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948年建立的兽医科研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学研究所(Harbin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始建于1948年6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是:承担动物传染病防治相关领域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解决与其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源头创新、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
2023年4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大北农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历史沿革
哈兽研的前身是东北行政委员会家畜防治所。
1949年改名为东北地区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学研究所。
1957年划归刚组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1960年5月25日,由哈兽研创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学院”正式成立。7月1日,兽医学院面向各省、市、自治区农牧厅和院属各畜牧兽医单位招生。
196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因国家粮食问题形势严峻,中央作出大幅度精减城镇人口的重大决策。8月1日,根据中央精减机构压缩城镇人口的指示以及国务院和农业部领导的决定,兽医学学院停办,学员返回保送单位。
1965年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004年和2005年,中国两次发生了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依靠近二十年的技术储备研究,先后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熟技术和系列高效实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产品,解决了不同禽种的有效免疫问题,为有效防止疫情大范围暴发流行作出重要贡献。
2005年10月18日,荷兰首席兽医官PETER DE LEEUW先生、荷兰莱利斯塔德研究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国家参考实验室VAN ZIJDERVEKD 博士,荷兰驻中国大使馆农业参赞HENK VAN DUJIN先生以及荷兰驻中国大使馆农业参赞助理王永锋先生一行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协调与安排下,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进行了友好访问。
2006年加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2006年8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Mike Perdue博士、Hiroshi Kida博士及世界粮农组织(FAO)官员Juan Lubroth博士、Guo Fusheng博士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访问。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陈化兰主任等相关专家与来宾进行了友好的学术交流,就青海省野生鸟以及新疆家禽的流感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与来宾共同讨论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WHO和FAO专家与国内专家的合作计划,以及国际技术援助的优先区域划分等问题。
2012年1月12-14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新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应用研究”启动会在哈尔滨召开。
2015年7月,经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研究决定,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在全院“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模式的整体框架内,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学研究所,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兽医学院。
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整体搬迁到位于哈南工业区的新所址。
2023年4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大北农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科学研究
截至2020年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拥有中国唯一的大动物生物安全四级设施——“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所辖实验室分别被指定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国家马传染性贫血参考实验室、国家马鼻疽参考实验室、国家牛肺疫参考实验室,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OIE马传贫参考实验室和OIE鸡鸡传染性囊病参考实验室及OIE亚太区人兽共患病区域协作中心;下辖全资哈尔滨市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合资控股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部门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由10个公益研究部门(平台)、14个研究团队组成的非营利科研机构,拥有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OIE亚太区人兽共患病区域协作中心等6个国际平台。另有独资的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和控股的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参考实验室:国家禽流感病毒参考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兽医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
研究所级研究室、服务中心:人兽共患病研究室、禽传染病研究室、猪传染病研究室、动物细菌病研究室、大动物病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动物疫病诊断及技术服务中心
人员编制
截至2020年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在岗人员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50余人,目前在站博士后40余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0余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1人,“优青”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入选“头雁”2人,团队骨干17人。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1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1人,黑龙江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级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中华农业英才奖1人,农科英才1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哈尔滨市市长特别奖1人,龙江科技英才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显(已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陈化兰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晓钧、李呈军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化兰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笑梅、王云峰、陈化兰、蔡雪辉、冯力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陈化兰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王笑梅、冯力
设备设施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要有荧光差异凝胶双向电泳系统、3D活细胞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系统、酶联免疫斑点分析仪、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高内涵活细胞分析/筛选系统和全自动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分析仪。
合作交流
2017年10月12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黑龙江省CDC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带一路”加“BRICS”合作项目专家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交流访问。
2017年4月,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助理署长薛汉宗、杨莉高级兽医学师、曾然宙兽医师以及香港赛马会兽医管制及国际联络部主任施卓华、兽医顾问林嘉豪等一行5人代表团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访问,宾主双方就禽流感病毒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马属动物疫病诊断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为促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科技交流,拓展“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举办了“中哈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及教学示范基地”项目培训班。哈萨克斯坦国斯塞弗林农业技术大学兽医系系主任Zhanbolat教授一行5人参加了该次培训。
建所(1948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25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学研究所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34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项,是中国兽医行业全部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进步奖”三大奖的科研单位。此外,有60余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2月,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介绍了研究团队人工遴选出的一株非洲猪瘟弱毒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实验中对家猪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的致死性攻击有效且安全。中国农科院哈兽研本次发表的论文题为《A seven-gene-deleted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s safe and effective as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in pigs》,研究人员以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Pig/HLJ/2018”为骨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
学术刊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月刊是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类刊物。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以及国内各大数据库收录及来源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影响因子和引文频次均位居全国畜牧兽医类期刊前列,多次被授予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全国畜牧兽医科技优秀期刊、《CAJ-CD》执行优秀期刊,A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来源期刊。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兽医学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41人,博士研究生246人,博士留学生7人,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1篇,自中国农科院设立院优秀博、硕士论文以来,每年连续获得优秀论文,占全院兽医学科授奖人数的50%以上,学生整体就业率在98.3%以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圆环:代表团结。
世界地球:代表研究所服务的方向——人类社会。
蛇绕拐杖:医术研究更新,追求卓越。
蓝色:代表生命之星——预防和救助。
双手:“V”字形象征双手,寓意对生命的呵护;“V”字形又象征鸟的翅膀,寓意研究所展翅
翱翔;“V”字形是兽研英文开头字母,同时在英文里还表示胜利的意义。
蛇徽由来已久,具有特定的意义。希腊伟大诗人大荷马,在史诗总赞颂民间医生阿斯扣雷波为伟大的十全的医生。传说,他是公元前400年被奉为医神阿波罗的儿子。阿斯扣雷波是一个庄严、文雅、慈祥的医生,他手持一根盘绕着灵蛇的神仗,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因为医术高明,为人善良,特别受人拥戴。后世出於对神医和灵蛇的崇敬,也为了纪念阿斯扣雷波,便以蛇绕拐杖作为医学标记,这就是蛇徽的来历。据说,神仗表示云游四方,为人治病之意,灵蛇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蛇每年都蜕皮,代表恢复和更新。拐杖代表人体的脊椎骨,也是中脉所在的位置。蛇沿着中脉升起时,作螺旋状向上推进的活动。蛇活动的这种形态,与人体遗传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构极为相似。
注:蛇绕拐杖——医学的标志和徽记,人们称之为蛇徽。
文化活动
2014年8月5日,由哈兽研科研处主办,学生会承办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开幕,经过角逐,在20日落幕。该篮球赛的参赛队由哈兽研13个创新团队组建的8个代表队以及工程中心代表队组成。
2014年9月28日,由哈兽研科研处和国际合作处主办,学生会承办的羽毛球赛开幕,经过一天角逐,比赛落幕。该羽毛球赛的参赛队由哈兽研13个创新团队组建的8个代表队组成。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2021年6月22日,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猪病创新团队党支部被中共黑龙江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黑龙江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学研究
科研部门
人员编制
设备设施
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学术刊物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