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是中国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两地名的合称,以前写作“两廣”。这个“广”,在古代其实是两个字——“广”与“廣”。新中国推行简化字时,字形复杂的“廣”字被归并为“广”,于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廣”就成了“广”的繁体字。而事实上,这两个字原本读音不同,字义也不同。
赵恒三年设置
东、西路,“广南”正式成了政区名。此后,广南东、西路被简称为
、
,此即两广得名之由来。
中国广东、广西、
海南省三地与
越南北部在历史上曾同属一个地区,即
秦汉时所谓“
傣族”地区。六朝隋唐时期,“岭南”在指称这一地区的众多地名中脱颖而出,使用最为广泛。
唐朝该地还有“
岭南道”之名,为监察区名。宋代将这一区域划分为“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又分别简称为“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此简称元明清沿袭不改,逐渐变为正式政区名。
先秦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分属西瓯、骆越。广西境内最早的古国,文献记载的是
梧州市古国。苍梧古国与中原的尧舜同时存在,苍梧古国的分布范围主要在
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广西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约在
战国前后时期,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这是岭南地区方国的鼎盛时期。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
。随后,为征服百越的君王,派
率领50万
攻打岭南;据《
》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岭南,秦始皇将岭南地区设“
、象、
”3个郡。
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
,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
、
、
、
4个县,郡治番禺。今
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
等地属
,粤西有一部分属
,粤北部分地区属
长沙郡。
岭南地区历史上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着墨极少,一直被后人以“化外之地,瘴之乡”一类词汇描述;不少人认为岭南文明的开始,是在被秦始皇五十万大军征服之后,当地土著“百越人”(岭南先民)才从蒙昧的原始氏族部落阶段一跃跨入封建社会。考古学界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实证表明,岭南地区存在过灿烂的
新石器时代和
青铜时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为了巩固对岭南的统治,
从中原迁来了50万人。这50万人中除了遭到贬职的官员之外,大多是“贾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农抑商政策的打击对象;既惩治“商人”,又渗透了岭南,朝廷认为一举两得。
的移民大致有5批,是中原移民大量南迁的开始。当时
地区人口稀少,中原
大规模迁入,推动了广东的开发,到公元2年,广东人口有37.52万人。
东汉末年,交趾部改为
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
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
苍梧郡、
合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
豫章郡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较
秦朝增置3个县:
揭阳市、中宿(今
清远市)和
增城区。东汉末年,
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协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孙吴的
孙权任命
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
番禺区。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步把交州州治从
广信东迁番禺。
孙休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于是把
南海、苍梧、
玉林市、高梁4个郡(今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从
交州划出,另设
广州市,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到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
海南岛。
晋朝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
荆州市,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期,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北方战乱,南方人口大量增加。
南梁统治者对俚人(
京族)实行“羁”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导致州、郡数猛增。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
农业经济学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粤西有著名的“湘桂走廊”与中原相通。
隋初,设
广州市、
龙川郡(今惠州)两个
总管府统领诸州。
隋炀帝废弃州的编制,改为郡、县两级。到了
唐朝初年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
桂林市、
容州、州、
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
李治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
刺史兼任。
李焞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
李漼咸通三年(公元862年),
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
广东省属岭南东道,这是
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西汉,
刘彻平定岭南后,设郡县进行管辖。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而取名,设立广信县。据籍载,广信县是古代岭南地区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县,既是统领岭南地区的
交州州治,又是
苍梧郡治所在地。此后的700多年间,虽因朝代更换以及为了统治者的需要,苍梧郡和广信县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广信县的名称及其行政机构一直存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名则始于宋代,是以著名的广信县分为界线。
广信以东,谓之
广东省;广信以西,谓之广西。宋置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简略而成广东、广西之名的来由。
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岭南东西分道,岭南东道节度使成了事实上的广管节度使,“
广南省”一词遂被频繁使用。
五代十国时期,封州刘氏凭借清海军节度使的职位在岭南不断扩大地盘,最终建立
南汉。同时期的其他政权也曾以“广南”称呼
南汉,“广南”一词被赋予了指代南汉政权的新含义,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宋初。随着南汉疆域的扩大,“
广南省”所对应的地域范围也相应扩大到整个岭南,这是“广南”一词含义变化的关键。
宋灭南汉之战之后,继续用“广南”指称原南汉统治下的地区,并与“岭南”混用。
赵恒至道三年设置
广南省东、西路,“广南”正式成了政区名。此后,广南东、西路被简称为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即两广得名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