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铠
明朝时期诗人
吴(?—1539),字文济,号石湖,阳谷县城西关吴南园人。生活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其曾祖父吴大公原系江西南昌人,明初曾在扬州市当过将领,朱棣起兵“靖难”时,因系朱允炆一派被举族灭绝,孤身逃至山东阳谷落籍。
个人资料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诛杀建文朝文臣武将,吴氏宗族多被杀戮。吴铠的曾祖父只身逃亡,避地阳谷,娶妻成家,生四子。次子英,时称隐翁,即吴铠祖父。铠父澄,字源洁,号坦轩,先入学为生员,后为辽阳市(今属辽宁省)地方官署属员,遇有边警,乃仗剑从征,因功授山海仓(今河北秦皇岛市)巡检。后告病归里,家居30年,于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去世。
明朝正德九年(1514),吴铠考中进士,初在行人司任行人之官,掌管传旨、册封等事。不久,被任命为南道(今南京)监察御使。正德十四年(1519)五月,宁王宸反,攻下南康、九江,进围安庆市。吴铠鼎力帮助指挥官制定防守策略。正德十五年(1520),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期满后,改任北京道监察御使。在此期间,他认真履行职责,鞭挞贪官,褒扬清官,政绩卓著,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司副使,后任陕西肃州兵备。两年后,升任陕西布政司,不久提升为云南省按察使。嘉靖十六年(1537)四月,调任都察院右都御使巡抚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是明朝的边陲府镇,每年冬天,黄河封冻时,东蒙古族鞑,就常常乘夜间越过黄河,侵袭宁夏。吴铠的前任巡抚,采取设伏兵、筑建堡垒等方法进行防御,都没有成功。吴铠任巡抚后,采取断然措施,委派都指挥使吕仲良修筑了镇河堡,阻断了鞑靼侵袭的路线,安定了地方。吴铠还非常重视军民的教育。在位期间,修建了宁夏历史上有名的“东号”(儒学学生宿舍),选拔军卫子弟中的优秀者汇集到儒学学宫读书,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嘉靖十八年(1539),吴铠因过度操劳,卒于任,归葬原籍,其墓在今县城西吴南园。
爱好
吴铠爱文喜诗,清康熙十二年编《阳谷县志》,收录他的《盟台遗响》、《阿井胶泉》、《谷山春晓》、《七级古渡》等咏阳谷名胜古迹诗多首。其墓在阳谷西关。
\u003c阿井胶泉\u003e
“灵源疑出蛟龙窟,
淑气原从天地贻。
九土所钟惟上品,
千年制胶岂凡材。
炼砂煮石经济事,
丹井药炉亦可哀。
古八景
【盟台遗响】盟台即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台,在阳谷县城中。
【谷山春晓】谷山在阳谷城中。
紫荆余韵】紫荆即紫荆堂,在阳谷城内。
【月堤环向】月堤又名鲁堤,在阳谷城西北,如新月钩,环绕过境,古称胜景。
【阿井胶泉】阿井又称古阿井,阿胶井,在阳谷县阿城镇,其水适宜熬胶。
【古塔夕照】阳谷古有塔,在夕阳辉映下,云绕雾笼,其景颇丽。
【沙河雁渚】阳谷沙河,每到秋季,大雁过此,群群留停,甚有佳趣。
【关圣铁马】阳谷城中有关羽庙,称关圣祠,祠内关云长身边有铁马两匹,传说赵构着构发诏命铸以谢救驾之恩。此祠铁马,成为阳谷县一特有景色。
盟台遗响
盟台,即春秋齐桓公会盟台。会盟台传说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议政富国的地点。指挥洼传说是齐桓公会盟于阳谷时,取土建会盟台形成洼地,会盟时七十二路指挥在此相聚,故称指挥洼。指挥洼是阳谷城中唯一的水面,面积达80亩。
春秋鲁僖公三年,齐桓公作为霸主约宋、江、黄三国诸侯会盟于阳谷。《左传》谓此次会盟的原因是“谋伐楚也”。会上,齐桓公还谈了“无障谷(不要切断上游水源),无贮粟(不可储存粮食而不救灾),无易树子(不可更换嫡长继承人),无以妾为妻”等内容,史称“大会”。
紫荆余韵
紫荆即紫荆祠(紫荆堂),阳谷县城老南门内原有“紫荆祠”,今阳谷县有紫荆街。阳谷县城紫荆堂源于原朝城县,后阳谷县城内有紫荆堂,为明万历年间知县李荫建;据传,隋朝田真、田广、田庆兄弟三人,兄弟重义。长兄田真居朝为官,大弟田庆为兰田知县,三弟田广任北京城镇定府镇县知县,兄弟虽各处为官,但祖业存在,合住一堂。家庭和睦,祖爱孙敬,享受不尽的天伦之乐,田府庭前有一株紫荆树,树大一围,郁茂异常。每年春暖花开时节紫荆花开,花红似火,鲜艳夺目,独领风骚。更为家庭增添无限欢快喜悦。祖公见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故立言:今后一家要象庭外紫荆一样,兴旺昌盛,红红火火,树不死,不准分家。但田广之妻不贤德,想单独吃独食,欲分财各立炊自立,故每日使女仆将热洗脸水泼于树下,久而久之紫荆树枯萎了,阖家老小见状大吃一惊,究其根源,原是郭氏所为,为严家教祖公命将郭氏休走。后紫荆树不受热水烫根慢慢又枝叶茂盛,复活如初。经过此事,紫荆花不死成了家和的象征,世人则喻其为兄弟花。
月堤环向
月堤又名鲁堤,在阳谷城西北15里,与城南堤相对。以其在城西北,如新月之钩,环绕过境,故名。鲁堤自莘县阳谷县聊城市,为刘骜时王廷世运土塞黄河决口所增筑。
阿井胶泉
指阳谷阿城阿胶厂内的古阿井
关于炎帝发掘古阿井的传说: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厉山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话说一日,他在深山采药,忽然望见一处清澈见底的清泉涌动,他掬而饮之,顿觉甜润可口,神清力增,他忙招人来这里掘井,因为周围长着阿魏草,相沿呼为阿井。阿井在今阳谷县城东阿城镇西北约3公里处,这个传说因历时久远无从考证。
阳谷古阿井,又称阿胶井,在今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南距东阿古城东南郊遗址1公里余,北距古城北门遗址半公里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东阿县故城’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供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井深数丈,以青砖砌就,井口以长方形青石板覆盖。
井北有六角六柱石亭,为清光绪五年 (1879) 重建,造型古朴,雕琢精细。亭内有龟驮碑,高约5尺,宽2尺余,碑上篆刻“古阿井”三个大字,“井”字内还有—点。正面石柱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横额“济世寿人”。亭旁旧有接官厅和龙神祠。据孙星衍《岱南阁集·重修阿井碑记》谓:“阿井辟自上古……海内古迹,莫先于此……或神农于此尝味寻源。”
传说阿井系济河潜流所注,旧泉有九孔,泉窟中住着一条蛟龙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即尉迟敬德)曾以钦差大臣至此,重修阿井。历代多有写阿井的题咏,唐元稹在一首五古《赛神》中写道:“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灵药所巡尽,黑波朝夕喷。神龙厌流浊,先伐与,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这是见到的最早写阿胶井的诗。其他人的诗篇中也有“蛟龙窟”、“龙诞”“龙湫”一类记述关于龙的传说的诗句。
现代文人谢肇淛曾在东昌府区(治今聊城市)和张秋工部分司两任地方官,他作有一首七古《阿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阿井和阿胶的熬制,对官司的催取盘剥流露出不满,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济河付流三百里,逐出珠泉不盈咫。
银床玉开苍苔,设沥争分青石髓。
人言此水重且甘,疏风止血仍祛痰。
黑驴皮革山拓火,灵胶不径走邮函。
屠儿剥如山积,官司催取朝飞缴。
驿骑红尘白日奔,夭占疲竟何益。
我素珍重勤封闭,免造业钱充馈遗。
任他自息仍自消,还却灵源与天地。
古阿井水色绿而重,清冽甘美,富含钙、镁、钾、钠等 10 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用以煮胶,易除杂质,且能增强疗效。历代此地生产的阿胶被视为上品,享有“真胶”、“贡胶”之誉,1915年曾获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头等奖。
谷山春哓
阳谷县缓岗占全县面积的48.7%,俗有“阳谷三山不见山”之称。
古塔夕照
阳谷古有塔,在夕阳辉映下云绕雾笼,风景如画。
沙河雁渚
过去阳谷城南沙河,每到秋季,大雁过此,群群停留,甚为有趣。
以上景现已不存。
关圣铁马
阳谷城中有关圣祠,祠内关云长身边有铁马两匹,传说是赵构发诏书命铸造铁马,以谢救济驾之恩。
康王遗迹康王,即宋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初封康王,据《阳谷县志》记载:定水镇之北原有康王城为南宋高宗初封处。又传阳谷城东北角有宋康王故宅。
相传当年康王南渡时,为金兵所追,河无渡船,难以涉过,紧迫间,有马奔驰而来,康王骑之,过河脱险,马忽然委地而坠,此马乃关圣祠中之泥马也。康王登位后,下诏书命铸造铁马两匹,以谢神灵。从此以后,此关圣祠俗称“铁马关圣祠”。
此典故与泥马渡康王相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资料
爱好
古八景
盟台遗响
紫荆余韵
月堤环向
阿井胶泉
谷山春哓
古塔夕照
沙河雁渚
关圣铁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