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单丛茶
原产于广东凤凰山的乌龙茶
凤凰单丛茶,亦简称凤凰单丛、单丛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是乌龙茶四大类之一广东乌龙的代表,因出产于广东潮州凤凰山而得名:11,2009年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茶有700多年的历史。
凤凰单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与品质标准。简而言之,在民国及之前的传统模式中,凡采用优良的凤凰水仙品种进行单株采摘、单株制作,成品茶单独储存、单独销售的凤凰茶,才能被称为单丛茶;随着90年代嫁接换种技术的广泛应用,2010年起,只要符合《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枞)茶》(DB44/T820-2010)标准的水仙茶均可被称为凤凰单丛茶:18-22。
凤凰单丛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初制工序可分为: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焙火)六道;其中做青是单丛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序,是由碰青(摇青)和静置交替多次组成,是一个发酵的过程。通过做青,促进鲜叶中的青草气味转型,形成芳香物质与单丛茶特有的花香果味:110
凤凰单丛茶有“茶中香水”之称,按照成品茶冲泡后的自然香气,可将单丛茶分为蜜兰香、黄枝香(栀子花香)、芝兰香等,这一分类命名方法也在产茶区与消费者间广泛使用:16。
历史沿革
根据茶树的树龄推断,凤凰山最早的茶树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清代,凤凰单丛茶的前身凤凰水仙茶已经是全国24种主要名茶之一;民国时期,经过海外茶人的选送,凤凰水仙茶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荣获银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凤凰镇的主要茶树集中在中、高山区域;50年代,在政府的号召下,单丛茶向低山扩展;80-90年代,在交通改善、选育与嫁接技术推广的大背景下,凤凰单丛茶的获得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通过对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凤凰单从茶再次有了长足的发展:5-7,潮州凤凰镇于2008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定为“中国名茶之乡”。
传统上,只有潮安区凤凰镇乌山出产、采用凤凰水仙品系鲜叶加工而成的乌沃茶才称凤凰单丛,且只有春茶可采制单丛,夏、秋茶采制的称为浪菜和水仙,冬茶采制的称为雪片。:269-2702010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凰单丛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春茶、秋茶、冬茶均符合要求,保护范围则包括潮州市的30个镇、茶区:
特征与分类
凤凰水仙茶树原产于潮安区凤凰山,1984年被认定为国家良种。当地茶农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出优质的单株茶树,单独采制,故称为“单丛”(因凤凰水仙树形高大,本地俗写作“单枞”)。这些优质单株各具特色,口感、香型不同。为便于在产销中区分,茶农习惯根据茶树、鲜叶、成茶、所在地等的特征为单株命名,如黄金叶、锯朵仔、輋门等。1990年以来,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广泛应用,单丛不再只有单株采制,而包括一整个株系。:98,269:13-17,36:27-43
不同株系和成品茶通常按照香气类型分为十类:黄枝(栀)香型、芝兰香型、蜜兰香型、杏仁香型、玉兰香型、姜花香型、夜来香型、茉莉香型、桂花香型、肉桂香型。成品茶的香型与茶树基因和加工工艺都有关系,相近香型的鲜叶可以加工成同一香型的成茶,同一香型的鲜叶也可以加工成不同香型的成茶。:53-94:30-47
尽管株系多样、类型丰富,但凤凰单丛茶也有共通之处。优质凤凰单丛茶的特征可归纳为::145
采制流程
采摘
凤凰单丛鲜叶的采摘轮次与时间,根据茶树的平均海拔、品种株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由于气温偏低,只在春季采摘一轮;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茶区,气温偏高,则每年可采摘5-6轮次。通常的采摘规律是:4月中上旬采春茶,7月采夏茶,9月采秋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雪片茶(亦称为雪片茶)。不同季节所采摘茶叶的品质有所差异,其中春茶的内涵物质较为丰富,秋茶的香气较为浓烈。
鲜叶的采摘时间一般选在晴天的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其中最佳时间为下午1时至4时,原因在于晴天有利于晒青,同时下午采摘的鲜叶含水量适中:98-99。
晒青与晾青
晒青是指在日光或人造光源的作用下,使采摘后的鲜叶脱去部分水分,促进鲜叶的内含物质(如茶多酚氧化酶、儿茶素)与香气变化。主要的晒青方法有竹筛晒青、地板铺网晒青、人造光源晒青三种。竹筛晒青主要用于中、高山茶区或采茶量较少的情况;地板铺网晒青主要用于低山茶叶或采茶量较大的情况;人造光源晒青主要用于无法进行日光晒青的雨季:103-110。
值得一提的是,人造光源晒青(BORA-1000型高色温强紫外线晒青)是2013年起研制使用的创新技术,其以春季每天15:30至16:30的太阳光作为参照,光谱适宜乌龙茶晒青要求,解决了“雨天不能采摘”导致的产量损失问题。
晾青是晒青工序的补充,指将晒青后的鲜叶放在阴凉通风处,降低叶片温度,同时促进鲜叶中的水分均匀分布。晾青的关键点是要将鲜叶摊晾得尽可能薄,一般鲜叶厚度不超过3厘米,若摊晾过厚,容易导致叶片温度升高,进而加速鲜叶发酵,影响成品茶香气:103-110。发酵程度的不同是各产区乌龙茶之间的主要差别之一,实验证明,较重的发酵会降低茶叶中具有花果香味内涵物质的含量。
做青
凤凰单丛茶的做青是香气形成的关键步骤,由碰青(摇青)和静置交替多次,共同组成一个持续近10小时的发酵过程。碰青普遍采用手工或电动碰青机,通过对鲜叶的边缘进行碰撞,使叶片边缘组织破损,鲜叶内含物质的成分发生变化,形态上出现“绿腹镶红边”的特点。手工碰青主要针对产量相对较少的古树单丛或株系,通过双手有规律地摇晃竹筛两侧,使鲜叶边缘摩擦。电动碰青机主要针对产量较大的情况,每台机器碰茶量可达25-35千克,制茶人可根据鲜叶情况自行设置碰青机滚动的速度与时长。做青环节对于制茶技艺的要求较高,需要做到“看青做青”,即根据鲜叶品种、气候气温、晒青程度等,调整碰青与静置的时长:110-117。
杀青与揉捻
杀青亦被称为炒青,是指通过约220℃的高温炒制7-9分钟,迅速抑制鲜叶的氧化反应,降低鲜叶的含水量。目前在凤凰单丛茶的主要产区,普遍使用机械杀青。制茶人也需要通过鲜叶的采摘季节、鲜嫩程度、投茶重量和机器温度,灵活调整杀青时间。杀青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叶片因失水过多而干枯;杀青时间不足,则容易导致多糖茶多酚等物质的转化不充分,使得成品茶滋味寡淡:117-122。
揉捻紧跟在杀青之后,主要通过破坏茶叶细胞组织,使叶片中的汁液渗出,成品茶形成条索状,色泽油润,更耐冲泡。过往揉捻环节依赖人工操作,目前已普遍采用电动揉捻机进行。揉捻后的茶叶会聚成小团,制茶人亦需使用解团机器,将茶叶打散成均匀的条索:117-122。
烘焙
烘焙亦被称为干燥,是初制茶(毛茶)加工的最后工序,包含初焙、复焙、足火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从130-140℃、90-100℃、70-80℃依次降低,烘焙时间从10分钟、30分钟、2-6小时依次提升。烘焙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茶叶含水量,更耐储存,同时亦可发展香气,提升品质。目前常用的烘焙方式分为地灶烘焙(炭焙)与热风焙。通常品质较高的单丛使用炭焙,而针对产量较大的单丛茶使用热风焙。经过烘焙环节后,初制茶(毛茶)的含水量降到约7%,后续仍需要通过在精制过程中多次烘焙,降低含水量,提升茶叶品质:122-126。
精制
初制后的凤凰单丛茶已经可以直接饮用,但由于毛茶中含有一定含量的叶梗、黄片(老叶)等杂质,仍需要经过手工或机器筛选,使得叶片品质与规格趋于一致。过往,通过人工方式筛分茶叶,每天可精选约6斤,人工费用50元/天,即筛选成本达8元/斤,随着科技进步,使用智能的茶叶分选机,可以在区分茶叶含水率、含杂率、破碎率等基础上,将筛选成本降到约1.2元/斤,提升精制效率与成品茶品质:126-129。
通常在茶商销售成品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初制后的毛茶进行1-3次的烘焙(复焙),将含水量降到约5%以内,使茶叶更耐储存:126-129。复焙的环节,也可以有效地促进芳香类物质转化,提高单丛茶的香味与持久度。
品饮方法
单丛茶的冲泡方式可分为盖碗冲泡、小壶冲泡、大壶冲泡、冷泡等多种方式,在原产地潮汕地区普遍采用工夫茶艺作为冲泡技艺。为了突出单丛茶高香的特点,同时便于条索舒展,通常会采用容量150ml以内的盖碗或茶壶冲泡。以盖碗为例,在冲泡过程中可关注以下环节: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特征与分类
采制流程
采摘
晒青与晾青
做青
杀青与揉捻
烘焙
精制
品饮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