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衡(1939年9月出生),笔名半聪,辽宁凤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956年考入
东北地区美专附中,1964年毕业于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杨德衡以其工笔重彩的花鸟画作品而闻名,尤其擅长绘制鹤,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致力于花鸟画与山水画相结合,追求花鸟画的“大境界”,扩展了花鸟画的
艺术语言,开拓了花鸟画新的表现意境。他的作品传递出清纯刚正、平和雅致的气息,深受国内外
收藏家的喜爱。
人物简介
师从
赵梦朱、
钟质夫、郭西河教授,继承“京津画派”花鸟画精髓。擅长工笔重彩,精通没骨法,兼长小
写意,尤精绘鹤。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致力于花鸟画与山水画相结合,追求花鸟画的“大境界”,扩展了花鸟画的艺术语言,开拓了花鸟画新的表现意境。作品传递出清纯刚正、平和雅致的气息。
继1964年毕业创作《稻香季节》在全国花鸟画坛产生强烈反响之后,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部分获奖。有20余幅作品由
中国美术馆、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北京市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外交部
钓鱼台国宾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总后京丰美术馆等国家级单位收藏。先后在
新加坡、
韩国、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
深圳市、
台北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
沈阳市、
大连市、
青岛市、
烟台市、
珠海市、
中山市、
江门市、
东莞市、
丹东市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杨德衡画集》《杨德衡从艺50周年写生作品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德衡》。著有《写意鹤技法》《
鹤的画法》《杨德衡画鹤》《杨德衡画没骨画》等。
作品风格
杨德衡的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擅长工笔重彩,兼长
没骨、小
写意,尤精绘鹤,作品“雅俗共赏”。杨德衡进入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班学习,从师
赵梦朱、
钟质夫、郭西河先生。学传统、师造化,深入生活,奠定了杨德衡为人从艺的思想起点与专业能力。
从《稻香季节》到《春归图》,画家杨德衡坚定地走了一条新的花鸟画创作道路,尊重传统又不为传统所拘束,以科学的思想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充实、发展传统,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创作道路。三十多年的刻苦实践证明:花鸟画同样可以画出深重大的时代主题,在表达思想深度上,在传达博大的意境上,独树一帜。
主要作品
1964年: 《稻香季节》。
1979年: 《搏击》《护花神》《林中鹤舞》《长白花红》。
1980年: 《富丽和平》。
1981年: 《傲雪》。
1982年: 《动物四条屏》4幅。
1983年:《春归》《问世》《自立》《梦乡》。
1984年:《鹤乡恋歌》《教子》《初试》。
1985年:《情侣》《哺育》《思亲》《初雪》。
1986年:《乡情》《舞恋》《迎击》。
1987年:《南归》。
1989年:《寒塘鹤影》《鹤舞》《鹤魂》。
1991年: 《醒狮图》。
1992年:《鹤乡图》《猛图》。
1994年:《古藤逢春》《劲松瑞鹤迎朝晖》《觅》。
1995年:《春归》《亲子情》。
1997年: 《春归图》《初雪图》。
1998年:《十二生肖》12幅。
1999年:《初雪落雁》《大雄风图》《清夏图》。
2000年: 《鹤的一家》。
2001年: 《六合同春》《霜重色愈浓》。
2004年: 《飞舞》《鹤乡春梦》。
2005年: 《母子图》《长白山花烂漫时》。
2006年: 《我的家我的天堂》。
2007年: 《澄明时光》《昨夜风雨后》《谧》《重聚首》《山魂》。
2008年: 《亲情系列》8幅、《倒春寒》。
2009年: 《惊鹭图》《鹤家乡图卷》《远征图》《家园》《群仙图》《鸡系列》13幅。
2010年: 《曦鹭图》《鸭绿江畔》《鹊巢》《四喜图》。
2011年: 《群仙戏碧莲》《飞越喜马拉雅》《荷塘双侣》。
2012年: 《秋色图》《风韵犹存》《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四季图袖珍卷》《盛荷图》《盛荷图卷》《清趣》《清风香远》《母爱》《戏雪图》《荷花团扇》10幅《鹤亲情系列》15幅。
2013年: 《梦芙蓉》《牡丹团扇》10幅。
个人画展
1995年6月12日 韩国
春川市 三人作品联展暨杨德衡中国画展。
2000年9月19日
中国美术馆 杨德衡鹤乡情画展暨杨德衡鹤乡情画展学术研讨会。
2001年7月7日 青岛展览中心 杨德衡鹤乡情画展。
2001年7月15日
烟台美术博物馆 杨德衡鹤乡情画展。
2006年12月19日
鲁迅美术学院 杨德衡从艺50周年回顾展暨杨德衡从艺50周年回顾展研讨会。
2010年12月23日 上海
刘海粟美术馆 杨德衡画展。
2011年6月3日 珠海 古元美术馆 杨德衡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
珠海站)。
2011年6月25日
中山美术馆 杨德衡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中山站)。
2011年10月25日 深圳
关山月美术馆 杨德衡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深圳站)。
2011年11月11日
广州美术馆 杨德衡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
广州火车站)。
2011年11月19日 江门美术馆 杨德衡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
江门站)。
2011年12月1日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杨德衡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中国澳门站)。
2012年9月11日 香港大会堂 杨德衡花鸟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中国香港站)。
2012年10月11日 东莞 岭南美术馆 杨德衡花鸟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
东莞站)。
2014年8月23日杨德衡花鸟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
台北车站)国父纪念馆 台北。
2014年9月24日杨德衡“回家”画展——两岸四地个人巡回展(
丹东站) 丹东美术馆 丹东。
2016年4月16日 艺海之旅——杨德衡从艺60周年学术展
辽宁省博物馆 沈阳。
2016年10月1日 “天籁鹤鸣”杨德衡花鸟画作品展
大连市十五库艺术中心 大连。
重要收藏
1988年《鸣雪图》由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1989年《寒塘鹤影》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京西宾馆收藏。
1992年《鹤乡图》由北京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收藏。
1993年《群英图》由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95年《春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京丰宾馆收藏。
1996年《亲子情》由台湾艺术教育馆收藏。
1997年《春归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京丰美术馆收藏。
1997年《秋江冷艳图》《幽湖倩影图》《双鹤沐春图》《英姿欲展图》《群喜闹春图》《月夜飞鸭图》《和平仙子图》《双鹄玄图》《大富贵图》《唯有此花闻不厌》由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00年《鹤的一家》由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01年《六合同春》由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3年《九九归一》《海棠》《水仙》《藤萝》《玉兰》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收藏。
2010年《家园》《鹊巢》由上海
刘海粟美术馆收藏。
2011年《舞神图》《欲洗霜下涧边》由珠海古元美术馆收藏。
2011年《河塘十里香》由江门美术馆收藏。
2011年《鸣荷图》 由澳门基金会收藏。
2012年《鸣秋图》《湿地之神图》由东莞岭南美术馆收藏。
获奖记录
2005年《长白山花烂漫时》入选“
辽宁省纪念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书法
摄影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2003年《南归》入选“全国书画院作品展”,获
优秀奖;
2001年《霜重色愈浓》入选“辽宁省庆祝建党80周年美展”,并获铜奖;
2000年书法作品荣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型艺术展”特别金奖;
1994年《古藤逢春》入选第八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2年《搏击风云》获得“纪念
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中国画展”佳作奖;
1989年《哺育》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88年《南归》参加“
辽宁省第二届国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1984年《春归》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及辽宁省政府颁发的1983年优秀文艺作品奖。
作品市场
杨德衡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对于自己的创作有着高度的“学术自觉性”。在这个艺术市场风起云涌的时代,杨德衡依然坚持先勾草图、画
素描稿再画色彩稿,这样认真的创作过程。一遍一遍反复推敲,虽然这样可能会比别人画的速度慢很多,作品的数量少很多,但作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面对市场杨德衡不宣传、不炒作,不为市场所“心动”,这样的画家在当今的时代凤毛麟角。
业内人士分析,杨德衡是新
中原地区继
徐悲鸿、
齐白石、
傅抱石、
李可染等大师之后的第二代中国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稻香季节》在1966年就与齐白石、徐悲鸿、
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
潘天寿、
黄胄等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在日本
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 共同展出。60年代是绝对没有炒作的年代,完全要靠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才能代表国家出国展出,由此可见杨德衡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近现代大师们相比,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已经拍出几百万、上几千万甚至过亿的价格,杨德衡的作品是被市场所严重低估的,价格严重偏低,在不久的将来,杨德衡的作品将会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藏家意识到杨德衡作品的巨大升值潜力,将收藏投资的目光投向了杨德衡的作品。因此,业内人士建议
收藏家与艺术品投资者应及时抓住杨德衡作品价位偏低的有利时机,收藏杨德衡的精品之作。
视频纪录
2002年
辽宁卫视为杨德衡先生拍摄专题片《与鹤共舞》。
2010年杨德衡先生拍摄纪录片《鹤翔云天》——杨德衡国画艺术。
2011年杨德衡先生、杨光迈先生在澳门有线电视台录制访谈类节目《澳门菁点》。
2012年杨德衡先生拍摄纪录片《杨德衡花鸟画艺术》。
2013年杨德衡先生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杨德衡艺术人生》,共6集。
名家点评
杨德衡的作品《稻香季节》是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性转折,将来要写进美术史。这幅作品成为新时期花鸟画反映时代变迁,反映人民生活和人民审美需求,进行艺术本体变革的代表作品。
杨德衡的鹤画得很好,还有很大潜力。画鹤的背景色彩更加丰富了。
杨德衡的作品《春归》很好,色彩明快。《问世》也很好,背景色彩和谐统一。
我对杨德衡先生作品的评价是:“写生妙笔,体兼徐黄;晴空舞鹤,气象辉煌。”
尤其是他对
丹顶鹤的创作,千姿百态,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使人百看不厌,形态的丰富多采,与历史上唐
薛稷、
周昉、宋
宋徽宗,以及元、明、清以下诸家之作,大为异趣。尤其是
清代以后的作品,大都单调乏味,什么“松鹤遐龄”“鹤鸣九皋”之类,已形成为世俗之作,远非我们要求的多种情趣。
今天,杨德衡先生独树一帜,使自然中的鹤群返回自己广阔的家乡,或翔于太空,或伫立溪岸,或鸣或,姿态万千,回归大自然,把观者引向海阔天空的境界,这正是艺术魅力之所在,值得回味。感谢杨德衡先生给予人们美好的精神资源。给现代艺术史增添了可喜的光辉。
杨德衡的作品很好。品味高。很有生活,又有传统,千万不能丢了传统。看你的画让人的灵魂有一种净化。这一点很重要的。很难得的。
杨德衡的作品非常好。色调很美,鹤的形象、动态也很美,给人一种非常纯净的美感。
向杨先生这样到生活里去,认真的观察、写生,而且基本功又那么好,这样的画家不多见了。
融汇传统斟酌造化自运心源独成格调,观德衡画集深知其精研古法善师造化,又复贯融西艺发运心裁,乃能笔精墨妙独出手眼也。
杨先生不是完全以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来画鹤,他的鹤充满了生活气息,花鸟画像这样的表现手法还不多,显得很生动,给人一种新的面貌。我认为是比较突出的。
德衡说他画鹤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寻到一种摆脱小我物欲的境界。我想这是最宝贵的。诚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脱去尘浊”、“皆成天趣”,好作品当从这里来。正是由于他从这样的高度对待艺术创造,他的作品才能够达到“存真、扬善、至美、播爱”的境界,传递给人们一种平和友善、清纯刚正,充满对生活、对生命的至爱信息是很自然的。
李浴
杨德衡以其生动传神之笔首先打动你的是情之激动、爱之温馨,这自然是画家的情感注入而使之“拟人化”的结果。再从其取景、章法、色调、技法等等方面来说,杨德衡一反常规使鹤返璞归真,将其置于湖泽、芦苇、水草、晴空、月色等等大自然之中以得其天。在运用传统的工笔重彩花鸟技法上,在不失其为民族风格之韵味总体感觉上,还可以看出在色彩的
渲染上,整个画面之不露白上等等方面是参着西法,处处都显出其独具的创作性。
杨德衡先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本功,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有一直很旺盛的创作欲望。所以,在广泛涉及
中国画各个门类的情况下,他的花鸟画,特别是画
丹顶鹤有更突出的飞越,成绩非常明显。他的画还是反映了我们这一个时代,中国画发展进步。
他画仙鹤,描写仙鹤的一生,把仙鹤“拟人化”“人格化”,把仙鹤画的千姿百态,这种作品如果头脑里只有符号是绝对画不出来的。
花鸟画在新的时代背景,如何反映一种时代精神,如何与人民生活贴近,杨德衡先生是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构思,所以《稻香季节》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因此可以看出,杨德衡先生是位动脑子的画家,是位有思想的画家。他自号“半聪”, 他太自谦了,有些大智若愚的味道吧,我想是大聪明。
另一件作品是我们
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傲雪》。这件作品作为纪念建党60周年的花鸟画一般是很难画好的。我想德衡先生是经过了认真的艺术构思,带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在雪地里边落着雪的枝条结合灰色的山岩,衬托出蓬蓬勃勃一簇一簇的红花,在一个立幅的构图里边有一种崇高之美。有一种壮烈之美。
德衡先生画的
丹顶鹤,特别是比较精彩的《鹤乡图系列》组画,通过表现仙鹤的各种动态、各种生活,都是非常令人感动、非常亲切、非常自然,也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画家,这样认真的深入到鹤的家乡去,研究鹤的生态。杨德衡先生创作的鹤不同于
宋徽宗的鹤,赵的鹤表达的是如意,而杨德衡的鹤是
天人合一,他从人和自然关系的角度,从人和自然之间
生态平衡的角度画鹤。鹤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有爱情的,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是有灵性的动物,鹤与人也有感情交流,折射出人的一种精神生活。这一类作品是很有特色的。
杨德衡不是专门画鹤的画家,也不是什么“鹤王”,他比较多地画鹤,只是情感所致。他画鹤,研究鹤,特别是在技法上的努力,突破一些传统的程式。自称“王”者应该引以为鉴。
看杨德衡先生的画展,确实有一种很新颖的艺术感受。从构思、构图、画景都有一种生活里头的自我审美感受的艺术转化。我觉得这是艺术成功的灵魂和关键。
杨先生的作品都能感到有一种深深地审美感动在做为艺术的酵母,有一种对大自然的亲切的感怀,然后去提炼自己的语言,创造自己的画境,给人的是一种诗化的、诗意的感动,不是冷漠的,不是技巧性重复的东西,所以是一种创造。
我看完杨德衡先生的展览印象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脱俗,因为鹤这个题材很难画,“
丹顶鹤延年”成了一个公式,他的作品能脱俗很难得。
第二是很生动,他作品的生动是从生活中来,而不是过去的那种从临摹中来,他的作品不是僵化的程式而是很有生活气息。
第三是抒情,画展的题目叫“杨德衡鹤乡情画展”,他是带着感情来画的鹤,他在观察鹤的生活当中把自己投入进去,与鹤交朋友。
第四是大气,为了把生活气息体现出来,把自己的感情画出来,他从工笔慢慢迈向了
写意,他创造了一种写意鹤,逃脱了宫廷的僵化。
所以我觉得脱俗、生动、抒情、大气是我对他的四个印象。
杨德衡先生的绘画艺术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同时吸收了很多新的表现方法。在他对
丹顶鹤的表现当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表现了他很高洁的志趣。
赵立忠
我感觉到杨德衡先生的作品并不是从生活中照搬,加入了艺术的提炼,更简洁。刚才一边看着画册一边看杨先生人,突然有一种感觉,杨先生已经和你的鹤化为一体了,“人鹤合一”了。
以我对杨德衡的了解,他在工笔花鸟画上的大境界,画得如此大气,首先源于他思想境界的高远和性情的朴实淳厚。在时下的
中原地区画家群体之中,他属于能够自觉地把自己与
社会主义祖国、
华族和党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画家。同时,在他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之中,始终有为促进中国花鸟画创新事业而尽心尽力的使命感,我觉得这是杨德衡的思想境界获得升华,超越个人名利得失的关键,也是他花鸟画大境界的底蕴。
杨德衡的
工笔画巨作《春归图》以
丹顶鹤群高飞的神韵、形态、节奏和景致的搭配,表现了超越于鹤与景及个人情趣的大思、大情、大境。作品不单纯是场面大,空间大,关键是人的心胸大,他是从一个比较高的生活观照点来看鹤、看人,他的花鸟画把这种“大境界”能画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在绘画审美格调方面,追摹经典与追求精品的创作意识贯穿于杨德衡先生花鸟画创作的全部过程。在传统题材的开掘与时代表达的结合方面,杨德衡先生“精研古法”,力求出新。创作于1997年的巨幅工笔花鸟画《春归图》,德衡先生以精熟的技法驾驭着巨幅画面,在构图、笔墨、设色、工与写、花鸟画与山水画结合等方面做了艰辛而成功地探索,局部的精到严谨与全图气韵生动相得益彰,创造了巨幅花鸟画的大意境呼应时代大情感、大主题的成功范例。
建党60周年的时候,
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杨院长一幅《傲雪》。画的是白雪覆盖之下怒放的的
杜鹃花属。今天我们看,仍然被杜鹃映雪开放,灿灿的精神,艳艳的色彩感到使人精神一振。由此也能够联想到我们党艰难曲折的经历,诞生国家的艰难历程。那么这也就是花鸟画
除了它审美愉悦的功能以外,它的社会功能、对人的教化功能,对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感染功能的作用。
钓鱼台国宾馆收藏的没骨画巨制《初雪图》,是新时期
中原地区花鸟画的一幅精品力作。从另一侧面展示出杨德衡先生作为当代花鸟画大家的全面修养和对没骨画这一绘画传统继承与出新。
邬国印
杨德衡先生的作品《春归图》,在几方面画的非常成功:
第一是,作品把场面的铺排和环境的营造上,用全景式的手法,场面非常宏大,有气势。山水画和花鸟画结合的是非常成功的。
第二是,他是工笔和写意兼擅的画家。他的画面上的主体鹤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细微处他用小叶劲笔来画,环境的处理则用大排笔浓淡相间,很好的解决了虚实关系,透视关系。
第三是,传统与现代、中西画法的结合做的非常好。适当的体面关系、
透视关系处理的十分到位。画面上
赤颈鹤与小鹤很有空间感、真实感。
第四是,写实与浪漫相结合。拟人化、象征手法、比兴手法是杨先生画画的一个特点。“严冬过尽、急切还乡的
丹顶鹤”,做了形象的比喻,意境好。主体好。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和手法的完美结合,堪称当代中国花鸟画的一幅杰作。
杨德衡先生的鹤画迁得妙想,皆成天趣,清纯刚正,平和雅致,达到了一个至臻的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杨老师作品的时代感和创新感,除了技法层面之外,还体现在他构图上的修养。他不是很表浅的
形式主义。他的作品在和自然的距离上,在构成的意识上,把握了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很自然的分寸,非常精到。这些鹤它们飞翔组成的韵律线,渲染的背景痕迹形成的点、线、面的关系,和这个画面的主型、副型,哪个地方有一颗草,或有几颗草,都安排的很有学问。我认为一幅画挂在墙上,第一眼把人抓过来主要是因为它的构图,然后再去看它的内容,再品味它的情感。杨老师的构图能力彰显了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