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校尉部
西汉时期设立的机构
西汉刘彻设司隶部,下辖河南郡南阳市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右扶风。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改司隶部为司隶校尉部。
魏晋北朝以京师周围地区为司隶校尉部。南梁淮南市地区设司隶校尉部,刘宋初置治悬瓠(今河南汝南),再置治平阳(今信阳市)。后赵时期,在信都县(今邢台市)附近设司隶校尉部。
历史沿革
司隶校尉部于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设置,是司隶校尉的管辖地,司隶校尉也相当于一州的刺史,不过因为他所监察的是近各郡,所以在名义上、权力上都异于其他各州的刺史。司隶校尉与州刺史,不是行政官吏,而只是负责监察责任的人员,当然不能算是地方政府的一级。
东汉时改河南郡为河南尹。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曾分右扶风汉安郡,后废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内汤阴县、朝歌、林虑划归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归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为广平郡,后来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汉末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与原来凉州的东部为雍州,河南尹、河内、河东、弘农为司州,并将颍川阳城县和阳翟、弘农的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归河南尹。左冯翊分出北地郡与抚夷护军,右扶风与安定郡分出新平郡。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东郡平阳郡。晋改汉魏之司隶校尉部为司州,治洛阳市,即汉魏事隶治也。永嘉以后,洛阳沦没,大兴中侨治合肥市,即今安徽合肥县治,寻治荥阳市,在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十七里,咸康中又治襄阳市,即今湖北襄阳县治,永和中还治洛阳。后赵时期,在信都县(今邢台市)附近设司州。
东晋义熙十三年 (417)刘裕北伐胜利后置。治虎牢,在今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黄河道中,景平初陷没,元嘉中侨治义阳,在今信阳市县南四十里,梁因之,天监中后魏取义阳,改为郢州,梁又侨置司州于关南,在今河南信阳县平靖黄岘武胜三关之南,大通初义阳来降,复置司州,亦曰北司州,东魏改曰南司州北周改为申州。
后魏置,治洛阳市,在今河南洛阳县东北二十里,按后魏本置司州于城,洛州于洛阳,迁洛后,改洛州曰司州,司州曰恒州,东魏迁邺,又改相州曰司州,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司州仍为洛州。
后赵石勒置,治信都县(今邢台市),石虎改置于邺,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四十里。
隋末王世充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治。
行政区划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县郑县、上、商州区
右扶风治槐里县(今陕西兴平)。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邑区、武功、美阳、眉县凤翔区、杜阳、宝鸡市、渝麇、县、彬州市旬邑县、安陵。
左冯翊治高陵区(今陕西高陵)。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县、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duìyǔ]、云阳县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
领20县:夏县闻喜县、猗氏[yī]、大阳、河北省永济市、汾阴、皮氏、邑、临汾市、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
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
河南郡洛阳市(今河南洛阳东北)。
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县谷城县河南省、新城、汝州市偃师区缑氏镇巩义市、成皋、荥阳市卷县、原武、阳武县中牟县开封市、苑陵、新郑市新密市京县
南阳市怀县(今武陟县西南大虹桥南)。
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孟州市、野王、波县、县、沁水县山阳区修武县获嘉县卫辉市、共县、朝歌、荡阴、林虑。
三国
司州(司隶校尉部):分置河东、临汾市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部分之地。
529年(永安二年)
东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