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针新月蕨
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
披针新月蕨(Pronephrium penangianum (Hook.) Holttum)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植株高1-2米。根状茎长而横走,褐褐色,叶片长圆披针形,侧生羽片10-15对,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中部稍下处,在侧脉间排成2列,每行约6-7枚,无盖。
形态特征
植株高1-2米。根状茎长而横走,褐棕色,粗可达1.2厘米,偶有一二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可达1米,基部粗约7毫米,褐棕色,向上渐变为淡红棕色,光滑;叶片长圆披针形,长40-80厘米,宽25-40厘米,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0-15对,斜展,互生,有短柄,阔线形,中部以下的长20-30厘米,宽2-2.7厘米,渐尖头,基部阔楔形,边缘有软骨质的尖锯齿,或深裂成齿牙状,上部的羽片略缩短,顶生羽片和中部的同形同大,柄长约1厘米,叶脉下面明显,侧脉近平展,并行,小脉9-10对,斜上,先端联结,在侧脉间基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网眼,并由交结点向上伸出外行小脉,和其上的小脉交结点相连(有时中断),形成2列狭长的斜方形网眼,顶部2-3对小脉分离,伸达叶边。叶干后纸质,褐色或红褐色,遍体光滑。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中部稍下处,在侧脉间排成2列,每行约6-7枚,无盖。
生长分布
河南省南部(浙川)、湖北(巴东县建始县)、江西省庐山武宁县瑞昌市铜鼓县德兴市、玉山、宜丰县萍乡市井冈山市)、浙江省淳安县建德市)、广东省乐昌市连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湖南省张家界市、东城、慈利、怀化、黔阳、石门)、四川中部及西南部、贵州、云南(维西、漾濞、贡山、中甸、蒙自、易门)。除了在中国的广泛分布,披针新月蕨在印度尼泊尔锡金王国也有分布。群生疏林下或阴地水沟边,海拔900-3600米。
化学成分研究
披针新月蕨(Abacopteris penangina)系蕨类植物门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迄今为止各国学者仅对金星蕨属植物的药学成分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有关新月蕨属植物的药理学和化学成分研究则未见报道。该研究选择披针新月蕨(Abacopteris penangina)根茎作为实验材料,从披针新月蕨甲醇总提取物中制备了五个化学部位,并对甲醇总提取物及其分部位进行了抗菌和抗炎药药理活性成分研究。对总提取物和分部位体外采用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进行了抑菌实验观察,采用大鼠棉球致炎法来测试各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该研究应用经典的抗菌和抗炎实验方法对披针新月蕨甲醇总提取物和其分部位进行了初步的药理学活性筛选,并对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这为该药材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该药材的临床应用与新药开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披针新月蕨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02-0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分布
化学成分研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