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道尔吉,男,1993年7月14日出生于
内蒙古自治区,歌手。
他曾为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一期)的主唱之一。14岁时,有《梦中的额吉》出品。后因变声等原因退出儿童合唱团,被指挥
娅伦·格日勒选中,进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基地班继续深造。
演艺经历
2007年3月加入内蒙古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担任主唱
曲目:《梦中的额吉》 《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
演出21场:
2007年8月4,5,6日——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政府礼堂(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2008年1月4,5,6日——北京展览馆剧场
2008年1月19,20日——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艺术学院礼堂(两会代表专场)
2008年5月5,6,7日——
保利剧院 其他专场演出2场:
2007年8月14日
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大使夫人专场
2008年2月6日
北京金融街《2008中金新春晚会》
唱片4张:
台湾亚神: 《五彩传说》首演录音实况双CD
《五彩传说》典藏影音——世界巡演纪念精装盘双CD+DVD
广东鸿艺: 《五彩传说》发烧精选版CD
《五彩传说》发烧精选影音共享版CD+DVD
画册1本:
《草原童年的歌谣》
高清MTV3个:
《鄂呼兰,德呼兰》(
凤凰卫视2008
春节档连播15天)
《快乐的牧羊人》
《梦中的额吉》
新闻发布会2次:
2008年7月17日———北京市皇家粮仓“北京首演新闻发布会”
2008年12月2日——北京市麦乐迪KTV“二次进京新闻发布会”
唱片签唱会2次:
2008年2月24日深圳书城
2008年5月1日广东音像城
晚会/颁奖礼多次:
2007年9月15日北京世贸天阶《奥运公益演出》
2008年1月17日
长安大戏院《新浪2007网络盛典》
2008年1月21日
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台《汉语春节联欢晚会》及《蒙语春节联欢晚会》
2008年1月23日
北京音乐广播《2007中国歌曲排行榜颁奖礼》
电视节目多次:
2007年8月14,20日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综艺快报》
2007年8月旅游卫视《搜索天下》2期
2007年8月新浪音乐频道《嘉宾聊天室》
广播电台多次:
2007年7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早安北京》
2007年8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音乐时空》,《午夜收音机》
2007年12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娱乐抢先听》
2008年1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乐迷东方》 主要杂志/报刊: 《
呼伦贝尔日报》
2007年5月9日头版+画刊整版 《呼伦贝尔日报》
2007年5月31日三版 《呼伦贝尔日报》
2007年6月15日、22日、7月27日图片+专栏 《
北方新报》
2007年8月连续3期 《乐》(《TimeOutBeijing》英文版)
2007年8月专题 《城市周刊》
2008年2月15日-27日连载12篇专题
纪录片: 90分钟高清纪录片《歌声献给他乡———五彩呼伦贝尔的故事》
主要作品
《梦中的额吉》、《鄂呼兰,德呼兰》、《快乐的牧羊人》等。
人物评价
《追回天籁》
从一般的艺术教学观点来看,这里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请看这个唱歌的鄂温克族孩子,他当然还远没有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却怎么可能体会远方
骑士思念母亲的苍凉情怀?远方骑士思念母亲的最动情方式,是反过来设想母亲对自己的思念,而这种设想一旦道破,又使单向情感变成双向情感,在遥远的往返间经天纬地。这首歌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而此刻的完成者却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在场的成年人几乎都在擦泪。但是我打听了,这个孩子完全不识
五线谱和
简谱,也没有可能像不少城市孩子那样被家长送到一个个儿童音乐班里接受某种专业辅导。他只能在烦忙的父母嘴边捡拾到一些歌声罢了,竟然快速地连贯成自己最初的音乐生命。站在我身边的国际著名钢琴家
刘诗昆先生
轻声告诉我,他的音准无懈可击。
席慕容:
《珍惜梦土》
“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在
海拉尔区首演,坐在台下的听众,尽管不能完全听懂孩子们在唱什么,依然觉得有一些陶陶然的幸福之感。当那位已经驯服过三匹野马的鄂温克男孩巴特尔道尔吉站在台上,唱出“梦中的母亲”之时。歌声有如天籁,全场为之屏息,一如歌声所言“茫茫大地无声无息,心中复现着母亲在祈祷的身影”在我左前方的座位上,一位身躯魁伟,头发花白的男士原本在静默地聆听,忽然伸出右手悄悄拭去脸颊上的泪水。
那拭泪的动作极为轻微,却让我在瞬间明白了一首用母语婉转唱出来的歌谣是什么了。台上的巴特尔道尔吉只有十三岁,尽管他在演唱时非常投入,不过正如学者白兰女士所说的“孩子们也许不能理解自己的歌唱”是的,他们或许在此刻并不能理解自己的歌唱是在引领人们重新察觉梦土的存在,不过,总有一天会理解的吧?
多希望,有一天,当巴特尔道尔吉也逐渐成长为一位身躯魁伟,头发花白的男士之时,在他身旁所有的孩子们都能继续用母语唱着自己的歌,譬如这一首“梦中的母亲”。
那个时候,对于巴特尔道尔吉来说,这首歌就是一声深深的召唤,一次温柔的引领,引领他重新感受到梦土的存在,并且明白,这一处梦土其实从来也不曾离他远去。
只因为,歌恒在,梦土也恒在。
《旅人笔记》
台下的母亲全都哭了
我第一次听到由人数很少的民族带来的合唱,当时心里非常非常的震惊。很少听到像这种天然和纯净的表演出现在现代舞台上,那种自然的流露特别使我感动。有个小男孩唱了一个长调(巴特尔道尔吉,13岁的鄂温克男孩,他演唱的《梦中的额吉》),他唱的时候特别的投入,眼睛一直是眯着的。当时我是在
海拉尔区听的,台下的母亲全都哭了。那个男孩子特别淳朴,但他还有一种特别高贵的气质。我就觉得很奇怪。我知道他们都是很穷困的家庭出身的,那为什么会有种高贵的气质?……他们是游牧民族,周围几十公里没有人烟,非常孤寂……几乎每个孩子的身世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的美满。但他们的孩子待人真诚,从来没有做作。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够长得这么健康,并且有高贵的气质,是和唱歌有紧密关系的。因为他们的歌声是父母传给他们的,祖辈相传。这里的孩子甚至能背九代的
家谱。他们的歌声完全是纯净和天然的,没有污染,于他们而言,歌声是与生活共存的。……
“他的音准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