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安 一九四四年生,山东济南人,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一九八一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和
叶浅予奖金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日本东洋美校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文史馆、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专家。
个人简介
赵宁安自幼师从
力群、
黄胄诸名师,后受教于
李苦禅、叶浅予、
李可染、
蒋兆和,历任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室主任、赵宁安工作室主任等职。出版有《赵宁安画集》《赵宁安画传》等二十余种专著。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
百年中国画集》《
中国美术全集》等。
主要作品
赵宁安的主要作品有《赵宁安写生集》《当代中国画家丛书——赵宁安》《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赵宁安》《当代名家写意花鸟精品·赵宁安》《回声图》《南疆浴日》《池鱼》《清涧》《江津雨霁》《绿荫》《回声图》《雪意图》《兰花》《细语》《远瞻山河壮》《麻雀》《花瀑》《八哥》《雄鸡》《石林春雨》等。
文艺评论
心忘方入妙 意到不求工
——读赵宁安的袖珍花鸟画感言
宇宙大化是按照自身的法则永恒运动的,老庄称之为“道”。“自然之道”是无限的有无相生、生灭互化的运动,是永恒不息的生命之流。
生命和运动无处不在。“万物皆有生意”这种泛生命
世界观,认为世界观的万物都生气灌注,以自然的节律在不竭地运动。中国美学特别注重“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可以说是“自然之道”“万物皆有生意”哲学思想的一种美学表达。
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的绘画,就不能不追求气韵生动。早在
南梁时代的绘画品评中,就把“气韵生动”放在艺术表现要求的首位。在我国历代花鸟画创作中尤其注重生意、生气、生机、生趣、节奏、韵律的艺术传达。
中原地区与西方不同,在西方的静物画中,有死鱼、切割的肉块、动物标本,这类无生命的死物。但在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中却不见这类无生命之物,折枝花卉是有生气的,落叶的树木是来春要发芽、荣生的,是充满生命情调的。
赵宁安的花鸟画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他全力去体悟自然,去观察、捕捉、表现花鸟的生命跃动、神情韵致。生动、神韵、情趣成为他花鸟画创作的明显特征。他在创作中决不去套用僵死的程式,更不会去模拟前人已有的造型。而长期以来在花鸟画创作中不断重复、套用乃至
克隆前人已有的造型、程式,使花鸟画丧失了艺术生命力。成为花鸟画创作中的流弊。因为缺乏活跃的生命脉动,缺少盎然的生机、生意、生趣、气韵,使花鸟画丧失了本身的美学意义。
我国历代花鸟画大家都十分重视观察、体悟自然,注重写生。宋代花鸟画家
赵昌,自名“写生”赵昌。画史上更记载了
厉归真“
筑棚观虎”、曾无疑“草地观虫”等许多深入体验表现对象的轶闻趣事。
赵
宁安市在自己的画中题道:“宁安高呼赵昌”,表现了他决心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矢志。而他的创作实践更证明他获得了成功。他的造型方式灵活多变,墨、色、点、线、块、面的组合变化。精警而又富有情趣地活画出多种类型、情态的花鸟,动情可爱。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史一绝。他的虾透明、灵动如同如同在清波中畅游。而游动的体态,虾须、虾钳、虾腿的伸展与弯曲的开合度,又因其游动的速度、快慢,是浮游还是疾游而大有区别。齐白石的虾于细微处见精到,他笔下的虾把
淡墨的巧妙运用发挥到极致,这淡墨既表现了虾壳的半透明性又有一种淡雅的形式美感。而他的杰出艺术创造,恰恰来自地地地观察,来自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艺术把握。齐白石虾的造型和艺术表现是独创的、前无古人的,他开拓了画史的新篇章。研究
齐白石的艺术经验对提高花鸟画创作水平、检讨花鸟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很有意义。
赵宁安认为:“只有勇于在活本中求画本的人,才能无愧于你的称号:画家。”因为“活本”是摆脱“稿本”、超越大师痕迹、在画史上开宗立派的“法宝”。他强调:“写生派画家是画坛的脊梁,他们推动革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突破。”(赵宁安:《写生谈》)这种看法很有见地。
这些来自绘画历史的深刻经验,指导着画家的艺术实践。赵宁安对自然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观察,画了大量的
速写、
白描。《赵宁安白描写生选集》感性地展示了他与自然的对话、捕捉到的鲜活而生动的美感和他不倦的艺术劳动与艺术功底。他的创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生活的源头活水滋养了、激发了他的艺术灵感和只属于他的独特创造。心灵和造化的沟通、默契与神会,使他创造出自家的语言、程式与造型方式。画家曾经画过多种鸟类:麻雀、
普通海鸥、
野鸭、
鸮形目以及许多叫不出称谓的鸟儿。但这些鸟类各有各的体态、情性,或引吭欢歌,或相依枝头,或呢喃细语,或警戒四顾,有关爱、有相争、有嬉戏,有欢喜雀跃,也有情侣、母子亲情。其共同特征是生动性、情趣化。需要指出的是:赵宁安不是纯客观写实的,他是在写实的基础上,以
写意画的规律,进行夸张、提炼的。鸟的头部可能就是一个墨点或色块,身子可能是色墨交融的团,团的边沿又有晕化、渗融效果,这种处理既见笔墨趣味,又见造型的灵动性,鸟嘴可能就是一条短细线,整合于一体,一只极为简练、单纯、富有生气的鸟儿便跃然纸上。赵宁安在题画诗中写道:“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点拂横斜处,天机在此中。”他借用
恽南田这首诗,既表明了他的创作心态,又可说是他艺术探索、体悟的经验总结。只有“心忘”才能“入妙”,惟有不求“工整”但求“意到”,才能工而入逸,才能在解衣磅礴、离披点画中“天机”流荡,透露造化的奥秘。“天机”二字内涵丰富,可心悟难可言传。在创作中只有造化与心灵合一、相忘,在直觉与潜意识状态,才能灵感潮涌、把握“天机”。受众才能在审美感动中会意“天机”、妙趣。玄而不玄,内涵“天机”,花鸟画才能富有灵性、才能气韵生动。“天机”从写生过程中悟得,在不求形似、但求“意到”中把握,它以花鸟生命的灵性与作者审美心灵感动的交会与迹化方式,表现出来。最近,我先拜读了赵宁安的数十帧小幅花鸟画,其中的佳构,内含“天机”,动人心神,堪称珍品。他笔下的鸟儿活跃于特定的
生态环境中,与环境和谐一体。赵宁安把花鸟情态化了、灵性化了、意趣化了、象征化了、诗意化了。他的成功在写生不停留于模拟自然、
写意又不脱离自然的妙合过程中取得。在同代人中他以其独创精神身于佼佼者的行列。
表现跃动的生命固然是花鸟画的基本要求,但是花鸟画还要有更深厚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花鸟画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花鸟画如诗、如歌,在长吟短叹、意气萦怀中,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肺腑情怀。八大山人笔下的花鸟,孤寂、凄冷、愤懑,墨点无多泪点多,是他作为皇室逸民人生际遇、感怀的一种外化。
潘天寿笔下的花鸟画,气势磅礴、生意盎然,气骨俱盛。这种形态内涵,正是全国解放后人民的新生活在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意识的正直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真诚
回声。
朱耷和潘天寿代表了两个时代,在艺术上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赵宁安的花鸟画与前人大不相同,反映出作者文化心态的开放性、
兼容性,创作心态的求新、求变,以及审美意识的传统熏陶、积淀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他的花鸟画背景常采用抽象、半抽象的
肌理,运用半是天成、半是人为的偶发性效果,构成大自然的葱茏、氤
意象。或墨或彩,或浓烈或雅淡。有时明丽中内含静穆,有时幽渺中内蕴空灵,有时似繁华葳多姿,有时若月明云汉星稀,有时又使用
丙烯、金、银构成装饰性意味。境换情移,“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方士庶)。其表现手法,因画面
调式、氛围、意境的需要而做
随机性处理。
朱耷的花鸟是孤寂心灵的折射,是遁入空门的茫然虚空。
徐悲鸿的马与之迥异,是民族精神的昂奋,是催人前进的战鼓。入世与遁世的情怀判然分明。赵宁安生活的时代不同于前人,他的花鸟画也呈崭新的风貌风貌。这是时代使然、个性使然。所谓:“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艺术风格是“情性所铄,陶染所凝”(
刘勰)。赵宁安的成功又恰恰在于他没有迷失于前辈大师,他有自家的个性、面貌,他的花鸟画与时代相联系、相
共振,表现了时代的审美要求。他的花鸟画把我们引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和合文化精神的价值追求。古人谓:艺术趣味,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可谓不刊之论。我以为还应补充一句话:得之心灵者让心灵震颤。这从前人和赵宁安的创作实践中都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
花鸟画本质上是心灵化的艺术。现今理论界热用“艺术本体”一词。我理解,花鸟画艺术的“本体”应是艺术家心灵深处的审美感性,用花鸟的符号、语汇,组构表达心灵感应的艺术
意象、艺术意象外化为语言。而艺术的语言,是要讲究语法和语言结构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由“春风又吹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变化而来。而由“吹”到“到”再到“绿”的推敲过程是遣词造句结构
艺术语言的过程,也是用语不断深化、准确的过程。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就更见出诗人语序、结构的独特和匠心。由于语法结构不同于一般性语言结构,才“闹”出了特殊的诗意、诗境。
花鸟画也有自身的语言结构,当然不同于诗。赵宁安的花鸟画有个人的语汇,有他特别的语言结构。他往往是通过特殊的构图方式,和谐与奇异并用,对称与破缺兼施,或墨与彩强烈对比,或虚与实两极分化,或抽象与具象并置反衬,或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与花鸟的情态化造型来表达。语言结构的灵活多变,化出精神性的新绿洲。一片风景是一片心灵的境界。花鸟画艺术性的高低不但在于生动性更在于心灵化的程度。艺无止境,我诚恳地期望赵宁安在今后的创作中能继续向心灵化的深度推进,向哲思的境层追求。
赵宁安的花鸟世界
每逢过年,我都会收到赵宁安先生的贺卡,上面印着他的花鸟画近作,不是精细工致的『工笔』,也不是豪宕纵横的『大写意』,而是介乎二者之间。给人的印象是朴茂而生动,自然而清新,不炫奇弄巧,不追随时尚,却萦绕着朴质的诗情,颤动着点线的节律,闪耀着迷离而清新的光与色。如果把传统形态的小写意花鸟看作
格律诗,那么,赵宁安的作品便接近于抒情散文,而且更像现代散文,它不是完全没有古代的绘画语汇,但总体上更语体化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现代抒情散文式花鸟的深处,可以感到跳跃着一颗陶情于自然同时也拥抱人生的爱心。最近我有幸系统地观赏了赵宁安十余年的作品,走进了他的花鸟世界,得以领略那鸟吟花放草长鸢飞的生机,感受其灵魂的悸动和驰思的悠远,我更加觉得赵宁安的名声日著并非偶然。
一
不少平庸的花鸟画家,只知表现花鸟鱼虫的形色之美,一味在悦目上下功夫,可是赵宁安则着力于『赏心』,既描绘对象的生机与变动,体现造物主赋予花鸟鱼虫的自然美,又紧紧把握住『登临览物之有得』,在『物我两忘』中寄托心曲。画的是花鸟,表现的却是花鸟和人类精神上的联系,在那『神遇而迹化』的优秀作品中,可以体察作者内心的思绪波澜,可以看到作者感情的斑斓色彩。赵宁安的花鸟画取材十分广泛,除去竹子以外,虽然不多传统
文人画钟情的梅、兰、菊,但是颇有平民百姓耳熟能详的众鸟、群虫和百卉。前人描写过的羔羊、鸡鸭、群雀、游鱼、
鸬鹚、
八哥、
翠鸟科、
蜻蛉、
蜜蜂属和
凤蝶总科;牡丹、
山茶属、翠竹、
鸡冠花、
紫藤、芦荡与绿荫,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前人没有表现或极少取材的南疆鲣鸟,西北野鸽和
无名的野草山花更被他信手拈来,收入笔底。和另些画家借静态花木表现永恒精神者不同,赵宁安绝不静止孤立地描花绘鸟,总是在动物与植物的有机联系中注入情感,努力创造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以表达一种感受,一种意味,一种陶醉,一种领悟或一种感喟。
这些多姿多彩的花鸟情境,多数无需题词便足以吸引观者,像群蜂飞舞于烟花锦簇之中,迷恋于生命的春光;乳鸭天真地嬉戏在池塘里池塘里塘,游向未知的世界;迷人的
晚霞映红了茂盛的水草,引来了五颜六色的
蜻蛉,花光如紫云的短墙之上,相亲相爱的
翠鸟科比翼齐飞;被群鸡簇拥的母鸡背负顽皮的
小鸡,享受着『天伦之乐』;成群结队的
原鸽飞跃苍莽荒寂的万水千山,去寻找生气蓬勃的乐土;沐雨的牡丹半隐在雨纹编成的水帘后面,低头欣赏水中的鱼游之乐;斜阳下得知了伏在微风舞动的柳条上,无意地荡着秋千;云雨迷蒙的竹林深处,有双栖的
益鸟静听天籁;成列的
山雀科在枝头和鸣,完全不惧寒冬的雪意凄凄。另些画上有趣的题词,则把观者的思绪引向了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或激发其爱国爱土情怀,或使人更加珍视和平与幸福。比如,画鲜艳如血的
鸡冠花在
晚霞中挺立,题词使人悟及『
公鸡一声天下白』的光明离不开浴血奋斗的勇武;画万里高空的大雁与地面小如池塘的大泽,题词令人追忆
苏武守节不辱和鸿雁传书的耿耿丹落落落委地玉殒香消的牡丹,题词引导人回顾
马嵬驿上爱江山还是爱美人的抉择;画万荷丛中翩翩起舞的双蝶,题词则启发观者联想梁祝爱情的坚贞不幸;画
鲣鸟科在
南疆的海风中栖息,题词更表达了国人对国土
西沙群岛的由衷系念。
不难看出,赵宁安的花鸟情境中,有着他的身经目历与心想神驰,在直觉之上发挥了他的通感、想象与遐思。这想象与遐思,既来自众生平等的襟抱和捕捉天机物趣的明敏,又来自以一片爱心关照花鸟与人生的思致。他的花鸟画是生命的颂歌、是感情的流溢,也是人生或历史的思索。惟其如此,他的花鸟画不仅创造了一个活色生香的缤纷世界,同时也深刻地展示了画家充满感情意绪的美好心灵。
赵宁安作品中的花情鸟意,来源于
中原地区花鸟画的悠久传统。发端于中国的花鸟画,早已成为世界艺坛上独具异彩的奇葩。它寄予了爱物兼爱我的博大心灵,展现了览物兴怀的感情世界,体现了渊深文化的泽被和诗经楚词的涵养。特别是
庄子『齐物论』与
孔子『兴观群怨』的陶铸,使之成了高品位的艺术,代代不衰,与时俱新。了解花鸟画真髓的画家,或以深刻的哲理启迪人的良知,或以真挚的感情歌颂万类生机,抒写爱乡土、爱自然、爱生命、爱人生、爱和平的美好理想。它使人感奋,给人慰安,在鸟语花香中寄寓了自由与光明的希望。近世以来,
物质文明的进步,压缩了人类的精神空间;改造自然的惊人成果,变成了人类的异己力量。人们普遍意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彻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必要像热爱人类自身一样地热爱自然,有必要使已经
异化的人们在重返大自然中复归于朴,去寻找精神的归宿。现代有许多花鸟画家,但并非人人都清楚上述时代的需要,都自觉地创作富于上述意蕴的作品,赵宁安则善于把优良的传统与现代精神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故能源本古人出新意。
二
赵宁安的花鸟创作,脱颖于一九六四年的《鸡场》,黄胄式
速写般生动的写实风格,套色版画或剪纸中朱白的鲜明对比,融汇成一种生气奕奕的花鸟画新貌,可惜因为时代环境的左右,才露头角,便搁置下来。他全力投入花鸟画的研习与创作,始于一九七九年。那时,『史无前例』的『文革』已经结束,他考取了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第一批花鸟画研究生。作为
写意花鸟画大家
李苦禅的入室弟子,却能不为师门所,他调动来自
大西北的真切感受,突破传统花鸟
秒摆浮搁的样式,力创新格,自探灵苗,在山水与花鸟的结合中,情景交融地自由抒写自家情感。诸如《过同心返银川》和《银湖三秋》中措景的苍茫广远,画
鸟纲的任重道远或自由翔落,《秋光》中的夕阳晚照与落叶苍黄,都成功地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感受,以致那引人入胜的意境弥补了笔墨技法的有待娴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末叶,赵宁安的花鸟画进入了新时期,在稳进中求新变。他以
李苦禅的
写意画法为津渡,时亦涉猎工笔花鸟,刻意研求传统花鸟画的立意、布局,造型与笔墨,力求生动准确,形神兼至,同时,他广取博收,深造求通,或以李苦禅的笔墨与悲鸿的写实相参,或以
黄胄的
速写融于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或以张大千的泼彩与
陈子奋的双钩相结合,或以
任伯年的生机化入
虚谷的清隽,
郭味蕖的文雅和岭南派的光影……也一一为他所摄取,可谓不拘一格,为我所用。诚然,这一时期的部分作品,还保持着传统式样,如虚拟空间中的折枝,游鱼,提示性的村景坡石;讲求宾主虚实的点线面节奏;不过另一部分作品已开始崭露新机,时而置花鸟于可视环境中,甚至染天染水;时而截取花鸟世界的片段,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时而辅以抽象的构成因素;时而采取某些制作手段,获取新异的
肌理,渐渐形成自家面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赵宁安的花鸟画终于以更成熟的风采出现于画坛,一片爱心幻化成无穷
写意。虽然他好像无意追求风格,但是却有两种风格引人瞩目:一种在朦胧朴茂中显生机,另一种在写意形象的装饰意匠中见韵味,两种相比,他更瞩意于前者,但两种一致的特色是境阔景茂,形真趣远,典雅清新。
一般而言,他的作品取境真实自然并善于整体把握,布局以饱满者居多,但丰茂而不填塞,灵动而不虚旷。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夸张地运用了实者虚之与穿插掩映的技巧,如茂盛的竹林出之以双钩画法,后面补以时隐时现的黑石,密集纷披的芦苇以色作
没骨,掩映着其后成行徐行的鹌鹑,另一方面在于取其『
大象』的整体观照,并且辅之以光色的变幻。
他画花木极少一枝半叶,大多成丛成片,又善于『舍形而悦影』,极显其花光的迷离烂漫与光照露气的空蒙变灭,造成了草木蒙茸花团锦簇的氛围,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葳蕤扶疏,亦有绿荫如雾斜阳晚的诗情曲韵。这也是一种『似与不似之间』,可是完全摆脱了前人的程式,也就抛开了程式对即物抒情的束缚。如果只有分花布叶的迷离惝恍,没有真实生动的具体描绘,很可能会失之空泛而未必引人。赵宁安显然早已注意于此,他善用具体而微的
鸟纲草虫『凿开浑沌』,『画龙点睛』,以花木的迷离隐约反衬鸟虫的鲜明生动。
那些禽鸟虫鱼也不完全相同于前人,或有传统小
写意的洗练,或有传统工笔的精丽,但造型的准确已远胜古人,更加形具而神生,画静而寓动,水墨的韵致又能辅以鲜丽而略有装饰性的色彩。
此外,赵宁安画中的禽鸟虫鱼,几乎不见形单影只的孤独,有的是类聚群分的蓬勃与自由,若非群翔群游,便是齐飞双宿成双者在默契与呼应中见情态,成群者在目的与秩序中呈韵律,这种别具只眼的取舍形容,古人偶尔有之,至赵宁安则以自己的认知自觉地加强了,惟其如此,他的作品使人更觉独出机杼生气蓬勃。笔墨设色是构成中国画语言的重要因素,在写意画中,笔墨的强化与设色的弱化,笔墨的画法化与设色的单纯化,既标致了民族的特色,又使中国画的面目趋于稳定。赵宁安为刷新花鸟画的意境与情趣,也在笔墨设色上进行了有别于古人的探索。不是完全抛弃固有的传统,而是冶众法为一炉,不是以西法取而代之,而是吸收融化为我所用。
他没有忽视笔墨书法化的表情性,但不墨守以墨为主以色辅之的老套,也不拘泥于一笔一墨的精妙和设色的单纯。他总是让一定的笔墨设色服从于特定情境与感受的表现,拒此分别体用,互换宾主,不但像
任伯年一样地不舍众法,融双钩、
泼墨、点、
没骨为一,甚至把山水画的擦点染引进
写意花鸟画,而且善于旁参套色版画的色墨对比,
装饰艺术的秩序与律动,西方构成的意匠与
印象派的外光,从而造成了丰富的语言系统,在这丰富的语言系统中,赵宁安一方面因情思与题材之异而取用词采,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了笔痕的浑厚朴茂和色彩的尖新深融。他用色既对比灿烂,又和谐统一,对比则分块处理,和谐则渐次过渡,对白粉的使用,使赵宁安的花鸟画别饶风致,常常因白粉与色墨的比衬交融,造成明丽清快的情调与粉光融融的韵味。
没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挚爱,就不会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没有可使观者接受的精妙
艺术语言,则无法把个人的感知提供给别人分享。
中原地区花鸟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
范式,轻易扬弃,可能会脱离观者的欣赏习惯,不加丰富,又难以适应观者审美的发展。赵宁安在花鸟画艺术语言上的广取博收,融会贯通,『不立一法』又『不舍一法』,似乎无意强调个性,不急于形成风格,但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已在稳扎稳打旁收博采中露出端倪。
近十年间,赵宁安以花鸟知名于世。此前,他虽然早已与花鸟画结缘,甚至学画的启蒙老师也是
兰州市民间的花鸟画家,但因时势的倡扬,个人的际遇,名家的诱导,他很早便在版画、
连环画、漫画、
中原地区人物画上英才早发。直至一九七九年,他才由一种冥冥之中力量的推动,重返自然,驰情花鸟,走上了以花鸟画抒情的艺术之路,多年的家世蹉,铸就了他感受精微厚重深沉的内向性格,
大西北不毛之地的缺艺少文,唤起他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多方面的艺术探求,更使他拓展了心胸,练就了观察体物的本领;对花鸟画真谛的领悟;还导致他在创作中寻求画家与普遍观者内心的沟通。所以,一旦他全力投入花鸟画,便能以博养专,歌阳春白雪而不忘下里巴人,讲笔墨法式而不忘真情实感,重视精神意蕴而不忽略写生状物。这一切都凝聚在他对
中原地区花鸟画的深层理解中,并反映在不断变法出新的创作里来,他用以实现出新的主要凭借之一便是写生。中国花鸟画自古便称写生,讲求『观物之生』,表现对象的特质和生命。赵宁安则在写生中注意深入研究对象,力求『穷理尽性』,尽精微而致广大,
升华感受。继而以中国特有的笔法线条,在物我的连结上,进行既物状又抒情的概括,同时注入个人的气质性情。再则以默写的功夫来不断涵养对物写生的取舍,靠着离开对象后的『若望若忆』,合造化与心愿,变自然为艺术。正是由于他把写生当作了通向创作源头的桥梁,所以顺利地避开了只知临摹者的为法所缚,不再以古人的眼光看自然,不用别人的步履闯世界。以坚实的写生作为基础,他的广学诸家便不会淹没自己,近年的创作已渐入新境。尽管目前他的艺术还存在着尝试过多用力分散的美中不足,但不图捷径,不求早熟正是大器晚成者的成功经验。我深信,赵宁安的思考和实践必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他好学敏求的领悟更充分地展现开来。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