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伯温
明代中期官员、将领
毛伯温(1482 年~1545年 ),字汝厉,号东塘,江西吉水 (吉水县八都镇圳上毛家村) 人,祖籍浙江三,明朝兵部尚书,将领。
朱厚照正德三年 (1508 年) 进士,任绍兴府推官。嘉靖初年升为大理寺丞,误判李福达重罪被革职。嘉靖十五年(1536 年) 因明世宗欲图征讨安南,毛伯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嘉靖十九年 (1540 年),毛伯温和平解决安南归朝,被封为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毛伯温上书巩固边防被明世宗采纳。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秋,毛伯温被人诬陷发放边疆,途中被赦免还乡后不久病发去世。隆庆元年(1566 年),朱载坖给毛伯温恢复了官职,并赐予恤典。朱由校追谥他为“襄”,朱翊钧下诏夸奖毛伯温功绩。
毛伯温善于诗词,著有《毛襄懋集》十八卷、《平南录》,《东塘诗集》十卷及《毛襄悉奏议》二十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毛伯温出生在仕宦之家,祖父毛超曾任奉直大夫,兵部武选员外郎。父亲毛荣为举人,任浙江布政司经历。毛伯温从小随父在外,勤奋好学,也爱习武。正德二年(1507年)乡试中举,时年二十五岁。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考取进士,任绍兴府(治今浙江绍兴市)推官,断案详慎公正。郡人呼他为“毛青天”。正德六年(1511年),毛伯温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省。对布政使行贿买得大理卿,上疏进行弹劾。对巧立名目增加郡县税收的行为,亲自核实,予以纠正。正德十一年(1516年),巡按河南省,对社会上一些为虎作怅的狡诈之徒进行处理。正德十三年(1518年)巡按湖广,对寿王军校中凌辱小吏,虐待百姓的行为,一一绳之以法。又整治巡湖官军纪律,加强训练,并率领守备武臣,镇守岳州,消除洞庭湖水寇之患。毛伯温在武宗时期,任职十三年,巡按江南诸道,很有政绩。
仕途多舛
嘉靖元年(1522年),毛伯温调任大理寺丞,协助大理寺正、副卿管理参驳处理失当的刑法案件。不久为大理右寺丞。嘉靖三年(1524年)转为左寺承。后又擢升为都察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回族自治区。因“李福达案”受到株连,以他为大理寺承时“失人”而受到弹劾,被削职回家。嘉靖十三年(1532年)九月,经朝官推荐起用,恢复原职,巡抚山西省、应天(驻今苏州市),均未赴任,后改为理院事。第二年,进左副都御史并同吏部一起,前往考察京城朝官。不久,因赵府宗人佑掠所评,将他解职候审,再次被职。
出征安南
嘉靖十五年(1536年)冬,皇太子出生,将颁诏外国,礼部尚书夏言(今江西都昌县人)人阁予机务,上疏提出安南(今越南)久失朝贡不当,应派人率兵征伐,但不得其人,廷臣推荐毛伯温为右都御史,与咸宁候仇鸾一道治兵待命。时值毛伯温父亲去世,要求在家服丧,因以军务紧急,不予批准。嘉靖十六年(1537年)五月,毛伯温返回京师,上疏提出从政方略六事。正遇上安南世孙黎维宁遣使控诉莫登庸弑逆,请兴师为其复仇。世宗疑其不实,命暂缓出兵,着两广、云南省守臣查明具报,而命毛伯温管理院事如故毛伯温请回家守制不许,于是引疾不出,服满始起职视事,同年十二月,以右都御史出任工部尚书,提督天寿山工程。嘉靖十七年(1578年)三月,云南巡抚汪文盛、黔国公沐朝辅等奏闻,黎宁承前诏惧天朝,请求纳其降,宽恕他的罪恶,并允许入贡。世宗命兵部集廷臣讨论。都认为登庸狡黔多变,屡为边患,罪不可赦,急宜进师征伐。于是,又任毛伯温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统领大军整装待命,讨伐安南。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总督张经至粤上言,向安南进兵三十万,一年军饷需要一百六十万,舟马制器犒劳军费又须七十余万。况调大军去,旅途炎热,彼劳逸殊,势不可不审处,建议多次,无有定策。完颜雍说:廷臣不协心谋国,便下令暂不出征。毛伯温仍留京,封南宁伯、以兵部尚书管理都察院事。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明世宗南巡,令毛伯温总督宣化、大同市山西省三关军务,毛伯温到达边关之后,力督将帅,布置侦察,细防间谍,严守关隘,犒赏军士,使诸边军容为之一振,同加强大同以北所辖二百余里的边防,每二十五里,增设一堡,派兵相望,又募兵三千,给以闲田,免收赋税,令军士边种田、边防守。这样既不增加军费,又巩固边防。毛伯温以功加太子少保。同年闰七月,又因登庸变化无常,建议进讨。毛伯温又奉命南征。文武三品以下的官军,有不用命者,按军令从事。明世宗赋诗《送毛伯温》,以壮行色,鼓励士气。诗云:“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载《千家诗》)南征大军,旌旗蔽天,金鼓震地,向安南进发。毛伯温一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同广西总督张经、总兵官柳升柳珣、参政翁万达、张岳等商议,调集两广、福建省、湖北狼士官兵十二万五千余人,分三路从凭祥市,龙峒、思陵州进击,再以两支奇兵为声援,檄召云南巡抚汪文威领兵驻防莲花滩,也分三路挺进。
嘉靖十九年(1540年)秋,毛伯温等进驻南宁市,首先,他命令各路军马开赴前线,砺兵马,严阵以待,接着布告安南臣民,谕以天朝兴灭继绝之义,只讨伐莫登庸父子之罪,其余的人概不追究。并规定凡郡县官吏来降者,以其地授之。又悬赏巨额奖金通缉捉拿登庸父子。登庸十分恐惧,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莫登庸于嘉靖二十年(1511年)夏天,率侄莫文明并酋首阮如桂等四十余人,多人用绳子系颈连结,光着脚板,跪地爬行,进入镇南关(在广西凭祥市西南)呈送降表。毛伯温承制许之,并向其宣传天子恩威,接受安南行政区域图和赋税表册,并所返钦州市(今广西钦江)四峒地。暂令回安南听命。同时,上疏朝廷。提出“宥纳登庸,削故爵,量授新秩”的自置办法。明世宗对毛伯温兵不血刃,又使安南臣服的做法,十分欣悦,诏致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以莫登庸为都统史、世袭。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仍三年一贡。毛伯温统领大军南征,不发一矢,而使安南诚心臣服。论功加毛伯温为太子太保
稳固边防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正月,毛伯温返朝后,复理院事。同年十月,兵部尚书张瓒病逝,毛伯温又迁兵部尚书,廷议时,他上边防二十四事,速请核实新军京军及内府力士、匠役,节省开支,以裕国储;同时整顿军纪,严加训练,使军令为之一新,改变了张在兵部八年兵备涣散的状况。以后,又上书革除冗员,条陈二十余项,凡锦衣腾骧、诸卫、御马、内宫、尚膳以及诸监等,一向受到特别优厚待遇者,尽列人革除之中。明世宗阅疏后,大称其善,命立即清理。他这些改革方案的实施,使许多原有的弊政得到了纠正,但也使那些曾经受益成习的人员减少了收人,记恨于毛伯温,每每寻事作难。
削籍病逝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秋顺天巡抚朱方,以防秋毕,请撤客兵。但撤兵不久,北寇大举入侵,直逼京师。使完颜雍震怒。有司劾朱方,事涉及毛伯温,被诬陷罪,削籍戍边。赦归,发背,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病卒。穆宗立(1567年),恢复毛伯温官职,赐恤。天启初(1621年)追谧“襄懋”葬于吉安县西北的凤凰山。
主要作品
毛伯温工诗,著有《毛襄懋奏议》二十卷,《毛襄懋集》十八卷、《平南录》、《东扩诗集》十卷,《东塘文集》八卷。
人物成就
安南王莫登庸多次侵犯明朝疆域,占领了钦州市等地。毛伯温奉命讨伐安南,既用军事攻略,又用政治攻势。他调集两广、福建省、湖北等官兵12万余人,分三路包围莫登庸,又向安南官兵宣传“揖让”政策,昭明只要“归顺明朝,既往不咎,官复原职。”起初,莫登庸自持勇悍,企图负隅顽抗,后来他看到毛伯温治理的军队纪律严明,装备精良,斗志昂扬,加之下属将士、州府官吏受“揖让”政策的感召,已分化瓦解,纷纷归顺明朝。莫登庸无可奈何,乖乖地归顺了明朝,称臣纳贡。毛伯温不费“一刀一箭”平定了安南,做到了靖边安民,创造了明朝有史以来兵不血刃的伟大战绩,成为杰出的军事家。其后,毛伯温又稳固边防,修筑了很多防御措施,为明朝的边防作出了贡献。毛伯温气宇沉毅,临事决机,不动声色,安南之役,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轶事典故
帝王赠诗
嘉靖十八年 (1539年) ,安南(即今越南) 叛乱,毛伯温奉命出征安南,朝廷派兵讨伐。朱厚熜亲自写了《送毛伯温》,赠予当时的将军毛伯温。
芟夷绝灭
明嘉靖十八年(1539 年),世宗命毛伯温督军征讨安南(即今越南)。12万大军驻广西壮族自治区,欲一举讨平。广西参政翁万达上书毛伯温说:招抚成功,是上策;以武力威胁他们投降,是中策;夷绝灭,终为下策。毛伯温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抓获安南间谍丁南杰,翁万达为其松绑,予以优待,让他回去宣扬“天朝兵威”。安南国王登庸大为惧怕,乃降明史。
俞大猷
嘉靖十八年(1539 年),俞大猷上书兵部尚书毛伯温《上两广军门东塘毛公平安南书》。得到当时的尚书毛伯温的赏识,但一时无机会重用。嘉靖二十一年,鞑俺答大举攻山西省,至太原市城下,一路焚掠。为此,朱厚熜下诏征调全国勇武武士,俞大自荐报名,毛伯温见其名遂将其介绍到宣大总督翟鹏手下。翟鹏召见俞大献,与其论兵,见其言辞不俗,遂走下堂向其施礼致歉:“我不应当把你当成普通的武人。”但并没有重用俞大献。后来,毛伯温调俞大献任漳州市守备。
修三贤祠
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毛伯温有感于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登吹台赋诗,就在李白所写《梁园吟》那面墙的旧址上修建了三贤祠,以示他们的不朽诗作,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的纪念与歌颂。
美利渠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巡抚毛伯温令中卫市文武官员率夫丁整治渠道,开凿新口,改名为美利渠。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伯温气宇沉毅,饮兼十人。临事决机,不动声色。(《明史》评)
毛伯温能任翁万达、张岳,以成安南之功,不失为持重将。万达饬边备,整军实,其争复套,知彼知己,尤深识远虑云。(《明史》评)
参考资料
明史.识典古籍.2024-01-31
毛伯温.吉水县人民政府.2024-01-31
《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 三位诗人在开封的故事也很精彩.今日头条-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2-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仕途多舛
出征安南
稳固边防
削籍病逝
主要作品
人物成就
轶事典故
帝王赠诗
芟夷绝灭
俞大猷
修三贤祠
美利渠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