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1707年以前的900多年间,
苏格兰一直都是主权独立的王国,英格兰不断发动战争,最终兼并了苏格兰。但苏格兰人从未放弃自己的民族意识,直到14世纪,在班诺克本战役中,
罗伯特·布鲁斯彻底改写了苏格兰历史。
背景
1314年,苏格兰独立战争到达了大决战的时刻。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领导下多年积聚的力量,已足够与英格兰的占领军展开正面交锋。同年三、四月开始,苏格兰军队开始对英格兰在苏格兰境内最主要的据点
斯特灵城堡展开包围。
斯特灵城堡的守军与
苏格兰军队达成协议,如果6月24日
仲夏节(Midsummer Day)仍然没有英格兰援军到达,将向苏格兰投降。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闻讯后,召集了庞大的军队,向北方进军。6月17日,英军完成聚集从边境线北进时,大约有两千至三千骑兵和一万六千步兵。
领导人
13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在
爱德华一世的励精图治下,逐步发展成大不列颠群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往日无法无天的英格兰贵族和威尔士劫掠者被先后制服,
金雀花王朝的君主威权在更多地方得到声张。而英格兰的北邻
苏格兰则江河日下,陷入内战和无政府的危机边缘。
苏格兰国王
亚历山大三世在1286年撒手西去。他在死时没有留下一个男性继承人,国绵延200余载的邓凯尔德王族宣告灭亡。前任国王的外孙女
玛格丽特的继承权得到
挪威、英格兰、苏格兰三国所承认,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但仅仅4年之后,有童贞少女之称玛格丽特在北方的
奥克尼群岛病逝。
此时的苏格兰贵族无不摩拳擦掌。他们准备用鲜血填补国内权力真空,一场空前内战迫在眉睫。就在这时,
爱德华一世和他的英格兰军队越过了传统的边境线。由于历史上的
苏格兰南部低地地区,长期属于撒克逊
七国时代的英格兰。所以长腿有充分的信心去“收复”失地,并借机将整个
英国都置于自己的绝对威权之下。是苏格兰内部祸起萧墙,给了他最好的干涉机会。
起初,他试图在苏格兰扶持一位傀儡,建立间接统治。最后,爱德华一世还是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去推行英格兰的法律,准备对苏格兰进行直接统治。
长腿的粗暴行径,引发了苏格兰人的大叛乱。其中就涌现了著名的威廉。
华莱士。他不仅击败了轻敌的英格兰地方军,还用袭扰手段去反过来对付
英格兰人。爱德华国王不得不亲自出马,在伯立克和
福尔柯克消灭了数以万计的
苏格兰叛军,最后在1305年8月3日,把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脑袋插在
伦敦桥的矛尖上。
可叛乱的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仍不止息。尤令英王愤怒的是,苏格兰的安嫩代尔的领主在1306年3月25日自立为王,成为了后来声名大噪的
罗伯特·布鲁斯。
暴跳如雷的
爱德华一世迅速派兵镇压,
罗伯特只身逃亡,才侥幸躲过爱德华一世的追杀。尽管处境艰难,罗伯特还是重新组织起大批游击队,与英格兰统治者进行不屈的抗争。
第二年,再次御驾亲征的
爱德华六世在行军途中然长逝。英格兰和
苏格兰的恩怨,将会由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去和罗伯特一世做个了断。
罗伯特·布鲁斯本身也是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他的父亲向长腿爱德华摇尾乞怜,连他本人也两度倒向
英格兰人那边。按照后世人的观点,当时的布鲁斯可以称得上是苏奸世家。
然而,
罗伯特·布鲁斯并不满足于屈居人下。1306年,他以大卫一世国王玄孙的名义,在斯昆修道院自封为王。此举无异于向
金雀花王朝的君主公开宣战。同时也意味着他必须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面对众多来自英格兰、法兰西、弗兰德斯、威尔士和
爱尔兰的职业军人。
罗伯特没有威廉华莱士勇猛,但他的指挥才能远在后者之上。他在1306年以不到数百人的小分队,坚决执行费边战术。靠坚壁清野和诱敌深入,避过了长腿的亲自追捕。1307年,他趁长腿病逝之机,迅速对
苏格兰境内的
英国据点展开反攻。
新任的英格兰国王,是爱美男更胜爱江山的爱德华二世。他分别1309年和1310年两次出派出重兵追剿布鲁斯的人马,却都无功而返。数倍于敌的
英国军队总是被引诱到罕有人至的苏格兰内地林海,在那里徒劳无功地消耗自己的补给和精力,最后黯然离场。
当时,英军以城堡为锁链,对苏格兰广大乡村实施控制,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堡有
爱丁堡、伯维治、
珀斯、斯特林以及
林利斯哥。
罗伯特要想赶走
英格兰人,就必须打下这些堡垒。
攻堡垒,必须要有攻城机械。但处于游击战状态的罗伯特,显然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攻击珀斯城堡时,罗伯特率军围城6周才发起攻击,攻城不顺便全军撤退。城堡上的守军,纷纷吹口哨讽刺
苏格兰人。其实,罗伯特并未走远。一天深夜,罗伯特率兵偷偷潜回珀斯城外,他一手持矛、一手持梯,第一个蹚入珀斯深可没颈的冰冷的
护城河中,将梯子悄悄靠到珀斯城墙上。在统帅的激励下,苏格兰士兵们纷纷涉过护城河,当睡眼惺忪的守军发现不妙时,大势已去,只好在恐乱中溃逃。在攻击
林利斯哥时,苏格兰人用一车干草塞住城堡吊门的升降机构,军队顺利攻入。
到了1313年,
罗伯特已经基本消灭掉了苏格兰境内的主要
英国驻军,甚至劫掠了
北英格兰的诺森伯兰。为数不多的英国驻军聚集斯特林城堡,依托坚固的工事苟延残喘。斯特林城堡是控制
苏格兰的关键,它建在陡峭的山顶上,易守难攻。
围城数月之后,绝望的守军和罗伯特达成协议。如果援军在1314年6月24日还没有抵达,就会交出城门钥匙。
于是,爱德华二世集结了一支大军去讨伐让国人感到愤怒的布鲁斯。其中包括各地动员来的2000名骑士与
重装骑兵,以及500名负责警戒任务的轻装骑手;还有从英格兰全境招募的3000名令人生畏的
英格兰长弓。
这种长弓普遍在1.5米以上,弓的材质为紫
杉木,弓脚头用牛羊角雕刻,弓弦由大麻纤维搓制而成。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是当时英军的杀手锏武器。
此外,还有数量是长弓手几倍的武装市民和威尔士
长矛兵。再加上少量来自布里斯托尔的
弩兵,佛兰芒、
加斯科涅和
阿基坦大区等地的
佣兵。这让英军的总数超过了13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军还占有心理优势——除斯特林桥战役外,他们在过去30年里几乎未在大会战中失败过。
当然,
爱德华二世也会效仿父亲亲征
苏格兰的事迹,以最高指挥官的身份随军北上。
黑云压城
1314年5月22日,风尘仆仆的英军进展迅速,抵达了苏格兰边境的伯立克。这里曾是
爱德华一世大胜苏格兰人的地方。6月22日,完成休整的英军又开到了旧战场福尔柯克。那里也是爱德华一世击溃
威廉·华莱士的旧战场。
罗伯特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他在得知敌人进军的消息后,就竭尽全力厉兵马,并在斯特林城堡以南6公里处的班诺克本布防。这里是英军增援斯特林城堡的必经之路。
罗伯特的
苏格兰军队只有敌人兵力的一半。经历了爱德华一世的残暴统治,苏格兰领主们变得十分审慎,大部分人都选择置身事外。罗伯特在班诺克本战场上拥有6000名使用
长枪和战斧的低地士兵、几百名低地
英格兰长弓与高地弩手,以及数量不会超过500人的低地骑兵。他们基本都是些
轻骑兵,无法正面抗衡英军阵中的重装骑士。
出乎意料的是,
罗伯特却不再像以往那样搞游击战,而是决定与英格兰军打会战。面对部下的疑虑,罗伯特解释道:英格兰军虽兵多将广,但统帅爱德华二世没有其父的雄才大略。
“诸位都明白这是巨大的军事冒险,但我认为值得。此战如果获胜,整个
苏格兰将再不受英格兰奴役。为了苏格兰美好的未来,请诸君务必帮助我取得这场决战的胜利。”
当时,罗伯特最关心的是,选择一个能最大程度限制对手发挥优势的理想战场。经过仔细分析,罗伯特锁定了班诺克本。班诺克本,是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以南3公里的一个小村子,得名于从村边流过的班诺克溪。有意思的是,在英语中,burn是“燃烧”的意思,而在古苏格兰语中却是“小溪”,看来这两个民族的确水火不容。由班诺克本通向斯特林堡有两条路,一条是罗马古道,一条狭长而崎岖的伯利德尔克小路,两条道路的西面是山丘和森林,东面是福斯河畔的大片沼泽。
罗伯特抢在英军之前占据班诺克本北岸、伯利德尔克小路以西的坡地,背靠考克斯泰特山和吉列斯山山麓的森林,右依班诺克本,并对穿行考克斯泰特山边缘的罗马古道设置大量障碍物,将其封死。为便于攻击,罗伯特将部队编成4个分队一字排开,由南向北依次由罗伯特本人、罗伯特的弟弟爱德华、道格拉斯(
詹姆士·道格拉斯)和兰道夫统领。精心部署后,留给英格兰军的道路只剩下难以通行的沼泽。
除此之外,罗伯特还在自己步兵的前方挖掘了一道3英尺宽深的沟渠,以部分抵消英军重骑兵的冲击力。
英军因为携带大量重,无法绕过班诺克本在沼泽和林地行进。但地形平坦开阔的班诺克本还是非常理想的决战地点。如果战术得当,爱德华二世再现长腿在福尔柯克的胜利并不是不可能的。
苏格兰军
苏格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6000名使用长达4米
长矛的步兵,他们都是
苏格兰高地上的山民,作战异常凶猛,此外还有少量轻骑兵和短弓兵提供支援。与装备精良的英格兰军相比,苏格兰
长矛兵缺乏金属甲,只有皮质夹克式短铠,和手工织造的护膝短裙,头戴一顶圆锥形铁头盔。多数人没有鞋子,只能打赤脚。少数长矛兵还在夹克短铠上缝上细铁链,防备对方用剑砍。除长矛外,长矛兵还携带剑或
长刀。作战时,苏格兰长矛兵通常排成一种名为“斯奇尔绰恩”的方阵,辅之以少量短弓兵和重骑兵掩护,短弓兵一般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长矛兵队形的翼侧,少量重骑兵一般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这种方阵的优点是队形密集、
长矛如林,很适合在防御作战中对付快速冲击的重骑兵,缺点是机动性极差,只能被动等待对手攻击,经不起来自侧翼和背后的打击,更无法抵御对方弓箭手射来的箭雨。
“斯奇尔绰恩”方阵的弱点,曾被
爱德华一世在
福尔柯克之役中抓住。当时,爱德华一世先用
长弓兵的远程连续攒射,撕裂阵形,再用重骑兵冲垮残破的方阵,使华莱士惨败。
罗伯特虽然没有亲身遭遇,但他从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教训中深知
英格兰长弓的厉害。为消除隐患,罗伯特花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
长矛兵,努力提高方阵的机动性和协调性,使之在攻击时也能像防御时一样强大有力。在4个分队中,罗伯特亲率的分队为
预备队,其他3人率领的分队为前方分队,每个分队下辖2个“斯奇尔绰恩”方阵。
力斩波鸿
1314年6月23日晨,斯特林英格兰军守将莫布雷,溜出城堡去见增援而来的爱德华二世,求得了500名重骑兵先行解围。
6月23日,格洛斯特伯爵率领的英军先头部队渡过
福斯河支流,进入对岸的河地。
罗伯特派出一些
轻步兵前去骚扰格洛斯特伯爵的士兵,试图诱使伯爵鲁莽地追击,以便第一时间消灭这支和后方主力脱节的部队。格洛斯特伯爵却也没有中计,他的人驱逐了
苏格兰轻步兵后毫无多余动作,继续扩大滩头阵地,为后方主力部队渡河提供安全保障。
稳固了滩头阵地之后,当天下午,重骑兵部队从滩头阵地出发,先行抵达班诺克本。他们原想从苏格兰军阵前潜行通过,但被警觉的苏格兰军哨兵发现。罗伯特立即下令让勇将
兰道夫阻击。兰道夫指挥
长矛兵列好方阵,封锁伯利德尔克小路北端,不给英格兰军重骑兵留下迂回的空间,迫使他们只能沿狭窄崎岖的小路进攻。
看到拦道的苏格兰军人数不多,自恃武勇的英格兰重骑兵发起冲锋。但由于战场狭窄且地面松软,重骑兵一次投入冲锋的人马数量很少,冲击速度提不起来,形成的冲击力非常有限。结果,重骑兵在阵形严整的
苏格兰长矛方阵前损兵折将。眼见重骑兵士气受挫,
罗伯特果断派道格拉斯率军支援兰道夫,英军旋即大败,不少重骑兵陷入沼泽。
这场前哨战,共打死100多名英格兰重骑兵,而苏格兰军仅付出6人阵亡的微小代价。当得胜的兰道夫和道格拉斯兴高采烈地返回各自阵位时,忽然听到南面的苏格兰军骚动起来。两人急问怎么回事,有人报“罗伯特国王阵前遇险!”
原来,就在两人拦截英格兰重骑兵时,罗伯特在大营里闷得慌,便单人独骑到前沿巡视。由于罗伯特头戴金冠,身穿精致的短铠,坐骑又披着红色罩甲,所以英军立刻判断出他的身份,迅速围了上来。
骑乘宝马的英格兰爵士亨利·德·波鸿冲在最前面,把大队人马甩在后面。
苏格兰士兵见状,纷纷大声向
罗伯特报警,无奈距离太远,驰援不及,只有干着急的份儿。此时,罗伯特想跑已经来不及了。久经战阵的罗伯特并不慌张,他骑的是一匹反应灵敏的矮种马。只见他手提战斧,勒马不动,凝神注视着飞奔而来的波鸿。直到
波鸿足球俱乐部手中的
长矛快刺到自己胸前时,罗伯特才提马闪避,顺势挥起战斧,将抢过身前、来不及变招的波鸿连盔带头劈为两半。眼见自己的国王如此神勇,上万苏格兰军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而波鸿身后赶来的英格兰骑兵则不禁心生寒意,速度也随之慢下来。趁此当口,
罗伯特拨马转身,从容不迫地回归本阵。罗伯特力斩波鸿的勇武,极大鼓舞了
苏格兰将士的士气,坚定了他们战胜英格兰军的信心。
二次交锋
战场短暂平静了一会儿后,罗伯特·克利夫德和亨利·德·博蒙特爵士率800名英格兰重骑兵,向苏格兰军右翼发起攻击,企图在斯特林堡和苏格兰军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在英格兰军看来,
右派似乎是苏格兰军整个阵线最薄弱之处,实际上这是罗伯特为
英格兰人故意设下的圈套。
当英格兰重骑兵冲过来后,
罗伯特率伏兵突然跃起,向英格兰军发起围歼。按军事常识,克利夫德在中伏后应下令撤退才对,但他却像头看见红布的
牤牛般狂暴,下令部队继续冲向如林的
长矛阵。
交战场面呈现出单方面的惨烈——没有
长弓兵掩护的英格兰重骑兵,尽管一波波冲击,但这种冲击就像海浪拍打海岸一样徒劳无功,反而把自己撞得粉碎。战至傍晚,克利夫德本人战死,幸存的重骑兵开始溃散,一部分随博蒙特逃回英格兰军本阵,一部分则夺路逃进斯特林堡,而包括托马斯·格雷爵士在内的另一部分则成为
苏格兰军俘虏。
黑夜降临时,战场沉寂下来。失利的英格兰军后撤至班诺克本东南的
冲积平原,面敌背水扎下营盘;苏格兰军则借助森林的掩护抓紧休息。
机动方阵
6月24日一早,无知而又傲慢的爱德华二世就骑马出营,在山坡上下令:全军进攻。
地形上看,英格兰军不仅要穿过沼泽,还必须通过班诺克本边上的一条峡谷,它虽然不深,却陡峭而狭窄,犹如一个瓶颈,极大限制了英格兰军兵力展开。而
罗伯特也改变了从前坐等英格兰军攻击的战术,下令
苏格兰士兵排成庞大而密集的“斯奇尔绰恩”方阵,从容有序地向山坡下推进。各个方阵没有任何间隙,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形,如林的
长矛闪着慑人的光芒。
布鲁斯于是命令军队出击,从侧面拦截进军中的英格兰军队。爱德华二世看到突然出现的苏格兰大军全部下跪祈祷,很吃惊的对手下说:“他们在祈求宽恕?”手下回答:“是。不过是向
雅威,不是向你。”
渡过福斯河支流的英军形成三个梯队前进:
格洛斯特伯爵的先锋部队,有骑兵和步兵共计4150人。
爱德华二世率领的主力,有骑兵和步兵共计6000余人。
后卫部队则也有3700多人。
后勤部队数量不详。
爱德华二世的作战计划是根据前人的经验制订的。先利用本国
英格兰长弓对
苏格兰步兵进行远程打击,最后再用重骑兵给予敌人以雷霆一击。
格洛斯特伯爵的部队率先和苏格兰军队交战。苏格兰人在自己的步兵前方部署了长弓兵和
弩兵,希望以此压制英格兰长弓手的凶猛火力。但
罗伯特很快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光是格洛斯特伯爵的长弓手就超过1000名,是苏格兰远程部队的3倍有余。何况英格兰弓箭手的日常训练也比苏格兰的临时征召部队要好。
眼见自己的远程步兵快要死伤尽,罗伯特立即命令在侧后方警戒待命的骑兵出动。熟悉地形的
苏格兰骑兵,悄悄摸到格洛斯特伯爵的侧翼。然后突然从林地杀出,打得
英格兰长弓手措手不及。
英军骑士策马上前反击。没有悬念,他们打得苏格兰轻骑兵哭爹喊娘。随后,
英国骑兵们遏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追击。看似慌不择路的苏格兰人,顺势把英国骑兵诱到苏格兰步兵前方的沟渠上。他们自己预留的的小道回到全军后方,而英国骑兵则一头栽进沟渠。用木板和油布遮盖的沟渠下面尽是削尖的木桩,不少落入沟渠的英国骑兵当场死于非命。
没有落入沟渠的英国骑兵,有一头撞上了严正以待的斯奇尔绰恩方阵。面对众多手持
长枪的重步兵,最前排的英国骑兵损失惨重。其他人想要勒马止步,却根本不可能做到。后头的战友还在奋力向前推挤,将他们通过狭窄的战场,推向枪矛林立的
苏格兰人。
英军的第二和第三梯队还在不停地靠近,试图增援前方苦战的同僚。
罗伯特当机立断,命令自己的步兵展开成进攻的横队,向前推进。数个巨大的方阵,开始端起
长矛,以小步冲锋的速度杀向迎面而来的英军。
刚刚穿过峡谷的英格兰重骑兵,发现苏格兰步兵方阵竟然可以机动,心里很是惊讶。由于组织混乱,英格兰重骑兵因缺乏
长弓兵的配合,在苏格兰长矛方阵前死伤累累,他们的冲击也一波比一波弱。失去机动力的英国人毫无办法,只能在损失更多人马后才忍不住撤退。
虽然英军一度准备用
英格兰长弓迂回到侧翼,发起新一轮射击。但狭窄的战场还是限制了他们的移动。
罗伯特临危不乱,他一声令下,埋伏在苏格兰军
左派的骑兵队迅速冲下山坡,转眼间将防护能力极差的威尔士长弓兵冲得七零八落,使英格兰军最后取胜的希望破灭了。
数量巨大的英格兰步兵,在班诺克本战役中基本没发挥作用,因为战场容量太小了,大片的沼泽地形又进一步限制了英格兰步兵的运动。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机动速度太慢,当重骑兵和
长弓兵已经战败后退的时候,他们还在向峡谷里行进。结果,败退者与已进入峡谷的步兵挤作一团,互相践踏,死伤枕藉。这时,缓缓推进的
苏格兰军步兵方阵,又逼至峡谷口,进一步加剧了峡谷里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引发的恐惧更如
瘟疫一般,迅速传染给峡谷另一端出口外的大队英格兰军步兵,最终导致全线崩溃。
压阵的爱德华二世看到:数以千计的英格兰军重骑兵为了逃命,不惜冒险往沼泽地带狂奔,结果陷入里面动弹不得,许多人马被赶上来的苏格兰步兵杀死。潮水般的溃退步兵,有的被背后追来的苏格兰短弓兵射死,有的被同伴踩踏而死,有的陷入沼泽无望挣扎,有的淹死在福斯河中,而更多的人则艰难地穿越沼泽,没命地往后逃。
最后,所有英国士兵都向福斯河支流上的桥梁冲去。阵列完整的
苏格兰人,则继续以方阵前进施压。爱德华二世只能带着少数随从,匆匆离开了战场。大量来不及撤走的步兵,则在河流附近惨死。
随着爱德华二世的遁走,苏格兰人赢得了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他们在此后300年里的标准战术,也因为班诺克本战役的胜利而基本定型。挥舞
长枪的苏格兰军人,将成为中世纪欧洲军队中的另类。好似骑士与弓箭手大潮中的一股清流。
胜利者
在英格兰军溃逃后,
罗伯特率苏格兰军主力追击。由于英格兰军已无任何队形,
苏格兰军的方阵也无需保持,因此追击速度很快。与此同时,许多得知己方军队胜利的苏格兰村民也拿出各样家什,喊着“活捉爱德华二世”的口号,从四面八方赶来攻击溃散的英格兰军。
战果
爱德华二世一路逃到东洛锡安的登巴城堡,然后从那里乘船返回英格兰的贝里克。群龙无首的英格兰军败兵在苏格兰军的追击下,再次付出惨重伤亡。据史料记载,英格兰军在整个班诺克本战役中,共伤亡重骑兵、
长弓兵和步兵约9000余人,是英格兰700多年历史上伤亡人数最惨重的一次。而在爱德华二世的增援大军被击败后,绝望的斯特林堡守军也不得不向
罗伯特举起白旗。
后事影响
罗伯特·布鲁斯本来并非毫无争议的王位从此彻底巩固。班诺克本后的十多年间,英格兰已经无法组织起与此次规模可比的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
苏格兰独立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由苏格兰赢得独立。
班诺克本战役,是苏格兰第一次独立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此战之后的10余年间,英格兰再也无法组织起能与班诺克本战役时规模相比的远征军。而对罗伯特·布鲁斯来说,班诺克本战役的胜利使他成为苏格兰新的民族英雄。从1296年国王
约翰·巴里奥被逼退位后,
苏格兰王国岌岌可危的地位得以稳住。
1314年11月,
罗伯特在斯特林附近的坎布斯肯尼斯修道院主持召开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立场尚未明确的土地所有者必须表态,是忠于自己还是忠于英格兰,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忠于他。
1320年,罗马教皇开始承认罗伯特的地位。1328年,爱德华二世的继承者
爱德华三世与罗伯特签订了《北安普敦条约》,正式承认了苏格兰王国的独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