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娟,女,二级演员,
嵊州市人,原
温州市越剧团团长。曾为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温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温州市人大常委。12岁进县凤仪舞台学戏,工旦角。满师后,搭班在闽、浙、赣边区城镇演出,初露头角。以演《叶香盗印》、《
碧玉簪》、《玉蜻蜓》等骨子传统戏和新戏《铁窗留影》等,名噪一时。后参加组建温州市越剧团,任主角兼团长。在《
追鱼》、《
梁祝》、《
秦香莲》及现代戏《
白毛女》、《祥林嫂》等近百个
粤剧中扮演主角。为剧团建设与培养接班人做出贡献。曾四次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
黄湘娟,女,
越剧名旦,越剧在浙南地区的代表性人物。浙江嵊县人,1928年11月出生。原
温州市越剧团团长。曾为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温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温州市人大常委。中共党员。12岁进嵊县凤仪舞台学戏,工旦角。满师后,搭班在闽、浙、赣边区城镇演出,初露头角。后相继在“瑞月”“湘芝”舞台等班社演于杭、金、温等大中城市。以演《叶香盗印》、《
碧玉簪》、《玉蜻蜓》等骨子传统戏和新戏《铁窗留影》等,名噪一时。解放后参加组建温州市越剧团,任主要演员兼团长。在《
追鱼》、《
梁祝》、《
秦香莲》及现代戏《
白毛女》、《祥林嫂》等近百个
粤剧中扮演主角。获1954年
浙江省首届戏曲会演
二等奖和1957年
温州市首届戏曲会演
一等奖。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全心倾注于
越剧事业,以身作则,奖掖后进,为剧团建设与培养接班人做出贡献。曾先后四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
1951年,来自越剧故里的
嵊州市姑娘黄湘娟选择落户温州,自此再没有离开她热恋的这片土地。次年温州越剧团成立,23岁的黄湘娟挑大梁,出任团长兼首席小旦——作为名家,她在舞台上塑造了数不胜数的经典形象;作为团长,她苦心经营剧团35个春秋,直至退休——黄湘娟把来自越剧故乡的艺术种子植在浙南大地,奠定了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越剧发展的基础。
黄湘娟是正宗的科班出身,12岁在家乡拜师学艺,打下扎实功底,5年之后更是搭上早期的
越剧名旦
赵瑞花组班的“瑞月舞台”演出,任三肩花旦。此阶段黄湘娟刻意求精、用心“偷戏”,吸取赵瑞花的精湛技艺,受益匪浅,《叶香盗印》原本是赵瑞花的拿手戏,日后却成为令黄湘娟扬名的经典之作。20岁之时,黄湘娟受“湘芝舞台”之聘担任头肩花旦,开始与著名小生
王湘芝的经典搭档,经常在临海和
温州市地区演出,其演出的《
碧玉簪》《
泪洒相思地》《叶香盗印》《玉蜻蜓》等剧目深受观众好评,演出场所主要在市区公园路的南市大戏院和广场路的“建军堂”(今温州大戏院),黄湘娟逐渐在浙南打下群众基础,恋上温州并最终选择留在温州。
黄湘娟是很会“演戏”的演员,天生具有灵性,幼年的基本功训练和长期的舞台实践造就了她全面的功底,唱腔以学袁派为基础,吐字清晰,韵味浓厚,表演细腻流畅,感情真挚,尤其以饰演悲情妇女形象出名,在戏迷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获奖无数。1957年黄湘娟赴
上海市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三期戏曲讲习会,参加的学员都是
华东地区的知名演员,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
周信芳、
俞振飞、盖叫天,著名
越剧表演艺术家
袁雪芬、
傅全香、
徐玉兰为学员授课并示范表演。黄湘娟说,通过这一次深造,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有了一次飞跃。
黄湘娟的戏路较宽,旦角行当中的各种类型她都能够胜任,文武不挡。尤其善于表现那种哀怨凄恻的感情,即所谓的“悲戏”,如《泪洒相思地》中那连续18个如泣如诉的“我为他……”每逢此时,观众席上总是一片抽泣之声。她的拿手仔戏是《叶香盗印》。黄湘娟把丫环叶香在盗取印信的过程中,因心惊胆战而浑身发抖表演得十分传神,从开门、入室、开柜、摸门、惊恐跌坐、跪步等一系列动作,前后约有半个来小时。这半个小时的核心是“抖”,这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才行。那时候,
越剧戏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湘娟的抖,
吕爱宝的走”。吕爱宝的“走”功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演技,指的是吕爱宝在《碧玉簪·三盖衣》中那怯生生的台步。
从青春年华到两鬓苍白,黄湘娟为温州越剧团奉献了自己全部的才华和心血,从剧团成立到1966年,温州越剧团一共排演了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等大、中、小剧目约200个,黄湘娟在
粤剧中任主要角色就有62个,成功地塑造了诸多形象:文武花旦戏《三请樊梨花》中的樊梨花,《
追鱼》中的鲤鱼精;花旦戏《叶香盗印》中的叶香;青衣戏《
秦香莲》中的秦香莲、《
孔雀东南飞》中的
刘兰芝、《
碧玉簪》中的
李秀英、《六月雪》中的
窦娥、《
梁祝》中的
祝英台。运用戏曲传统表演手法,成功塑造现代妇女和英雄人物有《
白毛女》中的喜儿、《祥林嫂》中的祥林嫂、《
雷雨》中的鲁妈、《红岩》中的
江姐、《南海长城》中的钟阿婆、《归来》中的童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