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里园镇位于
聊城市阳谷县东南部,地处
黄河下游,东接
张秋镇,南邻
河南省台前县,西与
寿张镇、
闫楼镇毗连,北与
阿城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西距县城17千米。总面积5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620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汉代,属
东郡。1998年9月,乡改镇。截至2021年10月,十五里园镇辖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十五里园村。2019年,十五里园镇有工业企业80个,其中规模以上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历史沿革
1941年建成山东寿张县十五里元区,1957年改为山东寿张县十五里园乡,1958年撤乡设镇,1964年划归山东
阳谷县。
地理环境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地处聊城市黄河下游,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东南部,西距聊城市阳谷县城10公里左右。驻地明初建村,因
张姓居民于此经营菜园,而且此处东距聊城市
张秋镇、西距聊城市
寿张镇、南距阳市台前县梁集、北距聊城市范海镇闫庄各15华里,故名。辖区面积55.7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其中距镇2公里的贾垓村是聊城市十五里园镇通往
河南省的主要交通渠道之一。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位于聊城市
阳谷镇东南部,镇驻地西偏北距聊城市阳谷县城18公里。东接
聊城市张秋镇,西邻聊城市寿张镇,北与聊城阿城、聊城市
闫楼镇毗连,南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
打渔陈镇乡接壤。地处东经115°53′—115°58′、北纬36°01′—36°06′之间,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7.5公里,总面积55.7公里。2006年12月,全镇有64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11000户,总人口43195人,其中农业人口41695人,人口密度为749人/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5212.7亩,农业人口人均1.08亩。全镇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
汉族41300人.占总人口的95.6%。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地处山东聊城
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
平均海拔为37.9-41.3米。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以潮土和褐化潮土为主,土壤质地绝大数为轻壤土和中壤土,境内浅层淡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补给充足,开采条件较好。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度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间有旱涝,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平均气温13.2℃。
自然资源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交通、通信、电力设施十分便利,同时镇内交通也非常便利,形成了“四纵四横”“八大出口”的公路格局,镇内柏油路里程已达138公里,完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同时开通了国际信息互联网,完全可以满足投资商交通、用电、通讯的要求。
行政区划
辖64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8796人。
2021年07月,
阳谷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十五里园镇常住人口35620人。
经济
工业优势
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目前,镇内共建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7处,各类工业企业27处。
聊城市九鑫工具、山东聊城亨利肉类、聊城市诚信具等一批规模企业脱颖而出。“
山东省阳工工具”也走上了国际市场,成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农业经济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的农业资源特别丰富。境内地势平坦,
地层结构稳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雨593毫升。平均相对湿度67%,年平均日照2546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适合种植及养殖国内大多数的农畜新品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镇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高起点、高效益、产业化"为指导方针,兴办龙头企业,培植科技示范基地,以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技术服务、订单经营、绿色切入推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逐步勾勒出有自已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格局。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
中国樱桃山庄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规模,先后建立水稻、
莲藕示范基地3处,特色农业产业化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蔬菜、杂果、
春蚕三大主导产业。被
山东省农业厅授予了“山东省无公害西瓜、无公害
西葫芦、无公害茄子、无公害黄瓜”四个名优品牌。建立了两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五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一个林业科技示范园。该镇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思路,强势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确定10个种植示范村。实施优果工程,促进果、菜等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先后新建
车厘子、西瓜、
莲藕种植基地5个,专业村6个,成功将“
聊城市景阳冈西瓜”品牌打入
济南市、
郑州市、
天津市市场,为提升本地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全镇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4260万元。
交通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交通方便,
京九铁路擦界而过,工字形公路通往齐(河)南(东)公路、阳谷县城和
张秋镇、
寿张镇。境内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排灌方便。陶城铺引黄南北干渠横贯全镇,境内支干渠四通八达。金堤河沿南境而过,金堤为镇南部屏障,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以河补源,以井保丰,早涝保丰收。
社会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主要表现为:文教卫生方面:所属中学、联校升学率连年攀升;农村合作医疗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参合人数、参合率均名列全县前茅。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镇、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山东
阳谷县三无”乡镇。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计划生育连续三年列全县前三名。
2008年新修建、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使全镇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新铺设自来水管道1万米,使全镇所有群众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产业特色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饲养鲁西黄
牛、
小尾寒羊,收益颇丰。该镇因势利导,大力扶持了8000多名群众发展畜牧业,并提供
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该镇
鲁西牛、小尾寒羊存栏量达到了30000多头(只),牛羊销往
辽宁省、
吉林省等省市,部分良种出口到
日本、
韩国等国家,农民群众年人均增收400多元。
乡村建设
整治“空心村”增地2000亩
为了缓解农村用地供需矛盾,聊城市
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空心村”、砖瓦窑厂、
废弃地、乱占耕地四项整治活动,通过整治,共新增耕地2000多亩。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广泛调动,对有限耕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土地荒废、浪费现象,耕地挖掘空间很大。
聊城市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通过调查了解到,各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的“空心村”、闲置砖瓦窑、废弃地、超占宅基地等现象,仅超占宅基地,就有500多亩。
为了统筹解决土地供需矛盾,聊城市十五里园镇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出台措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厂和
废弃地、乱占耕地四项整治活动。该镇已实施四项整治项目263个,共清理出耕地2000多亩。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用地不足的局面,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优化了村庄布局。
五个一帮扶群众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通过“结一个对子、问一声贫苦、看一户病残、解一个民忧、办一件实事”的“五个一”帮扶活动,深入村户,走访了解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进行扶贫帮扶。该镇已与60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群众困难100多件。
旅游
蚩尤冢又名皇姑冢,位于聊城市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距镇政府驻地约1公里。《
太平御览》所引《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在
东平郡寿良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汉书?地理志》载:“寿良(汉时
张县)蚩尤祠在西北”。据考证,约5000年前,这里曾是
蚩尤及其九黎族活动的中心区域。诸多史料证实,蚩尤及虞舜都先后在这一带置都建业。与
黄帝、
炎帝发生
涿鹿之战后,蚩尤作为战败者被擒杀,葬于穷桑(即今
阳谷县一带)。
蚩尤陵今高约5米,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1973年文物普查时,在冢内发掘了大量新石器时期,仰韶、
大汶口遗址及后里岗一期、龙山文化遗物,1992年6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再次考古时发现,冢的周围有一座龙山文化城。城呈东北西南向,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因此冢、城与
蚩尤生活时期相一致,2006年经
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山东省考古所等专家对冢实地考证,此冢系蚩尤首级冢,遂立碑为证。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历代居民或死于水患,或流落他乡,对于
蚩尤冢,当地民间早就不知道是什么冢了。便传说隋唐之际,唐王
李世民兴兵反隋时,曾养伤于此,并在此地认一义女。义女死后葬于此,便将冢命名为“皇姑冢”。
《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
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
龙鱼河图》(《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
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
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终以战神形象,载入史册。
先秦文献已证明,蚩尤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形成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
管子》记载,蚩尤受黄帝之命,发葛卢、雍狐之金,制作金属兵器。《尸子》:“造冶者,蚩尤也”;《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或云:“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
夷矛”。《管子》载蚩尤“明于天道”;《志林》载:“
黄帝与
蚩尤战于
涿鹿县之野,蚩尤作大雾”。蚩尤九黎部落是我国耕作农业的始创者。黄帝制伏蚩尤部落后,用蚩尤为“当时”之官,以明“天道”,实际是尚不习农耕的黄帝部落,借助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丰富季节时序知识的蚩尤九黎部落来掌管天象,指导
农事。
2006年10月,
聊城市阳谷县县邀请全国多年从事蚩尤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举办了“2006山东·阳谷蚩尤文化研讨会”。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蚩尤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大贡献,不仅被奉为“兵主”、“战神”,还被奉为
冶炼始祖、杂技始祖等。在我国古史传说中的
涿鹿之战,推进了民族间的大碰撞和大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成就了炎、黄、蚩被尊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的地位。
代表人物
地方名人
王传明,男,1959年2月10日生,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十里井村人。
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诗词千余首,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一直任教于
兰州大学中文系。为人厚道,淡泊名利,潜心问学,平生所好者,唯书。读书,藏书,教书,埋头经史,吟诗作赋,颇有古贤之风。
张金光,男,1939年3月生,山东
聊城市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张街村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东大学
文史哲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先秦史、秦汉史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在《汉学研究》(台湾)、《中华文史论丛》、《
中国史研究》、《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获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一等奖一次,二、
三等奖多次。历史人物——
蚩尤 蚩尤作为中华三始祖之一,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大的贡献。然而蚩尤主体墓在哪里?是学术界苦苦求证的一个难题。2006年10月11日到14日在山东阳谷举办的“2006山东阳谷蚩尤文化研讨会”邀请了包括
北平大学、
贵州省苗学会在内的全国多年从事蚩尤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一难题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专家们就
蚩尤冢达成共识——蚩尤的主体墓就是位于
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村旁的“皇姑冢”。
中华民族形成,始于
上古时代。那时有三大部族和三位始祖领袖:
炎帝、
黄帝和
蚩尤。三大集团间曾先后爆发战争,黄帝相继打败了炎帝和蚩尤,统一了各部落,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三始祖之一的蚩尤一直被视为反面历史人物。然而,蚩尤后裔和他活动地区的人们,则一直将他作为先祖祭祀,当成英雄崇拜。商代末年,
姜子牙辅佐
姬发打败
帝辛后,封到齐地,封蚩尤为兵
主神,在鲁西寿张蚩尤墓建
聂氏宗祠,供人祭祀。
黄帝打败蚩尤后,蚩尤被擒杀,其所属一部分南迁江南,一部分留在
山西省,一部分被俘为奴,即所谓“黎民”,也就是社会最下层人群。今天北方的
阚姓、
邹姓、
屠姓等居民都是其后裔。依据历史记载分析,
蚩尤被杀后,他的部下偷偷地将尸体运回故地鲁西地区,头葬在
寿张镇,身葬在
巨野县。据考证,寿张,
战国时为齐地寿邑,
西汉置寿良县,
东汉改名为寿张。唐曾置州,后一直为县,1946年撤县为乡,曾先后划归
梁山县和
东平县,现归
阳谷县管辖。目前经过专家认定,阳谷境内的“皇姑冢”就是人们寻求已久的
蚩尤冢。《
汉书地理志》载:“寿张,
蚩尤祠在西北上”;《皇览·冢墓记》载:“蚩尤冢,在
东平郡张县阚乡城中”;《
十三州志》载:“寿张有蚩尤祠。”宋代诗人
王奕曾与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据悉,皇姑冢地域与《
皇览》、《
水经注》中蚩尤冢地域一致;
蚩尤生活在龙山文化时期,而皇姑冢也属于龙山文化遗址;皇姑冢也具备了《皇览》中描述蚩尤冢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特征。
黄河下游的鲁西地区是兵
主神蚩尤的故乡,是他长眠之地,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著名军事家
孙膑生于阿(
东阿县)(
鄄城县)之间,
吴起生于
菏泽市,徐生于东明,
王仙芝生于鄄城,
黄巢生于菏泽,
宋江和
晁盖生于
郓城县。
战国时的齐魏桂陵战役、马陵战役和宋代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都发生在这一地区。受历史的影响,现在
梁山县、
汶上县、郓城、
巨野县、
莘县、
阳谷县、
东平县、鄄城等群众习武成风,几乎家家习武,人人练拳。
蚩尤冢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又为鲁西平原增添了宝贵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