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廞(xīn,?—?),字伯舆,
中原地区东晋后期政治人物、书法家。出身琅王氏,是东晋开国
丞相王导之孙。历任太子中庶子、
司徒左
长史。
司马德宗隆安元年(397年),青二州刺史
王恭起兵讨
王国宝,王廞响应王恭。不久后王国宝被杀,王恭罢兵,令王廞去职解兵,王廞怒不从命,回兵讨恭,被
刘牢之击溃逃走,不知所终。
王廞出身江左一等一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他的祖父就是与
司马睿“共天下”的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他的父亲是王导幼子
王荟,官至
会稽郡内史。当时琅琊王氏虽失去权柄已久,但作为高级士族,仍享有大量特权。王廞亦较早出仕,先任太子中庶子,后任司徒左长史,故人称“王长史”。
司马德宗隆安元年(397年),王廞之母去世,王廞在吴郡为母守丧。当时,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父子专权,宠幸
王国宝、
王绪,对青兖二州刺史
王恭的利益构成威胁,王恭遂于隆安元年(397年)四月在京口起兵讨王国宝、王绪。王恭除上结荆州
刺史殷仲堪等夹击
建康以外,又以王廞为
建武将军、
吴国内史,使他起兵三吴以声援之。王廞约前吴国内史
虞啸父募众于吴兴、义兴,赴者万计。虞氏为
会稽郡大族,在三吴的影响远胜王廞。虞啸父本见重于
司马曜,疾恶司马道子,他们兵起以后,建康面临断绝补给的危险,形势紧急。
司马道子不得不赐死王国宝、王绪,王恭遂罢兵。此时距离王廞起兵尚不足10天。
王恭罢兵后,命令王廞也退兵服丧。王廞起兵后在三吴大肆屠戮异己,不可自拔,再加上他欲“乘间而取富贵” ,遂拒绝退兵,于
隆安二年(397年)五月倒戈攻打王恭,并写信给司马道子求其合作,但被司马道子退回。王恭则派北府骁将
刘牢之讨伐王廞,在曲阿将其击溃,迅速平息叛乱。王廞逃走,不知所终。有学者认为他躲避于
茅山,并死在那里。
王廞曾登上茅山,一时内心悲恸,哭着说:“琅玡王伯舆,终当为情死!”此句传诵千古,有学者认为“这句10字名言堪称
魏晋时代关于人生问题的最高宣言”。
王廞在三吴起兵时,曾起用大量妇女为将士,封他的女儿为贞烈将军(一作真烈将军),以女人作为其官属。他甚至还任命年过百岁的
顾琛之母
孔姓为军中
司马。这支娘子军碰到
刘牢之统率的
北府兵,自然一触即溃。史学家
田余庆推测王廞以妇女为将士与
正一派有关。学者
范子烨则据此认为王廞是一个绝对的“女权主义”者。
王廞擅长书法,善行书。唐人评价其作品:“温温伯舆,亦扇其风。风流之表,轩冕之中。骨体慢正,精彩冲融。已高天然,恨乏其功。如承奕叶之贵胄,备夙训之神童。”他唯一的传世作品是《静媛帖》,保存在《
淳化阁帖》、《
大观帖》等汇帖中。
学者
范子烨的评价是:“王廞是一个至情至性和任情任性的文化人。他的‘琅玡王伯舆,终当为情死’的名言,正是其内心世界与性格本真的流露。评价这样一位深情缅邈的诗人和艺术家,我们是不能拘泥于古人所谓‘乱臣贼子’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