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镇
山西省级生态乡镇
翠峰镇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县,地处灵石县城中东部,88%的地域在汾河以东;全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总人口76000余人,耕地6.6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9547亩(小麦12832亩,秋粮面积16450亩,薯类265亩),林地面积17.6万亩(核桃林23000亩),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89元。
镇情概况
城镇建设
按照把翠峰建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周全、环境整洁、宜居宜商的新城镇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延安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首期工程所建的27栋住宅楼,已基本上全部交付使用;沙峪村二期改造工程,规划建设18栋砖混结构楼房和8栋高层楼,已完成17栋砖混结构楼房主体工程,铺开2栋高层楼建设。上述两项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两村村民的居住条件,而且为实施梁家庄、高壁两个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安置工程,提供了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南王中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在基本完成一期拆迁任务的基础上,铺开7栋高层楼建设工程。继完成城关“村改居”工作后,启动并完成了上村“村改居”工作。配合完成了水峪保障性住房和亿丰商贸城拆迁征地任务。
项目建设
年生产能力45万吨的国泰鸿利煤业有限公司技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完成了矿建、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于2014年9月份进入联合试运转,单项验收、一通三防等通过验收,待质量标准化、综合验收通过后,将正式投产;于2014年1月经省发改委批复备案的山西广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腐植酸资源高科技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6.35亿元,去年完成投资2亿元,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办公楼房、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进入扫尾阶段,即将进入调试生产,一期工程达产达效后,可年生产腐植酸钾腐植酸钠2万吨,腐植酸有机无机化合物复混肥5万吨,为灵石县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树立了榜样。
农业产业
围绕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着力抓好“一村一品”建设,以蒜峪—吴头为主的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已成为全县的标杆;涉及南焉、岭后、汤村、来全、周宿、姚家山等13个村的核桃经济林走廊建设,完成新栽植核桃林1300亩;小庄村依托现有的600亩核桃林整合农业资源,组织农户,以每户入股10000元的形式,成立了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镇23个村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核桃林专业村;林业保障措施更加完善,史家岭至关家卯6.6公里长的防火通道及3条总长为10公里的砂砾路面支线,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养殖龙头企业福苑养殖有限公司年内完成投资1800万元,新建有机肥加工作坊500㎡,修建鸡舍5000㎡,蛋鸡饲养量达到25万只,比上年净增10万只。认真贯彻惠农政策,惠农补贴落到实处,全镇发放粮食良种补贴251万元。
生态建设
坚持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建设生态翠峰的重要支撑点,按照“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的思路,着力实施造林、保洁两大举措。一是持续巩固2011年和2012年以水峪后山为主实施的4.3万亩生态经济林园区成果,定期培训村级专业林业技术实用人才,强化对镇域辖区内现有林地进行锄草、围堰、施肥的全面管护,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二是下大力气抓环境整治。通过创新机制,组建了环洁保洁服务部,对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实行了市场化运作,以新的运行机制确保了镇村清洁卫生工程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把整治重点放在108国道沿线、永吉大道沿线,全年共集中出动保洁人员560人次,动用机具126台次,清运积存垃圾6000立方米,清理煤堆180堆,柴草170堆,修建煤泥池135个,垃圾池70个,新建旱厕34个,修补残垣断壁8处,粉刷墙壁6000㎡,刷写标语83条,总投入183万元。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的南王中、燕家垣、刘家庄、夏庄、沙峪、翠峰、水头、常青等8个村已成为全镇清洁工程示范村,镇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继2013年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命名为“市级生态镇”、省绿化委员会和省林业厅命名为“造林绿化先进乡镇”后,2014年12月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
民生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提高,一小学、张家庄中小学、灵石四小学和灵石四中的操场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公共卫生管理得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扎实做好新农合工作,实现一户一卡;在统筹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按全县统一安排,对低保户和五保户进行了重新核定,对核定的低保户城市居民49户78人,农村居民77户93人,五保户58人全部办理低保、五保,为103人申请办理了大病救助,为75周岁以上1040名老年人办理了高龄老人补助金。涉及道路维修、水利设施、文体活动场所的138项微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行政区划
翠峰镇辖:河洲村、下庄村、翠峰村、东滩村、常青村、玉成村胡家岭村、上村、沙峪村李家沟村、延安村、北王中村、燕家垣村姚家山村、南王中村、蒜峪村、欢坡村、吴家山头村、荡荡岭村、回牛村高壁村、岭后村、西原村、南墕村、大南头村、陈家山村、牛王庙村、师家山村、李家山村、关家村、宋家山村、张家庄村、靳村、枣庄市村、来全村、汤村、西头村、周宿村、水头村、张家峪村、曹家庄村、水峪村、曹家原村、乐只堂村、燕家岭村、良子墕村、史家岭村、皂角墕村、霍口村、上庄村、梁家庄村、小庄村等。
翠峰村
位于翠峰山,与灵石县城遥相呼应,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辖田家庄、陈家庄、陶家山、芦子坪及芦子坪沟四个自然村,常住户数700余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耕地面积2500亩,人均收入5501元。翠峰公园、翠峰山庄、翠峰广场、物资局、中国银行光荣院、气象局、聚集本村。地域跨度大,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好,居住人口复杂,管理难度大是翠峰村的特点。多年来,支部、村委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为翠峰村的发展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一路高歌,是翠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变美了,交通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为翠峰村的和谐发展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2008年翠峰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翠峰村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为翠峰村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姚家山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汾西河畔 有170户 593口人 全村耕地面积约有1204亩 在201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 5000元/年 在党的领导下 全村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良子焉村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东北方向15公里处,全村共有105户210口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190亩,林业用地1280亩,用材林1100亩,这里交通便利、山峦起伏、风光秀美。
燕家岭村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东,下辖五个自然村(冯家滩、樊家山、山灵聚、靳家岭、燕家岭),距离县城13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良子焉村、胡家岭村、上庄村、小庄村、乐只堂村相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内居民大都到交通相对便利的水峪村居住,实际居住人口不足百人,且大多为老人。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务农和外出打工,2010年人均收入3500余元。
乐只堂村
位于翠峰镇东南方向,全村共有206户,628人,由祁家庄、韩家沟、乐只堂、观音堂四个自然村组成。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条件较差,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与务农生活。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200元。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曹家原村
位于灵石县城以东,有两个自然村组成(曹家原、朱家圪垛),254户,634口人,全村总面积2239.2亩,耕地面积670亩。
水峪村
位于翠峰镇东南,全村共有552户,1672口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4元,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后,水峪村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并把创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和谐新农村新方法、新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张家峪村
位于108国道旁,全村共120户,318人,年人均收入10228元,耕地面积460亩
周宿村
位于灵石县城城北1公里处,南面汾河,北靠吕梁山脉,毗邻108国道,居住居民有592人,其中本村居民214户,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多以短途运输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生活经济收入来源,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800余元。
玉成村
位于灵石县城南五公里处,有四个自然村(玉成、大泉岭、高崖、大坡底),四面环山,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全村总面积6994.5亩,其中耕地1379亩,林地3544亩,746户,2098口人,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及千万元村。
河洲村
位于灵石县城,城西3公里处,东临汾河,西靠吕梁山脉,大运公路穿村而过,是汾河西岸最大的行政村,占地面积3384.81亩,其中耕地802亩,林地1782.81亩。居住居民有224户,人口1076人,其中本村居民214户,人口776人,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多以短途运输毛石开采和石灰烧制为主要生活经济收入来源,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00余元。
小庄村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东北方向10公里处,全村共有205户315口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050亩,小麦240亩,秋地200亩,林业用地610亩,以用材林为主。这里交通便利、山峦起伏、风光秀美。
燕家垣村
位于汾河以西,所辖三个自然村,分别是燕家垣、黄堆、刘家庄,其紧临铁路,大运路从村中横穿,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燕家垣村共有363户,933口人。
北王中村
位于永吉大道路侧,毗邻上村与延安村,包括北王中和苗旺两个自然村,全村共460户,1350人,耕地300余亩,低保户53名,五保户2人,拥有党员56人,全村2010年年人均收入达3600余元,交通便利,离县城较近,村附近又化肥厂、俄吕碳素公司、宇泰焦化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为北王中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延安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郊,东连静升镇,西傍县城,交通便利,静升河穿村而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全村共有655户258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96元。延安村在支部书记杨秋光村主任郭兴维下,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多方着手全面发展、多措并举为民谋利,延安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4名,9名年富力强的党员组成了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开展了“结对帮学”、“送学上门”等活动。在2005年的静升河治理工程中,引入了三支工队200余人,栽种侧柏1900亩6.8万株,预整土地2100亩,修路12公里,为静升河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市县两级的好评。在村容整洁方面,延安村投资两万余元进行卫生大清理,并将公路两旁的煤泥全部入院,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伍进行定时清洁,使村容村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基础设施建设,延安村将全村主干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同时投资8000余元为山顶40余户村民修通了自来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村主干道路硬化和永吉路旁绿化美化工程设计精美、投资大,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延安村跟随党的步伐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村两委班子深知“教育为本”,新修了学校,面积1000㎡,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极大改善了村民子女教育环境。随着汽车站主体工程完工,将极大带动本村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如今延安市村在享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同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那就是:真正的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延安新农村。
李家沟
村委位于县城北,为城中村,后靠祁临高速公路引道,前邻小河北路。全村500余户近3000口人。由李家沟和王家圪塔两个自然村组成,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沙峪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全村403户,1022人,是典型的“城中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峪村党支部在书记温德伟的领导下,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带领全村人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结合城中村改造,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沙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5779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
上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郊,距离城中心约两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这里交通便利,毗邻县城主干路,静升河、东夏线铁路专线、祁临连接线、永吉大道贯穿而过。东以回回沟、水峪桥与苗旺、水峪村相邻,南隔东夏线与曹家原、沙峪村相望,西北同王家疙瘩村接壤,地理位置两山一滩。旧村座落于北山脚下,静升河畔,东有古建筑文昌阁八角亭与村西的百王庙山相对称的椅子圈内,可谓依山傍水风水宝地,条件较为优越。
全村共有302户,总计人口数806人,耕地17.9公顷,荒山208亩,村里既无驻村企业和商业网点,又无矿产资源,因此村里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村民靠打工、零售、租赁房屋解决温饱问题。村落布局比较分散,居住条件趋于城市化,水、电、电话、宽带、闭路电视等基础建设完善,村内主要道路是柏油路,也完成了改厕工程,拥有1个卫生室,1个体育健身场所和2个综合商店(超市)。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集体建设了金水世家和御景花园两个居民小区,可解决500多户村民的住房需求,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增强了集体经济。一期工程18000平米已完工,二期工程20000平米在建当中。县级重点工程——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也已在我村辖内加紧施工。
胡家岭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四面环山,与玉成村、翠峰村相邻,全村总面积7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共213户,526人。
夏庄村
委位置在翠峰镇最北面分河西108国道里面山坡下,大运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03户,823口人,388个劳力。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83元。
回牛村
位于县城南方,坐标位置005—67—019E 040—71—802N,海拔1048M,为黄土丘陵区。其建制沿革为:明代为前东曲里;清代属东作里;中华民国属第三区(驻仁义)高壁为镇为主村,辖14村,73闾,368户;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先属三区,继属一区,后属九区;1947年属仁义(时称居孝)乡;1949年属第二区(驻仁义);1953年仍属第二区(驻仁义);1956年属高壁镇乡;1958年属卫星人民公社(驻城关);1971年属荡荡岭人民公社;1983年属南墕乡;2001年属翠峰镇。
村落部分坐西向东,部分坐东向西,中间坐北向南。主姓吴,从西许庄立村迁居。居人最多时180余口,现居30余口。耕种土地320余亩。
陈家山村
位于翠峰镇东北方向,面积6800余亩,由陈家山、毫子头、曹家岭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634人,其中男党员23人,女党员2人。自2009年换届成立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以来,我村各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2009年,我村共投资100余万元新修水泥路4公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村的交通条件;投资11万余元兴建村委办公场所、卫生所,为村民办事求医提供了方便。我村将一如既往,积极抓住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大好时机,加大发展步伐,勇往直前,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李家山村
位于灵石县南焉山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427亩,户数158户,耕地2781亩,人均年收入5000元。
张家庄村
隶属于灵石县翠峰镇,位于灵石县城西南5公里处,原来是张家庄镇政府所在地,通过国家撤村并点政策的实施,张家庄村成为翠峰镇一个最大的行政村,从实际影响上张家庄村还保留着部分镇职能,村域范围内的工矿企业密集,人口众多,是翠峰镇一个中等偏上规模的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城郊型村庄,主要收入依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09年人均收入达4658元。
张家庄村所辖七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自然村,有819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7545亩,耕地282亩,人均耕地约0.95分。
来全村
位于灵石县城南,是灵石县翠峰镇南山的一个自然村,相邻的村有汤村、西头村,以吴来全烈士命名,全村总面积2580亩,其中耕地1321亩,人口 87户,256人。
汤村村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东南部,距离县城约12公里,北接翠峰镇张家庄村,南连南关镇伏家焉村,东靠翠峰镇回牛村,西衔翠峰镇来全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现有户籍人口409人,实际居住人口187人,是由汤村、荀家圪垛,坪家圪垛三个自然村组成。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覆盖面积达全村总面积的45%,主要植被有榆树、槐树、杨属、柳树等乔木以及山桃、荆条、酸枣树等灌木。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鸮形目、狼、红原鸡、狐狸、獾以及地骨皮、枸杞、北柴胡黄芩等中药材。地下资源主要以煤、硫磺为主、储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
南头村
位于灵石县县城以南,距离县城约35公里。与南焉村、陈家山村毗邻。整个行政村占地约4900亩,有140户385口人。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豆子、谷物,养殖鸡、羊、猪等家庭小型养殖业为生。
南焉村
位于县东南方向的韩信岭垣上,有三个自然村〈南焉、古泊、羊道坡〉,128户人家,441人。全村总面积74673.8亩,耕地面积1350亩,粮田面积1200亩,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000元.
西原村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南焉区,全村共有149户,424人,包含赵家庄和西原两个自然村。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雕、鸮形目、狼、狐狸等有少量分布,榆树、刺槐杨属为主要树种。
霍口村
位于灵石县水峪区,包括5个自然村:赵家庄、郑家山、东岭、皂角焉、霍口。党员19名,人口240人。耕地面积3000余亩。
高壁村
村委地处灵石城南10公里的韩信岑垣上,原名韩信岭村。全村委两个自然村(高壁村、正峰原村),全村195户,720口人,全村总面积7546亩,耕地1800亩,粮田1400亩,退耕还林420亩,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500元。
上庄村
位于灵石县水峪区,东靠霍口村,西靠小庄村,南接燕家岭村。有,党员12名,耕地面积803亩,人口130人。人均耕地面积6.17亩。
靳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端,由靳村、枣庄、西上头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山峦起伏,风光秀美。全村有342户、883口人,耕地2060亩。一条5公里长的油路与省道东夏线连为一体。村委一班人多方着手、全面发展,抓发展、求和谐,使靳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省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县级零案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
南王中
位于灵石县城东北,距县城1公里,交通便利由3个自然村组成(南家岭、南王中、茹子)全村共有547户,1404人,现有耕地1160.09亩。2008年人均收入达6035元。
蒜峪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距县城10公里,面积 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97户,886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这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省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投资开发的巨大潜力。富民安康的景象,和谐进步的新格局,使全村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新步伐,2007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点。
欢坡村
位于灵石县城东8公里处,现有人口200余人,地处山沟,交通不畅,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也有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为生,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我村积极探索,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外来资金,提高农民福利以及养老保险、合作医疗项目建设,为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吴头村
位于灵石县城11公里处,下辖吴头、陈家山头、赵家山、后岭、青天洼五个自然村,现有人口400余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煤炭资源覆盖全村地下,有较好的开采利用价值。森林覆盖面积达全村总面积的45%,主要林木有:杨属、柳树、榆树、槐树及其他灌木。
荡荡岭村
位于县城东南方,坐标位置005—69—578E 040—73—341N,海拔1116M,为黄土丘陵区。村落坐西向东,全为土窑,主村大部分以青砖接口,两侧盖以瓦房。代表院落为杨家楼院。主姓为杨,少数王姓河南省迁来。全村土地近600亩。村中居人最多时260余口,现居150余口。旧村仅住4户,10口人,其余聚住新村。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
荡荡岭村旧时为“-古道”人行之要塞。建有瓮门、牌坊等,十分壮观。牌坊上刻有石额“古道咸钦”,足以表明当时之盛况。
梁家庄村
位于距离灵石县城4公里处,与小庄村、水峪村、乐只堂村相邻,现有人口600余人,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为生。村内土地贫瘠,多为不适宜种植区和矿山塌陷区,来经过多方努力商议,本村计划进行整体搬迁,为村民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西头村
位于灵石县翠峰镇南端,距离县城约12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80余人,实际居住人口100余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年轻人都迁往临近的张家庄村居住。我村北靠灵石翠峰镇靳村,南衔灵石县南关镇阁老洼村,东连灵石翠峰镇来全村,西接南关镇寺合岭村。耕地面积1100余亩,有一条约7公里的公路同灵石县境内东夏线相连。我村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雕、鸮形目、狼、狐狸等有少量分布,榆树、刺槐杨属为主要树种。煤炭资源遍布全境,具有良好的开采利用价值。
岭后村
位于翠峰镇以南,全村共有112户,312口人,总面积5552.2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
经济状况
全镇共辖73个基层党组织,3个党总支(翠峰中心校总支、常青总支、像松总支),其中农村党支部(总支)46个,机关企事业党支部27个。共有正式党员1672名,预备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333名,35岁以下党员272名,60岁以上党员451名。
翠峰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两大关键,切实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进步五个重点,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工业上,保利、华瀛两大集团进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个(煤矿5个、洗煤厂43个、石膏矿4个、石料厂5个,碳素1个),形成了以煤炭、洗精煤、石膏、碳素为主的主导产业;农业上,粮食总产量达到666万公斤,发展核桃经济林23000余亩,实施退耕还林27000余亩,日元项目2200亩,远山生态造林45000余亩,发展规模养殖户20余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投资近10亿元实施了水头、沙峪、曹家原、上村、翠峰等村的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5亿元,高标准完成了“村通”工程近百公里,完成了190公里的户通水泥路工程,实现了全镇饮水安全,完成了校舍安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三是民生问题有效保障。28020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14428人参加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工作,1553户低保户得到应保尽保,168户五保户供养得到保障。与此同时,环保、计划生育、文化、卫生、综治等事业均得到了新的发展。
2007年以来,先后获得县级以上授予的新农村建设、村村通水泥路、农田水利建设、造林绿化、城区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等29项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翠峰镇.灵石县政府官网.2018-11-17
山西晋中灵石县.博雅地名网.2015-02-10
目录
概述
镇情概况
城镇建设
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
生态建设
民生事业
行政区划
翠峰村
姚家山
良子焉村
燕家岭村
乐只堂村
曹家原村
水峪村
张家峪村
周宿村
玉成村
河洲村
小庄村
燕家垣村
北王中村
延安村
李家沟
沙峪村
上村
胡家岭村
夏庄村
回牛村
陈家山村
李家山村
张家庄村
来全村
汤村村
南头村
南焉村
西原村
霍口村
高壁村
上庄村
靳村
南王中
蒜峪村
欢坡村
吴头村
荡荡岭村
梁家庄村
西头村
岭后村
经济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