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自传》是一部由
江苏文艺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传记类作品,作者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茅盾。这部作品为后世研究
茅盾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
正文
内容简介
人到了老年,自知来日无多,回忆过去,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此时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于是便有把有生以来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者写出来的意念。.
但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之非。我今年实足年龄八十四,如果十岁而知人事,则七十四年的所作所为,实多内疚。幼年禀承慈训,谨言慎行。青年时甫出学校,即进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四年后主编并改革《
小说月报》,可谓一帆风顺。我是有多方面的嗜好的。在学术上也曾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也曾学作诗填词。中年稍经忧患,虽有抱负,早成泡影。不得已而舞文弄墨,当年又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情势,其不足观,自不待言。然而尚欲写回忆录,一因幼年禀承慈训而养成之谨言慎行,至今未敢怠忽。二则我之一生,虽不足法,尚可为戒。此在读者自己领会,不待繁言。...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
嘉兴市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
太湖南部的
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
小行星2197,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图书目录
序.
第一章 我的家庭与亲人
故乡
我的外祖父、外祖母
我的母亲
祖父及其弟妹
我的父亲
沈家老三房分家
第二章 童年
父亲的抱负
父亲的三年之病
第三章 学生时代
我的小学
中学时代
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的三年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我的婚姻
章节选读
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
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
清朝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
同治、
光绪年间在
杭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苏州市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我十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
乌镇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在湖州),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在嘉兴)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
京师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到国文部,又曾参加《
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
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
朱希祖、
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
文学研究会①〔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为人生的大型文学社团。”,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
上海市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20世纪初在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
小说月报》上提倡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
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
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1923年至1925年,政治活动占用我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工作退居次要之次要。
中国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西山会议〕1925年,国民党老右派
邹鲁等在北京西山开会,形成反共的西山会议派。后,恽代英〔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我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
左派的
上海市党部。1925年尾,恽代英和我及其他四人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代表,赴
广州市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我与恽代英留在广州工作。我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当时毛泽东同志代理宣传部长。1926年
中山舰事件〔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
蒋介石造谣说共产党人私调中山号军舰要劫持他,以此为借口,大肆进行反共活动。后,毛泽东同志辞去代理部长,我仍回上海。
1926年尾赴
武汉市。当时北伐军胜利占领武汉,已成立
国民政府。我到武汉后,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后任汉口《
民国日报》主编。同年7月初,武汉国民政府主席
汪精卫叛变,我离《民国日报》编辑部,旋即经岭①〔牯(gǔ)岭〕在
庐山。回
上海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通缉一大批人,我亦名在通缉令中。因此,回上海后,即转入地下,以写作谋生。此时开始写作《
幻灭》《动摇》《
追求》等小说。1928年夏赴
日本。
在日本年余,写长篇小说《虹》及《中国神话研究ABC》《
神话杂论》《
西洋文学通论》等书,又短篇小说若干。1930年4月初回上海,加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此时仍为地下生活,以写作谋生。除参加左联工作外,在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导报》写过反驳
中国国民党喧闹一时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即民族主义文学,是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文学运动。(他们想用此来抵抗左联,欺骗青年)的论文《〈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等。写了长篇小说《
子夜》,中篇小说《路》,短篇小说《
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等,又速写、论文、杂文若干。曾担任大型文艺刊物《文学》的编委,并与
鲁迅发起创办《
译文》杂志。1936年初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我曾写文章表示赞助,后来鲁迅同意了
胡风提出、
冯雪峰赞成的“民族革命战争的
大众文学”口号,并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亦表示赞成,认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1937年抗战初期,我先到汉口,生活书店请我编《
文艺阵地》,但因估计到
武汉市不能久守,且在武汉刊行的杂志又多,而华南则尚无文艺刊物,因此决定《文艺阵地》在
广州市出版,一、二期后又因广州印刷条件较差,移往香港出版,当时助编为
楼适夷。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我又主编小型报纸《
立报》的副刊《言林》。在香港时写了《第一阶段的故事》,又杂文若干。
1938年冬,应
杜重远之请,赴
新疆大学教书,于1939年春,到达
乌鲁木齐市(今称乌鲁木齐)。在新疆除教书外,又任新成立之“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年,
盛世才(当时新疆督办兼省长)撕掉进步的假面具,步步走向反动。我于1940年4月尾离新疆,经
兰州市到
西安市,旋赴
延安市,在
鲁迅美术学院讲学。约半年后,从延安到
重庆市,担任郭沫若所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常委,这是挂名的事。在此时期,写了《
白杨礼赞》《
风景谈》等散文、杂文。
皖南事变后,党动员文化界人士到香港办刊物,我经
桂林市到香港后,创办并主编《笔谈》,又参加邹韬奋主持的《
大众生活》编委会,并在《大众生活》上发表长篇小说《腐蚀》。
太平洋战争起,日军占领
香港特别行政区,我与邹韬奋等经东江游击队之帮助,离开香港,辗转赴桂林。当时由东江游击队帮助离开香港的文化人有一二千人之多。在桂林住了八九个月,写了长篇小说《
霜叶红似二月花》及散文、杂文多篇。然后又赴
重庆市,直至抗战胜利。在重庆期间写了若干短篇小说、杂文,及剧本《清明前后》。
1946年春,我回
上海市,同年12月应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赴苏联参观。1947年四五月间回上海,旋因
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实行
法西斯主义统治,我于1947年尾又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新创办的《
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
文汇报》上发表长篇小说《
锻炼》。1948年尾,由香港地下党安排,我与当时在香港的民主人士乘
轮船赴
大连市,旋至
沈阳市。北京和平解放后,我与在东北的民主人士赴北京,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我又参加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人民政府成立后,我担任文化部长,直到1964年,改任政协副主席。我曾任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至第四届人大代表。打倒“四人帮”后,任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并副主席,五届人大代表。解放后,我写了若干评论,编为《
鼓吹集》《鼓吹续集》,又曾写长篇论文《
夜读偶记》及《关于历史和历史剧》等等。
有关资料
相关诗词
祝茅公80大寿
臧克家
著书岂只为稻粱,
遵令前驱笔作枪。
并肩郭老战文场。
光焰炯炯灼子夜,
野火星星燎大荒。
雨露明时花竞发,
清风晚节老梅香。
丛书信息
名人自传丛书
册数: 23
其他包含书籍:《
胡适自传》,《曹禺自传》,《徐志摩自传》,《老舍自传》,《
沈从文自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