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祠,原名普门张氏大宗祠,俗称张阁老祖祠。坐落于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太师路53号。祠面宽五间(通面宽32.3米)共两进,左右厢房各七间,重檐悬山顶。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还有照墙、牌坊,东、西仪门等。1981年6月列为温州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1年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张璁祖祠无论在建筑形式、结构布局还是装饰手法上都反映出了浙南地区宗祠建筑的特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祠堂沿革
普门张氏大宗祠堂,俗称张阁老祖祠,始建于
明朝嘉靖初年,由普门张氏六世张珊(号筠轩)所建,原在普门堂东,祀普门张氏始祖张(号慎庵),配以二世张兴(字正甫,号
王恕义士)、三世张宝(字,号讷菴儒士)、张转宝(字玘珍,号简菴儒士)、张宽(字玘,号木菴儒士)。后以
张璁显秩丰功,神主配享其中。今人因此称之为张璁祖祠。
嘉靖后期,
温州市屡遭倭寇烧杀抢掠,史书多次出现“各乡罹其锋者几半”、“烧毁民居十之八”、“杀人溪水变赤”等惨不忍睹的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祠堂毁于倭患。
万历年间,于沧湖东岸(即今址)得以重建。
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下迁界令,
张姓族人为了防止祠堂被外人所毁,就将其拆除。
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旧址上进行了搭建修复。“文化大革命”期间,牌坊被推倒,匾额、楹联均毁于一旦。1981年,张璁祖祠被列为
温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委员会负责修复。300年至今,维修数次。
张璁祖祠坐北朝南,五开间两进,左右厢房各七间,系土木结构,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占地约3300平方米,南北长89米,东西宽37米,总建筑面积1665平方米。
宗祠大门前有照望、石牌坊和石碑,石牌坊上书“对扬休命”、“三朝宠锡”前后八个大字,石碑的前有
张璁像、后为文忠公像赞。文忠公像赞录自普门家乘,全文为“天性孝友,气度朗豁;博极群书,奇伟迥特;建明大礼,成全圣孝;刚倔不回,慷慨任事;对扬休命,三朝宠锡;中兴贤相,一品四叶;正直无私,衣囊一;徇国纯臣,振古人杰。”中堂上匾额有“
大学士”、“中兴贤相”、“父子及第”、“龙光世美”、“黄阁元辅”、“青宫
太师”、“四世一品”、“十一世大夫”等。
张璁
张璁(1475--1539),明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人称张阁老,字秉用,号罗峰,
嘉靖赐名孚敬,字茂恭,更号罗山,永嘉三都普门(今
温州市普门村)人。
张璁少怀大志,以卧龙自许。弘治七年(1494年)二十岁时考取
温州府生员,二十四岁
高中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举人,但七次进京科,均名落孙山,
正德十五年二月,八应
礼部试,获隽,殿试日期却拖到一年多后(因
朱厚照南巡不在京师,回京不久又崩于豹房,因而一直拖到明世宗继承
皇统。),正德十六年五月十五日,张璁于
奉天殿补行殿试,中二甲
进士,观政礼部,从此进入仕途,年已四十七岁。
正德十六年七月一日,张璁上疏议大礼,十一月二十五日,进《大礼或问》。十二月,外调
南京市刑
主事。
嘉靖三年新春,深为凶年为叹。
张璁有诗云:“一饭还三叹,黎民正阻饥。”(《元日》)“有雪未为瑞,凶年正可悲。流民几行乞,粒米不成炊。”(《对雪》)“年饥难独乐,官冗得偷闲。”(《游蒋山》)。六月十三日,奉特旨升翰林学士,九月四日,张璁与
席书、
桂萼、
方献夫、奉诏集群臣于阙右门议所下留中之大礼疏,议毕,遂上疏定名号。至是,大礼之议遂定。
嘉靖四年(1525年)十二月,升
詹事府詹事。嘉靖五年(1526年)七月初七日,旋拜为兵部右侍郎,后寻进为兵部左侍郎。任内整顿军旅,并上《论边将》诸疏。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初十日,加少保兼
太子太保,六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
吏部尚书兼
保和殿大学士。嘉靖八年(1529年)九月,进内阁首辅。
张璁秉政期间,整顿团营、改革科举制度、倡行三途并用之法、整肃学政、整饬言路、更新宪纲、清除翰林院积弊、强化
内阁职能、裁革冗滥、革除镇守中官、除去外戚世封、清理勋戚庄田等,其改革以最大限度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
嘉靖十四年正月,张璁在朝房值班时昏晕不省人事者一天多,后屡疏乞休,四月初,病加亟,再疏乞休,明世宗许给驿遣行人周光文、御医袁迁护送以归。嘉靖十八年,病故在家,时年六十五岁。世宗闻之伤悼不已,赐祭葬如例,赠
太师,谥文忠。
《
明实录》卷二百二十一:
张璁“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终岁而一时风纪肃清,积弊顿改。在
内阁,自以受上特知,知无不言。密谋庙议,既同事诸臣,多不与闻者。至于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至其持议守正,虽严谕屡下,陈辞益剀切不挠。上察其诚,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辅
罗山县呼之而不名。”
《
群谈采余》卷六:“公(张璁)厘革夙弊,力除镇守各局,并裁酌一切军民利病,我朝之治,聿然中兴。世称相业风节。”
《
昭代典则》卷二十六:
张璁请沙汰锦衣旗校冗官冗兵。凡革旗校三万一千八百余人,岁省粮储数十万;革冗官冗兵四万余人,岁省京储一百六十八万石。张璁奏革各省镇守内臣及清皇亲庄田。
《耳谈类增》卷一:孚敬(张璁)殚精悉虑,体国不私。在吏、兵二部,时人所指为美庄肥库,绝不私党。革镇守,裁阉寺,清政本。日与天子争可否,一言不允,即乞休,立乘车出张家湾,行李潇然无长物,必中旨恳留,遣使数回,乃返。屡屡如此,曾不以遇合固宠顺旨,植党营私。其廉洁忠耿,匡弼辅,亦可谓社稷之臣。
《
名山藏》卷七三:励精化理,湔濯海内观听,挈清政本,杜塞旁落,奋武文,网罗才实。至于稽古礼典,取次厘毖一切,创必表章,轶往宪来,赫然中兴,多孚敬(
张璁)所翼赞。
《浪迹续谈》卷五:前明有两张文忠,时论皆以权相目之,其实皆济时之贤相,未可厚非。窃以心迹论之,则永嘉(张璁)又似胜江陵(
张居正)一筹。永嘉之议大礼,出所真见,非以阿世,其遭际之盛,亦非所逆料。而其刚明峻洁,始终不渝,则非江陵所能及。
《
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张璁”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先后尽,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
《
中国通史》第八册第261页:
张璁:“始终清廉自守,博学明辨,而又勇于革新,可谓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有明一代少见的阁臣。”
张天麟
张天麟(1586—1639),封疆大吏。字季昭,号平符。
温州府永嘉场三都普门(今
温州市普门村)人。
万历四十年(1612)乡试夺魁,
天启二年(1622)中
进士,廷对获二甲第一名(传胪)。历官
礼部祠祭司
主事、精膳司
员外郎。
崇祯元年(1628),外任江南苏松参政,旋改
广东省督学、按察使,历官
福建省右布政使,
湖南省布政史,云南巡抚、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任广东督学时力矫文风,褒贤贬劣,奖掖贫寒
生员。任布政使时兼管海运盐税,清廉不阿,拒贿惩贪;在湖南严厉打击恶势力,维护平民权益,调离时,湘中百姓呼号攀辕数百里。
张天麟在
巡抚云南省途中病故,除一棺外别无他物。老仆蹇驴归柩故里,老屋依旧,仅蔽风雨。
张天麟著有《宦游纪事》、《国朝通纪》、《古今史》、《经济录》、《松台诗集》等多种,其诗45首收入《
东瓯诗存》传世。
南明皇帝派员吊唁,悼词中言道:“使封疆大吏尽如卿,则社稷阽危何至此!”
交通
张璁祖祠,地址:
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太师路53号。
公交
49路,
鹿城区新城站到永强中学站下车,太师路步行三百多米左右即到张璁祖祠(张阁老祖祠)。
自驾
1)沿瓯海大道,龙江路出口下,行驶1.5公里,左前转弯进入永定路,直行1.6公里,右转弯进入建中南街,行驶440米,左转弯进入前房路,直行530米,左转入太师路,到达终点。
2)沿瓯海大道,建中街出口下,行驶2公里,左前转弯进入前房路,直行530米,左转入太师路,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