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建筑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面积1370平方米,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西安钟楼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目前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万历十年(1582年)迁建于现址。经过清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二十年 (1840年) 等经数次修缮。1939年曾被日军炸毁,同年政府组织修缮。西安钟楼从外观上来看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它的建筑基座为正方形,高度为8.6米,宽度为35.5米,是用青砖和白灰砌筑而成的。钟楼从地面到金顶共有36米的高度,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从内部空间来看,钟楼的结构美观大方整个楼分为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盖着绿琉璃瓦,整个建筑装饰精美,楼内贴金彩绘,画梁雕栋。
1956年西安钟楼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发展
前身
西安钟楼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距今已有1300年。西安钟楼起源于唐初皇宫钟楼和迎祥观钟楼。唐初的贞观四年(630年)开始在太极宫设置钟楼和鼓楼。贞观八年(634年)建立了永安宫,其中包括了钟楼和鼓楼。公元708年开始建造景龙观,景云二年铸成了景云钟,并悬挂在景龙观的钟楼上。公元741年将景龙观改为迎祥观。在金元时代,在长安广济街口建迎祥观 (景龙观)。
明清时期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本位于今西大街广济街口。其后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成为一座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除了基座外,迁建时完全保留了原来的结构。钟楼建成后,龚贤创作了《钟楼歌》并刻石于钟楼内。
顺治六年(1649年)在西安府城内结合钟楼与东、北大街建立“满洲八旗驻防城”,简称“满城”,专供八旗驻防军和满人居住。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添驻左翼满洲八旗、汉军八旗,满城已经无法容纳增加的人口,于是在西安府城内东南隅、满城之南,建立“汉军八旗驻访城”简称“南城”或“汉军城”专供汉军八旗居住。西安钟楼作为满城城墙的西南部角楼,增加了军事防御功能。
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巡抚张楷根据本明初年的原始构造对西安钟楼进行了修缮,将原先室内悬挂的唐代的“景云钟”移到了室外,使得报时之声可以传播的更远。之后,钟楼经历了多次修缮,包括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等。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曾经驻扎了军队,在楼下的四个门洞被封闭成为临时牢房,用于拘押进步的人士和革命青年,同时铜制的金宝顶被盗卖,钟楼的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20世纪40年代初,外围盘道被开通,钟楼的门洞再也不用作通道。
西安钟楼因地势较高,成为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也成了日军轰炸的目标。1939年10月,日本飞机对西安市进行轰炸,西安钟楼西门正中部位损毁严重。
1939年11月西安钟楼修建工程项目在工程处会议室开始招标,并请陕西省审计处派员监督,以示慎重。修建过程中,由于缺少建筑材料不得不使用旧砖,再加上还要防备日军空袭,所以直到1940年2月才修缮完成。
新中国时期
1953年至1958年,国家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楼的台基座,拆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栏杆,翻修了全部门窗。楼的内外进行粉刷油漆,并按原样装置了鎏金顶和增加了避雷设施。
1980年至1985年加固了基座,更换全部的屋面绿琉璃瓦和糟朽木柱并重新油漆。
1990年西安市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决定仿制唐景云钟。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1997年1月,沉寂了数百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仿制的景云钟挂于楼基座的西北角。
建筑特色
建筑形制
西安钟楼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整体造型宛如一件扩大了的工艺品。由于钟楼位于四条大街的交叉处,因此采用了四面统一集中的形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完整的。它的建筑基座坚实平稳,上部是四面空透的带柱廊和玲珑剔透的木结构楼阁,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和体型上的对立统一。
从外观上来看西安钟楼是一座建筑面积为1377.64平方米的“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它的建筑基座为正方形,高度为8.6米,宽度为35.5米,是用青砖和白灰砌筑而成的。基座的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度6米、宽度6米的券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互穿通。钟楼从地面到金顶共有36米的高度,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
结构特色
整个楼分为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盖着绿琉璃瓦,楼体则采用木质结构。一层大厅,面阔7间,进深3间,大厅的四面都有门,周围是平台,顶部有方格彩画藻井。从一层大厅的东南角的扶梯可以盘旋登上二层大厅,二层采用梁架结构,使用了砌上明造的方式,柱子采用通柱,攒尖顶则采用了抹角梁和井口枋,并带有宋元做法的痕迹。
从内部空间来看,钟楼的结构美观大方。柱子、梁、枋、斗等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用材标准,加工手法高超。钟楼采用砖木结构,地面有立柱,柱上有横梁,禅卯结构紧密,斗栱支承构件突出了“重檐三滴水”的效果。在保护和缓冲建筑的同时,钟楼也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思想。
装饰特色
整个建筑装饰精美,楼内贴金彩绘,画梁雕栋。四面的大门都是漆红色的,每一层的门上还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例如“木兰从军”“嫦娥奔月”“西厢听琴”“伯乐相马”“柳毅传书”和“八仙过海”等,这些雕刻构图优美且工艺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楼的翼角飞翘,下方悬挂着铎铃。楼顶上的琉璃莲花宝座上还有一个6米高的圆形鎏金宝顶,更加突显了庄严和富丽堂皇,展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文物遗存
景云钟
景云钟是李旦景云二年(711年)所造,最初供奉在迎祥观(原名景龙观),位于西大街广济街口。这座钟由铜和锡的合金青铜铸造而成,共分为五段,使用了26块铸模。该钟重约6吨,高247厘米,呈现六角弧形,上下部分分别是尖锐和宽大的设计,口径为169厘米。钟身自上而下分为三层,每层都有带有祥云和蔓草图案的突出线条,分成六格,共计十八格。除了下部的中格有铭文外,其余格内分别铸有飞天、腾龙、翔鹤、走狮、朱雀不死鸟、牛等图案。四个角上各有4朵祥云,使钟看起来生动而别致。还可以看到有8个区域采用相同的斜十字交叉图案,每个区域都有4枚凸起的钟乳石,共计32枚。这些钟乳主要用于强化钟体的结构,并且调节音质和音律,使钟声更加纯美洪亮。
然而,由于安史之乱迎祥观和钟楼都化为灰烬,景云钟也被废弃不用。直到后来的明代,钟楼在原址上被重新建造,景云钟才再次露面。1953年,景云钟被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对景云钟录制了音频,将其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钟声”来迎接新年和告别旧年。
碑刻
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一方是由陕西省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在碑文内容是:
“西安钟楼,故在城西隅。徙而东,自予始。楼维筑基外,一无改创,故不费县官而工易就。无何,予告去,不及观其成。乃漫歌手书,付成、长二令,备撰记者采焉。歌日:羌兹楼兮谁厥诒?来东方分应昌期。把终南兮云为低,凭清渭兮街朝曦。鸣景阳兮万籁齐,章木德兮莫四隅。千百亿祀兮钟不移。万历十年岁在壬午春人日蜀内江病夫宁澹居士龚懋贤书。”
一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最后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
楹联
西安钟楼二层四面的门柱上各有一幅楹联,均为今作。北面:“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西面:“十代京六合一统,九州奥域八水分流。”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新风开元焕物华。”东面:“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相关文化
文化活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西安市文物园林局于西安钟楼举办了“明清文物展览”,展品为1949年以来在西安出土和征集的铜器、瓷器、景泰兰、家具等,如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回纹碗、明成化弘治年间的青花麒麟盘、明万历年间的海水奔马鹿纹大碗、清乾隆的釉里红龙凤纹胆形瓶、清咸丰年间的青花釉里红龙钵等。
1999年“千禧”年来临之际,中国推出三大城市作为重大庆典活动中心,西安即是其中之一,而活动中心的主会场就设在钟楼。
2006年4月份,西安钟楼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景区”评选活动中获银奖殊荣。
2006年于右任书法作品在西安钟楼上展出,共同展出的还有他为西京民意小学筹募基金书画展而作的《钟进士像》,而这幅画是目前海峡两岸所知的于右任惟一的一幅传世画作。除此之外西安钟楼曾成功举办过齐白石画展。
2007年西安钟鼓楼举行“晨钟暮鼓”仿古表演活动,每日上午9时、正午12时、下午3时,西安钟楼上的景云钟分别鸣响24声;傍晚6时,首先鼓楼上的二十四节气鼓齐鸣,然后闻天鼓鸣响24声以报暮时。辛亥革命后,钟楼改为按点报时。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不再撞钟。这此活动标志着钟鼓楼保管所全面恢复“晨钟暮鼓”报时仪式。
2009年西安钟楼举办了中国古钟精品展,共展出了明清时期的46口古钟,其中包含了古钟里乐钟、朝钟、佛钟、道钟等种类。还有7.7厘米高、0.3公斤重的日本小铜钟,这些展品都来自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另外,钟楼二楼大厅舞台上设置仿秦乐府编钟,定时表演《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曲及民族舞蹈。展览期间,还举办仿古仪仗表演和新年祈福敲钟活动。
2019年由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与宜兴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荆邑之光-宜兴历代紫砂精品展”在西安钟楼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从清代到当代宜兴紫砂器70余件,以及宜兴紫砂的原料、工艺、制作工具和发展脉络。
2020年由闫妮张嘉益主演的电视剧《装台》开播,该剧从西安市取景,剧中展现了西安的地方小吃,如羊肉泡馍、三原熏鸡等;特色建筑西安城墙、西安钟楼等。全面展现了西安的人文风貌。
文创作品
2003年4月中国邮政伊朗联合发行一套邮票《钟楼与清真寺》,其第一枚就是“西安钟楼”,图案为钟楼邮票小版背景图,是丝绸之路从长安到伊朗伊斯法罕部分的路线图,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伊斯法罕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这是邮票背景图上第一次反映丝绸之路从起点长安出发的路线图。
2021年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的首届西安市优秀文创产品和文创产品示范店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会上展示钟楼、鼓楼、小雁塔大慈恩寺塔等西安古建摆件,用精巧还原古迹,让这些“西安地标”方便被游客携带到五湖四海。
价值
军事价值
钟楼经纬四门,是最理想的城防指挥中心,同时由于居高临下位置的优势,使其易守难攻。在民国初年,陕西靖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时,警备旅司令耿直率领700名士兵占领了钟楼。他们使用机关枪和小炮轰击北院门的督军府,督军陈树藩尽管拥有两万名士兵,却无法抵御他们的攻击。
艺术价值
钟楼的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方形基座,基座上方是两层木结构的三重檐楼阁建筑。整个建筑从地面到宝顶的高度约为108米,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377.64平方米。楼内设有方便上下的盘旋楼梯。楼内檐下和室内的梁、枋、斗棋、天花以及柱头上都绘有彩画,图案与构件形式紧密结合,色彩丰富多样,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等各种样式。它是中国现存众多钟楼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全国同类建筑中独居前列,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工艺和审美水平。
文化价值
西安钟楼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曾成功举办过齐白石画展、明清名人字画展、仿秦乐府编钟表演、于右任字画展、钟楼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大型展览。此外,还有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钟楼本身,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收藏了450余件(套)字画、瓷器、明清家具、景泰蓝漆器等各种类型的藏品。它们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保护
1953年起,国家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楼的台基座,拆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栏杆,翻修了全部门窗。楼的内外进行粉刷油漆,并按原样装置了鎏金顶和增加了避雷设施。此次维修使钟楼恢复了原有的辉煌,也加强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1953年,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成立,最初为西安鼓楼陈列馆。
1956年西安钟楼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成立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主要负责西安钟楼鼓楼的日常维护维修、安全保卫和参观接待。
1980年至1985年加固了基座,更换全部的屋面绿琉璃瓦和糟朽木柱并重新油漆。
1996年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单位范围的划定也进一步明确,重点保护区为钟楼基座四周边内,一般保护区为由重点保护区外延3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由一般保护区再外延72米。这一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钟楼的保护力度,确保了其文物价值的传承。
同年钟楼进行了墙体除碱、宝顶维修、海及勾栏更换工程。
2004年开展了钟楼屋面、外檐彩画清洗、加固维修。2011年对钟楼屋面进行了保养维护工程。
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批准,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将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的基本原则下对钟楼宝顶、屋面、檐口、飞、外金柱进行闭馆修缮工作。
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计划经过钟楼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确保西安钟楼的安全,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和地铁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保护文物的具体方案,先后完成了《西安地铁二号线对钟楼影响专题研究成果》等方案和研究成果,从数值模拟分析等多个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古建筑沉降标准,并确保了工程实践的可行性。经过实际检验,前期设计的文物沉降指标符合工程需求,钟楼的沉降值均在允许范围内。
2020年钟楼宝顶、屋面、檐口、飞椽、外金柱进行闭馆修缮工作。
相关轶事
传说,朱元璋刚刚登基后,渭河平原连续发生地震。民间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城墙下隐藏着一条秘密的暗河,河中栖居着一条蛟龙。每当蛟龙翻身时,整个长安会震动起来。朱元璋感到非常不安,这时道士和术士们提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在西安的城市中心修建一座钟楼,因为钟声被认为是天地之音,可以平息蛟龙的怒气。朱元璋专门修建了钟楼,并将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从景龙观搬到了西安的钟楼中。这座钟楼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象征,也成为了对抗蛟龙的力量来源。
西安钟楼的楹柱上镌刻着这样一副楹联:“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对于这副楹联,霍松林曾指出这是一副对仗不工、平仄不调的“病联”。霍松林指出,“秦川”是专有名词,用“历史”来对,显然不工;“武胜地”连三仄,“今名城”连三平,平仄不调;而“文武胜地”与“古今名城”,八个字只讲了一层意思,有合掌之嫌。2006年,省楹联协会的专家们专门对一些公共场合存在的“病联”进行了一一勘误,并建议有关部门能组织对这些“病联”“差联”进行纠错和清理。
参考资料
西安九大地标性建筑 钟楼.新浪旅游.2023-08-03
钟楼楹柱上楹联有病.新浪网.2023-08-14
中国名楼——西安钟楼.中国古建网.2023-08-14
于右任画作古城展出.新浪网.2023-08-03
西安再闻晨钟暮鼓(图).搜狐网.2023-08-03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3-08-03
邮票上的钟楼(图).新浪收藏.2023-08-03
钟鼓楼博物院.陕西省文物局.2023-08-04
关于西安地铁建设文物保护取得初步成效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03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前身
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
建筑特色
建筑形制
结构特色
装饰特色
文物遗存
景云钟
碑刻
楹联
相关文化
文化活动
文创作品
价值
军事价值
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
保护
相关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