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记
朱自清所著的图书
《择偶记》是2008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自清。该书揭露青年男女在封建婚姻枷锁下的辛酸生活,在文章中,作者向人们诉说着他过去四次择偶的往事,描述了自己儿时择偶的情形,反映了一代青年不幸的婚姻命运。
内容简介
《择偶记》揭露青年男女在封建婚姻枷锁下的辛酸生活;封建的婚姻制度,其本质是无视情爱和性爱,否定人性。旧社会的婚姻悲剧,概来源于此。在文章中,作者凭着他的老实,凭着他的真诚,向人们诉说着他过去四次择偶的往事,风趣地描述了自己儿时择偶的情形,于平淡轻松的叙说中,反映了一代青年不幸的婚姻命运,批判了全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编辑推荐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本书收录了他的《荷塘月色》、《背影》、《匆匆》、《绿》、《春》、《威尼斯》等一系列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写景,有的抒情,还有一部分作者在国外的游历见闻,显示了他不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媒体推荐
书评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
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以久的词句,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
诚然,每一个时代该有它自己的文学。但经典的文学不仅仅属于它那个时代,它同时属于后来一代又一代能够感悟经典并能与其享受艺术共感的读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绍兴市,生于东海县。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省浙江省一带中学任教,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1年赴英,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
目录
匆 匆
匆匆 /1
歌声 /3
笑的历史 /5
春晖的一月 /14
刹 那 /18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2
温州市的踪迹 /29
荷塘月色
女人 /35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40
背影 /43
荷塘月色 /45
一封信 /48
怀魏握青君 /51
儿女 /53
旅行杂记 /62
说梦 /68
海行杂记 70
择偶记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75
扬州的夏日 /95
看花 /98
我所见的叶圣陶 /102
南行通信 /106
南行杂记 /109
春 /112
论无话可说 /114
给亡妇 /116
你我 /120
谈抽烟 /132
冬天 /134
重庆市行记 /136
择偶记 /143
说扬州 /146
我是扬州市人 /149
南 京 /153
罗 马
佛罗伦司 /166
罗马 /170
滂卑故城 /176
瑞士 /179
荷兰 /184
柏林 /189
博物院
巴黎 /195
三家书店 /211
博物院 /218
公园 /224
吃的 230
房东太太 /234
论老实话
离婚问题与将来的人生 /239
父母的责任 /243
论说话的多少 /250
论青年读书风气 /253
论雅俗共赏 /256
论不满现状 /262
论且顾眼前 /265
论老实话 /269
说话 /273
正义 /279
论诚意 /288
论做作 /291
论青年 /295
论东西 /298
低级趣味 /301
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 /303
什么是文学 /305
原文
择偶记
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是曾祖母娘家人,在江苏省北部一个小县份的乡下住着。家里人都在那里住过很久,大概也带着我:只是太笨了,记’忆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子。祖母常常躺在烟榻上讲那边的事,提着这个那个乡下人的名字。起初一切都像只在那白腾腾的烟气里。日子久了,不知不觉熟悉起来了,亲昵起来了。除了住的地方,当时觉得那叫做“花园庄”的乡下实在是最有趣的地方了。因此听说媳妇就定在那里,倒也仿佛理所当然,毫无意见。每年那边田上有人来,蓝布短打扮,衔着旱烟管,带好些大麦粉,番薯干儿之类。他们偶然也和家里人提到那位小姐,大概比我大四岁,个儿高,小脚;但是那时我热心的其实还是那些大麦粉和白薯干儿。
记得是十二岁上,那边捎信来,说小姐痨病死了。家里并没有人叹惜;大约他们看见她时她还小,年代一多,也就想不清是怎样一个人了。父亲其时在外省做官,母亲颇为我亲事着急,便托了常来做衣服的裁缝做媒。为的是裁缝走的人家多,而且可以看见太太小姐。主意并没有错,裁缝来说一家人家,有钱,两位小姐,一位是姨太太生的;他给说的是正太太生的大小姐。他说那边要相亲。母亲答应了,定下日子,由裁缝带我上茶馆。记得那是冬天,到日子母亲让我穿上枣红宁绸袍子,黑宁绸马褂,戴上红帽结儿的黑缎瓜皮小帽,又叮嘱自己留心些。茶馆里遇见那位相亲的先生,方面大耳,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布袍布马褂,像是给谁穿着孝。这个人倒是慈祥的样子,不住地打量我,也问了些念什么书一类的话。回来裁缝说人家看得很细:说我的“人中”长,不是短寿的样子,又看我走路,怕脚上有毛病。总算让人家看中了,该我们看人家了。母亲派亲信的老妈子去。老妈子的报告是,大小姐个儿比我大得多,坐下去满满一圈椅;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母亲说胖了不能生育,像亲戚里谁谁谁;教裁缝说二小姐。那边似乎生了气,不答应,事情就摧了。
母亲在牌桌上遇见一位太太,她有个女儿,透着聪明伶俐。母亲有了心,回家说那姑娘和我同年,跳来跳去的,还是个孩子。隔了些日子,便托人探探那边口气。那边做的官似乎比父亲的更小,那时正是光复的前年,还讲究这些,所以他们乐意做这门亲。事情已到九成九,忽然出了岔子。本家叔祖母用的一个寡妇老妈子熟悉这家子的事,不知怎么教母亲打听着了。叫她来问,她的话遮遮掩掩的。到底问出来了,原来那小姑娘是抱来的,可是她一家很宠她,和亲生的一样。母亲心冷了。过了两年,听说她已生了痨病,吸上鸦片烟了。母亲说,幸亏当时没有定下来。我已懂得一些事了,也这末想着。
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生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有一天,常去请医生的听差回来说,医生家有位小姐。父亲既然病着,母亲自然更该担心我的事。一听这话,便追问下去。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便在医生来时,教人问他轿夫,那位小姐是不是他家的。轿夫说是的。母亲便和父亲商量,托舅舅问医生的意思。那天我正在父亲病榻旁,听见他们的对话。舅舅问明小姐还没有人家,便说,像X翁这样人家怎么样?医生说,很好呀。话到此为止,接着便是相亲;还是母亲那个亲信的老妈子去。这回报告不坏,说就是脚大些。事情这样定局了,母亲叫轿夫回去说,让小姐裹上点儿脚。妻嫁过来后,说相亲的时候早躲开了,看见的是另一个人。至于轿夫捎的信儿,却引起了一段小小的风波。岳父对岳母说,早叫你给她裹脚,你不信;瞧,人家怎末说老着!岳母说,偏不裹,看他家怎末样!可是到底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直到妻嫁过来的时候。
1934年3月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媒体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