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林群岛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旅游景点
马斯克林群岛位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以东640~800公里的印度洋中。位于南纬19°43′~21°22′,东经55°15′~63°26′。由留尼汪、毛里求斯罗德里格斯岛组成,属火山岛面积 4486平方公里。1982年人口147.6万(见毛里求斯、留尼汪岛)。
简介
马斯克林群岛的形成是由于非洲板块在留尼汪热点上滑动所引起的一连串海底火山爆发,但这地区的火山活动已不再活跃。总面积4486平方公里,人口150万。马斯克 林群岛的地表,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几千米厚的玄武岩沉积层。百万年来的海风和海水,从非洲大陆和印度大陆带来了蕨类植物门,漂洋过海的原木带来了蜥蜴和蜘蛛目,迁徙的候鸟、欧洲的殖民者带来了多样的植物种子,在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马斯克林群岛逐渐演变成一个植物的王国。岛上植被随海拔不同带状分布,强烈海风之下,从海边开始,热带树干草、热带雨林、荒原地貌一一呈现。
历史
早在公元10世纪,这个群岛就因为经过它们岸边的阿拉伯商人开始闻名。15世纪开始,马斯克林群岛成为欧洲船队的补给站,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对马斯克林群岛进行了几个世纪的争夺。1578年和1652年,荷兰先后占领毛里求斯岛和开普。1643年法国占领留尼汪岛,1715年法国又从荷兰手中夺取毛里求斯岛,将它们合并为一个殖民地英国于1806年占领开普殖民地,1810年占领马斯克林群岛。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决定,留尼汪岛归还法国,而开普和毛里求斯岛则变成英国的殖民地。1992年毛里求斯得到承认,2001年罗德里格斯取得自治权,留尼汪岛仍被看作法国的一个海外省。
殖民史
荷兰殖民者建立开普殖民地后,两洋航线过往船只对鲜肉、蔬菜等日益增长的需求,刺激了殖民者的土地扩张,他们占地建立牧场和农场。在土地扩张的过程中,殖民者对开普的两个土著民族科伊人和萨恩人进行了掠夺和杀戮,消灭了这两个民族。但是,他们在继续向东、向北的殖民扩张道路上遇到了班图人的顽强抵抗,被迫放慢了扩张的步伐。而马斯克林群岛的主要岛屿在殖民者占领时尚无固定居民,殖民者在最初的一段时期是以创造生存条件为主要目的。荷兰殖民者从建立开普殖民地始就引进了奴隶,从此一切体力劳动均由奴隶承担,奴隶数量激增,到18世纪末便超过了殖民者的人数。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制是与殖民地一起建立的。群岛上的甘蔗和咖啡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力,大批奴隶从东非、马达加斯加岛西非亚洲等地被贩卖到马斯克林群岛。开普和马斯克林群岛成为非洲的两个主要蓄奴区。
高压环境
基本简介
海平面气压场上,南北半球之间的赤道地区常年为一低压带,低 压中心在冬季偏向南半球,位于印尼群岛至赤道中太平洋,即赤道辐合带(ITCZ)和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所在的位置。夏季低压中心向北移动至北半球。春、秋季低压中心沿赤道呈近似对称分布。
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常年为一高压带,冬季共有三个主要的高压中心,分别位于三大洋上,即东南太平洋副高、南大西洋副高和南印度洋副高(马斯克林高压)。在春季,除马高强度略增强外,其它两个高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夏季,马高强度继续增强并向西延伸与南大西洋高压合并形成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最强大的高压中心,此时澳大利亚上空也出现一个闭合的高压中心,东南太平洋高压强度比春季有所增强。秋季,马高向东撤退,澳高也消退。
副热带高气压带带以南的高纬度地区,无论冬夏,等压线几乎与纬圈平行,气压随纬度增加迅速降低,低压中心约在65S,这一环绕南极大陆的低压带称作绕极低压带(circumpolar low,CPL)。
南半球热带大气环流监测指标
南半球极涡:用南极洲区(65S以南)面积加权平均的位势高度值表示。南极涛动:用于表征南半球热带外大气环流的第一模态(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或位势高度场的反位相),原始图片源自CP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带:沿30S纬圈的SLP剖面。南半球绕极低压带:沿65S纬圈的SLP剖面。马斯克林高压指数:(35-25S,40-90E)的SLP面积加权平均的SLP。澳大利亚高压指数:(35-25S,120-150E)面积加权平均的SLP。
低层越赤道气流监测指标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 5oS-5oN,40-50oE )面积加权平均的925hPa经向风。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 5oS-5oN,80-90oE )面积加权平均的925hPa经向风。南海越赤道气流:( 5oS-5oN,100-110oE )面积加权平均的925hPa经向风。菲律宾越赤道气流:( 5oS-5oN,120-130oE )面积加权平均的925hPa经向风。新几内亚岛越赤道气流:( 5oS-5oN,145-155oE )面积加权平均的925hPa经向风。
构成
火山岛留尼汪
印度洋的世外桃源——马斯克林群岛
留尼汪岛面积2512平方公里,是马斯克林群岛中面积最大的。留尼汪岛上的山脉由三个环谷组成,占到全岛面积的47%。每年这里要接待45万游客。1505年葡萄牙人佩德鲁·德·马斯卡雷尼亚斯登上留尼汪岛,群岛就以他的名字命名。1793年这个岛更名留尼汪,意为“重新联合”。1946年留尼汪岛取得法兰西共和国海外省的地位。
留尼汪岛上有种类丰富的植物,兰花、天竺葵、棕榈,以及高大的开着鲜艳花朵的仙人掌科等等。有一种从墨西哥引进的名为香荚兰的娇嫩植物也生长在岛上,香子兰必须要墨西哥的长鼻蜜蜂属授粉,但这种蜜蜂拒绝在火山上生活,当地的蜜蜂对香子兰又毫无兴趣。后来,一个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下香子兰花的花心,它居然结果了,岛上的人这才知道,这种植物是雌雄同体的。从那时起,留尼汪人随身带一根长长的针,对香子兰进行人工授粉,而香子兰也成了留尼汪岛的象征。
留尼汪岛上的生活是甜蜜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的味道,盛产甘蔗朗姆酒。朗姆酒是岛上居民最喜爱的饮料。
留尼汪岛被看作法国的一个海外省,城市里用太阳能发电。这里结合了法国式的舒适和非比寻常的异国情调。
与地貌温和的毛里求斯相比,留尼汪被认为是探险旅游者的天堂。岛上分布着山脉,有印度洋最高的休眠火山——雪峰,它的最高峰终日云雾缭绕。雪峰三面有环谷。在马发特环谷,为了保护天然地貌,一直没有铺设道路,游客们要去想去的景点,只能乘坐直升飞机或者徒步攀登。
留尼汪岛的东部地区潮湿多雨,西部则相对干燥。印度洋上的信风从东部吹来,但受到山脊的阻挡,所以西部地区呈现典型的热带树干草原的景观。
富裕的留尼汪人住在岛的西部,这里有岛上最豪华的饭店和最美丽的海滩。留尼汪人的主食是兵豆、米饭、腊肠和一种叫菽菽的植物。菽菽是一种蔬菜水果类的东西,它的藤蔓被用来做沙拉,根类似阳芋,而浅绿色布满凸起的果实则可作为甜点。
西拉奥地区的兵豆以具有最精致的外形和最柔和的口感著称。这里每年都要庆祝兵豆节,选出“兵豆小姐”。我恰好在兵豆节期间来到西拉奥。在市场上,装满花生的篮子上赫然写着“黄连”。我问货主,他有些羞涩地回答:“是啊,是啊,我知道那不是黄连,但我们这里就是把花生叫做黄连。”后来我了解到,在留尼汪,香蕉被叫做无花果,而印度洋被叫做海。或许对留尼汪人事实就是如此,留尼汪距毛里求斯有200公里,距马达加斯加600多公里,而世界的其他地方,对留尼汪人来说,不是另一个星系
甜蜜的毛里求斯
马埃堡是一个绿阴掩映的城市,民居的院墙上爬满了长长的藤蔓,各色鲜艳的花朵在海风中摇曳生姿。在一片浓绿的背景中,农家的小木屋在视线中时隐时现,令人心旷神怡。
马埃堡港建于1804年,据说整个城市的建筑方案由拿破仑·波拿巴亲自执笔。至今,高大稠密的树冠间,拿破仑时代风格的别墅洋楼隐约可见。站在宽阔的海湾边,云帆影尽入眼帘。
1810年,在毛里求斯的东南岸,法国英国的舰队狭路相逢,激烈的战斗就在离港口不远的地方展开。在这场战斗中,一位法国将军和一位英国将军都负了伤。好笑的是,这两人被送到同一所豪华疗养院养伤,而且比邻而居。如今,当年的疗养院已经成为海军历史博物馆
毛里求斯可以分为四部分:北部海岸有着众多的豪华旅店和一流的海滨浴场;东部是毛里求斯的行政和文化中心;西岸分布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珊瑚礁群,是冲浪者和潜水者的天堂;南边则是毛里求斯异国风情最浓郁的地方。毛里求斯岛四周环绕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珊瑚礁群,只有南面有通向大洋的唯一出口。岛上原始森林的面积占岛屿总面积的3%。1510年葡萄牙人发现毛里求斯岛,称其为“天鹅岛”, 163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向岛上贩运黑奴,并开辟甘蔗种植园。1968年毛里求斯获得独立。1992年毛里求斯共和国得到承认。
当年,荷兰殖民者最先在南岸登岛,他们肆无忌惮地开采岛上的资源,以为它将永不枯竭。如今,南部地区有很大一部分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马埃堡港口是南部唯一的大城市,其余的都是一些渔村和农庄。
在蔚蓝色的环礁湖中有一座小岛——白鹭岛,这里是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设在毛里求斯的站点之一。科学家们用了20年时间,来恢复岛上的植被景观和那些行将消亡的鸟类和爬行纲动物。在这个26公顷的岛上,可以见到世界上最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可以说,白鹭岛就是当年未被殖民者开采的毛里求斯。但是,当年岛上的美丽白鹭却再也难觅踪影,它们在17世纪已经被殖民者们灭绝了。如今,白鹭岛或许应该改名为玫瑰鸽岛。这种美丽的鸽子有着非比寻常的玫瑰色羽毛,到1970年,玫瑰鸽只剩下两对,动物学们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地繁殖了鸽群。如今,保护区内已经有300多只玫瑰鸽自由地生活。
岛屿南部有毛里求斯唯一一片原始生态的雨林,现被划作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毛里求斯最奇特的自然景观——七色土。它位于密林中一片开阔地上,地内寸草不生,裸露的地面五颜六色,栗色橙色、玫瑰色、红色、黄色、铅灰色……仿佛雨后的霓虹。这是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奇异现象。
原始之美罗德里格斯
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用一天时间游完整个罗德里格斯岛。岛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当,约为18公里。岛上唯一的城市,也是罗德里格斯的首府——马秋林港,位于北部的港湾,居民有一万多。
整个罗德里格斯只有三辆公共汽车,它们没有编号,岛上居民为它们起了名字——“沸腾”号、“路王”号和“美好”号。
罗德里格斯是马斯克林群岛中最僻远的一个,距临近的毛里求斯有600公里。罗德里格斯曾是法国英国殖民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曾经是毛里求斯的殖民地,大量木材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毛里求斯,数以千计的大海龟被贩卖到毛里求斯,当岛上的资源渐渐枯竭后,罗德里格斯就被彻底遗忘了。如今,岛上的居民们种植番薯、玉米,饲养牲畜以维系生活。
罗德里格斯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人能够欣赏这个岛上那些荒僻海滩的原始荒凉之美。政府号召居民们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岛屿东部的海滩沙质细腻,这个原先农家牛群的乐园如今被建成了海滨浴场,而南岸,当地政府计划建成自然保护区。渔民们今后再也不能无限制地在环礁湖内捕捞。
古生物过30年潜心研究,英国学者成功还原了许多马斯克林群岛上已灭绝古生物的样貌和生活特性,这些曾生活在偏远热带岛屿上的生物与古代巨鸟渡渡鸟属于同时代。
据学者们介绍,在人类1598年首次踏上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岛留尼汪岛罗德里格斯岛之前,那里都曾是数百种珍稀生物的乐园。但是在随后约150年的时间里,由于人类狩猎和一些其他物种———比如老鼠等被带到岛上,至少约45种鸟、爬行纲和哺乳动物永远地消失了。
在消失的物种中有31种鸟在别处从未发现过,许多鸟像渡渡鸟一样不能飞,而随人类船只跑到这些岛上来的老鼠等动物不仅“霸占”了这些鸟的巢穴,而且还偷吃它们的蛋,致使许多在地面生活的鸟逐渐灭绝。渡渡鸟“近亲”之一的罗德里格斯愚鸠灭绝于1761年;毛里求斯宽喙鹦鹉于1690年左右灭绝;另一种不能飞的鸟——— 毛里求斯红鸡——— 也在1690年左右灭绝,据史料中当时的水手们讲,它很容易被带红色的东西引诱落入猎人的陷阱。
与此同时,许多爬行纲也遭遇了同样悲惨的命运。毛里求斯大蜥蜴约1600年灭绝,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老鼠吞吃掉它们的蛋,这些老鼠繁殖很快,惊人的数量给这些古生物带来一场浩劫;罗德里格斯巨龟灭绝于1795年,这种龟最重的可达600磅(约270公斤),最长可达4英尺(约1.2米),它们的平均寿命为100岁,主要以植物树叶为食。
学者成功再现群岛上已灭绝古生物。
殖民历史
留尼汪和毛里求斯殖民地及其奴隶种植园制度
留尼汪和毛里求斯是马斯克林群岛中两个最大的岛屿。大约在10世纪前后,阿拉伯帝国航海者首先发现了这片岛屿。16世纪初葡萄牙帝国探险家也曾涉足此地。但是直到16世纪末,这些岛屿仍是无人居住的荒岛,尚未引起重视。
16世纪末,夺得了世界商业霸权荷兰在东方的殖民活动加剧,迫切需要在驶向东方漫长的航路中途建立补给站。1598年9月,一支由范瓦尔维克指挥的荷兰船队占领了马斯克林群岛中的一个主要岛屿,把它称作毛里求斯。1638年,荷兰向该岛运去了第一批移民,毛里求斯成为荷兰的一个海外殖民地。开普殖民地建立以后,毛里求斯岛屿的行政事务由开普殖民地总督兼管。但是,由于毛里求斯岛远离大西洋——印度洋的主航道,岛上的鼠害又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殖地民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直到18世纪初,岛上的移民包括公司的雇员和被流放的囚犯,也从未超过300人①。
荷兰占领毛里求斯岛以后不久,法国也开始觊觎这片岛屿。17世纪初,法国对东方的贸易额日益增大,为了与其他西方国家竞争,法国试图在绕经好望角的航线附近开辟一块向东方扩张的根据地。最初,法国东方公司曾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一个据点,由于马达加斯加人民的激烈反抗,没有坚持多久便被迫放弃。1643年,法国人占领了距毛里求斯岛仅100的马斯克林群岛中的另一个大岛,为了庆贺波旁王朝又得到一块肥沃土地,殖民者把该岛命名为波旁岛②。1663年,法国向波旁岛运去了第一批移民,以后岛上的移民不断增加。到了18世纪初,波旁岛已经成为法国印度洋地区扩张的一个重要基地。
1710年,荷兰放弃了毛里求斯岛,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普殖民地的经营上。1715年,法国舰队占领了毛里求斯岛,改称法兰西岛,并把它与波旁岛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法属殖民地。
殖民地在建立初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首先是海盗的侵扰。印度洋上的海盗主要来自安的列斯群岛,17世纪末这些海盗把巢穴搬到了马达加斯加,从此,马斯克林群岛便成为海盗经常“光顾”的地方,岛上的一些居民也暗地里与海盗来往,海盗活动更加猖蹶。18世纪初,马达加斯加人袭击了建立在本岛的海盗巢穴,海盗把巢穴转移到更靠近马斯克林群岛的圣玛丽岛。为了彻底消灭海盗,殖民地政府一方面采取安抚政策,允许那些愿意洗手不干的海盗到马斯克林群岛定居;一方面对那些继续劫掠的海盗给予严厉打击。1724年,殖民地政府捣毁了圣玛丽岛上的海盗巢穴,抓获了海盗头子拉布兹。1730年,拉布兹被处死,猖蹶一时的印度洋海盗活动暂时平静下来。
殖民地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找到适宜在岛上生长的农作物。在毛里求斯岛,早在荷兰占领时期就曾试种过粮食,但由于经营不善和鼠害成灾,所种粮食颗粒无收,法国占领初期也一筹莫展。波旁岛虽有着肥沃的土地,但也未善加利用。殖民地政府曾多次试图在波旁岛上种植香料,都未获成功。因此,寻找适宜岛上种植的农作物成为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8世纪初,一支满载阿拉伯咖啡的商船队在法兰西岛和波旁岛停靠,补充淡水和食物。咖啡船的到来启发了岛上的居民,殖民地政府也看中了这种收益很高的经济作物,决定在岛上种植咖啡。1715年,第一批咖啡苗从也门运抵波旁岛。由于气候适宜,咖啡种植很快在全岛传播开来。到1730年,波旁岛生产的咖啡已经可以满足全法国的需要。与此同时,咖啡种植也从波旁岛传到了法兰西岛。但由于管理不善,更重要的是由于波旁岛的咖啡产量日增(1730年代每年仅供出口的咖啡就约有100万公斤),加上其他咖啡生产国的竞争,欧洲市场趋于饱和,咖啡行情疲软,因此咖啡种植业没能在法兰西岛发展起来。1735年,拉包尔多内被任命为两岛的全权总督。他在任职期间,鼓励法兰西岛移民种植甘蔗,并在岛上建立了两家制糖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法兰西岛生产的蔗糖足够两岛居民和往来船只食用,并可少量出口,种植园经济在两岛最终确立。
甘蔗和咖啡种植园的兴起,使殖民地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但是随着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殖民地又面临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缺乏劳动力。殖民地建立以来,两岛的移民虽在不断增加,但岛上的经济发展更快,劳动力严重缺乏。法国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相似,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不像英国那样剧烈,未能造成一支破产的农民大军,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向外移民的大规模浪潮。所以,直到1735年甘蔗种植园出现之前,两岛的南非白人移民总共不超过1000人。这时的移民主要是法国公司的退职雇员、冒险家和囚犯,真正想来岛上垦殖的移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岛上的体力劳动主要由奴隶承担,奴隶制是与殖民地一同建立的。
马斯克林群岛上的奴隶主要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东非。18世纪20年代以前,贩卖奴隶主要由海盗经营。海盗往往与殖民地官吏相勾结,波旁岛的一个法国总督就曾多次同海盗签订购买奴隶的合同,总督以低廉的价格从海盗手中买下大批奴隶,然后再把他们转卖给他的下属或岛上的移民,转手之间获利甚丰①。马斯克林群岛成为印度洋上一个重要的蓄奴区。
18世纪30—40年代种植园经济兴起后,马斯克林群岛上的奴隶便由从事修路、建筑、搬运等体力劳动转向种植园劳动。种植园奴隶终日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被当作耕作工具——南非白人移民的牲畜①。奴隶们每天天一亮即要下地劳动,日落后很久才能收工休息。种植咖啡和甘蔗都是集约劳动,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奴隶制得以广泛实行。18世纪中期和后期是马斯克林群岛奴隶制盛行时期,岛上的奴隶超过白人移民和自由市民总数的八九倍之多。
奴隶的数量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而增长。1735年法兰西岛尚未大规模种植甘蔗以前,包括奴隶在内,全岛的人口不过1000人;30—40年代以后甘蔗种植园兴起,奴隶的数量成倍增长。1766年奴隶人口增长到18100人,到18世纪末已高达49080人。波旁岛也是这样,1708年奴隶的数量还远低于南非白人移民,到1725年咖啡种植园兴起后,奴隶人口猛增到2000多人,到18世纪末高达44800人。
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买卖活动益趋活跃,范围从马达加斯加和东非扩展到了南亚。18世纪中期,群岛的殖民政府在圣玛丽岛设立了奴隶贩运站,专门向群岛的白人种植园主提供奴隶。据统计,从1670年到1810年,马斯克林群岛大约输入了16万名奴隶。其中,45%是马达加斯加人,40%来自东非,13%是印度人,2%是西非人①。东非的基尔瓦是非洲大陆向马斯克林群岛输出奴隶的主要集中站,1786—1794年平均每年有2500名奴隶运到这里②。18世纪马斯克林群岛的种植园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对奴隶的需求一直呈飞速上升的趋势。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出现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更加促进了这种发展。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93年,国民公会将波旁岛改名为留尼汪岛。1793年7月,法国政府曾试图禁止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贸易,这项决定遭到群岛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为此法兰西岛和留尼汪岛曾一度脱离法国实行自治。1800年拿破仑·波拿巴上台,重新恢复对两岛的统治。脱离法国期间,两岛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英法战争期间,两岛又经常派船队劫掠经过的英国船只,短短几年时间获利250万英镑,这笔投资促进了岛上的经济发展。1802年亚眠和约签订后,英法休战,群岛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岛上的经济更加繁荣,1802—1803年贸易总额超出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两倍。1803年英法战事又起,但由于群岛的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洲美国丹麦等中立国趁机大作转运贸易。据统计,1804年到达法兰西岛的外国船只有50艘,1806年增加到105艘,1807年又增至126艘,两岛的对外贸易额成倍增长。1810年英国先后占领了法兰西岛和留尼汪岛。在英国统治时期,法兰西岛复称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又改称波旁岛(1848年重称留尼汪岛)。1815年巴黎和约签订后,波旁岛归还法国,毛里求斯则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欧洲形势风云变化时期,群岛上的种植园经济进入极盛时期,奴隶制经济发展到了顶峰。1807年和1817年英法虽先后作出禁止奴隶贸易的决定,但实际上禁而不绝,对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制度几乎没有任何触动。毛里求斯总督法夸尔还力劝女王陛下政府保护秘密的奴隶贸易,并给予法律上的承认①。在法属波旁岛,甚至连高级官员都参加了贩卖奴隶的活动。由于殖民政府对奴隶贸易的暗中支持,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数额有增无减。1835年毛里求斯废除奴隶制之前,奴隶数量高达65000人,同一时期波旁岛的奴隶人口达71000余人,远远超过了岛上的南非白人移民和自由民人数的总和②。
马斯克林群岛的奴隶制经济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期。1835年英国在毛里求斯废除奴隶制,1848年法国也在留尼汪岛废除奴隶制。至此,公开的奴隶制可以说已在两岛消失,而隐蔽和变相的奴隶制依然存在。19世纪初以来,从亚洲运来的契约劳工在种植园中从事的就是奴隶般的劳动。19世纪中叶以前,马斯克林群岛的发展与奴隶制密不可分,其殖民活动和繁荣发展是完全建立在奴隶制经济之上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殖民史
高压环境
构成
殖民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