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寺,又称铜瓦殿,位于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
台怀镇营坊村。该寺背依
五台山,面临台怀诸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列为五台山十大
青庙之一。广宗寺是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
寺院之一。沿灵峰小
山脊的石台阶继续登高,路过的第二处寺院就是广宗寺,天王殿就在路边。
简介
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始建于明正德二年,
清代重修。广宗寺创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凉山志》载:“
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
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寺内正殿背后立有明正德三年石碑,对创建广宗寺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原来,广宗寺的铜瓦殿,计划在东台顶建造,后因“峰顶极高,风势雄猛”,“无益于后”,才选址于此处。
该寺依山而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是
五台山十大
青庙之一。铜 瓦殿是
寺院的主殿,共有3间,殿顶覆以铜瓦,在五台山的寺院中别具一格。殿内供有华严三圣:
文殊菩萨、毗卢佛、
普贤菩萨,两侧铸有十八
罗汉像神态各异,变化多端。该寺高大雄伟,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高6米,塔身洁白,这是原
中国佛学院院长
法尊法师的
灵骨塔。法尊法师精通藏文,他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对佛教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广宗寺是他
出家的地方,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
寺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名列
五台山十大寺院之一。
历史
在
明朝历史上,
朱祐樘(1470-1505)朱佑樘似可算是较为开明的皇帝之一,在位时斥逐奸妄,起用正直练达之士,且屡禁皇亲国戚侵占民田,故史有“
弘治中兴”之称。
弘治中后期,孝宗上五台山拜佛,有感灵山显迹,很想在高高的东台望海峰上建一所皇家寺院,专用于为民祈福。他恐
东台市山高风猛,还特颁旨意,大佛殿要用铜瓦铜脊,以保证沉 稳坚固,不被山风刮倒。料世事无常,此事刚刚起了个头,这位贤君已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六岁。
孝宗卒,其长子
朱厚照(1491-1521)继位,是为武宗,年号
正德。年轻的朱厚照对父亲的这一遗愿十分看重,登基伊始,就命
御马监太监韦敏专司此事,务将先帝在世时就想盖的这所佛殿盖好。
韦敏领旨而行,先将先帝孝宗指明要用的大批铜瓦铸好,而后再落实下一步具体盖大殿的事宜。韦敏去
东台市实地勘察后,发觉要在东台上建寺困难重重,不仅在于
东台顶上山高风猛,更难在上山的路崎岖艰险,夫役难行,大批物料搬运不便,而且真的将
寺院盖 起后,今后要找僧人看守都难。为此,他给皇帝上了奏折,婉言陈述,请旨定夺。
正德二年(1507)七月,
朱厚照下谕,准韦敏会同当地官员,从长度量,按
五台山实际情况,选择相应之地,将铜瓦殿盖起来,以实践先帝为民祈福之愿。他还告诫韦敏,去五台山盖殿,务必约束手下的人,不可扰害百姓,若发生这种事,他要追究责任的!该敕谕全文如下:
昔先帝在御,尝为海内百姓祈福,许于五台山盖造佛殿,未就而龙驭一宾。今铜瓦
佛像已完,尔敏请予五台山东顶盖造安奉。朕奉遵先志不敢违,但闻峰顶极高,风势雄猛,尔敏到彼,会同山西镇巡等官,从长度量,相应所处盖造,无致徒为劳费。合用钱粮物料并各色匠役人夫,即行都布按三司从宜分派措用,仍委分巡分守官各一员监督,务令坚宗,以称先帝为民祈福之意。事完,尔即回京,所至必须约束下人,不许因而生事、扰害百姓,如违,责有所归。
故谕。
这件敕谕,今日还在,若去广宗寺,穿过铜瓦殿后,可看到两块并列的石碑,其中一块驮在一只石龟上,敕谕就一字不漏地刻在那上面。背面刻着同年十一月韦敏给皇上的一份上疏。
韦敏到
山西省后,会同
镇守太监、
巡按御史、按三司掌印官、布政按察使、指挥检事、分巡分守官等一大批官员,并各色匠役,一起上
东台顶实地考察,斟酌再三,最后决定将铜瓦殿建在菩萨顶下边,于是,遂有了今日所见的这所皇家寺院。
铜瓦殿刚建成时,全称为铜瓦铜脊
文殊菩萨宝殿,尚无寺名。继此殿建成后,后来又陆续建造了山门、钟楼、鼓楼、僧房、
孙中山纪念馆等建筑。
正德十年,
御马监太监焦宁奏请寺额,武宗亲赐“
广宗县”两字,意为广弘正宗佛法,这所
寺院从此以广宗寺名昭天下。
李炎并降敕晓谕附近居民,毋得侵扰该所寺院,违者将以法治之。这件圣旨,刻在铜瓦殿正前左侧的一块石碑上,也为石龟所驮,与大殿后面的那块敕谕石碑相得益彰,都已成为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了。
建筑
广宗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布局小巧紧凑。紧挨道边的天王殿正中,供有
弥勒佛。弥勒菩萨为铜质,造型很好,那盘腿打坐、大腹下附、满脸堆笑、乐观无忧的样子,使人观后受到感染,与大肚弥勒菩萨对笑不已。
穿过天王殿,面迎铜瓦殿。大佛殿位居正中,因殿为铜瓦盖顶,以固千年,观之浮光耀金,引人注目,故称铜瓦殿。是该寺的主殿,殿建三间,重檐
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但略令人遗憾的是,顶上的铜瓦已在“文革”中被当地农民造反派扒下来,称斤论两卖给了废品回收站。被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法师(1543-1604),曾诗咏铜瓦殿:“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无奈朔方冰雪甚,住僧无力可支倾。”紫柏法师在万历三十一年因冤狱
醢刑而死,恐怕他那时无论如何想不到,铜瓦再坚,冰雪再甚,酷刑再厉,跟几百年后的文革狂飙相比,也实在算不了什么了。所幸的是,当年大殿里的
佛像,在文革的疯狂年代里,却奇迹般地逃过了当时大多数
寺院佛像未能幸免的被砸毁的命运,完好无损地留存到今天。
殿内佛坛上立木制方格,供有上下两层圣像。下层三尊是铜铸“两方三圣”,正中为
接引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
大势至菩萨。佛家称西方极乐世界有主佛阿弥陀,身旁有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人死后“往生
净土”的地方。上层三尊圣像为
泥玩具,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
文殊菩萨和
普贤菩萨。据传,这三尊佛像皆来自释迦佛的故乡,是由
印度高僧仔细装藏后,不远万里运来
五台山的。大殿两壁供有铁铸
十八罗汉。后壁两角分别供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内不太宽阔,供有如此多的圣像,使人感到“琳琅满目”。正殿前内额挂有
康熙帝御匾,
上师“云嵋”二金字。
说起这块御匾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康熙帝的父亲
顺治帝(1638-?),法名行痴,又号太和主人、体元斋主人,六岁嗣位,庙号世祖,年号
顺治。这位顺治皇帝是个虔诚的三宝弟子,顺治十八年,他写了一首赞僧诗,表露了自己想
出家为僧的心迹,就在这一年,二十三岁的顺治皇帝果真抛弃帝尊之位,跑来
五台山来出家了。
清代的
正史上说他这一年生病而死,也许是要掩饰朝廷的某种尴尬吧。反正,清世祖不当皇帝了,皇位也不能空着,于是世祖的第三子
康熙帝(1654-1722)继承了他的位置,庙号圣祖,年号
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
康熙帝长大成人后,十分牵挂父亲的下落,很想找到他,至少也要再见上一面。康熙十六年(1677),他初上五台山寻找父亲,曾到过广宗寺,还留下了一块御碑,此碑今日还竖在广宗寺里。康熙二十二年(1683),一年之内,他先后两次登五台寻父,第二次是九月上的山,当他走进广宗寺时,只见一个身穿旧纳衣的老和尚正在打扫院子,就上前询问:“请问师父,您上下怎么称呼呀?”老和尚冷冷地说了句:“八叉。”继续低头扫地。康熙皇帝想,这个法号倒是挺少见的,也没再细想,就进大殿拜佛去了。当他朝
佛像叩拜的时候,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呀,哪有叫八叉的,上八下叉,不就是个父字麽?赶紧跑出大殿去寻自己的
老子,可哪里还有那老和尚的影子!此时,天空中忽然出现两朵长云,状若愁眉,
康熙帝一见,长叹一声,嘱拿笔来,当即写下“云嵋”两字,表达了他此时愁眉不解的心绪。
法尊法师墓塔
广宗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是原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
灵骨塔。法尊法师圆寂于1980年12月,终年80岁。他精通藏文,对佛学研究造诣很深,曾对
佛教经典作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把长达200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广宗寺是法尊法师
出家的地方,故他的灵骨塔建在这里。塔高六米,围基三丈,塔身洁白。塔正面中央的石碑上嵌刻有赵朴初书写的“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字样。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于1981年9月落成。
佛法的渊薮来于天竺(即古印度也),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佛法的深入传播,自然离不开佛教经典论著的翻译。将佛教经典论著由古梵语译成汉语者,古往今来,圣贤迭出,而举世公认
鸠摩罗什大师(342-413)、
真谛(499-569)、不空(705-774)和
唐僧(602-664)为贡献最大的四大翻译家。这四大翻译家中,前三位皆来自天竺,带有从
佛陀故国来
中原地区传法的意味;唯玄奘是走出中华国门历游天竺十七年,将大量
佛教经典取回国内。值得注意的是,自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将佛教由
印度传往
西藏自治区,在雪域高原上开创了别具特色的
藏传佛教,虽从本旨上说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并无根本不同,但其教法多以
密宗(又称密乘)为特点而跟汉地显宗有别,藏地浩瀚的《丹珠尔》、《
甘珠尔》中收录的大量密教典籍,在汉传佛教中多未传译。千百年来,时有藏地高僧来汉地传法,有的且被朝廷委以高位,如元代帝师
八思巴(1235-1280),明代大国师迦也协(1352-1435),
清代国师章迦活佛(1890-1957)等,但将藏文
佛教经典译成汉语者,却鲜有人,即便偶有所译,数量亦较为有限。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有志赴藏求学密法的
汉族,翻译藏文经典一时慰成风气,有
大勇法师、能海法师、观空法师、汤乡铭居士、郭和卿居士等积极投入,成绩斐然,其最有成就者,则当推精通汉藏的
法尊法师。法尊法师(1902-1980)入藏十年,深得藏密精髓,穷毕生之力,将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1357-1419)的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译成
文言文,还翻译了《现观庄严论略释》、《辨法法性论》等藏文典籍,并将二百卷《大毗婆沙论》由汉文译成了藏文,堪称是沟通汉藏的一座桥梁,其功德实可比肩
唐朝西行取经的玄奘大师。
2007年8月5日五台山广宗寺举行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
开光法会大会由。
旅游攻略
游览
五台山至少需要三天时间。游人如住县城,第一天可乘汽车北上参观
尊胜寺、
佛光寺,下午到台怀,集中参观
显通寺、
塔院寺、
罗候寺和菩萨顶。第二天就近登
黛螺顶,再游台怀中心区的碧山寺、南山寺和镇海寺等。第三天可选择一个台顶登临,走京原线繁峙站的游客可登
东台市,顺路游游碧山寺;走河边、
忻州市的游客可登中台,顺路游
南禅寺和龙泉寺。
另外一种旅游日程建议是:第一天参观南禅寺、碧山寺、显通寺、塔院寺。第二天参观菩萨顶、广宗寺、罗寺、龙泉寺、南山寺、普化寺。第三天参观东台日出、南台锦绣、
金阁寺、佛光寺。
游客如果投宿
台怀镇,可安排两日游。第一天先游台怀镇北山脚下的
罗候寺,接着去见通寺,然后依次游
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再由原路折回,进
塔院寺东门。参观塔院寺后,出南门东行,可进
五爷庙一游。第二天,清晨可去
东台市观日出,然后游碧山寺。中午回台怀镇稍事休息。下午向南步行约5公里到镇海寺、
普化寺、观音洞、南山寺等。
邻近景点
翠岩峰
秘密寺
镇海寺
毛泽东故居陈列馆
塔院寺
锦绣峰
参考资料
广宗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