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山
南朝鄱阳郡王
陈伯山(550-589年),即鄱阳王,字静之,湖州市(今浙江长兴)人。南梁陈世祖陈蒨第三子,母为严淑媛。
容貌仪态伟岸,举止娴静文雅,喜怒不形于色,世祖深器之。天嘉元年,封鄱阳郡王。历任中外,累官中领军,迁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祯明三年正月,时年四十。
人物生平
陈伯山,字静之,陈世祖的第三个儿子。陈世祖对他深为器重。当陈霸先时,天下草创之际,诸王受封的仪礼多缺,到伯山受封,世祖想郑重封赏他。
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上奏道:“臣听闻,本枝均予允存,宗周之业以此弘盛,磐石既建,皇汉之基乃久远,故而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强固皇灵之根,隆盛永世。第三皇子值山,幼年即发现睿智美德,早期即表现与众不同的姿容,光照红宫墙,晖映青合闱,但玉圭之器没有秉握,金锡之车没有驾驭,怎么能分次第顺序而亲之,连结翰林,建树于外藩亲戚。臣等参议,应封伯山为鄱阳郡王。”皇帝下诏道:“可以。”陈世祖于是派遣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派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当年十月,皇帝临轩策命道:“呜呼,建树外藩之屏,奖掖王室,以前朝之典为钦命,都必须从其而行。惟你早握璋国器,生而知孝敬,是有美德的亲属,聚敛美誉,启建大邦,此是伦理之序,用此敬遵民之瞻望,故赐此珪器祥瑞。往日钦命啊为勉励树立声誉业绩,永保宗庙社稷,岂可不谨慎!”策毕,下令王公以下同宴于王宫。仍授伯山东省中郎将吴郡太守
天嘉六年,封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镇江市刺史
天康元年,进号镇北将军。陈高宗辅政,不想让伯山处于边地。
光大元年,转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年,征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
光大十一年,入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
陈叔宝即位,进号中权大将军。
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加侍中,其余都照旧。
祯明元年,因母丧,离职。
祯明二年,起用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
祯明三年正月薨,其时四十岁。
史书记载
《陈书 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
鄱阳县王伯山,字静之,陈世祖第三子也。伟容仪,举止闲雅,喜愠不形于色,世祖深器之。陈霸先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及伯山受封,世祖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奏曰:“臣闻本枝惟允,宗周之业以弘,盘石既建,皇汉之基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隆卜世。第三皇子伯山,发睿德于年,表歧姿于丱日,光昭丹掖,晖青闱,而玉圭未秉,金锡靡驾,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戚。臣等参议,宜封鄱阳郡王。”诏曰“可”。
乃遣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 太宰告于太社。其年十月,上临轩策命之曰:“於戏!夫建树 籓屏,翼奖王室,钦若前典,咸必由之。惟尔夙挺圭璋,生知孝敬,令德茂亲,誉所集,启建大邦,实惟伦序,是用敬遵 民瞻,锡此圭瑞。往钦哉!其勉树声业,永保宗社,可不慎!”策讫,敕令王公已下并宴于王第。仍授东中郎将、吴郡太 守。六年,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镇江市刺史。天康元年,进号镇北将军。
陈高宗辅政,不欲令伯山处边,光大元年,徙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年,征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寻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十一年,入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
陈叔宝即位,进号中权大将军。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 军事、东扬州刺史,加侍中,馀并如故。祯明元年,丁所生母忧,去职。明年,起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
伯山性宽厚,美风仪,又于诸王最长,后主深敬重之,每朝廷有冠婚宴之事,恒使伯山为主。及丁所生母忧,居丧以孝闻。后主尝幸吏部尚书蔡徵宅,因往吊之,伯山号恸绝,因起为镇卫将军,仍谓群臣曰:“鄱阳县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长,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须迁太尉。”未及发诏,而伯山薨。寻值陈亡,遂无赠谥。
家族成员
父亲:陈蒨
长子陈君范,太建中,拜鄱阳国世子,寻为贞威将军、晋陵太 守,未袭爵而隋师至。是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馀人,后主恐其 为变,乃并召入,令屯朝堂,使萧栋陈叔英总督之,而又阴为 之备。及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关。至长安杨坚并配于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
轶事典故
君范与尚书 仆射江总友善,至是总赠君范书五言诗,以叙他乡离别之意,辞甚酸切,当世文士咸讽诵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陈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其年君范为温县令。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史书记载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