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臣
顾云臣
顾云臣(1830-1899)是清朝著名的诗文家,字子青,号持白,出生于淮安区(今淮安市)。他少年贫苦,曾跟随舅舅范光璧学习。18岁时中秀才,但后来几次乡试都未能成功。为了生计,他受聘于清河某民馆授徒。同治二年(1863)他充选贡,次年中举人,再次中进士。同治七年,他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十二年间,他担任湖南省学政,主持湖南乡试。任满后,他回到家乡,辟勺湖书塾,聚集诸生讲习。他的著作《抱拙斋集》包括诗卷上、卷下,词一卷,文八卷。陆润庠评论说,顾云臣的作品“说经诸作,考证详密,议论得中……论史事,谈时务以及鉴古酬世诸篇,类皆有功人心世道,非率尔苟作者。文笔修洁,雅近桐城市;诗近南宋,其体在陆游杨万里之间;词律谨严,吐属俊雅。”。
简介
顾云臣(1830-1899),清朝诗文家。字子青,号持白,淮安区(今淮安市)人。少贫苦,从舅舅范光璧学。十八岁中秀才,后几次乡试均不售。迫于生计,受聘于清河某民馆授徒。同治二年(1863)充选贡,次年中举人。又次年中进士。同治七年授翰林院编修。十二年任湖南省学政,任满,以母老乞归,辟勺湖书塾,聚诸生讲习其中。著有《抱拙斋集》,包括诗卷上、卷下,词一卷,文八卷。陆润庠评论顾著“说经诸作,考证详密,议论得中……论史事,谈时务以及鉴古酬世诸篇,类皆有功人心世道,非率尔苟作者。文笔修洁,雅近桐城市;诗近南宋,其体在陆游杨万里之间;词律谨严,吐属俊雅。”
生平
顾云臣,爱新觉罗·旻宁九年出生于淮安市城内一贫苦书生家庭。祖父湘舟,是个老生,父薪儒一生埋头“制艺”,连个秀才也未考上,“攻苦致疾,连蹇以殁”。“君家本奇贫”,祖父把希望寄托在年幼的云臣身上,“亲课之”,后祖父也病逝,家境愈加困顿,常常三餐难以为继,母子相依为命,云臣“一日不见母,即皇皇如有所失”。母范氏原本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决心把云臣扶养成人,将其寄养于范家,“随舅氏范光璧授读”。顾云臣少年立志,决心刻苦攻读,改变家庭境遇,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十八岁上果然成为秀才。青年顾云臣踌躇满志,于咸丰辛亥(1851)赴江宁区(今南京市)参加南闱考试,旧时科举考试,三场共九天,考生在不能转身的考棚中做八股文,吟诗作对,食宿均在其中。不仅精神紧张,而且身体倍受折磨。顾云臣“以三场痞(shan)疟病作”未能终场即“撤去”。两主试读了顾云臣未最后完成的试卷,认为“其文婉笃深至……因为之惋惜者再。”此后顾云臣又几次参加乡试均不售。迫于生计,受聘于清河(今淮安市)某氏馆授徒。
1860年淮北捻军攻陷清江浦,时“君授徒在浦为所掠。”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虽“慨方今时势,民不聊生”(顾:《答段笏林论时弊书》),然而还不可能站到农民国民革命军的立场上。在捻军转移途中,顾“投水不溺,辗转得脱”,返回清江浦,“奉母夫人归淮”。这年顾又遭妻丧变故,常常衣食不周。一次好友段朝端(号笏林)拜访了他,段这样写道:“……(君)居城东破屋中,妻甫新病没,火久虚,君躯故宏伟,至是憔悴无人色,然旬学不辍,余过其家,案上矮纸册鳞次栉比,皆掌录之本,余深服其坚忍力学,不为境所累。”(《顾先生云臣传》)两三好友常常在一起。联袂聚谈”,切磋学问,“至三鼓不令归,留食豆粥,萧然尘之外。”
1863年,顾云臣“受知于学使济宁孙公补充辛酉选贡”,其后又于1864年,1865年中举中进士。1868年入都,授翰林院编修。其时清朝已腐败不堪,对外屈膝卖国,对内加紧搜括,官场更是黑暗,拉帮结派,尔虞我诈。他目睹这一切心情异常愤懑,“痛惩京朝官奔走结纳之习。应馆课外,日坐斗室中,发陈书,编划无间。”同治状元陆润庠十分钦佩顾的学识,称其“以文章名于时”,常常“往来亲炙”(陆润痒:《抑拙斋文集·序》);吏部尚书李鸿藻亦非常赏识,表示愿引荐顾云臣于“诸贵人间”,而他却“不以屑意。”
1873年,顾云臣被选派任湖南省学政,主持湖南乡试。一百多年前,山阳阮学浩(号裴园)也曾任湖南学政,“以清严著闻,云臣一遵其法,……以进退人才为职,又承乡先生阮裴园太史姓以后,流风馀韵,播在人口”(《续山阳县志·人物》),一时传为佳话。石门县诸生阎正衡是一位有真才学识之士,大吏靳某因故不予录用,顾云臣据理力争,并上疏朝廷推荐其才,后阎“得旨授训导”。顾在任三年“校阅特勤”、“湘人士服其知人”。短短几年的官宦生活,使顾云臣十分厌恶,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科举制度扼杀人才,“区区一第,不过士人假以进身”,“实苟且之图”,不如“徜徉林壑”,写写诗,做做学问。他在致淮安市学者徐嘉(号宾华)的信中这样写道:“弟半生潦倒,精力销亡,自博微名,尘务如猬,过时而学,炳烛奚补,无所望于身后名。(君)异日大刻中,有寄顾某一诗,与顾某一书,亦足叨骥尾之荣矣。”(《答徐宾华书》)顾云臣任满后,决心不再返京,“以母老,乞养归”,其时他还不足五十岁。
顾云臣回到家乡,“他邑争延主书院讲席”,他均一一谢绝。早年阮学浩辞去湖南学政,在淮曾建勺湖草堂授徒讲学。顾云臣“于将母之暇”也“就裴园太史别业用址,辟勺湖书塾,聚诸生讲习其中。”此举在淮地传为美谈。后淮人在勺湖书院旧址,建“阮顾二公祠”。邑人田鲁渔撰联云:“泰斗百年间,同兹甄育才贤,曾后先衡岳车,长山药木铎;文章千古事,剩此孑遗祠宇,共想像阁边桥影,城上钟声”岁月沧桑,现祠堂早已不复存在了。
顾云臣自回淮后,赡养老母,教育儿孙,与淮地学者段朝端徐嘉裴荫森罗振玉等吟咏唱和,悠哉悠哉二十余年,直到“不幸于己亥(1899)冬属疾逝。”病重期间,曾自撰挽联曰:“不作传人,何必偷生斯世;离老母,为此抱恨终天。”其时顾母九旬有余,尚健在,“弥留之际,谆属勿移寝,恐惊太夫人,其孝思如此。”
顾云臣的著作,由其子震福辑成《抱拙斋集》行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