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地处宾阳县西部,东接
大桥镇、
武陵镇,南连
陈平镇,西邻
思陇镇、
新桥镇,北靠新圩镇、
邹圩镇、
洋桥镇。 宾州镇行政区域面积233.7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宾州镇常住人口为246551人。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岭方县改属
宾州路。1968年9月,芦圩区、新宾区分别改为芦圩公社、新宾公社。1984年8月,芦圩、
新宾满族自治县两镇合并为宾州镇,芦圩公社改为新宾乡。1993年,芦圩乡改为
芦圩镇。2009年11月芦圩镇改称宾州镇。截至2020年6月,宾州镇辖19个社区、3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新城社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宾州镇地处
张广才岭西麓支脉,属低山
丘陵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中部为
冲积平原,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属残峰平原及缓丘地带。境内最高峰位于大妈山,海拔840米。
水分
宾州镇有沙江及5条小河流,属
红水河水系。沙江正常流量1.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立方米/秒。5条小河流平均正常流量0.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宾州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雷击、滑坡、
泥石流等,每年汛期易受台风影响发生洪涝灾害,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4年7月19日,涉及全镇范围,6万人受灾,民房倒塌1200间,农作物受损面积1.5万亩,损毁道路20处,财产损失时价总计1000万元,无人员死亡。
自然资源
宾州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水泥用硅土矿、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
花岗石、
膨润土等。正在开发的矿有水泥用
硅土矿和膨润土矿。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宾州镇辖新城、临浦、永武、枫江、
兴仁市、同仁、镇兴、中靖太、建设、商贸城、城中、三联、南街、仁爱、中和15个居民委员会,蒙村、顾明、黄卢、国太、蒙田、古城、王明、吴村、六明、碗窑、芦圩农业、陆村、新廖、新模、北街、宝水、新宾农业、恭村、六岭、勒马、长岗、杏塘、展志、文伟、太乡、基塘、三韦、七里、六和、河田、中兴、德明、南山33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196个居民小组,80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宾州镇辖19个社区、3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新城社区。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宾州镇辖区总人口22.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44%。另有流动人口8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1.79万人,占52%;女性10.88万人,占48%;14岁以下4.6万人,占20.3%;1564岁16.33万人,占72.0%;65岁以上1.74万人,占7.7%。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2.44万人,占99%;少数民族占1%。2011年,
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3.8%,
人口自然增长率6.3%。
2021年6月15日,
宾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宾州镇常住人口为24655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宾州镇财政总收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6946万元,增值税1137万元,
企业所得税1308万元,
个人所得税85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70.5元。
宾州镇全面贯彻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按照“干部带得活、稳定管得住、工作上台阶”的目标,以打造“桂中民营经济强镇、工业大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为工作定位,突出以抓项目为载体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工作重点,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3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34%;财税总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16%;农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元,比上年增长19.98%。
招商引资项目18个,资金到位1.93亿元,获得全县三个文明目标责任状考核第一名,被评为全县“十佳人民满意机关”,并获得
南宁市“十佳乡镇”荣誉称号,名列全市各乡镇前茅。
财政决算
2011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财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13345”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严格按照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努力克服落实国家结构性
减税政策、国家和省上重点建设项目税收减少对预算执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挖掘增收潜力,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全力支持“一城两园一集团”、城乡一体化等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2011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7442万元,占调整预算77413万元的100.04%,比上年增收15558万元,增长25.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630万元,占调整预算22538万元的100.41%,比上年增收4678万元,增长26.05%。全区地方财政决算支出(不含社保基金支出)1978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22%,比上年增长23.76%。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平衡结果:财政总收入17381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6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1868万元(返还性收入3706万元、均衡性
转移支付补助34995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0307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948万元、
农业税政策调整转移支付补助1415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4784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168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收入368万元、医疗卫生转移支付收入8839万元、
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264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1154万元、各项结算补助收入552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69057万元、企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612万元、化解债务补助收入4万元、其他一般性
转移支付收入1721万元),调入资金250万元,上年结余-931万元。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73872万元,专项上解支出425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480万元,结转下年的支出563万元,年末净结余-1043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决算平衡结果:基金总收入26088万元,其中区级收入20813万元,上年结余45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821万元;支出23937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151万元。
第一产业
农业
2011年末,宾州镇耕地面积10万亩,人均0.4亩,其中水田6.7万亩。2011年,农业
总产值6.7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9万吨,人均216.1千克。主要
经济作物有花生、
陶山甘蔗、
木薯等。2011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9.4万吨。
2011年末,宾州镇以饲养生猪和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7万头,年末存栏4.5万头;牛出栏0.6万头,年末存栏1.2万头;上市家禽130.6万羽,存笼41万羽。2011年,出产肉类8242吨;畜牧业总产值2.2亿元。
渔业总产值6887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11年末,宾州镇形成了以
造纸等为主导,木材、建材、五金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体系。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4亿元。企业1100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宾州镇有商业网点489个,职工7530人。有各类专业市场10多个,
个体工商户1万户,从业人员3万人。
文化
名称来历
宾州镇沿用
宾阳县前身“宾州”而得名。《
元丰九域志》云:领方汉县,有宾水,州得名。
交通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宾州镇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7524人,教职工379人;小学36所,在校生18242人,专任教师910人,小学适龄入学入学率100%;初中11所,在校生15661人,专任教师60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7.3%,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宾州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28个,业余文艺队33个,老人之家31个,舞台23个,龙狮队30支。炮龙节荣获“
中原地区最佳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称号。织锦、丝弦戏入选申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预备名单。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宾州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个,其中镇属卫生院4所,村级卫生所(室)48个;病床31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3.7张,
固定资产总值115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73名,其中执业医师43人,
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57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宾州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30户,人数3344人,支出5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85户,人数12648人,支出67万元;民政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5356人,支出1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8人。敬老院1家,收养老人31名。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参保率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