人,其中
苗族31户146人,有耕地面积334亩,人均有粮331公斤,农户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畜牧、粮食、
烤烟及劳务输出。2005年全村民小组经济纯收入52.26万元,人均纯收入1340元,其中畜牧纯收入22.6万元(其中出售黄牛收入8.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3.2%,人均畜牧纯收入580元。
城镇风情
苗族
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双河苗族彝族乡人民一年一度的
“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
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
松柏或
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乡土文化
方言
日白匠:骂人的话,意指没出息的人。
日白张:吹牛,说大话。
吃饭喝喽:吃饭去了。
拜子:瘸腿的人。
认求不斗:不认识。
酷倒:蹲下
站倒:停下。
晓求不得: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