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庆(?—702年),本名王綝,字方庆,以字行于世,雍州咸阳(今
西安市)人,祖籍琅临沂,
东晋丞相王导之后。
唐朝武周时期宰相,著名藏书家。
永淳年间任太仆少卿,
武则天当权后,迁
广州市都督,任期解决地方官腐,缓和当地土人和
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证圣元年(695年),转
洛阳市长史,封
石泉县子,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王方庆成为宰相。他博学,熟于朝章,著书200余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皆复函解答,他的门徒将他的书信编为《杂礼答问》。家聚书很多,不减秘府,图书多异本。王方庆逝世后,他的子儿不能守藏,于是都散亡。著有。
人物生平
王方庆起家越王府
参军,受
司马迁、
班固二史于记室
任希古,希古它迁,就卒其业。
武则天时,累迁
广州市都督。
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胜忿,杀之。方庆至,秋毫无所索。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下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转
洛阳市长史,封
石泉县子。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
武攸宜破契丹凯还,且献俘,内史
王及善以
萧岿忌月,请鼓吹备而不作,方庆曰:“
晋穆帝纳后,当
司马岳忌月,时以为疑。荀询谓《礼》有忌日无忌月,自月而推,则忌时忌年,俞无理据。世用其言。臣谓军方大凯,作乐无嫌。”诏可。
武则天幸玉泉祠,以山道险,欲御腰舆。方庆奏:“昔
张猛谏
刘奭'乘船危,就桥安'。帝乃从桥。今山阿危峭,道曲狭,比於
楼船,又复甚危,
皇帝奈何轻践畏涂哉?”后为罢行。方庆尝以“令,期及大功丧,未葬,不听朝贺;未除,弗豫享宴。比群臣不遵用,颓紊教谊,不可长”。有诏申责,内外畏之。
武后尝就求羲之书,方庆奏:“十世从祖
王羲之书四十余番,
李世民求之,先臣番上送,今所存惟一轴。并上十一世祖
王导、十世祖
王洽、九世祖
王珣、八世祖
王昙首、七世祖
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
曾祖父王褒并九世从祖
王献之等凡二十八人书共十篇。”后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诏
中书舍人崔融序其代阀,号《宝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其宠。以老乞身,改麟台监,修国史。
李显复为皇太子,拜方庆检校左庶子。
后欲季冬讲武,有司不时办,遂用明年孟春。方庆曰:“按《月令》‘孟冬,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安不忘危之道。孟春不可以称兵。兵,金也,金胜木。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今孟春讲武,以阴政犯阳气,害发生之德,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愿
皇帝不违时令,前及孟冬,以顺天道。”手制褒允。
是岁,真拜左庶子,进封公,奉入同职事三品,兼侍太子(
李弘),更‘弘’为‘崇’;沛王(
李贤)为太子,读书,王方庆奏人臣于天子,未有斥子名者。晋山涛启事,称“皇太子不名,孝敬为太子,更‘贤’为‘文’。今
东宫门殿名多嫌触,请一改之,以协旧典。”制可。
长安二年卒,赠
兖州都督,谥曰贞。
李显复位,以东宫旧臣,赠吏部尚书。
因书而荣
武则天(武则天)
神功二年(公元698年),上问凤阁侍郎王方庆曰:“卿家合有书法?”方庆奏曰:“臣十代再从伯祖羲之先有四十余纸。
贞观十二年,先臣进讫,有一卷,臣近已进讫。臣十一世祖导、十世祖洽、九世祖珣、八世祖昙首、七世祖
王僧绰、六世祖仲宝、五世祖骞、高祖规、
曾祖父褒,并九代,三从伯祖
晋中市书令献之(
王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见在。”上御武成殿召群臣取而观之,仍令凤阁
舍人崔融作序,名为《宝章集》,以赐方庆,朝野荣之。
施政举措
政治
武周时期,王方庆于朝中任职数年,通过呈递奏疏发表意见来参与朝政,此类政事活动在史书记载中有5次。从王方庆所奏议的内容来看,均属于朝廷礼仪典章范畴,体现出王方庆严格遵循礼制、整肃朝风的思想。这与王方庆严肃法纪、依法治理
广州市共同构成了他的治国理念,对武周朝的政治产生了积极作用。
王方庆为规整
武周典礼、整肃朝堂风气兢兢业业、忠诚正直且敢于进言,其所奏议的五件事情均被武则天采纳,也充分体现出武则天对武
周代礼仪制度建设的重视。纵观历代朝仪典章制度的修订,旧门士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旧门士族多为儒学世家,具有深厚的家学底蕴。武周朝的许多礼仪典制出自王方庆之手,便得益于王方庆的旧门家学传承。
藏书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武则天向王方庆索要
王羲之的遗迹,王方庆呈上其先祖
王导、王羲之、
王献之以及
曾祖父王褒等人的书法作品共十卷。武则天在武成殿向群臣展示,并让凤阁
舍人崔融创作《宝章集》来记述此事。武则天命令弘文馆书手对这些作品进行双钩廓填墨复制,而后将真迹又赏赐给王方庆。
现藏于
辽宁省博物馆的《王氏一门书翰》,也叫《
万岁通天帖》,收录了王羲之、
王僧虔、
王荟、
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等七人的书法作品共十帖,就是当时由弘文馆书手双钩填墨复制而成。《万岁通天帖》每帖前面大多有王方庆用
小楷书写的其祖辈名衔。此帖在流传过程中,曾有两次险些遭遇火劫,一次是在明代无锡华氏真赏斋大火;另一次是在清
乾隆乾清宫大火,万幸的是两次都被抢救保护了下来,现在纸边还留存有火烧的痕迹。
王方庆进献其先祖的书法作品,促使朝廷命令众多书手钩填复制后收藏于内府,才让其摹本能够流传下来,这是王方庆对书法艺术界的重大贡献。
个人作品
王方庆酷爱书法,又兼
王羲之后人,对书法自有一番建树,一生勤恳,著有《王氏八体书范》、《王氏工书状》、《药性要诀》、《新本草》及《南宫故事》十二卷,《南宫故事》已佚。
历史学著述《尚书科配簿》五卷、《五省迁除》十五卷、《友悌录》十五卷、《魏文贞(魏征)故事》十卷、《续妒记》五卷、《三品官袝庙礼》二卷、《古今仪集》五十卷。经学著述《礼经正义》《宝章集》。史学著述《文贞公事录》《宫卿旧事》《六典》《尚书考功簿》。
影响与评价
历史评价
武则天:
张果老、行凤阁侍郎、同鸾台
平章事、上柱国、
石泉县开国子王方庆,钟鼎高门,簪缨旧德,学富今古,才优舒向。自参机密,亟改寒暄。
蹇谔之风,不忘于献替;谦挹之美,屡陈于衰疾。西垣掌事,虽藉谟猷;东观属词,更资通博。宜掇
不死鸟之省,俾缉
麒麟之署。(《王方庆麟台监修国史制》)
刘昫等:王方庆干城南海,羽冀东宫,台阁枢机,无不功济,所谓君子不器者也。苟非文学,斯焉取斯。(《
旧唐书》)
李昉等:王方庆体质鄙陋,言词鲁钝,智不逾俗,才不出凡。(《太平广记》)
欧阳修等:嗟乎,君子哉!虽造次不忘悟君于善。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动群臣,示中兴之渐,所谓人难言者,于方庆难乎哉!德裕之称,为不诬矣。(《
新唐书》)
亲属成员
祖父:王
弟弟:
王缄(jiān)、王续、王缋(huì)、王绲(gǔn)
儿子:
王晙,工书知名,尤善琴棋,而性多严整,官至
殿中侍御史。
孙子:王俌
史书记载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四十一》
《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新唐书·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