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动物医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其前身溯源于1936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始设的畜牧兽医组。1958年学校成立畜牧兽医学系,1984年分设为畜牧系和兽医系。1998年两系合并为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2002年正式更名为动物科技学院。2007年9月动物科技学院分设为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
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方向的多层次办学体系。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院设有临床兽医系、基础兽医系、预防兽医系、动物生物技术系;动物医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兽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动物生物技术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
学院建设有农业部动物生殖生理与胚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干细胞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陕西省胚胎干细胞研究中心,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陕西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和畜禽疫病防治与畜产品安全科研平台。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西安宠物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标本馆等校内教学(科研)试验基地4个,主办《动物医学进展》学术刊物。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理学分会挂靠单位。
专业介绍
宠物医院设置有1个本科专业:兽医学
师资队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据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39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后稷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
资料显示,2010年,动物医学院有学生1117人,其中本科生665人,硕士研究生341人,博士研究生111人。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2000余人,著名的兽医学家,家畜产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王建辰教授,原西南大学副校长张家骅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段恩奎研究员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科学研究
经过长期的科研积淀,学院在动物胚胎工程、动物克隆干细胞工程、生物毒素与中毒病、家畜生殖内分泌、神经科学、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与优势,有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著名专家张涌教授首次攻克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和一批转人防御素基因克隆奶牛。著名专家窦忠英教授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获得心脏跳动样细胞团。
学院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学院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8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6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8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8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4项。
学院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不断加大和鼓励青年科学教育人员及研究生、本科生赴国外进修,攻读博、硕士学位,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等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了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领导团队
兽医学陕西省名牌专业)学制五年。主要开设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及兽医寄生虫学等课程;其中小动物医学方向主要课程还有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饲养与训练,动物生物技术方向还开设基因工程、动物细胞与胚胎工程等。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系统地掌握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防控措施及动物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控、动物检疫及产品检验、兽医卫生管理与监督、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硕士培养
基础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涵盖了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学药理学4个三级学科,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和新兽药研发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毕业硕士、博士85人,在读硕士生、博士生93人。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合作课题等各类项目22项,发表论文205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
教授:童德文、欧阳五庆、张小莺、李新平、杨鸣琦、赵慧英
副教授:陈树林、李引乾、张淼涛、卿素珠、罗延红、徐永平
讲师:周宏超、张琪、张文龙、丛日华、刘晓强、赵晓民
实验师:乔海莲、蒿彩菊、康志科、张联丽
研究特色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率先在国内开展畜禽神经解剖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神经解剖学著作,提出了中枢外反射弧新理论,在畜禽脑核团定位及内脏的神经支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神经肽和免疫因子的表达特点,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动物病理学制备出针对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表面抗原(MATSA)的单克隆抗体,为马立克氏病的相关研究及研制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人工合成出抗苦马豆素免疫原,诱导动物产生了特异性强、高效价的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得到分泌特异性抗苦马豆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制备出抗苦马豆素的单克隆抗体,为防治家畜疯草中毒探索了新途径;正在开展天然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新型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平台的构建及动物常见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新兽药研发2006年以来,已研制出多种液体纳米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在纳米兽药研究方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获得授权7项,在国内新兽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科研条件
现有由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兽医学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实验室和切片室等构成的基础兽医学研究平台。
预防兽医学
该学位1984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03年兽医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授权点,2004年预防兽医学开始招收博士生。多年来形成了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动物疫病防治、兽医公共卫生学3个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培养毕业硕士143名,在读硕士生109名,2004年以来培养毕业博士11名,在读博士生23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863和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陕西省重大科研项目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10余项;先后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3版,第4版)、《兽医公共卫生学》(第1版,第2版)和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主编著作20余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学术队伍
教授:张彦明、于三科、杨增岐陈德坤、张德礼
副教授:王晶钰、张淑霞、王爱华、许信刚、林青、穆杨、高云英
讲师:邢福珊、郭抗抗、刘芳宁、邱立、姜艳芬、齐雪峰、李丹丹
实验师:党如意(高级实验师)、张耀相、宁蓬勃
研究特色
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和病原致病机理研究建立了猪血管内皮细胞系,已传至122代,用其进行了猪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建立了猪肠黏膜上皮细胞系,已传至90代,用其进行猪腹泻性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畜禽新型疫苗疫苗研究用建立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研究成功了猪瘟基因工程细胞苗;研制成功了猪瘟病毒E0和E2基因共表达的鸡痘病毒活载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科活载体疫苗;研制成功了鸡鸡传染性囊病细胞苗和不同外膜蛋白型禽大肠杆菌融合菌株工程菌苗
畜禽重大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建立了区分猪瘟强毒感染与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和区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强毒株及弱毒株的RT-PCR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新城疫强、弱毒株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鉴别诊断方法;建立了牛结核病、猪支原体肺炎和兔波氏杆菌病的PCR诊断方法;研究制定了羊干酪性慢性淋巴结炎诊断技术标准(NY/T908—2004)。
科研条件
现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和畜禽疫病防治与畜产品安全科研平台(包括P2级细胞培养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临床兽医学
生物学学科在我院设有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和生理学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2000年、2004年先后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生,到2008年,培养毕业博士6人,硕士77人,在读博士生23人,硕士生71人。
本学科共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论文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获批23项。主编或参编国家教材《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畜禽神经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实验》等7部,出版专著10部。
学术队伍:
本学科形成了以张涌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发育生物学学术队伍和以欧阳五庆为学科带头人的细胞生物学及生理学学术团队及以范光丽为学科带头人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各团队的人员组成:
发育生物学专业:
教授:张涌、赵慧英
副教授:权富生、卿素珠、郑月茂、徐永平、雷安民
讲师:华松
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专业:
教授:欧阳五庆、李新平
副教授:张淼涛
讲师:张文龙、丛日华
神经生物学专业:
教授:赵慧英
副教授:陈树林、徐永平
讲师:张琪
研究特色:
发育生物学专业:
我院发育生物学形成了2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动物克隆和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2)动物形态发生机理研究。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机理、动物早期胚胎附植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胚胎早期卵裂极性发生研究、动物克隆胚胎发育异常及表观遗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以牛、羊克隆机理研究和动物形态发生机理研究为特色的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细胞生物学专业:
我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形成了以纳米技术研究为特色的优势专业。从2006年以来,已研制出多种液体纳米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项,已获得授权17项,在国内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神经科学研究:
率先以猪、羊和鸡为畜禽代表动物开展了脑的构筑、不同生理期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轴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系列研究,形成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对生殖调控的研究方向。以畜禽为实验动物模型,对动物重大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器官中神经肽、激素和免疫细胞因子的分布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动物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其研究新成果将为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科研条件:
(1)建立了动物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平台及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平台。
(2)建立了动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2个全国一流的创新平台。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室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被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高等学校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称号。
参考资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06-25
目录
概述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领导团队
硕士培养
基础兽医学
学术队伍
研究特色
科研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