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镇,
汕尾市陆丰市市辖镇,位于
螺河中下游,陆丰市北部,东接
八万镇,西邻
西南镇,南连
河东镇,北靠
陆河县。全镇总面积93.5平方千米。 2018年末,大安镇户籍人口共6.5万人。截至2019年10月,大安镇共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安镇常住人口为31381人。
大安镇文物古迹多,境内有石寨古村和
灵泉寺石窟,文化底蕴深厚。
大安镇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拥有粮食、水果、林业、大蒜生产基地。2018年,大安镇工业企业个数共25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6家。
历史沿革
大安镇历史悠久,今辖之陆军村环珠寨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置
安陆市之县治。因镇内各寨门、巷口的名称均带“安”字,后人取“大家安居乐业”之意,而得名“大安”。
1986年,撤销公社,成立大安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安镇位于
螺河中下游,
陆丰市北部,东接
八万镇,西邻
西南镇,南连
河东镇,北靠
陆河县。全镇总面积93.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辖16个村(居)委会。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489万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有牛角隆、三溪水两座中型水库,蓄水量4656万立方米。白陶土储藏量达4000万吨,且品位高,各种元素成份齐全,极具开发价值。
土地资源
大安镇境内高岭土储藏量达4000万吨。
人口民族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9442男19918女19524家庭户户数7757家庭户总人口(总)39394家庭户男19881家庭户女195130-14岁(总)172890-14岁男91420-14岁女814715-64岁(总)1966015-64岁男943915-64岁女1022165岁及以上(总)249365岁及以上男133765岁及以上女115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2864。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安镇常住人口为31381人。
经济
商品农业发展迅速,是一个农业较为发达的农村大镇。全镇拥有粮食、水果、林业、大蒜生产基地。其中,作为
广东省“一乡一品”的大安蒜头以“粒大肉厚质白、辣味适中、易脱皮、含油量高”的特点而名闻遐迩。此外,生产的正正上牌剪刀,具有刃口锋利、造型美观、实用大方、不需电镀、不易生锈等点,远销
湖南省、湖北、
福建省、
江西省等6个省、市。这几年大安镇的农业是以种植年花
韭花、香蕉和
香蕉树还有玉米!农业产业还是要靠大安年花韭菜花为希望!据了解,大安蒜头因为量少,也只是不到10亩地的地块(石寨)一带才能种出好的蒜头来!还有就是要等到年底才能得以品尝!特别是对天气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想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蒜头为产业较为困难!必须带入新的农业品种来发展大安镇本地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活跃本地消费能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文化
方言
社区,石寨、南溪、厦饶、陆军、磁西、东莞等村委会和东七、旱田两个村委会大部讲
东海闽南语;北部安北、河二、安乐等村委会和旱田村委会部分村落讲客家话;东七村委会坎石潭村和旱田村委会个别村落(500多人)讲坎石潭军话。
据考证,大安“八兽舞”源于大唐武德五年
安陆市县奠基庆典时,当时民众以“八兽”出演庆贺庆典。由于当时其“八兽”造型逼真,八兽舞更是气势非凡,更是被视之后,凡有大型庆典、
春节大年
出巡表演时在路上以“快跑、慢走、蹦跳、礼拜”等几个动作。“八兽”造型神似活现,形神兼备:
麒麟以雍容富贵、狮兽耀武扬威、
大象慢条斯理、
绵羊纯善可亲、鹿兽则悠然自得、白马有矫健昂扬、独角青牛的憨厚、大老虎的威猛使人人惧之有喜。
大安八兽还以外形庞大而闻名海陆丰,如此庞然大物,需要靠多人的协力,才能表演,才能将其舞得得活灵活现,其中大老虎的身长9米,体宽直径1.5米,高近2米,重150多斤,加上骑坐在上面表演的小八仙体重,总重量大约已有200斤左右。
所以每次出巡表演,每只兽都需须配有6位身强力大体壮人,相互轮流替换在兽体里面一前一后抬着的人,另外,由于在里面的人看不到前面路况和外面情况,这时就需要靠外面另外四人分列两侧以拍打兽身指挥,每次出巡会有很多的青年人跟随加入到管理八兽队伍中来,前有一人扛着“大安镇
八路军八仙”旗开路,武畔乐队5人(鼓手1人,号手2人,锣、各一人)和带队、后勤人员总共计70人。每次出演可谓兴师动众。
“八兽”巡游,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夹道争观。虽有舞着“铁姑叉”的“开路神”,腰束
红巾军,龇牙咧嘴,不时左、右、上、下各刺三
下,以示开路,但还是造成交通阻塞,以至“八兽”队伍进退不得。这时,“八兽”中的猛虎、
大象开始出列跑起来当“开路先锋”。几米长的象鼻能伸能缩,出其不意,伸向围堵人群,尤其是一丈多长的虎尾,甩起来虎虎生风,无人不怕,围观者霎时如浪涌般散开,惊叫声、欢笑声此起彼落。待众人让出道来,大象、老虎才重新归队表演。大概是老虎的威猛最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人将大安“八兽”说成“大安墟弄大虎”。
据传,旧时大安墟有一“官奶”,平时耀武扬威,刁钻刻薄,众人皆厌。“八兽”表演者约好在游行时将她“教训”一番。及至街上,见该妇站在前沿,瞅准时机,将象鼻对准该妇胸部,猛力一击,官妇当即四脚朝天,众人大笑不止。该妇气愤归家,哭诉丈夫,要报“一鼻”之仇。官绅扬言要报复。其手下提醒说,此去奈“更脚”如何!?只好作罢。旧时大安墟各
社头成立“约馆”以保平安,民间称“更寮”。有东约馆、西约馆、南约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馆等“四约四馆”。“八兽”均分四社头,每社头两只。西社为青牛、老虎;北社为
麒麟、象;东社为狮、
绵羊;南社为马、鹿。从制作到表演各项费用均由各社负责,故八兽出演又叫出社。
据长辈介绍:各社头分若干“福户”,
大都选择宫庙作议事地点。如西社北新街(包括米街、周巷、
松柏篮)聚于松柏篮埔帝爷公庙;福新街(纸街、后街、堀仔尾)聚于妈祖庙;北社寨内肚(扶安寨)聚于大杜爷庙;南门町聚于石榴脚;东社潭仔聚于
榕树脚伯公庙;吴厝内聚于辗师爷庙(原东约馆);南社中街聚于佰
公庙,桅仔园聚于关帝庙。
旧时大年初一、初二、初四三天,“八兽”必须游行。另外,正月二十为大安社日、五月十三松柏篮埔做大戏、
重阳节帝爷寿诞和逢十年或五十年
大庆市,“八兽”都出社巡演。
汕尾市唱曲舞狮保存着一套礼让体制习俗。唱曲属文、舞狮属武,文大武小,“文武”路上相逢,狮队须为曲班让道先行。狮班中有龙狮、狮夷、
蛤仔狮、盖仔狮等,其中以盖仔狮为尊。唯“八兽”地位特殊,唱曲、舞狮班路上与之相遇都要让道。大安“八兽”曾到陆城及沿海乡镇巡演,所到之处,群众在街边村道、巷口家门设香宴迎接,炮声不断,家长率众眷顶礼膜拜。
抗日战争时期,大安“八兽”成了宣传抗日的有力工具,多次参与宣传抗日的游行集合,“八仙骑八兽,鬼子亡金秋”的童谣与《救国歌》响遍大街小巷,大安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参加
抗日救亡运动。在“八万学生从军去”口号的感召下,大安青少年纷纷加入曾生领
导的
东江抗日纵队。1945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初八)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受缴械时间恰是
立秋之后的第7天,大安人说这应验了“鬼子亡金秋”的童谣,更把“
八仙八兽”当成“圣物”,8月22日“八仙八兽”出现在庆祝抗日胜利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解放以来,“八兽”多次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成了对外文化交往的“名片。”
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
汕尾凤山妈祖庙会、碣石玄武山庙会、
陆丰市建市庆祝大会、
东海镇迎仙桥重修落成剪彩等大型活动都活跃着“八兽”的身影。
“八仙八兽”亦曾蒙受“奇冤”。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是年正月白军进
入大安境内,同年农历二月初八,“八兽”被迫作为伪政府的反动宣传工具。之后,恢复正月二十正常出社。1958年冬,
大安区政府在大安田心仔召开万人会议,成立大安人民公社。大安“八兽”参加祝贺。公社一干部硬说“八兽”是伪军的、反动的,便一刀砍掉“八兽”,使大安“八兽”长时间“隐居江湖”,直至拨乱反正后的1979年才重现于世,参加国庆大典。
“八兽”舞历来是大安人最为喜爱的民俗节目之一,李镇水老人介绍了旧时大安“八兽”表演情况。
出社前,“
八仙”穿戴上相应的服饰后由化妆师根据角色绘上脸谱。“八兽”表演者穿上草鞋。据说,草鞋可以
玉貔貅,底加皮革,上大铁丝,不怕玻璃铁钉,和着鼓点,踏地有声,因有“六耳”,俗称“六耳鞋”。各切准备就绪,汇集于北社帝爷公庙前,即现在的大安镇文化广场,举行“化眼”和“点睛”的仪式。
广场上早已设好神坛,“师公”开坛设法,办符开光,“八兽”架在木椅上按大小一字儿排开(各种狮表演前都是放在地上,只有“八兽”架在木椅上),“
八仙”站列一旁。
“师公”办符开光后,还要表演“上刀山”、“过火海”等节目,接着为八位仙童“化眼”,道士口中念念有词,用柳枝将符水洒在八位仙童身上,这叫“化眼”。意即此八童非童也,乃真“八仙”也,是八仙的替身和代言人。
接着,道士手提朱笔,口中念念有词,依次在八兽眼中各点一笔,这叫“点睛”。意即此时起,此八个庞然大物即八仙所骑之神兽也。
据老人说,没有通过“化眼”和“点睛”的“八仙八兽“,不是真的“
八仙八兽”,通俗地说,它们就没有法力为民赐福和驱邪了。
仪式完毕,接着进行巡游表演。旧时大安有四大宫庙,分布于四社头,八兽每到一社,必先参拜。大型的节庆还有其他的表演队伍参加,执大旗、扛排风、挑花篮、精彩纷呈,奏八音、办土景,一路浩浩荡荡。首先在玉虚宫参拜元天上帝后,从广场出发,主要路线:南门町→扶安寨→打铁街→篮大巷→周厝巷→米街→堀仔尾,参拜
妈祖;又经后街→中街→鱼街→围仔,参拜华光爷;再经油车头→街仔顶→
仔猪街,参拜碾师爷;最后经石榴脚→上五宫→重回广场帝爷宫。此时,已周游大安列街列巷。
各社头有专门制作“八兽”的艺人,他们对各兽的制作各有所长。据知情者说,近代的制作艺人有:西社的康娘桂、陈荣制作青牛、林子付制作猛虎;北社的黄标制作
大象,杨贵之父制作
麒麟和雄狮。“八兽”个个都是庞然大物,制作耗时耗资。因室内空间限制,只能分解成各部位制作,出社时才组合而成。制作材料有竹、木、麻、铁、布等。
据艺人李成介绍,“八兽”头部制作先用竹片、铁丝扎架,再用
猪血料糊牛皮纸,最后上色彩绘;体部制作先制好长方形木梯,前后装置扛八兽的扁担,中间上置一小凳及
扶桑树,用竹篾均匀固定在木梯上,形成圆柱形兽体,之后,在上面披上麻袋布,再披上用布缝制的各种兽皮,最后根据兽体外观彩绘即成。各兽制作稍有差异,如
绵羊,还要粘上棉花,猛虎尾巴的长度等于虎的体长,内用长竹片、大铁丝绑制,使之在游行时能不断地颤动。
大象的鼻子要能伸缩自如。总的一句话,八兽的制作,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转述)
被誉为“海上女神”的妈祖,历来在沿海地区受到人们建宫庙祭拜且香火鼎盛,但地处广东
陆丰市山区的大安镇却有两座妈祖庙。就此,陆丰市爱心义工协会继到大安镇济困抚孤活动之后,专程进山寻访古迹,探究个中之因,领略先祖聪明才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传说宋代苏氏至此开基,一日,苏氏与地师从后壁埔一路“掠龙”至此,地师忽问:要自己好,还是要大家好?原来,地师见此地“龙度”甚佳,探询东家,若答“要自己好”,即在此建苏氏宗祠矣,但庇佑的只是一姓一族。理明因由之后的苏氏即时答曰:“大家好!”地师闻言遂在此建妈祖庙。
后壁埔大园乃墟内来龙
入脉之所均赖安宁现请
司爷俞示禁不准掘土残伤
龙脉业经签差协保巡查
如敢故违鸣究不贷
据说妈祖庙建成后,大安墟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水陆两利货畅其流,山区货物顺流而下,沿海渔货逆水而上,引来了巨贾商家云集于此,商机日趋热场。墟内人家不忘当年苏氏先祖博大情怀,至今仍存“凡红白喜事请
苏姓人坐大位”古风。两座
妈祖宫庙,祭拜的人群长盛不衰、香火愈旺,长辈还常常在此教育后人“不能小心眼,要顾全大局,会旺益子孙”。
爱心义工们耳闻目睹现在的大安,更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楼房林立,车水马龙,镇内商铺交易十分火热,宫殿边一位老者无不自豪地告诉大家,“大安人在珠三角做生意的那才‘顶呱呱’呢”!义工们还了解到,该镇是市率先评上“
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你不难发现最漂亮、最宽敞的建筑,必定是学校。大安石寨被授予“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安的滚地金龙被编入《中国舞蹈志》,舞出国门到过
白俄罗斯等地表演。早在2006年5月,“滚地金龙”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大安古镇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牌匾熠生辉。
南溪滚地金龙
根据
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老人黄天枢藏书中的记载和部分知情者的叙述,“滚地金龙”始创于
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黄氏南溪“滚地金龙”繁衍了十七代。后来由该村的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
潭西镇深沟村,大安镇的安博、下安联、顶潭、安塘村,
西南镇的两军、下村,陆丰
城东镇的上神山村等地。
南溪村“滚地金龙”表演时,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抻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动作。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
汕尾市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有【宫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头】等曲牌。表情丰富、套路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
1996年,南溪村被
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滚地金龙被编入《中国舞蹈志》,并在国家和省级地区的重大活动中多次获奖。
交通
大安镇境内有省道S240线(陆五公路)横贯全境,镇区主要的道路有陆安路、和谐路等。
社会
教育
2020年,大安镇开展奖教奖学活动,共表彰了大安中学、大安镇中心小学2019-2020学年度优秀教师、优秀学生314人次,发放奖励金、慰问金及救助金近30万元。
基础建设
大安镇交通方便,省道陆五公路横贯全境,实现村村通公路,水、电充足,通信发展迅速。集市贸易兴盛,是
陆丰市与
陆河县间的商品交流中转站。
旅游
风景景点
位于大安镇压东南的石峒山,距镇城区3公里,建于清
雍正三年(1725)。此处山水清幽,古木怪石多,是游人的好去处。
唐朝安陆城故址,位于大安镇环珠寨村。
大安地处螺河中游,属半山区镇,北有巍巍狮子嶂,南以旗古山为屏嶂,地势北高南低,
螺河自西南逶迤而下,从牛头至焦坑河道成“S”形状,将西南镇与大安镇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太极图。千年古县大安(唐武德五年置
安陆市,县治驻今大安镇环珠村)素以悠久历史而著称;又以其殊异、密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群而闻名遐迩。以《大安八景》最为知名。
狮嶂龙泉景一河,惟有南洋叠种多。
鱼山响石拦水口,堀尾墩山接江波。
两桥清浊源流远,绿榕烟霞秋满河。
——这首自
清代流传至今的“大安八景诗”,诗作者是谁,今己不可考。一般认为系当时文人集体创作,有说作者系“
大安吴贡爷”。传说当年惠州府试时,宗师询问其家乡情况,“吴贡爷”以“八景诗”作答——这只是传说而己,并没有事实依据。
【狮嶂龙泉景一河】狮仔嶂,狮仔嶂之简称,位于大安东北部,古称大安山,为大安来龙之所。大安与八万两镇以狮仔嶂雨水自然流向为分界岭,山之阳为八万,山之阴为大安。狮嶂连绵数里,叠嶂峰峦,气势雄伟,树木葱茏,怪石嶙峋,风景绮丽。山上多瀑布,尤以大安境内东北角“龙泉”场面最为壮观。每当暴雨骤停,站在大安墟内远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恢弘让人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奇撼人心魄。波涛之声,十里可闻,此俗称“水吼仔”。沿山沟穿村越户,辗转汇于大安堀仔尾,为大安龙塘水,故曰“龙泉”。清乾隆十年王之正辑《
陆丰县志》之《新建大安双桥记》云:“……会众水,一自旗头嶂”,“在县北一百里……陆邑祖山也……”)及风吹岭来,曰螺溪水,曰胶桐镜水;一由狮子嶂来,曰龙塘水。三合一襟……”
狮子嶂山下一泉长流不息,且左右二涧可验天气阴晴,故名“灵泉”;其水清甘可口,据说人若长饮可鹤寿童颜。《县志》记载:“清、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狮子嶂下石
崆峒区,由僧、嘉会所募建“
灵泉寺石窟”,至今香火鼎盛,游人不绝。解放后,狮子嶂下拦河筑坝,发端于
河口镇内的三条溪的溪水汇于一处,是为三溪水库。灵泉庵前“石硿”,奇乃当地景,山谷中央乱石成群,水流奔泻入壑,水花四溅,声震八方,气势磅礴,游客慕名而至。
【惟有南洋叠种多】大安圩扶安寨南门之外,称南门洋,原是螺河河道,清时逐渐淤塞成平洋,河道改至墟南边掘仔尾经过。南门洋土地广袤,从大安至连塘约(今头、梅林村),一望无垠,土地肥澳,砂质土壤,万亩良田,是古时“大安粮仓”。一年四季,春插夏种,秋耕冬播,间种返种,人无闲季,地无闲田。四时景色新。春苗万倾碧波,夏秧千里摇曳;秋季金鼓浪浪,
冬至瓜果飘香。
叠种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上下分层相间种植不同植物的种植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产生不同的叠种类型。流传下来的如“搭仔番薯”“芋沟豆”等农作称谓。也有在“番薯箱”上间种小麦、
菜豆等农作物。大安属半山区,境内多丘陵,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叠种这种古代的农业文明,能够在人多地少的大安延续传播,意义重大。当然,也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叠种的,据老农介绍,只有砂质土壤才能在叠种中取得好收成。
【鱼山
响石拦水口】鱼山,鳄鱼山也,位于圩南二里螺河河道侧,山上有
小庙,叫水口宫。与河西“杯石村”隔岸相对。山体由巨石构成,形狭长,如鳄鱼戏水,动感十足。山上多奇石,状如器物,“汤匙石”、“高椅石”、“眠床石”、“响石”……惟妙惟肖,数不胜数。临河古藤丛生,暗流湍急,击石有声,此“响石”之谓也。四时变声,昼夜换调,闻之疑为“此声只为天上有”。当年日军侵华,陆城沦陷,日匪沿河而上,进犯大安,兀见古藤拍石有声,砰砰作响,疑为战鼓,内心惊乍,刀落藤断,神器不再。
大跃进时期,鳄鱼之石破坏尽。
自古以来,
乐意山被视为灵地,一直备受呵护,任何人不得破坏,更不能在山上造葬。据传,有一次被某姓人,偷葬祖先骨骸,全圩轰动,在“同身”的引导下,挖出隐葬“金斗”,罚大戏数本。
鳄鱼山起“拦水口”的地理功能,水口宫门逆对滔滔河水。附近“南溪寮”有
古桥一座,俗称“弯桥头”,现存遗迹。上游约1000米处,即是今天雄伟壮观的南安大桥。
【堀尾墩山接江波】堀仔尾、墩山是两个泛地理概念的地方名称。堀尾为堀仔尾之简称;墩山俗称墩山仔。堀仔尾溪是
螺河改道后傍接古墟的河段,“十字街”等道路沿伸至此,接连堀仔尾古渡,
客船往返两岸。上游西南方河道转弯处,墩山仔于滟涟江波中凸起,左接西南方之浩浩螺河水,中纳源自磁西宽塘垄之
“罗(浊)水涧”右承流经大安中学锦山“三渡溪”,构成“三水合襟”之地理格局,是船运天然中转站,设有修船厂。因军事险要,筑有炮台一座,三层。
昔时河道宽阔,水上运输繁忙,满溪“杉帮船”,杉排、竹排、竹伐,穿梭不息。晚灯火火闪烁,月色融融。东岸大安圩“镇安石”之上,为客区水果、木材、山货上落点。“渡船头”为蚝壳码头(过去蚝壳灰是主要建材)。“大町坎”为东海上运的日杂等贵重货物码头,主要存放于后街(现存有当铺遗址)、纸街。“鱼行仔”为
渔船码头,渔货主要存放于鱼街、东门街。河两岸两军、下寨、下寮、兰茶等村,行船为业,村里设有存放柴、草、木炭等货栈。据航管所统计,解放后大安曾拥有200多艘510吨砂沙帆船。
大安上承山区陆河客都,下接陆丰沿海福佬,是客家话和
闽南语交汇之地,趣闻轶事也多与方言有关。大安人对“三甲地区”的人员惯称为“下脚四”。某人,一“下脚四”到大安买山货,一番讨价还价后仍未能成交,“下脚四”急道:“上五上,五上五六工”。意为“成不成,不成不用讲”。又一“下脚四”跟客家人买山货,因
钱币破旧,对卖家说:“你去死,死不去,到窟仔尾溪跳。”意为:“你去使,使不出去,到窟仔尾溪边调换”。民国时,大安墟士绅陈启初家境殷实,当上县参议,一日他到窟仔尾如厕,恰闻两行船者,一问一答:“今日家事如何?”“赢过启初!”陈接腔:“要匀。”两人得知是陈议员,羞愧难当。这便是大安民谚:“启初的家事——要匀”的来由,比喻日常家庭开销一如既往。
堀仔尾溪至今古迹依稀,勒石犹存。“山水逢赢”石面西迎千古长流之水,照看万年红日西坠。“一点头来便不顽”石落款为“
江西省吴展成”。其向东仰视巍巍狮嶂常青之峰,纵观千秋晨曦东露。“镇安石”护佑万民吉泰安康。据老大安说,原来只有“镇安石”三字。1943年
瘟疫流行,客家道士择此石施术作法,躯鬼赶瘟,仗剑刻石,增添“南无阿尼陀”五字。现没于堤坝之下。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历来沿海地区香火鼎盛,但地处半山区的大安也有两座妈祖庙:一是位于千年安陆古县环珠寨的陆军妈祖庙;一是位于堀仔尾溪的妈祖宫。前者建于明朝中叶,传说为
向姓开基祖所建。后者传为宋代苏氏所建。旧时乌坎港澎湃汹涌的海水,溯河而上大安,咸淡交汇,“咸乌”游弋,物产丰富。堀仔尾妈祖庙距河岸50米,坐北向南,逆水而建,地名“落水金狮”。岸边两侧
青龙白虎,临水巨石,状若狮爪。庙下是渡船头、大町坎、鱼行仔、桅仔,上百米即有两
古桥。
传说宋代苏氏至此开基,一日,苏氏与地师从后壁埔一路“掠龙”至此,地师忽问:要自己好,还是要大家好?苏氏答曰:大家好!地师闻言遂在此建妈祖庙。原来,地师见此地“龙度”甚佳,探询东家,若答“要自己好”,即在此建苏氏宗祠矣,但庇佑的只是一姓一族。传说,妈祖庙立后,大安墟风调雨顺,人口增多,山区货物顺流而下,沿海渔货逆水而上,水陆两利,货畅其流,巨贾商家云集。墟内人家不忘当年苏氏先祖博大情怀,至今仍存“凡红白喜事请
苏姓人坐大位”古风。
庙宇右侧之渡船头,即堀仔尾渡口,
清代由对岸尚书埔
吴姓族人管理。有
碑刻三方。门口庙墙古碑。碑文伞格书写:
后壁埔大园乃墟内来龙
入脉之所均赖安宁现请
司爷俞示禁不准掘土残伤
龙脉业经签差协保巡查
如敢故违鸣究不贷
【两桥清浊源流远】一溪一涧间,有一低一高两桥,如双凤比翼,如昆仲比邻。这便是《
陆丰县志》志其事,境内人美称的“双凤桥”。碑文被毁。溪水源自狮仔嶂,为大安龙塘水。涧水源风吹岭,为胶同镜水。一清一浊,寒暖交替。溪水清,朝暖夕寒;涧水浊,朝寒夕暖。传说涧水之中有一活地,名叫“
鳞甲目”,当被人葬后,涧水即清。现为双层的人水两用桥。水利久年久失修,桥道荒废。桥边“桥头山”,旧时曾经兴盛一时,古迹仍存。
【绿榕烟霞秋满河】墟南“六角池”为生活污水排水口。古代
螺河河道弯曲,河床深遂,两丈多高的船桅只能看到一截,赶鲜船归来时,至六角池外必须转帆,故别称“桅仔”。沿河
榕树参天蔽日,郁连片,如须气根,气象万千,悠悠垂向河面。天高云淡之秋,彤云朵朵,金碧辉煌。每当黄昏降临,河面轻笼薄雾,红彤彤如少女面纱,鲜艳夺目。此时,船儿归帆急,翩翩河上来,静美与动感,完美融合,相生相宜,美不胜收。
【鹰地古榕遮后壁】鹰地,大安墟内中部,今大安中心小学校园。其地势如雄鹰展翅,若归林下足对面
松柏箖埔。有石倒钩,似鹰嘴,左右浑圆小石,如鹰眼。昔日鹰山,环境优美,篁竹参天,果树密布,巨石弥彰,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鹰山鸟瞰西门,背驮扶安寨,寨墙后有一小山坡名“后壁埔”。有巨松遮地,嗡嗡郁郁,下棋斗兽,纳凉戏嬉,其乐无穷。
“扶安寨”建于
隋朝末年,原是保护大安治安之寨,故名“扶安寨”。今北社寨内肚,为扶安寨的后壁山,故名“后壁埔”;于1949年解放后建肥料仓库,由供销部门接管。原建有圣人坛、伯公祠、太阳宫,在民俗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
日元孟兰会,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集资筹备祭礼。其中有十五会、十六会、十七会之分,可能是人多拥挤的原因,此“三会”是按片约定祭期的。例:十五会的群众应在七月十五夜普祭,继而十六、十七。总之,每年的这三日都必须在此普祭
幽灵螳螂。圣人坛、伯公祠、太阳宫于1995年迁建“龙堂山”旁的平埔仔。
鹰山系大安历史名地。
爱新觉罗·旻宁廿五年,扶安寨内黄氏倡建
涿州学宫,原为私学,后改学校。革命时期,地下党员王国祥(字梦春)在此任教,“小鬼队”谢非也常至此活动。为中共地下党联络场所。解放后,陆丰县政府批建“梦春楼”以烈士王国祥。1995年改建成“梦春教学楼”。
鹰山对面松柏箖埔,有人将其列入八景之一,诗曰:松柏迭翠胜三山。松柏箖,
松柏环绕、榕树林立之地。松柏箖埔位于大安墟外北方,内面宽阔、绿阴参差而有致、斜坡草地历来蚁虫不生,一向为大安文娱活动场所。埔中央一关帝庙,每届年农历正月十三帝君诞辰之日,一连演戏数十台。东南西北社群众,出八兽骑八仙迎神祭会。到处莺歌燕舞、鼓乐喧天,其热闹之势若风云涌动。故有“松柏箖埔弄大虎”俚语流传。
松柏箖埔还是大安古时戏园,常年演戏。每年五月十三开始,大戏连连,做足整月。海陆丰古代有三处著名梨园科场,分别是碣石玄武山、陆城龙山、捷胜
鹤山市,但大安人有“三山不抵一箖”之说。此话怎讲,盖因该地地理条件优越也。松柏箖埔临湖傍山,地势平坦,坡度较缓,地势由低渐高,层次分明,无论站、卧、靠、座,全无遮无挡,视野开阔。草柔可席地,林密能遮荫,茶楼酒,四周环列,地上不管丢下任何残物,决无蚂蚁蚕食。
松柏箖埔戏场规矩严明,男女分坐,中隔一路,通达四周。民国初年,国军进驻大安,住宿红楼。某日到场看戏,带队长官不听劝告,兵士挑凳阻于中路。戏散之后,墟内东、西、南、北四社头,“更寮脚数”四十多人,团团围住红楼,长官无奈,只得请头面人物陈启初出面议和,结果被罚大戏三本。
松柏箖埔有一小山,状似螃蟹,蟹地也。有螃蟹状古墓,面东背西,规模庞大,气势恢弘。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因蟹忌壳灰,故墓身改灰沙夯筑为石头垒砌,再辅以碗、匙、碟、盘、瓷等器作装饰。古墓距旧街道仅50米,墓前竖二丈多高石蜡烛一对,山脚处建四柱三山门牌楼。登山环望,青山翠绿,螺水悠悠,东南帝爷宫耸峙,西北温厝祠巍峨。60年前丙戌年,海陆惠潮梅广等地温氏后裔筹资重修温厝祠。岂料,修建时与古墓后人起了争执,官司连年,后来
温姓胜诉,然赢了官司输了钱。解放后,古墓拆毁,曾从地下起获瓷餐(碗、匙、碟、盘瓯瓯等)约8000件。
1928年,大安地下党在松柏箖埔秘密召开会议。东边鳄鱼山放哨的周木来发现敌人从陆城东来,忙赶回报告,撤退疏散时,在周厝巷被敌人射中腹部,肠露肚外,敌人赶到,周求补枪射死。地下党负责人王国祥撤至田心仔,隐蔽在沟中,也不幸被流弹射中头部,光荣牺牲。
【犀牛望月照深河】犀牛山为大安西南唯一一小山,与大安墟隔河相望《县志》:“犀头山,邑北近西30里,状若
犀牛,水口下一小水潭,土入以水深浅验其地之贫富,号为“圣潭”。犀牛山为现代军事观察点,东临深潭,峭壁悬崖,山势险峻,高数丈,形似犀牛,游河而上,俗有“吃兰茶,放两军”之说。“牛头”清泉,一年四季,长流不枯,曰“牛鼻水”。站在河对岸眺视犀牛山,水天一色,只见天上云飞动明月,河中水影走犀牛。
山巅东面有一外江地,为“吴其(
蚂蝗)地”。“吴其”吸食牛血,但惧怕壳灰,故用土葬,也无装修。传说因东家怠慢地师。几年后,地师徒弟至东家,断言坟内骨骸不在,信誓旦旦,挖坟打赌,果中其言。蚂蝗亲水,将要下河了何处法可安。答曰;重筑新坟。依其言,掺进大量
生石灰粉,谓之防滑让然蚂蝗被石灰淹死。地不灵也。原来,先前造墓,东家怠慢地师,几年后,地师命其徒弟依计而行。
螺河,陆丰的
母亲河。千百年来,沿河两岸人民创造了灿烂的螺河文化,留下众多传奇。早在唐武德五年,大安因拥螺河中转站的地理优势而成安陆县治,享有“金大安银甲子”之誉,纵观八景之分布,除“鹰地古榕”以,其余全都跟螺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