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族普米族乡位于
云南省宁彝族自治县。乡政府位于县城西北54公里,海拔2240米,西以
金沙江为界与丽江县鸣音、宝山隔江相望,总面积617.60平方米,辖6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居住有
傈僳族、普米、彝、汉、藏等民族。是宁蒗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截至2020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常住人口为11937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翠玉乡东与红桥乡相邻,南与
金棉乡拖脚村相连,西与丽江鸣音、
宝山乡隔江相望,北与永宁、拉伯相隔。
全乡系于绵绵山脉之间,
平均海拔2240米,年平均气温13.4
摄氏度,年降雨量900毫米,总面积,耕地20267亩,林地809234亩。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地处
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红桥乡毗邻、南与金棉乡相连,西以
金沙江为界与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鸣音镇、宝山乡隔江相望,北与
拉伯乡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592.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境内多山,山高谷深,高低悬殊,地质构造区内
地层露出较全。最高点位于石佛山白岩子,海拔4510.3米;最低点位于宜底村委会下岩科村,海拔1450米。
气候特征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热潮湿,立体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9℃,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
自然灾害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
霜冻。雹灾每年都有发生,风灾一年四季都有。
行政区划
辖6个村委会,67个自然村,人口14712人,3389户,居住有
傈僳族、普米、彝、汉、藏等民族,全乡最高海拔4510.3米,最低海拔1600米,相对高差2910.3米,立体气候显著,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农业上分为三个区:江边河谷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
江边河谷区主要居住着傈僳族,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半山区居住着汉、
普米族,主产水稻、玉米;高寒山区居住着彝、藏等民族,主产
阳芋、
荞子、燕麦等作物。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辖二坪、翠玉、官田、春东、宜底、阿海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辖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翠玉村。
社会
基础设施
通过多年建设,截止2006年底,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公路,4个行政村通电,绝大部分自然村通水、电、路、电视、电讯,全乡有1661户通自来水,有45户饮用井水,有128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8%。有2179户通电,有131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124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4.3%、38.8%和36.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3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728户(分别占总数的33.5%和21.5%)。
县到乡已通路,进乡道路为弹石路,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拥有汽车34辆,拖拉机84辆,摩托车45辆,农用车17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582亩,有效灌溉率为43.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124.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3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268户,装有
太阳能农户5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38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011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年售电累计完成105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90%。综合电压合格率93%。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
文化事业
2011年未,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3万多册。
教育
2011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教育经费达403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1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87%、0.4%。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完小8所,初中1所,共有在校生1747人,专任教师1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10人。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篮球场15个,经常开展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
社会保障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12人。支出250.8万元,月人均67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8人,支出317万元,月人均121.2元。国家抚恤、补助名类优抚对象80人,月支出358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邮电所1个,代办点6个。电信服务网点4个,翠玉乡六个村民委员会已通电话,移动通信率达97%。村村通卫星接收器用户2000多户,入户率60%。
交通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境内6个村民委员会33个自然村均已通公路,有直通
丽江市柏油路1条。2011年有客运车20辆,货运车15辆;客运量13250人次,货运量375吨。
历史沿革
民国时属八翠乡。建国后1950年属八翠区。1951年划二区(
红桥区)。1958年成立翠培公社。1962年又划属红桥区。1984年增设翠依区。1987年改为翠玉僳傈族
普米族乡至今。
自然环境
本乡最高海拔4510.3米,最低海拔1600米,山高谷深,高差悬殊很大,呈立体型气候,可谓“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
江边河谷地逞,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半山区,主产玉米、小麦、
荞子。高寒区,主产荞子、燕麦、马铃薯。是本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建有蓄水143万立方米的翠玉水库,兴修东西两条灌渠,10条水沟,有效灌溉面积9024亩。出产贝母、虫草、
五味子、茯苓等多种野生药材,还盛产黄果、核桃。
经济
1999年,全乡年末总户数2885户,人口总数14067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23%,其中农业人口13543人,占96.27%,非农业人口524人,占3.73%。人口自然增长率7.15%o,比去年下降3.78%0。
年末全乡耕地面积18270亩,其中水田4066亩,旱地14204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35亩。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340亩,粮食单产181,9公斤,粮食总产量5155吨,农民人均有粮380.6公斤,全年实际种植
烤烟623.5亩,完成计划数的25.3%;实际完成烟叶958.25担,为年初计划18.43%。
期末存栏大牲畜9604头,猪15437头,羊21428只;当年出栏大牲畜240头,猪3763头,羊1716只。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0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5元,该乡属于贫困乡,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综述
2011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财政总收入21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7%。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
2019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耕地面积17万亩。水田3966亩,旱地13万亩,生产粮食4848吨;种植核桃5000亩、种植
青椒7000亩,核桃、
花椒产值500多万元;
赤松茸产量近15吨;
烤烟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5000担。畜牧业以饲养大牲畜、生猪为主。2011年大牲畜年末存栏12万头(只),生猪年末存栏22万头。
第三产业
金融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2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68万元。
电信业
2011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4万元。
特色产业
该乡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往县外、省内。2006年种植业、养殖业主产业全乡销售总收入826.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9.1%。我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两个产业:万亩核桃产业和万亩
花椒产业。
全乡截止2006年底,发展核桃、花椒、黄果、石榴等特色产业4101.8亩,其中核桃1050亩,花椒2100亩,黄果295亩,石榴656.8亩,年经济收入255.3万元。
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畜牧业是翠玉乡的支柱产业,2006年猪出栏6979头,牛1598头,头号3014只,年经济收入681.9万元。
招商引资
通过各级招商部门的招商引资,在翠玉乡辖区内建设阿海电站,项目静态投资160多亿元,项目的建设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商机,交通、文化、电讯迅速发展,活跃市场经济,带动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促进人民增收。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辖区总人口173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0人.城镇化率15%。另有流动人口2081人。总人口中,以
傈僳族为主,达6057人,占35%;
普米族5192人,占30%;
汉族3946人占22.8%;其他少数民族2112人,占12.2%。2011年,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2人。
2018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户籍人口15387人。
截至2019年末,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户籍人口15458人。
截至2020年,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常住人口为11937人。
文化
名称来历
因境域气候温暖终年常绿,产
沙金、铜、
大理石、水晶石。山清水秀、玉米为丰产而故名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