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
中国现存最早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淳化阁帖》(英文名Calligraphic Inscriptions in the Secret Chamber of the Chunhua Period)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了中原地区先秦至唐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等共103人的420篇作品。它是历史上首本集众名家作品于一身的书法集,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也是影响后世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淳化阁帖》的第一卷收录了历代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司马绍司马绍《墓次帖》和司马岳司马岳《陆女郎帖》等;第二卷至第四卷收录了历代名臣的书法;第五卷收录了历代书法家的作品;第六卷至第八卷为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包括罕见的《奄至帖》《日月帖》等;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宋朝建立之初,历经晚唐五代十国战乱,社会文化事业停摆,文人阶级出现断层。北宋李世民即位以后,书法艺术的复兴被提上日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光义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府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墨迹编次成卷,用枣木板摹刻成帖,以澄心堂纸精拓造册,拓赐大臣,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传世的《淳化阁帖》包含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顺德区本)、浙江图书馆所藏《淳化阁帖》等版本。
《淳化阁帖》其尤着重收录“二王”法书作品,唐人的作品一件未录。《淳化阁帖》的刊刻不仅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也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官私刻帖之风。2019年3月,明代拓本《淳化阁帖》亮相拍卖会。2020年10月30日,青岛市博物馆的明拓本《淳化阁帖》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编刻背景
宋朝建立之初,历经晚唐五代十国战乱,社会文化事业停摆,文人阶级出现断层。北宋赵光义即位以后,由于他酷爱翰墨,犹爱“二王”,故所受摧残严重的书法艺术的复兴很快被提上日程。“二王”书法的中庸、和谐之道正中赵姓所意,又能满足当时社会时局的政治需要。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光义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府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墨迹编次成卷,用枣木板摹刻成帖,拓赐大臣,成法帖史上空前的《淳化秘阁法帖》。因板存淳化阁而得名,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
作品内容
《淳化阁帖》为枣木作板摹勒,以澄心堂纸精拓造册,收录了包括帝王、名臣以及书法家等共103人的420篇作品;它是中原地区最早的一部汇聚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尤其着重收录“二王”法书作品,华人的作品一件未录。
《淳化阁帖》共十卷,字体涵盖篆、隶、楷、行、草多种;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十九位帝王的书法,包括晋朝司马绍司马绍《墓次帖》和司马岳司马岳《陆女郎帖》等;第二卷至第四卷收录先秦至唐历代名臣六十七人书法,包括晋丞相桓温《大事帖》、丞相王导《省示帖》和司徒王珣《三月帖》等;第五卷收录先秦至唐包括张旭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第六卷至第八卷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共计一百七十帖,包括罕见的《奄至帖》《日月帖》等;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共六十三帖,包括《相过帖》《诸舍帖》《永嘉帖》《鸭头丸帖》等。
历代拓本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题跋与钤印
题跋
肃府本《淳化阁帖》跋语最多。在帖石摹刻后有肃宪王、张鹤鸣赵焕、张键、张嗣诚、公荔、宋继登、贾鸿洙、汤启烨、周如锦张孔教、高锵、刘重庆、柴以观、李起元、傅振、商、黄衮、周懋相、盛以弘徐元栾、黄和、来宗道李从心、周铿、叶曼、目兆熊、世子识铉、王铎等28人的题跋,另装一册。后跋佚失,也有为省纸而不拓跋者。又发现温如玉、张柽芳、佟国定三跋。通行本只有肃宪王、世子识铑、张鹤鸣、王铎四跋。
肃恭王朱贡铉在卷五尾题识:“右淳化法帖全部记十本。予自成化十年内库内金包榛函藏,逐令随人库鉴取于书堂,以便临习。时弘治五年上丁月也识,庄庙。”
肃恭王朱贡铉在卷六尾题:“淳化法帖一部记十本,原收于内库。时成化十三年取来于前宫效(校)书,今弘治五年二月,勉夫小子云,不许与人。”在卷七尾又书“淳化法帖-一部,庄庙之所治者,于今百年,小子勉夫,敬止书堂。”
肃宪王朱绅尧篆书题:“雨粟泄秘,代传厥神。镌惟宋擅,允为世珍。建国获授,永保虑湮。殚精重勒,大明万春。万历丁巳春日朱楧望岐道人跋”。末尾钤篆书章:“太祖高皇帝九世玄孙”“肃王之章”。
朱识铉作跋云:“我太祖高皇帝分封我庄祖王于甘兰,从御戎.羌。而锡之以宋人淳化阁帖,无亦以文德足以柔远,干羽可以格苗之意欤。珍藏内库,弘治间我恭王出而临之,仍留内库。至我宪王出而临之,恐我子孙与各王府不遍及,且无以公海内。乃延温、张二韵士摹勒下石,未竟而弃予。且嘱予以勿替,于辛酉六月始竣事,割牲告成,泫然流涕。临阅之际,至桓桓姜子牙一帖,于我圣祖之遗意,有遐思焉。夫析薪弗荷,谓之不肖。予冲年无能,恢弘我宪王盛德大业,此一役也,不肖之罪 ,庶几免矣。摩勒之工,先后七年,新旧不爽,毫发具在。各跋语不具论,论其始末如此云。肃世子识铉谨书。”末尾钤“昆理”“肃世子图书章”和‘‘遵训阁章”。
故宫藏明拓一部,又晚清拓一部,后刻光绪年李濂跋,其跋云:“其从兄梅塘,自上海郭氏家藏阁帖石刻,盖即潘九亮得贾氏所藏宋本而摹入石者也”。明崇祯甲申年(1644)乔炜题跋述其详略并刻于帖后,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全套拓本并洪钧(光绪六年)、李濂(光绪八年)跋文。清光绪初,李濂在京为官,通过其从兄李梅塘自上海郭家购得帖石,并运到李的家乡宁波镇海小港李氏义庄,砌入壁间,帖石上增加了光绪六年(1880)洪钧应李濂请所作题跋,并有光绪八年(1882)李濂本人题跋。张芝所得《阁帖》系“二王”部分残拓,存四十多叶,有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三跋,明人邹之麟(衣白)、翁方纲手迹,张姓题跋云:“贾秋壑银锭纹本阁帖,嘉靖间在袁谢湖家。袁镌于木,顾姓、潘氏镌于石,同出贾本也。袁刻未见记载,惟沈曾植题跋有之。”
孙仰鲁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题跋:“友人张君芑堂为余购得阁帖旧石若干于禾中故家,剔抉青苔联缀断裂锥拓一通,取别本十余种参校无有同者。汪君天潜出示梁氏所贻深父先生鉴定藏本,校之纤毫无不吻合,盖即此石原拓也。委弃有年摹拓绝少,故丰神完美。就中与诸本尤异者若卷三‘环之顿首下’有‘秋’字,卷七《朱处仁帖》后增《服食帖》三行皆可补诸家释文所未备,初购得时缺魏钟繇《宣示帖》及谢万书三行,阅数月芑堂复于原所藏处搜访得之,遂成完璧欣赏之余,因述其缘起如此。时乾隆壬寅九月既望寿松主人孙仰鲁。”
浙江图书馆所藏《淳化阁帖》民国时期拓本上还保留了现存帖石佚失的三则清人题跋,梁同书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题跋,孔继涑、孙仰鲁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题跋。现摘要如下:
梁同书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题云:“往余于先叔祖深父先生斋头见旧拓阁帖石本也而上有银锭文,相传宋时贾相门客从赐本摹出,故仍棠梨之旧,至今卅余年来所见无逾此者。今春景高孙君偶于西吴旧家购得帖石若干枚,洗剔青苔,用好手棰拓一本示余,精采焕发绝类宿觏,因访觅前帖检勘一过,凡字迹波磔石片剥蚀之处无毫发差,殆宋刻原石无疑,可宝也。惟失去钟繇及谢万书数百字,或谓宜补完之,余曰:旧刻缺亦何病,况延津合浦来自有期,宁不可俟之异日耶?并附识之如右,乾隆辛丑腊月梁同书梁同书。”
安思远藏本”卷八后有宋淳熙年间宰相王淮(1126-1189)题跋,其文曰:“豫章黄太史谓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馀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尔。观《淳化法帖》用潘谷墨作蝉翼本,笔下锋锷隐见,有若真迹,诚可宝玩也。”
《泉州本淳化阁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阁帖的一个宋代重要翻刻本。3册的具体情况是:第五卷,存16开,每半开纵25厘米,横14厘米左右。卷首标题“诸家古(法帖)五”。内容为仓颉大禹智果作品,智果以下阙如。卷内有朱翼盫边跋十二则、张玮跋二则。卷后有清人宋葆淳二跋、朱氏一跋。
第六卷,存26开半,每半开纵25厘米,横11-16.5厘米不等。卷首标题“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卷末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篆书题记。卷中有朱氏边跋七则。
第八卷,存22开,每半开纵25厘米,横14厘米。卷首标题“法帖,晋王羲之(草书)”与他本不同。卷末有淳化三年篆书题记。纸色微黄莹润,拓墨深沉匀净。且首尾一贯,在3册中最为整齐精神。卷中有朱氏边跋二则。
钤印
《淳化阁帖》每册后分别有自题款并钤印。  
第一册:“壬申正月上元后一日。董其昌临。”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二册:“泊舟清江浦临。其昌。”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三册:“壬申正月四舟次新荘临。其昌。”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四册:“舟次古城。其昌临。”钤“董其昌印”“董氏玄宰”印。  
第五册:“舟行荆门道中,蓬窗多晦,奥到欲书,拈笔临仿,遂竟此册,觉平日所书更胜一筹。其昌识。”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六册:“舟行清源驿。其昌临。”钤“董其昌印”。  
第七册:“临于桃花口。其昌。”钤“董其昌印”。  
第八册:“其昌舟次杨邨守风临之。”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第九册:“舟次禾合驿。其昌临。”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十册:“二十九日晨起作楷书心经数行,觉笔法、墨法似有所会,因临此《淳化帖》末卷。限制书,心手俱畅,所谓张旭《郎官壁记》,迺狂草之筑基也。其昌识。”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每册前有鉴藏印“宝蕴楼藏”,每册后有鉴藏印“宝蕴楼藏”。另在第一册首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印。题跋鉴藏印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蕴楼”。
《泉州本淳化阁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阁帖的一个宋代重要翻刻本。3册的具体情况是:第五卷,存16开,每半开纵25厘米,横14厘米左右。鉴藏印有“吴正志印”“桐轩主人藏书画记”“王孝禹收藏记”“翼朱氏所藏善本”等10方。第六卷,存26开半,每半开纵25厘米,横11-16.5厘米不等。鉴藏印有“吴正志印”“黄晟东曙之印”“桐轩主人藏书画记”“王孝禹收藏记”“翼盦审定金石书画记”等13方。第八卷,存22开,每半开纵25厘米,横14厘米。鉴藏印有“徵仲父”“文彭之印”“吴之矩”“桐轩主人藏书画记”“铜梁王孝玉家藏金石书画印”“翼盦鉴藏”等14方。
艺术鉴赏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楷、行、草、隶、篆各书体齐备,璞玉浑金,字字珠玑,《淳化阁帖》原版棰拓极讲究,均使用当时非常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如膜如玉,光润细薄,十分珍费。《肃本淳化阁帖》称“肃邸淳化阁帖刻石”,拓本称《肃府帖》,这个阁本刻工精细,锋棱分明,点画传神,是如今尚存的时代最早、质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集考古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同时,甘肃省博物馆还保留了一部明代翻刻的《淳化阁帖》拓本,被称为阁帖中的“善本”,它见证并传播着中华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脉当之无愧的璀璨珍宝。
题材独特
《淳化阁帖》主要以对淳化阁的赞美和敬仰为主题,同时展现了淳化阁作为学术殿堂和文化瑰宝的重要地位。单从《淳化阁帖》的题材和内容而言,它并不是直接以赞美和敬仰淳化阁为主题的。它是一部汇集了中原地区古代书法名家墨迹的法帖,其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隋唐一千多年间的书法珍品,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各个时期书法的风格和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
艺术表现
《淳化阁帖》以行草或楷书的形式书写,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书法笔画流畅有力,线条优美流畅,字体端庄大方。每个字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创作,形态美、结构美和艺术美相得益彰。该贴书法笔画流畅有力,每一笔都如同注入了生命一般,充满活力和动感。线条优美流畅,或如行云流水,或如龙蛇飞舞,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韵味。
传统文化
《淳化阁帖》中的作品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些书法作品大多出自古代名家之手,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价值与影响
法帖之祖
《淳化阁帖》是中原地区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
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肃本淳化阁帖》刻石是如今尚存的时代最早、质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也是甘肃省博物馆除马踏飞燕之外的另一宗镇馆之宝,集考古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同时,甘肃省博物馆还保留了一部明代翻刻的《淳化阁帖》拓本,被称为阁帖中的“善本”。
确立“书圣”地位
《淳化阁帖》的刊刻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王羲之虽然是对中原地区书法发展影响巨大的书法家,但是其亲笔墨迹今已荡然无存,现有的只是唐宋时期的摹本流传世间。《淳化阁帖》这三卷拓本中保存了许多已失传的王羲之书迹,比较著名的有《适得帖》《秋月帖》《小大帖》等。安思远收藏的《淳化阁帖》是截至时间2022年海内外可见到的也仅此四件。这部《淳化阁帖》刻于北宋初年,系初拓,是现存最早版本,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字帖广泛流传的媒介
《淳化阁帖》与《太平御览》等一样,是宋初重要的国家文化工程,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施政氛围,也展现了印刷术在宋代的广泛应用。《淳化阁帖》诞生以前,很多书法作品都收藏在皇宫或大收藏家手中,普通人难得一见,可能很快失传。这次刻印,让这些字帖化身千万,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流传到今天,《淳化阁帖》功莫大焉。
2020年10月30日,青岛市博物馆的明拓本《淳化阁帖》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递藏与著录
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到民国时流传都很有序:有北宋人的墨书跋语及印章,南宋时为王淮、贾似道等大家收藏,元朝赵孟頫收藏,清代被大收藏家孙承泽安歧钱樾李宗瀚李瑞清等递藏,民国时为周湘云、蒋祖诒、吴普心等藏家递藏并有印记,后来就不知如何流传。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六、七、八卷又出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拍卖行,被美国籍的收藏家安思远先生拍得。除此三卷外,后来安思远先生又得到了宋刻本第四卷。
著录
关于《泉州市本淳化阁帖》的著录除上文已举者外,主要有:明范大澈《碑帖纪证》、朱存理《铁网珊瑚》,清王弘撰《砥斋题跋》、孙承泽《闲者轩帖考》、钱泳履园丛话》、沈曾植《寐叟题跋》,近代张伯英《小来禽馆帖跋》,现代林宰平《帖考》、王壮弘《帖学举要》等。
现藏阁贴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顺德本)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顺德区本)《淳化阁帖》是其中重要的藏品之一,因曾藏于顺德李文田处而得名。顺德本为裁剪后分页装裱,共27页,单张拓页纵25厘米,横17.6厘米。该版本存在文字缺失,具体为中间缺掉四页96字,对应原始碑文的第10行整行、第11行前10字、第15行后25字、第16行前23字。拓页周围还有李文田的题跋、注解。其他拓页也漏有几字,并有字是残损的。“海上画派”先驱赵之谦曾钩摹缺失的四页,并填补其中。
顺德本曾藏于扬州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后由顺德李文田购藏,并因之得名。2016年,西岳华山庙碑拓顺德区本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顺德本)《淳化阁帖》作为珍贵的法帖拓本,原藏于扬州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后来,这部珍贵的法帖拓本流传至顺德,被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和书法家李文田购得并购藏,并最终被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李文田对该贴进行了精心的保存和研究,使得这部珍贵的法帖得以传承后世。
浙江图书馆《淳化阁帖》
浙江图书馆孤山馆区“文澜石墨”碑廊所藏《淳化阁帖》刻石,因其存藏原因,大多专家学者未能对现存刻石进行完整揭示;又因当年建设碑廊之时,由于于历史条件未能按照应有帖文之卷次、刻石之顺次排放,故后世所存刻石究竟有几卷几块、各卷存残情况如何,亦莫衷一是。
根据1933年《浙江图书馆馆刊》所载,当时接受捐赠的石刻总计是111块。这里应该是总算各种石碑,而帖石只是其中一部分。至1933年孙康侯捐赠时还剩81块。仲威通过调查,帖石现存25块,计46面(含单双面),且推测全套刻石应该是40块左右。
通过仔细辨析“文澜石墨”碑廊内所镶嵌在水泥固定墙体上的石碑进行归总统计,可以发现是7块单面,其余都是双面。以正面正中之《浙江藏书楼之碑记》为方向标准,左首6块单面:甲二、丙八、丙九、应修人、丁十、辛五;右首1块单面:第一卷第一块(晋朝明帝书)。双面石26块,合计是29块、60面帖石。完整的一块帖石平均尺寸是长100厘米,宽30厘米左右,厚10厘米左右。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
《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南宋时刊刻于泉州市,主持人为庄夏,故又称“庄夏刻本”。关于“泉州帖”由来,有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据明代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元军攻入临安区后,南宋末帝赵昺携“阁帖”石刻逃至泉州,后来石刻虽渐渐湮没地下,仍“时出光怪”,以致“枥马惊怖”,得以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即“马蹄真迹帖”。虽然这一说法有演义的成分,尤待进一步考证。但“泉州帖”为《淳化阁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确实没有疑义。而这种近乎离奇的记载,恰恰反映出人们对于“泉州市帖”的推崇。时至今日,传世“庄夏刻本”仅存两部,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
《淳化阁帖》在宋代诸多传本中,以泉州市翻刻本尤为著名。至明代,“顾从义玉泓馆本”“潘允谅五石山房本”“肃王府遵训阁本”等流传渐广,彼时宋拓本已经极为罕见。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历经袁枢袁赋诚、朱汝修、许焞、张镜菡、张玮等名家递藏,卷尾有张伯英、张玮题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各卷签题为“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传为米汉雯所书。
2017年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上海图书馆大力支持下,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共计十册,三一六开;册高三二·六厘米,宽一七·八厘米;帖芯高二四·九厘米、宽一三·六厘米。
睢阳袁枢家富收藏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市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松桂堂帖》同出于明代睢阳区袁氏一门(明河南商丘市睢州,今商丘市睢县),明末袁枢是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王时敏称其“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李成为士大夫之宗,米芾乃精鉴之祖。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袁枢藏品巨富,是明末书画及收藏鉴赏大家。《国朝画征录》称其“枢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工书画,为华亭董宗伯,孟津王觉斯所推许。”藏有《宋拓淳化阁帖》(泉州市本)(上海图书馆)。袁枢为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子,袁可立与董其昌为同年至交,且为王铎恩师。董其昌一生最珍视的“四源堂”名画几尽归于袁枢,袁枢集藏董巨作品实缘于此。入清后,睢阳区袁氏家道势微,袁氏文物流散天涯。现所知流向有卞永誉安歧梁清标宋荦等。
中国美术学院颜晓军博士论文《董其昌画禅室里的艺术鉴赏活动》:“袁府所藏,金题玉皆付丙丁,固已足可惜。明朝大势去矣,袁氏父子之丹诚博雅则永照汗青。”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唐翰题题跋本)系明代翻刻本,从“庄夏刻本”系统再次翻刻而出,据此可见,《泉州帖》“庄夏刻本”在明代的地位与影响。故宫博物院南宋拓本,钤“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挖镶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每页尺寸纵25.1cm,横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书刻款,完整难得。
懋勤殿本
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故宫博物院曾于乾隆清宫东庑(此帖原在养心殿)陈列《淳化阁帖》一部。第一册卷首与第十册卷尾钤有“懋勤殿鉴定章”“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内夹黄纸签条有“宋拓淳化阁帖一匣十册上等”字样,帖中未见其他印章与题跋。此本即马子云提及的“懋勤殿本”。此十卷本为刻石,为宋纸、宋墨、宋拓无疑,与传世另一宋拓“潘祖纯本”出一石。
潘祖藏本
此帖宋代流传未详,明代秘藏于潘家,历经天泉翁(潘祖纯伯祖)、潘凤洲(潘祖纯)、潘祖纯三代收藏,明万历(一六二〇)季夏,经吴兴方仁宇重新装裱于观生堂。经卓蔗老、李联琇、李翊煌递藏。帖中有潘祖纯、李翊煌、许福昺题跋,以明万历(一三〇六)潘祖纯题跋最早,故称之为“潘祖纯本”。清元年(一九〇九)经李翊煌手石印行世,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许福昺又用珂版印行,印刷极为精美,但流传极稀,唯罗原觉、诸先生稍有论及。
上述两种宋拓本亦非同一时间所拓,“懋勤殿本”要早于“潘祖纯藏本”。因相传《淳化阁帖》祖本刻于枣木,年代久远,枣木本开裂,后用银锭加固,故有无银锭纹是祖本的凭证。南宋人对此亦深信不疑,往往在宋刻原石上加刻银锭纹,以充祖本,故在宋代拓制“潘祖纯藏本”时,就已经有银锭纹出现,而“懋勤殿本”拓制时还未刻银锭纹。
重要版本
作品评价
这四卷《淳化阁帖》(安思源珍藏版)是软陶泥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书法家启功
“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元代书法家赵孟頫
前人攻击《阁帖》者至多,然考据虽疏,书架独备,且重摹之本,每本必具一种胜处,自是临池家指南。后世学书者,未能精熟 《阁帖》,不可与言书。(清代王文治
“我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著辨精确,定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间一手伪帖太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张旭王献之,以俗人学智永为逸少。”(北宋书法家米芾
“似王著初本也,钩法完善,可见古人波磔温泽,纵横结构,涵浑之微。物之尤,非可易致矣。”又在《与吴伟业论刻帖》中说:“盖古人奥指,其精光隐现楮墨外,疑有声响,断不能理没,实有物焉。”(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
摹勒之工先后七年,新旧不爽,毫发俱在。(明肃王朱识鋐
帖以王著《阁帖》为鼻祖,佳本难得,然赖此见晋人风格,慰情聊胜无也。(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
淳化之木早入灭,肃府之石续其灯(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赵朴初)
重要展览
故宫博物馆展览
1994年,启功得知安思远藏有被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托人动员他将此帖带到中原地区展出。安思远于1996年携北宋拓《淳化阁帖》六、七、八卷及第四卷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
1996年9月,安思远携北宋拓四卷《淳化阁帖》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启功和国内专家对这四卷法帖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是宋刻宋拓无疑。故宫博物院通过王立梅女士沟通,希望能够促成其他文物交换,未果。2003年4月初,上海博物馆邀请王立梅代表上海市博物馆和安思远商谈购买《淳化阁帖》一事,最终,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金购得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收藏的《淳化阁帖》宋代初拓残本,也是唯一存世的宋代阁帖原版,仅存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和第八卷,全是王羲之一人作品,共170帖。
上海博物馆展览
2003年7月25日,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最善本)举行赏读会,这是《阁帖》在中国国内首次公开亮相,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做了讲演。
2003年9月开始,上海推出“扬我中华文化,壮我中华精神”为主题的《淳化阁帖》(最善本)大展大赛大讲坛系列活动,同时举办《淳化阁帖》杯“二王”系列书法大赛、《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学术鉴赏会等活动。23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专门举办了《淳化阁帖》特展,以逐页陈列的方式,将《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四卷全部展示出来。展览举办期间,每天有数千人次前来观赏《淳化阁帖》。10月11日,上海博物馆北门外的空地上,近几百名中小学生挥毫泼墨,庆祝《淳化阁帖》回归。
2012年8月,上海博物馆出版图书《淳化阁帖最善本》的普及本。
相关事件
香港佳士得拍卖会
1994年6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一次名为“中国古代书法拓本拍卖专场”的拍卖会上,李启严所藏悉数亮相,其中就有《淳化阁帖》第四卷,拍卖图录封面上赫然印着《淳化阁帖》的第四卷。安思远得知后赶到香港,以极低的代价(估价八万至十万美元,成交价九万零五百美元)一举拍得拓于992年的第四十九号拍品《淳化阁帖》。
1995年9月19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举办的“中国古、近代名画书法拍卖专场”,收藏家吴朴新的藏品突然出现,其中就有《淳化阁帖》的六、七、八卷,这三卷均为锦面装,签题“淳化阁帖,麓邨珍藏”,麓邨即为清代大收藏家安歧。此时,安思远又再次出现在了拍卖会现场,并竞拍得胜。至此,安思远花费将近三十万美元购进了四卷《淳化阁帖》。
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2019年3月,明代拓本《淳化阁帖》亮相嘉德艺术中心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参考资料
《淳化阁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5-01
..2024-05-01
王獻之『淳化閣帖·第九卷』.微信公众号.2024-05-22
..2024-06-12
明肃王与肃本《淳化阁帖》.今日头条.2024-05-01
淳化阁帖.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4-01-10
宋拓淳化阁帖.故宫博物院.2024-01-06
《淳化阁帖》安思远所藏善本碑帖.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5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故宫博物院.2024-05-23
明肃王与肃本《淳化阁帖》.今日头条.2024-05-15
“法帖之祖”沪上展出.大众网.2014-08-07
对《淳化阁帖》的重新认识.河北文艺网.2024-05-15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甘肃文化出版社.2024-05-23
目录
概述
编刻背景
作品内容
题跋与钤印
题跋
钤印
艺术鉴赏
题材独特
艺术表现
传统文化
价值与影响
法帖之祖
确立“书圣”地位
字帖广泛流传的媒介
递藏与著录
著录
现藏阁贴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顺德本)
浙江图书馆《淳化阁帖》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
睢阳袁枢家富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
懋勤殿本
潘祖藏本
重要版本
作品评价
重要展览
故宫博物馆展览
上海博物馆展览
相关事件
香港佳士得拍卖会
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