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
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
苏联一级集团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生于敖德萨。1911年加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列兵,1919年参加苏联红军。国内战争时期,历任旅政委、师政委和集团军政委。苏德战争期间,任总政治部主任,当选副国防人民委员。1942年当选最高统帅部大营驻克里木方面军代表。战败后降为中将,后任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晋升上将。
生平简介
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也有翻译成梅赫利斯。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1889—1953)苏联军队政治工作者。小报告之王。1911 年应征入俄罗斯帝国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布)党。国内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担任政委。后从事党务工作。1930 年毕业于红色教授学院。曾任联共(布)党中央出版局局长兼《真理报》编委。1934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候补委员。1937—1940 年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一级集团军级政委。1939 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翌年任国家监察人民委员。1941 年复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为副国防人民委员。1942 年5 月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被派到克里米亚半岛方面军。后因未能组织好防御被撤职降级。同年7 月起至战争结束,历任第六集团军和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四方面军等的军事委员(即政委)。1944 年获上将衔。战后任国家监察部长。约瑟夫·斯大林去世前失宠,斯大林派他到萨拉托夫“出差”,据说秘密地逮捕了他。然后,把他转移到莫斯科列弗尔托夫斯基监狱的医院里。经过秘密审讯,他交代了斯大林需要的一切材料,于1953年2月13日突然去世了。
性格缺陷
麦赫利斯是个典型的斯大林时代的人物,虽从20年代初就在斯大林秘书处工作,但其文化程度并不高,据说,他连月亮为什么不会发光都不知道。由于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尼古拉·布哈林 在反“右倾”斗争中倒台,布哈林及其弟子被从《真理报》撤职,这里需要补充约瑟夫·斯大林的人,因此就调麦赫利斯进入了这个重要阵地。麦赫利斯作为秘书,对斯大林极善逢迎,他那股过分热心的劲头,连斯大林有时也觉得有些过头。比如,他做了《真理报》主编和权力很大的中央出版局长以后,没有知会斯大林,就宣布要举办《列宁主义基础》发表十周年纪念活动。麦赫利斯为迎合斯大林,还表现出了极力要求镇压“人民敌人”的愿望,为此,他爱写各种各样的告密信。后来作为苏联红军政治部主任,曾是在“大清洗”中对军内施行镇压的主要推手之一。他笃信斗争哲学,不仅对敌人,对周 围的同事也是如此。他对党的事业不能说不忠诚,工作也非常卖力,但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思维方式教条、极端。他除了对约瑟夫·斯大林和少数高级领导人唯命是从、百依百顺之外,对其他人总是一本正经,动辄上纲上线。
对与他意见不一的同事,轻者暴跳如雷,重者你死我活。犯了错误的,落在他手里那就更不用说了。麦赫利斯之冷酷无情,连斯大林在谈到他时也说,“哪能把建设性事务委托给麦赫利斯,他只能毁灭、破坏、消灭,这才适合他。”有关此人,赫鲁晓夫也曾这样说:“他诚实倒是挺诚实的,但一个心眼看到的,只是到处的‘人民敌人’,只是破坏者”。顺着他的人,如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米哈伊尔·苏斯洛夫等都飞黄腾达了。跟他不合的,如伊万·叶菲莫维奇·彼得罗夫马尔基安·波波夫就一生不得志。有一次,他在向约瑟夫·斯大林报告了前线形势后,顺便提起风流倜傥的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将军“有生活作风问题”。斯大林听了没做任何反应。梅赫利斯不甘心,执意要打击这位春风得意的将军,临走时又向斯大林问道:“我们到底拿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怎么办?他搞女人搞得也太得意了!”斯大林反问梅赫利斯:“怎么办?你只能眼馋呗。”
克里米亚
战争初期,他曾被斯大林派到西方方面军充当最高统帅部代表,结果与当时该方面军的司令员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吵得不欢而散。来到克里木方面军之后,又与科兹洛夫等人频生龃龉,并且借手中拥有的权力撤换了一批干部。方面 军参谋长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少将就被他换上了跟他而来的维奇内。大敌当前,这种内部斗争破坏了方面军领导班子的团结一致,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在最关键的时刻,削弱了对战斗准备工作的领导和对部队的指挥能力。
5 月8 日,德军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上将按“鸨”作战计划实施突击,就在这时,方面军司令部内的争吵仍未停止。当天,麦赫利斯给约瑟夫·斯大林打电报告科兹洛夫的状:。。。。。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不仅非常不合时宜,而且相当愚蠢。斯大林不能容忍失败,尤其不能容忍在占优势的情况下,由于内部的争吵而贻误战机。他给麦赫利斯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字里行间充满着最高统帅的愤怒:你采取了一种奇怪的、对克里木方面军的事务毫不负责的旁观者立场。这种立场很方便,但腐朽透顶。在克里木方面军,你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最 高统帅部的负责代表,应对方面军的一切成败负责,应就地纠正方面军领导上的错误。你应和方面军的领导共同对方面军左派毫无保障负责。如果‘各种情况均说明,明天一早敌人将发起进攻’,你不去采取各种措施组织抗击,而只是在一旁消极批评,那你的问题就更为严重。
刻赤半岛丢掉了。而且是在遭到重大损失之后才给丢掉的。十几天之后,一份 战报送到了约瑟夫·斯大林面前,上面写着,从5 月8 日至20 日,克里木方面军共损失176566 人,347 辆坦克,3476 门大炮迫击炮,400 架飞机..读着战报,斯大林怒不可 遏:“这些笨蛋!把一次成功的战役毁掉了!”
斯大林拿起电话,找到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命令他迅速准备一份总结克里木方面军失败原因的报告。作为最高统帅,他要总结教训,输要输得明白。同时,他也要敲响警钟,以防此类悲剧重演。6 月4 日,华西列夫斯基交来了报告草稿,报告指出了导致失败的种种原因,如防御纵深配置薄弱,预备队使用不当,不善于协同作战,指挥员应变能力差,方面军主要领导执行命令不坚决..等等。 “就这些?”约瑟夫·斯大林看完报告,抬头严厉地看了一眼华西列夫斯基。华西列夫 斯基不由微微一怔:“是的,斯大林同志..”斯大林拿起烟斗,一边往里塞烟丝,一边沉着脸说:“您忘了该把谁提交军事 法庭。您记录吧!”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连忙掏出笔,斯大林点燃烟斗,深吸一口,又长呼出来。 “解除一级集团军政委麦赫利斯同志副国防人民委员和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之职,军衔降为军级政委;解除中将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科兹洛夫同志方面军司令员之职,军衔降为少将;解除师级政委沙马宁同志方面军军事委员之职,军衔降为旅级政委;解除陆军少将维奇内同志参谋长之职。以上三人均调次要工作岗位以观后效..”
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在一次和海军元帅伊万·伊萨科夫的访谈中讲到了刻赤的失败,元帅回忆道:我看到过梅赫利斯,当时我们接到命令把能从刻赤半岛上撤退下来的人都撤走。顺便说说,尽管这是我们惨败的奇耻大辱,但我们还是撤走了12.1万人,这一点我们不会忘记。不能想象,要所有的人都在那边阵亡,一个也不生还。因此,在最后几天,我接到了命令参加撤退工作,就在刻赤的附近看到了梅赫利斯。他装作想死。
他的前额不知是被打伤还是受了点轻伤,但没有包扎,那儿有一块带淤血的血迹。他好几天都没有刮脸了,手脚
也很脏。看来,他曾帮助过司机把汽车拖出来,而后又认为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弄干净。他的样子很悲观,他的
汽车也是一副可怜相。他同司机一起两个人走,没带警卫。尽管情况很悲惨,但其中有一点可以看出——这个
人表现出打算要寻死。
谈到这里,我插话说:“梅赫利斯也许不只是让人看出他打算寻死,说不定他当时真的寻过死了。”
“可能。”我的谈话者回答了我。“也许寻过死了。但他当时表现出来是打算寻死,而且特别表现这一点,这使我感到厌恶,直到如今我还是很厌恶。”
我说,据我的观察,梅赫利斯是个勇敢的人。
“是呀,也可以说。他在刻赤附近,总是往前爬,往前爬。我同样知道,他曾在芬兰前线参加过战斗,他在一个营里参加进攻。但是,第一,这不能为他开脱什么——既不能为他开脱在芬兰战争上表现出来的碌碌无能,也不能为他开脱在刻赤惨败中他应负的主要责任。其次,依我看,他不是一个勇敢的人,而是一个神经过敏、感情冲动和狂热的人。顺便说说,我曾在约瑟夫·斯大林那里参加过讨论芬兰战争的总结,出席的人有梅赫利斯、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梅赫利斯好几次冒失地一时详加评述,一时插上几句话,后来,斯大林忽然说:“总的说来,梅赫利斯是个狂热的人,不能把他派到军队里去。”我记得,当时使我吃惊的是,尽管斯大林说了这些话,但梅赫利斯依然象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似的,继续参加这次会议,并且还多次冒失地提出过自己的意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性格缺陷
克里米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