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蕨
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
新月蕨(学名:Pronephrium gymnopteridifrons (Hay. ) Holtt.)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土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达可达1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基部被鳞片,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奇数一回羽状;无柄,中部羽片长圆披针形,上部羽片略小,顶生羽片和中部的同形,有长柄。叶脉上面可见,叶干后淡绿色,纸质,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小,有短毛;孢子囊体上也有毛。
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菲律宾亦有分布。生山谷沟边密林下或山坡疏林下,海拔100-500米。
新月蕨叶形整齐丰满,叶片宽阔,终年翠绿,喜阴湿,养护简单。适宜盆栽观赏,景观配植或作鲜切叶。
形态特征
土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达80-1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4-5毫米,密被褐色披针形鳞片。
叶远生;叶柄长28-80厘米,基部被鳞片,向上密被短毛,禾秆色;叶片长40-80厘米,中部宽15-30厘米,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通常3-8对,罕有更多,无柄,斜向上,基部一对较短,近对生,向上的互生;中部羽片长圆披针形,长15-30厘米,中部宽3.5-5.5厘米,短尾尖,基部圆楔形,全缘或有粗钝锯齿,上部羽片略小,顶生羽片和中部的同形,稍大,基部不对称,有长柄。叶脉上面可见,下面明显隆起,主脉上面有一条纵沟,侧脉并行,小脉斜上,基部一对联结成三角形的网眼,向上各对和外行小脉联结成近方形或长方形网眼。叶干后淡绿色,纸质,上面除沿主脉纵沟有伏贴的短毛外,其余均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仅被稀疏短毛,脉间偶有一二短毛和少量泡状突起。
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在侧脉排成两行,不汇合;囊群盖小,上面有短毛;孢子囊体上也有毛。
生长环境
生山谷沟边密林下或山坡疏林下,海拔100-500米。
新月蕨长期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下生长时,叶片生长较慢。可适应较大的温度幅度,但是低于15℃的低温会严重抑制生长甚至幼叶的萌发,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最低60%以上,最佳湿度80%以上。室内栽培养护时需要保持空气流通,增加湿度。
新月蕨对光照较为敏感,在阴蔽度较高的环境下,叶片颜色较深,光照较强时叶片颜色较浅,能耐受的光照强度达1200勒克斯以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南投、嘉义市屏东市台东县)、海南省琼山区定安县澄迈县临高县、那大、昌江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广东省云浮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思乐、百色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贵州省册亨县)、云南省蒙自市、河口、富宁)。菲律宾吕宋岛)亦有分布。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是新月蕨最简易便捷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横走根状茎会有幼嫩的芽点,一般选取含3-4个芽点长度的根状茎作为繁殖体。剪切下来的幼苗每株单独装盆,栽培基质盖过幼苗基部即可,每次喷淋水之后,应检查该段繁殖体是否裸露,如裸露应及时覆盖。新月蕨切茎繁殖周期短,且成活率很高。
栽培技术
自然情况下,新月蕨通常土生,但在山谷溪边或潮湿的岩石上也生长良好。新月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人工种植时建议采用较大盆。新月蕨对栽培基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为了获得更好的生长,促进根状茎分蘖及幼叶萌发,一般采用的基质为腐殖土、粗沙,其中腐殖土与粗沙按2:1比例混匀即可。在花盆底部先垫置一层碎陶片(蛭石或碎石),以增加根系吸氧量。再往盆内填土至2/3高度,然后将植株放置盆中央,往盆内均匀加土,厚度以盖过根茎3cm左右为宜。为防止栽培基质中携带病菌及有害虫卵,所有栽培基质应在太阳下暴晒1-2天。这种方法既可以为根系提供有机质,又增加了根系的底部透气性。浇水方法为喷淋。需注意的是,每次喷淋之后,土壤会往下渗落,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添加腐殖土,直到植株生长稳定。
病虫防治
新月蕨病害发生较少。主要虫害有蜗牛福寿螺蛞蝓螨形总目
蜗牛、福寿螺、蝓喜阴湿,干热时昼伏夜出,如遇雨天,则昼夜活动产生危害,干旱或气候不良时活动较少,喜食新月蕨尚未完全成熟的叶片。
防治方法:①选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烂树叶等用生石灰除虫,清洁栽培场所周围的沟渠并施撒生石灰,除掉杂草,以减少此类害虫的产生;②人工捕捉成贝和幼贝;③撒施8%灭蜗灵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螨类属于刺吸式害虫,体积小,繁殖速度快,一年可繁殖10代左右。螨形总目具有针管式吸器,吸食植株幼叶的汁液,造成叶片畸形。可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主要价值
新月蕨是亚洲热带地区生长的蕨类植物,叶形整齐丰满,叶片宽阔,终年翠绿,喜阴湿,养护简单。多土生,在偏酸性或钙质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盆栽观赏,景观配植或作鲜切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