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奎(1916年5月8日—1995年9月15日),男,
汉族,生于中国
浙江省海曙区石碶街道,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鲍文奎是中国植物多倍体遗传育种创始人。1939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顺利本科毕业,1950年获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鲍文奎主要从事
同源四倍体水稻和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遗传育种研究。1978年研究成果异源八倍体
黑小麦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鲍文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9月15日鲍文奎在北京逝世。
1935年鲍文奎毕业于
宁波效实中学高中部,高中毕业后进入
中央大学学习,于1939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顺利本科毕业,经
金善宝教授推荐,到成都静居寺
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在食粮作物组麦作股从事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
1942年转到由食粮作物组主任
李先闻先生领导的细胞实验室,从事小麦和粟的细胞遗传研究。1943年到1948年间,鲍文奎与李先闻、
李竞雄等联名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5篇研究论文。1947年得到“美租借法案”的资助,进入
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攻读研究生,
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6月鲍文奎未参加领授博士学位的毕业典礼,而到
芝加哥参加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留美分会的年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号召留美同学回祖国参加建设;9月,鲍文奎与
赵忠尧、沈喜炯、
罗时钧一道搭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回国;返回
四川省农业改进所(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鲍文奎向所领导谈了拟进行多倍体育种研究的设想,获得了领导同意,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拨了8万斤稻谷作为筹建实验室的经费。1953年鲍文奎任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粮组副主任。1954年秋多倍体工作因受
苏联特罗菲姆·李森科学派的影响,遭到严厉批判而被迫停止。1955年鲍文奎向
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反映了多倍体育种的情况,后研究所领导通知鲍文奎说农业部电令恢复多倍体研究。1956年科学出版社刊印了《禾谷类作物的同源多倍体和双二倍体》。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此外,鲍文奎还曾担任
中国遗传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农牧渔业部科技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1951年初开始,鲍文奎带领他的团队用稻麦为材料,以
黑小麦为重点,开展了多倍体育种工作。将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应用于生产,育成了“小黑麦2号”“小黑麦3号”,第二代矮秆八倍体小黑麦品种“劲松5号”和“劲松49号”。20世纪70年代,鲍文奎团队的小黑麦种子被作为高产稳产的作物良种,1978年高产小黑麦在全中国的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截至2023年2月13日,鲍文奎共有28篇学术论文被
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达到2386次,以下为最高被引的10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细胞遗传学家
李先闻曾评价鲍文奎:“两眼炯炯有光,一副聪明相,是有天才的人,他对数学有高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