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孙建东,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曾留校任教,是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入室弟子。孙建东很擅长写意花鸟、人物,尤其在写意孔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正高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云南省政协第八至十二届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12月受聘为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出版个人画集和技法专著20多种等。
个人经历
主要作品
孙建东出版的作品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孙建东》《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孙建东》等。
作品集
参考资料:
艺术评论
云南省的游吟歌者
读孙建东作品有感
孙建东先生是一位身在云南为艺术踯蹰前往的著名画家。云贵高原自古物产丰饶、林木兴盛、花鸟繁多,加上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聚居,形成了截然有别于中原抑或江南的人文史地。从1982年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孙建东已在云南这片热土辛勤耕耘自己的国画艺术三十五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江南的孙建东,却被彩云之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陶冶其间。云南省地大物博且地广人稀,孙建东不辞辛劳常年奔波于百鸟争鸣的山川森林之中。往夏于洱海之畔采风写生,他用自己的斑斓画笔,为云南的山水花鸟、人文史地绘制出了最为精彩动人的美丽篇章。毫不夸张地说,他完全称得上是彩云之南的游吟歌者。
孙建东笔下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孔雀题材。孔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云南的表征——漂亮、绚烂、热烈。孙建东经过大量的实践观察与现场写生,积累了相当厚实的素材。他擅长用写意画风来表现孔雀的各种神情姿态——或开展或栖息或依偎,均能既得其形又得其神。中国传统车史之中的动物题材,大多偏于工笔表现,易抓形态也易出效果,但过于拘泥于物象的笔墨往往容易产生匠气。孙建东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又有数十年艺术实践的经验,他能另辟蹊径,从写意的技法寻找对物象形神的体悟与阐释。同时孙建东也极擅使用墨与色,在墨分五彩的同时以各种鲜亮的颜色点醒。配以红梅古树山海小溪,灵动松活的笔意,使得画中的孔雀,多显生动活泼与十足生机,往往有呼之欲出的奇妙效果。古语云五色令人目盲,在绘制过程中过多的颜色呈现,如果掌握不好彼此的分寸与尺度,往往会导致画面的火气与俗气,尤其像孔雀毛这种需要繁复笔意的描绘。孙建东画面之中相对丰富的颜色与黑色却属和谐共融之态,孔雀、花草、树石的视觉层次清晰有序,往往有着典雅娴静的气质弥散画幅之外。这正是有赖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笔墨实验砚田耕耘的画学修养与实践积淀所支撑。孙建东先生也擅长于人物画创作,他喜欢描绘世代居于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或婀娜起舞,或虔诚祷告,在他张驰有度的笔墨挥洒下均能呈现出打动观众的独特气质。孙建东笔下的人物,往往散发着柔和、善良、虔诚的品质与性格。这也正是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洱海中的少数民族人物的必然性情。
孙建东先生用他的画笔,画着他极为热爱的云南省,画着他理想中的彩云之南。在他的画作之中,看到一种极富人文气息的社会关怀与自然歌颂,也相信,他会画出更多更精彩的画作,为云南谱写美丽画卷,为云南继续吟唱。
孔雀传神染画屏
孙建东的中国画创作
孔雀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灵性之鸟,孔雀之舞让人置于一种尽显灵气往来的空间。如果把孔雀之舞的绽放艺术地染在画面上,便显示出一种华丽繁复的美,斑纹绚烂的艳,以及笔墨间流露出的人的性灵。物象呈现着的灵魂生命,艺术家经过造型、传神到妙悟,步步升华,直到美感诞生之时。孙建东的一批孔雀题材画作,既承传了他老师袁晓岑当代写意孔雀画的造诣,充溢着生命的生动和韵律,又汲取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师。锲而不舍,长期磨练,努力以笔墨色彩,面对客观物象追求自己的个性面貌。 孙建东虽然出生于上海市,但是数十年来,受到云南省这一块美丽神奇丰沃的红土大地滋养,面对奇美之山水,丰富之植被,艳丽之花卉,将其情思从纷繁、浓烈的笔端泻出,无不对这样的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鸟充满感情。老庄之道在于自然应顺其法则,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孙建东默契于自然,架构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对自然深深的敬畏之情。他着力于发掘和平、瑰丽而明净的花鸟天地,开辟自己流畅、重彩的笔墨性格。他笔下的孔雀,曼妙舞动,风姿绰约,宛如符号。他遵循袁晓岑先生开启的描绘野生孔雀先河,将孔雀的华贵与野逸和谐统一。
孙建东有不少作品将孔雀置身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林泉之中,让人领略大自然里的孔雀的清新、幽雅、出尘,远非配以牡丹、桃花、杏花等庭园孔雀可以比拟。它们或悠然地涉于叮咚有声溪涧流泉之中,或金瓴翠羽闪烁于薄雾晨纱中,或伴着垂下的曲折盘桓古藤浓荫处栖息,或在奇崛古朴的苍岩怪石间小憩。自然环境中的孔雀形象具有矫健、潇洒、自然之美,从而构成了兼有灵性和野趣的意境,汇成了大自然生命葱茏的交响,也是画家钟情于大自然的真实感情的写照,比如他的《雨林风情》、《雨林恋歌》、《野林清》、《孔雀乐园》和《宁静的家园》。孔雀气质高贵,举止脱俗。惟有孔雀,集“九德”于一体,其他鸟纲难与其相比。孔雀分为白、金、蓝、绿四色,孔雀美丽,羽毛却错综复杂,是历代花鸟画家追求而难以表达完美的。孙建东笔下大多是蓝孔雀,颈部和胸部均为蓝色,华贵高雅,而最精彩的地方之一是蓝孔雀的脖子,用浓墨破笔,然后用厚重的扁青、孔雀蓝等点在颈部中间,使黑色有虚实变化,由重渐轻,过渡自然,并留下小片白色,恰似孔雀脖子在阳光下折射的光泽,灼灼耀目。这可见他的作品《清荫环翠》、《绿野春酣》。他以工兼写,色与墨结合,纷繁、浓烈、绮丽的笔墨,因孔雀曼舞而熠生动,华奕照耀,心目之所及,充满着生命动感,呼之欲出。这在《灿烂光华》和《瑶林清晖》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孙建东接受过云南艺术学院正规的绘画技能训练,系统地学习了传统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掌握了西方的绘画技法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他的画从形象出发,不是从抽象的线条色块出发,而是从传神的形象中融入了笔墨形质的意象。他重视中国传统的笔法和墨韵,又取西方浓烈、明暗特色,将两者融合,展示出他富于变化的笔峰、笔肚、笔根交锋之力感与美感。他画孔雀之翎羽,以多种手法描写其错落有致,羽之飘逸与尾之灵动,都被他用笔墨与色彩充分地表现,既有强烈的立体感,又有把彩墨的感情化渗化到抽象的意蕴中。由此,他的画既招人喜欢招人喜欢,又耐人琢磨、寻味。造型的具象与笔墨重彩,工写结合,展示孔雀的美态与品德,成就了孙建东的艺术创作特色。他以散逸、平静而愉悦的心态面对自然与艺术创作,同时又以花开盛世昭示现今社会的太平和安康。孔雀被他视作云南省大地上的一种精神象征,孔雀的绘画形象成为他的一种艺术符号,用来回报培育他成长的这块大地上的人民。他认为这样做,履行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职责。
墨彩兼施   别树一帜
谈孙建东的国画创作
中原地区具有辽阔的疆域。不同的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千差万别,给艺术家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灵感。比较典型的就有在南方由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阳光充足,在此环境下生长的植被丰富茂盛,千姿百态。有各种乔木,灌木丛林,花草芳香四溢、娇艳欲滴,走兽鸣禽、鱼虫飞翅更是耀眼夺目,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而在北方由于属于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和平原面积大致相等,造就了动植物耐寒的特性。
正是这种南北方地域性的差别,给花鸟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广大而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驰聘天地。对于花鸟画家来说,自然客观物象是表达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其含义远远超越了花和鸟的本身。花鸟画家们思想表达与地理环境下的自然万物是密不可分的。“外师造化,中的心原”的艺术理念,画家们无不深刻认识与理解。形成色彩鲜明,造型生动自然,赋予文化内涵的风格。孙建东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艺术家。
孙建东与云南省有着不解之缘,他虽出生于上海市,但是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云南这一块神奇的红土大地的滋养。孙建东自17岁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插队,虽生活艰苦,但陶醉于当地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爱好书画艺术的他,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国画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成为袁晓岑的入室弟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此孙建东的艺术创作便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在他的笔下,七彩云南、傣乡风情、热带风光化作一张张精美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诠释着丰富灵动的生命光彩。孙建东擅长作热带地区的动植物,同时这也成为他的个人特色。在他的笔下 ,孔雀、锦鸡、鹦鹉、金丝猴属等热带地区动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以孔雀最为出彩。
孔雀,因其曼妙的身姿,艳丽的色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圣鸟、吸蜜蜂鸟。东方传说中,孔雀是由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不死鸟育生的,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大明王菩萨。在西方的神话中,孔雀则是天后郝拉的圣鸟。所以孔雀在我们看做是吉祥、善良而华贵的象征,孔雀为题材的国画也深受人们所喜爱。历朝历代画孔雀的大画家也各有其风采,宋朝宋徽宗,明朝的林良吕纪,清朝的沈铨、任顾以及近现代刘奎龄王雪涛等人。而到了现代,画孔雀的集大成者,当属云南省袁晓岑。袁晓岑将笔下的孔雀置于它们生存的环境中,着重表现其神韵和性灵。这种真切体验与表现使他的绘画作品中充盈着花鸟、动物的野逸和矫健之美。
受恩师这一点启发,孙建东作孔雀,在集中刻画孔雀这一物象的同时,也给予身旁环境以较大笔墨。物与景相互融合,景能够更好地衬托动物的姿态,同时也在营造着更贴切的氛围。例如他的作品《醉卧花荫》,描画的是在一片烂漫的杏花丛中,两只皎洁的白孔雀悠闲地躺着花丛之下,身下是一块年代已久的岩石。两只孔雀眼睛目视着上方,仿佛在欣赏着这绚烂的杏花,杏花随风舞动,花瓣在空中纷飞,枝丫摇曳,充满了春日的闲适与灵动。画面以大片红色包裹着百色市的孔雀,制造出强烈的色彩差异,同时让人能想象出在这样一片花海之中,孔雀是多么的舒适与愉悦。
因此,通过在环境上赋予较多笔墨,使得孙建东的花鸟画作品更多了一种氛围的营造,不是单纯地刻画孔雀,而是表现放置在不同环境中的孔雀,同时又不喧宾夺主,释放出不一样的情趣与意味。
潘天寿在谈到中原地区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得比较时,提出中国画对动的精神气势的追求,是与众不同的。而动的表现,是体现在中国画发展到文人写意阶段,不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注意对物象神情的表现,“故中国绘画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作为一位花鸟画家,孙建东在构图配色上,皆注意对画面“动”的表达。
观孙建东的花鸟画作品,可以发现画面的“动”主要表现在动物的姿态上。画鸟,鸟嘴微张,眼神专注。画马,常注重马奔腾的姿态,飘动的鬓毛。画猴,常蹲坐在石块,或纵身一跃,勾住树木。千种姿态,往往在动作发生时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模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与生机活力。
孙建东的作品极富张力,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笔法、用墨和色彩上。五代十国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孙建东的花鸟作品,常包含中锋、侧锋,逆锋等多种笔法。粗笔细笔来描绘多种物象,使得画面的“有骨”,再此基础上,附上各种浓淡的黑色,创造出黑、白、浓、淡、干、湿各种效果,以此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使得画面“有肉”。
而为了突出线的骨力和墨色的变化,颜色是处于从属位置的,要做到色不碍墨,他都是先画足墨的部分,再着色很少在一笔中,既蘸墨又蘸色,以墨色相混来勾勒点染的。孙建东注重色彩对整个画面的充实和丰富。但没有像赵之谦任伯年,不仅所用色彩很多,也讲究每一笔花与叶的色彩变化,连枝干也常用粗墨或是墨与其他的颜色调和来画。他往往把不同的植物叶子归纳整理为单纯的扁青孔雀石,简化用色的种类和面积,只用平涂,同一色系的深浅变化来归纳整理纷繁复杂的物象。这就使得画面的灵动性和丰富性得到了提升。我们看到,色彩的对比不仅有浓淡,冷暖,明暗,更强调互补的重要性。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指出“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时山色,随时变现呈露,著色正为此也。”热带地区,植被茂盛,花鸟繁多,注重用色,大胆用色也成为这一区域画家的典型特征。
孙建东不仅花鸟画得好,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自己深厚的功底。在人物造型上,孙建东既有人物肖像作品,也有纷繁复杂的少数民族人物和古装人物。他注重素描功底与水墨的结合,在描绘人物上,不吝笔墨,花重笔勾勒出人物形象,在用墨的过程中已经将画面的构图和意境体现完整,再施以恰当色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如他的作品《阳光路上》,描绘的正是藏族人民面向阳光,向远方跋涉。画面色彩很少,但是人物造型却十分细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他们的表情和状态,宛如素描画一般精准。
可以说孙建东的艺术成就,既和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也是因为有云南省这一片神奇土地的供养。那旖旎的风光,淳朴的民情都在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诠释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切含义。同时,云南拥有这样一位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艺术家也是很幸运的。我希望孙建东能用国画更好地将云南这张名片向人们展示出去,将中国的国画艺术推广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享受到中国国画的独有魅力,同时为国画的繁荣作出贡献。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主要作品
作品集
艺术评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