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铺镇,隶属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因距平凉城40里得名。四十里铺镇地处平凉市峒区东部,东邻
白水镇,南靠
大寨回族乡,西接
柳湖镇,北连
香莲乡、
草峰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7.4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四十里铺镇
户籍人口50828人。截至2020年6月,四十里铺镇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清街村。
截至2018年末,四十里铺镇有86个工业企业,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泾河公社。
1961年,改称四十里铺公社。
1983年,成立四十里铺乡。
1984年,撤乡成立四十里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十里铺镇地处
平凉市市
崆峒区东部,东邻
白水镇,南靠
大寨回族乡,西接
柳湖镇,北连
香莲乡、
草峰镇,距平凉市区20千米,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四十里铺镇境内有川、、山三大地貌,沟壑纵横,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以川地为主,山塬地兼有。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南北两侧为黄土山塬边沿,
泾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川区西窄东阔,
平均海拔1480米。
气候
四十里铺镇属
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
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39℃,最低气温-18.7℃,年平均气温9.6℃;年降雨量322.9毫米,日照2403.1小时,无霜期169天。
水文
四十里铺镇境内有大芦河、小芦河、小岔河、马峪口河、四十里铺河5条泾河支流,泾河南、北干渠横贯全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四十里铺镇境内广泛分布着黏土矿和
陶土矿,
泾河沿线和部分
山脚分布沙石矿。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辖清福街、新庄、二十铺、上甲、下甲、殷家湾、三十铺、吴岳、洪岳、清街、杨塬、庙庄、芦寨、马峪口、郡岘、高堡、长沟门、瑶峰头、曹湾、庙底下、上湾、军张、民张、七府、马坊、演武、米家湾27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9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四十里铺镇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清街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总人口5.2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9045人,城镇化率17.4%。另有流动人口约5000人。总人口中,男性28141人,占54.1%;女性23859人,占45.9%;14岁以下7772人,占14.9%;15~64岁38547人,占74.1%;65岁以上5681人,占10.9%。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有
回族人口495人,占1%。2011年,
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2.5‰,
人口自然增长率4.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8.3人。
截至2018年末,四十里铺镇
户籍人口50828人。
经济
农业
四十里铺镇农业耕地面积6.4万亩,农民人均1.5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
四十里铺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吨,人均461
千克。主要
经济作物是蔬菜、油料作物。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5500亩,产量4万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发展养殖大户83户,牛饲养量达到了1.3万头。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农业总产值为1.3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700万元。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4元。
工业
四十里铺镇辖区内有平凉电厂、中央储备粮国家直属库、750千瓦超高压输
变电站、火车南站储备区、祁连山
水泥厂、宝马纸厂共大中型企业6家,新型缸瓦建材企业43家,形成了电力、建筑、建材、
造纸、食品酿造、仓储货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体系。2011年末,工业
总产值达2.4亿元,全镇共有各类企业67家,企业年上缴税金2109万元,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
商业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商业网点802个,城乡集贸市场有粮油、果菜、商贸、木材、牲畜、货运、食品7大专业市场。
文化
四十里铺镇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建成四十里铺镇省级文化中心,不断完善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文化队伍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为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尤其是我镇群众性文体活动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具体表现为:一是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组织群众
春节社火汇演,使春节文化活动不但成为一次全面展示地域文化的群众
中国艺术节,而且成为宣传政策、联系群众的有效形式。此外,每年
元旦和重大节庆都要组织文艺汇演、戏曲演出、电影放映、文物展览、书画交流活动,满足了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农闲季节,庙会期间,镇村邀请演出团到乡、村演出,组织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开展“达标文化站”、“示范村书库”、“民间艺术评选活动”,积极培养乡村文化经营户,文化家庭,扩大文化工作基础,经求达到文化驻乡、文化教育进村的目的。
交通
四十里铺镇有铁路西平过境,宝中线,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宝平公路、
平定高速公路过境。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村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图书室各23个,藏书4万余册。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中学3所,完全小学18所,教学点7个,教职工317人,在校生共5145名,其中,中学生1425名,小学生372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四十里铺镇共有中小学36所,其中
初中3所,完全小学26所,
初级小学5所,教学点2个。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方便了学生就近上学,基本满足了青少年儿童的受教育要求。四十里铺镇现有在校中小学生69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现有教职工343人,其中初级中学87人,小学256人,专任教师318人。全镇学校占地面积209923m2,校舍
建筑面积33929.7m2。1999年四十里铺镇如期实现了“
两基”达标,基础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标准改善了办学条件,
危房状况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累计添置课桌橙300人套,图书5000册,仪器700台件,中学实验仪器达到Ⅱ类。购置微机132台,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将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及文化建设纳入规划,一次性建设到位,“三化”达到较高水平。四十里铺镇通过章法治校,目标管理,稳定提高的教育质量。并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经过勤检查、,多指导、重教研,严考核等工作环节,使各层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中小学生品德合格率分别达到99.2%和99.5%,体育合格率分别达到98.8%和98.1%,初中毕业会考六科合格率43.1%,小学毕业会考双科合格率83.2%,按“十有”标准建有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6个,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成果巩固提高,使农民学到了一技之长,走上了科学致富,技术致富的脱贫之路。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床位200张;专业卫生人员100余名,其中有中级职称20人,年门诊人次7万余人,住院人次4000余人。23个自然村村民参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社会保障
四十里铺镇始终注重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我镇建有各类卫生机构26个,医务人作者82名,主要有
平凉市崆峒区第二人民医院,曙光医院,村级卫生所和医疗保健站。有序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疫苗接种合格率及覆盖率达到39%的目标,全镇食品卫生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医药市场形成了零售药房,
连锁店等多方位市场;
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年下降,婚前保健服务工作质量日益提高;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基本步入规范化轨道;消除碘缺乏,
碘盐普及率达到了国家要求;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对卫生人员集中、业务量,技术力量较强的四十里铺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建成了一幢800多平方米的门诊楼,大大改善了我镇人民求诊医疗卫生环境。多次被评为“
崆峒区卫生先进单位”。
2011年,四十里铺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0户,人数62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2户,人数1347人;农村五保供养129人,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8%。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学校体育场21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市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园及林果中心、花卉繁育等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247.5亩。
四十里铺镇设有科技服务机构10个,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9名,其中科技骨干17名,培训农技术人员1100人,科技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科技首位意识普遍增强。发展信息员60多名,共发科技情报信息80多期,成立了农技、畜牧、林果、蔬菜、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著,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四十里铺镇清街设施农业、市林果中心花卉繁育、市科技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等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1.1万亩,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三大行业,科技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形成了蔬菜、畜牧、林果和草四大支柱产业,达到5000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1个,邮政业务总量58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6个;
固定电话用户874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4%;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宽带用户85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00万元。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水厂有深水井4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量365万立方米。
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供排水管道13千米。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2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1处,330千瓦、110千瓦和750千瓦输
变电站各1处。
2011年末,四十里铺镇有绿地面积1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2%。
镇村建设
现有区乡道路一条23公里,乡村道路6条,环乡路1条,总里程55公里,2003年打通麻河路麻武—华亭河西)一条4.5公里,修复改造二麻路(麻武—麻川),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乡的沟通与交流。现全乡实现了村村通电,并先后完成了35个社的农电
低压线路改造。与市电信分公司协调,开通了
固定电话无线通讯业务,全乡固定电话由原来的1门猛增到26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信号
直放站的建成和开通,将辐射全乡5个村56%的社,集团移动专网的形成将使通讯更加快捷、方便和经济。现代气息和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街道的绿化、美化及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不断增强,先后投资8万多元,对街道进行了整修美化,以街道为中心,东拓西延,栽植、补植行道树500余棵,绿化总里程达2公里,铺设输水管道20米,铺砂350立方米,牲畜交易市场和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分设,分门别类划区经营,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市场管理,规范了市场运行秩序。小城镇建设规划正在加紧修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