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穴蕨是稀子蕨科岩穴蕨属蕨类植物。鞭态羽状复叶,在茎间丛生,斜立伸展,在长长的棕红色叶轴上排成平平的两列,
翡翠碧绿、挺拔光润。特产中国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省:安徽(
黄山市)、
江西省(
庐山)、
湖南省(
衡山)、
贵州省(
梵净山)、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太山庙、三望坡)直达
台湾省。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湖北等省。
简介
属中文名:岩穴蕨
属拼音名:yanxuejue
学名:Philopterismaximowrczii
属拉丁名:Ptilopteris
科:稀子蕨科
属:岩穴蕨属
中国植物志:02:251
岩穴蕨的分布以
日本为起点,沿我国华东、华西向西延伸。岩穴蕨中国珍稀蕨类品种。岩穴蕨的发现丰富了
云南省植物王国的植物宝库,对蕨类在全世界的分布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是植物分布学的重要参考“坐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40cm。叶簇生,近膜质,叶背疏生腺体,具长叶柄,光滑,红棕色;叶狭长
披针形,基部渐狭,l回羽裂,小羽片基部不对称,一侧为耳状凸起,一侧为楔形;叶轴顶端常延伸或呈鞭形,顶端着地生根,长出新植物。
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顶端,稍靠近叶边。
植株高达40厘米。
根状茎短而斜升,无鳞片和毛。叶簇生,近膜质,下面有疏的
伏生腺体;叶柄长5-10厘米,红棕色,光滑;叶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3厘米,向基部变狭,叶轴顶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长出新植物,一回羽状;羽片宽3-4毫米,
披针形,钝头,基部上侧近平截,并凸起成耳状,下侧楔形,无柄,边缘有粗钝锯齿。侧脉除羽片基部上侧1条分叉外,都为单一、斜上,
孢子囊群圆形,生小脉顶端,稍近叶边,无盖。
习性分布
野生于海拔800-1600米的密林下阴湿石缝中。喜温暖湿润,特别是冬暖夏凉的环境最为理想。土壤以微酸性的腐叶土为好。岩穴蕨生长初期怕强光,应多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适当遮荫。秋、冬室内养护时,需充足阳光,少浇水。生长期需避免大雨冲淋和干风吹袭,否则羽状。
国内分布:特产我国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省:安徽(
黄山市)、
江西省(
庐山)、
湖南省(
衡山)、
贵州省(
梵净山)、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太山庙、三望坡)直达
台湾省。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湖北等省。
繁殖与栽培
喜温暖、阴湿、冬暖夏凉,喜微酸性土壤。孢子或分株繁殖、生长期忌强光,秋冬室内要阳光充足。须保持空气湿度。宜用微酸性腐叶土栽培。
岩穴蕨,主要以播种的方法进行有效繁殖,如果需要种苗少.也可采用分株的方法进行营养繁殖。
岩穴蕨的孢子,在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在采收孢子时,要选取具有成熟的孢于p十(孢子叶:生有
孢子囊的叶,通常在形态和构造上不同于营养叶),用干净的新纸袋或
塑料袋套住,轻轻将孢子弹人袋内。采集孢子时,要避免污染和不同种类孢子的混杂。
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应先准备好消毒的基质,然后收集成熟袍子,将孢于均匀撇入盛基质的浅盆内,播时动作要轻,以免孢子飞扬盆外。播后不要覆土,保持涅润和20一22℃室温,并适当遮荫,约1f月左右发芽,待原叶体长大后进行分植。分株繁殖是将叶轴顶端的
匍匐茎分成数株,直接进行裁盆,方法简便,成活率高。
生长期充分浇水,随时去枯叶,入冬后少浇水。岩冗蕨生长初期伯强光,应多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适当遮荫。秋、冬室内养护时,需充足阳光,少浇水。生长期需避免大雨冲淋和干风吹袭.否则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平时要注意通气、喷水和去除枯叶。盆裁2—3年后须换盆增添新鲜基质。
栽培要点
1.光照 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2.浇水 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萎蔫的叶子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裂片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叶部病害。
3.温度 喜温和气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大多数蕨类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
4.施肥 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
病虫危害
主要有
灰葡萄孢和立枯状两种病害。灰霉病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和叶。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
多菌灵5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至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立枯病 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茎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根茎处变细,出现
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防治方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
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价值用途
岩穴蕨叶片翠碧光润,养护方便.为人们喜爱的室内观赏蕨。岩穴蕨叶片还可插瓶配鲜切花。
匍匐茎小苗还是制作盆景的材科。主要用于盆景和切叶。
观赏评价
岩穴蕨.文雅中有气质,含蓄中有清逸,刚健中有雄伟,绰约中有潇洒,使之富有盎然的生机,好一派大自然秀丽的山野情趣。有诗描述:
岩蕨生涯水石滨.和风细雨不染尘。
潇洒清丽肌肤嫩,野趣横生有精神。
岩穴蕨,清奇矫健,幽雅秀丽,轻快飘逸,令人青睐,给人的总体感觉中最不容置疑的则是:它身上有一种不为光彩遮掩的外在的独特意韵,表现出含蓄、刚劲、文雅、自然。正是这种特殊的外在美态,突出了的神韵,因而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喜爱的室内观赏植物。
参考资料
中国园林网.www.yuanlin.com.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