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弓仁(663年―723年),吐蕃人,
唐朝将领。论弓仁出身于
吐蕃噶氏家族,他的祖父
噶尔·东赞辅佐吐蕃英主
松赞干布,名垂千史。他的父亲
论钦陵则继噶尔·东赞之后,成为吐蕃炙手可热、专统兵马的大论。
论弓仁自幼专心习武,熟娴刀箭弓马、演兵布阵。成年后,即随父兄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正当钦陵父子对内权势显赫,凌驾于其他贵族之上;对外长期驻守突厥、
吐谷浑,与
唐军浴血奋战争夺
安西四镇之时,
吐蕃内部赞普与其家族的权力之争更为激烈。吐蕃赞普赤德松赞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甘心大权旁落,更难容忍噶氏家族专横用事,便开始酝酿除掉
论钦陵等。证圣元年(695年),赞普趁论钦陵正与
天宝大将
王孝杰血战之时,先发制人,打掉噶氏家族在逻些的势力,然后派人召论钦陵等人回府。钦陵料知事情有变,举兵反叛。赞普即调兵遣将,于
圣历元年(698年)亲征。同年冬天,论钦陵兵败后在
宗喀巴地方(今青海湟水流域)自杀,左右殉死者数百人。
第二年(699年),论弓仁继其
叔父赞婆率千余人投唐后,又率所统
吐谷浑部七千帐入中原。唐王朝对他们待以上宾,施以殊礼。
羽林军飞骑郊外迎接,
武则天亲自接见,并赐宴武威殿,气氛热烈欢洽。
唐朝还赐予他们铁券,赞婆被任命为
李辅国大将军、代理右卫大将军,封归德郡王。论弓仁则被任命为左羽林大将军,封
安国公,食邑二千户。所辖军队被安置在凉州兴源谷。不久赞婆因病去世,唐廷追赠其
特进、安西大都护。
论弓仁到中原后,颇受重用,他也以其所长尽心事唐,当年即于唐蕃争战的前线,动之以情,“以论家世恩”劝说
吐蕃军队数千人放下武器,避免了一场流血恶战。以后,因突厥等部扰唐,朝廷虑及边患不已,“中军必谋于元老,上将固选于时杰”,即遣论弓仁率军平乱。论弓仁果然不负众望,战果辉煌,短短数年,历有升迁。
开元初年,突厥九姓乱,论弓仁领兵远征大漠,降服火拔部喻多真种落。不久突厥遣跌思太叛唐,论弓仁再次挥师讨伐,战于杰柳润,为探查敌方军情,论弓仁仅率五百兵丁赴前沿,他们自新堡出发不久,即遇敌埋伏,一时火炮齐鸣,喊声大作,其部下惶恐退后,“众寡成倍,公杀牛为垒,寇为饷。决命再宿,冲溃重围,连兵蹑踵,千里转战……朔方诸军,壮其战矣!”论弓仁戎马倥偬,“凡前后大战数十,小战数百”,却“算无遗策,兵有全胜,”历仕
武则天、
李显、
李旦至
李隆基四朝,勋业彪炳,名振朝野,为
中原地区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就了唐王朝的光辉事业。
论弓仁因长期在马上生活,“积战多疮,累劳生疹”,一病不起。唐玄宗闻悉后,即遣太医往诊,无奈病入膏肓,开元十一年(723年)四月五日,一代骁将不幸病逝,享年60岁。
论弓仁逝世后,唐廷追赠其拨川郡王,“称故国,志其本也”,谥号忠。并为其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于翌年四月葬于
长安南郊(今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因其事迹突出,《
旧唐书》中专为其立传,并立碑表墓,由
天宝名士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丞相兼
中书令张说为其为《拨川郡王碑》,碑文写得情真意切,褒扬之情,溢于言表:“声暴露于天下,业光辉于代载”,这就是论弓仁其人,他的后代也因此封官袭爵,备受优渥,受封食邑,累世不绝。
宋代大学者张礼,在寻幽访古时,曾到论弓仁墓凭吊怀古。张礼在《
游城南记》中记有:“过高望(堆),至萧灌墓,读碑。由赵村访章敬寺基,经拨川王论弓仁墓。下勋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夜宿寺之南。”
其注曰:“论弓仁者。
吐蕃普赞之族也。其相普赞,戎言为宰相为论,因以为氏……葬赵村,
张说(
丞相)为碑,今已毁,字无存者,独其题额在焉。”
论弓仁在中原生活达24年之久,成为中原王朝中最早的
藏族高级将领。从此,藏族僧侣人士在中央王朝任职受封者,代不乏人。他们为缔造和捍卫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