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
一种茶叶饮品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是一种生产历史悠久的茶类,唐宋时期就已经有关于白茶的记述。元朝末年,中国茶叶的产茶制法发生了一次大的改进。明清时期,白茶生产亦有发展,近年来,中国白茶类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当代白茶主要产于福鼎市、政和、松溪县建阳区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
白茶加工工艺为萎凋及干燥,属于微发酵茶类,其制作工艺自然简单,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不经杀青或揉捻,让其自然萎凋,再经过文火干燥即可。没有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所以保持了清香、鲜爽的品质。此外,白茶性寒凉,具有退热、消暑和解毒的功效。据研究,白茶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癌等多种保健作用。
历史发展
唐宋时期的白茶
白茶是一种生产历史悠久的茶类,唐宋时期就已经有关于白茶的记述,所谓“茶贵白”,即是认为褐色白者系品质上乘的象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是中国传统的特种外销茶,主要产于福鼎市政和松溪县建阳区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在中国,茶叶被发现和利用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陆羽在《茶经》中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周公。”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或茶类之一,从赵佶政和二年造白茶开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然而,白茶有古代意义的“白茶"和当代意义的“白茶”之分。古代意义的“白茶”即宋元时期的白茶,它只是一个茶叶品种或以此品种形成的茶叶品名;当代意义的“白茶”即明朝以后出现的中国六大茶叶类别之一的白茶类。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宋时期开始制造白茶,宋代对“白茶”记载较详细的应属北宋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赵所著的《大观茶论》(1107-1110):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
元明时期的白茶
元朝末年,中国茶叶的产茶制法发生了一次大的改进,开始由饼团茶散茶改进。明朝时期,完成了饼茶到散茶的制茶技术的改进,同时,中国茶叶也出现了初次的分类,逐渐冲破绿茶单―类别,发明制作了红茶类、黄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类等。到了明末清初,中国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黄茶,当代意义的“白茶"也发明制作于这一历史时期。
明清时期的白茶
明朝时期,出现了与当代意义的“白茶”制作技艺十分相似的制茶技艺。明代田艺蘅《煮泉少品》记载:茶者,以做火看为次。生哨有明代的近自然”。清代的名茶约有40余种,包括政和白毫银针闽北水仙。刘源长的《茶史》成书于清爱新觉罗·玄烨八年(1669)前后,白毫银针正是当代意义的“白茶”中尤为重要的品类。
当代白茶
近年来,中国白茶类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白茶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以产地命名的福鼎白茶发展最为迅速。以福鼎白茶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意义的“白茶”主要远销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一“茗”惊人,香飘海外。300多年前,福鼎沙埕港的海上茶叶之路为白茶在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福鼎白茶为主的中国当代意义的“白茶”曾以毫香蜜果韵的高贵品质赢得欧洲皇室的青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土特名产,享誉海外。
生长环境
海拔
海拔“高山南岳云雾茶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海拔高则温度低、湿度大,导致茶芽萌发较迟,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好,提高了新稍中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量,进一步影响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在多雾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增加漫射光的量,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其中甲硫氨酸胱氨酸等影响茶叶香气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调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含量更丰富。由于高海拔茶园春季气温上升比较慢,茶叶物候期延退。随海拔上升100m,春梢萌芽和茶叶采摘期延退2~3天,产量亦相应下降,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平均产值也相应增加。高海拔的茶树,春茶的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都较平丘茶为高,而夏秋茶则是水浸出物和咖啡因含量较高。同样的土壤,高海拔条件下的茶树能形成较多的高沸点香气成分。平均海拔从600m上升到800m时,茶多酚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然海拔高度继续增加,则茶多酚含量不断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氨基酸、咖啡因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许多研究表明海拔高度在800~950m处的茶叶品质较好,原因可能是随着海拔的上升,光照和温度较适宜,同时雨水充沛易造成土壤冲刷,加上生物作用变小导致土壤偏沙性,粒度较大。因此,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土壤粒度是明显增大的;同时云雾大,漫射光多的环境利于茶叶中品质化合物的积累转化。
土壤
茶树生长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好、养分充足的微酸性土壤为最佳。茶树是喜酸植物,一般认为茶树适宜的土壤pH为4.0-6.5。土壤pH超过7.0时茶树生长困难,但pH的下限不明显,pH在4.0以下时茶树仍能良好生长。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主要有黄壤、黄红壤、红壤、沙壤土等。黄红壤的土体通常比较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比较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面层呈暗红褐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下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pH值在4.2-5.7,这种呈酸性的土质特别宜于种茶。调查发现,茶叶品质较优的茶园,土壤物理黏性适中,土层含沙粒较多,呈壤质偏砂性。铁铝土默特中学土壤母质为硅铝质和钾硅质的能获得品质较好茶叶,而母质为硅铁质的铁铝土产出的茶叶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少,品质较差。硅质黄壤的土壤疏松,通气透水,蓄水积肥,物理性状最好。黄壤种植的茶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和水浸出物的总量都高于黄棕壤,茶叶品质优异,滋味鲜爽。硅质黄壤和砂砾土壤土质疏松、土壤昼夜温差大、孔隙多、根生长健壮、根系较密,利于茶树同化物的转化与吸收,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因和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较低,茶叶总体品质为香高味醇。土壤耕层深度对茶树生长有重要影响,正常茶园的土层深度要求超过80cm。这样,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蓄水积肥,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高导致孔隙被阻塞,引起茶树根系缺氧,有氧呼吸困难,分泌有毒物质造成烂根。
气候
光照
即使是同一株树,光照条件差的枝条往往发育得较为细弱,叶片大而薄、叶色浅,质地较松软,水分含量相对增高;光照充分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表皮细胞较厚,叶片较为坚实,颜色相对较绿且富有光泽。光的性质也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通常红橙光更容易被茶树吸收利用。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分直射光和漫射光两种,漫射光中含有的红光和黄光比直射光多,几乎可全部被茶树利用,因此茶树适合在漫射光中生长。在生产实践中,营造防护林,在茶园四周与道路两旁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减少直射光、增加漫射光,而且可以保持生态平衡。茶树原本生长在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中,在漫长的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高山云雾出好茶”,由于高山茶园海拔较高,温差大,旦水汽充足,常常云雾缭绕,云雾对阳光进行了有效的过滤,在降低光照强度的同时又产生有益于茶树生长的漫射光,对茶叶造成遮阴作用。此外,由于荼园周边植被比较丰富,使得太阳光穿透林间,照在茶园上斑斑驳驳,让茶树享受着恰到好处的光合作用,有利于茶树的同化作用,促进了茶叶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氨基酸的含量和芳香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从而形成白茶独特的品质风格。尽管经过人工引种和长期栽培,茶树对光的适应性变得更为广阔,但适当遮阳对改善白毫银针茶汤滋味有着积极作用。就茶叶品质来说,低温高湿、光照强度较弱的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对制作香浓、味醇的牡丹十分有利。
温度
温度不仅制约着茶树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素之一。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方面。空气温度(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土壤温度(土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二者通常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茶树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30度,在10度左右开始发芽。在连续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茶树生长发育将受到抑制,幼嫩芽叶出现灼伤。在10度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到-13度左右时,茶树地上部会被冻伤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茶树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5度,最高临界温度为45度。实验表明,气温为22-23度、且水分等条件适宜时,茶芽生长速度最快。但夏季温度高于35度时茶树新梢生长速度迅速下降,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物质积累,纤维化加快,内含物寡淡,对茶叶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影响。根据茶叶“酚氨比”定律,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越高,则茶多酚含量就越低,茶汤越爽口;如果氨基酸含量越低,则茶多酚含量就越高,茶汤越苦涩。而酚氨比主要受茶园的温度和光照所影响,温度、光照越低,酚氨比就越低;温度、光照越高,酚氨比就越高。通常茶园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下降0.6度,酚氨比就相应降低。因此,高山茶园的茶通常比低海拔茶园的茶更加爽口、甜润。
湿度
茶树喜欢湿润的土地,一般土壤的含水量在80%为最佳,年降雨量大概在1500mm,这样有利于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因为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发育嫩芽,不断制造有机物质,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除了生理必需水分外,降雨量和降雨季节的分配,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很大。据测定,水分占整株活茶树的55%~60%,其中,新梢的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由于新梢不断萌发、不断采收,因而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所以,茶树的需水量远多于一般树木。适宜种茶地区的年降雨量通常在1500mm左右,茶树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大于100mm以上。茶树生长季节耗水多,休眠期间耗水少。因此,即使是年降雨量在1000mm的地区,只要全年降雨量分布适当,也可以种茶树。雨量分布不适当的,可通过灌溉等供水措施加以补充。据测定,适宜茶树生长的空气湿度应大于70%,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90%。茶树是一种喜湿怕涝的作物,当茶园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造成积水时,土壤通气不良,缺乏氧气,阻碍了根系的吸收和呼吸,很容易造成茶树根部受害,导致吸收根减少,主根和侧根渐渐变为黑褐色;对应的地上部分则叶色变黄,枝干回枯,落叶严重,造成湿害。如果水分过少,茶树新梢生长缓慢,发芽量减少,叶形变小,叶色失去光泽,很快形成对夹叶,尤其是遭遇严重干旱时,先是新梢顶点停止生长,接着成熟叶片的水分被夺取,使成熟叶片失水萎篇下垂,甚至脱落。
特征与分类
根据GB/T22291-2017《白茶》规定,白茶(whitetea)是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卡尔?冯?林奈)O.Kuntze]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产品。白茶是采用树芽、叶及嫩茎,经过萎凋、干燥、拣剔、拼配、匀堆、复烘等工艺(不包含揉捻)制作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茶叶。
白茶的分类
按照茶树品种的不同,白茶可分为小白、大白、水仙三类。采自小白茶茶树制得的白茶称为小白,采自刘超洋茶茶树制得的白茶称为大白,采自水仙茶茶树制得的白茶称为水仙。以上白茶产品出现的时间顺序为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按照加工工艺不同,白茶可分为传统白茶、新工艺白茶、再加工白茶。传统白茶按照品种与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再加工白茶包括金花白茶、紧压白茶。
传统白茶
白毫银针
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菱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按照产地不同,白毫银针可分为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产于福鼎的银针称“北路银针”,外形优美,芽头肥壮,茸毛厚密,富有光泽;香气清淡,汤色碧清,浅杏黄色,滋味清鲜爽口。产于政和的银针称“南路银针”,芽瘦长,茸毛略薄,深绿隐翠,但香气芬芳,滋味鲜爽醇厚,内质较佳。
白牡丹
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白玉荷外形舒展,芽叶连枝,两叶抱蕊,形似花朵;色泽灰绿,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芽叶各一半。与白毫银针相比,鸡肉花的内含物质更加丰富,生物碱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成茶毫香明显,滋味入口甜爽,回甘明显,耐泡度高,是白茶中性价比较高的品种。
贡眉
是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贡眉茶毫心明显,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叶张微卷,颜色灰绿或墨绿色,内质丰富,人口甜爽,汤色浅黄明亮,耐泡度好,经长期存放香气丰富,口感顺滑,甜爽醇厚,宜泡宜煮,常常有枣香、桂花香等迷人香气。
寿眉
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寿眉茶芽心较小,或者不带毫心,色泽灰绿稍黄;香气低,略带青气和粗老气;汤色杏黄或者橙黄;滋味清甜,缺厚度;叶底黄绿,叶脉带红。
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了“轻微揉捻”的环节。轻微揉捻会破坏叶片的细胞壁,致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多酚氧化酶相互结合,从而发生酶促氧化反应,茶多酚迅速被氧化,使得该工艺生产的茶叶品质与传统白茶有很大的区别。庄任在《中国茶经》中这样描述新工艺白茶:“茶汤味似绿茶无鲜感,似红茶而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新工艺白茶的成茶外形为叶张略有皱褶,星半卷条形,干茶色泽暗绿带褐,香气浓纯,汤色橙红,滋味浓醇清甘,叶底开展,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新工艺白茶创始于1964年,为适应中国香港地区的消费需求,中茶福建公司开始研发创制新工艺白茶,当时该技术方案由庄任负责,以中茶福建公司刘典秋为主的技术团队,在福鼎白琳初制厂进行试验创制了新品类,称作“新白茶”。1968年,刘典秋的技术团队在“新工艺白茶”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创造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即将菱凋叶进行适时、快速揉捻,然后烘干,生产出的新工艺白茶条索紧结,汤色加深,浓度加强,投放市场后深受香港消费者的喜爱。它除了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等传统市场外,也逐渐在国内市场推广销售。
金花白茶
金花白茶是以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为原料,依次经蒸汽软化、压制成型(或不压制成型)、发花、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含有冠突散囊菌的白茶产品。金花白茶有散状金花白茶和紧压金花白茶两种形态,它们是将传统白茶经处理后放入“发花车间”,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进行复杂和严格的“发花”,使茶叶内部长出了益生菌一冠突散囊菌。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散囊菌目发菌科散囊菌属,最初出现在黑茶中,为益生菌,是茶叶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生成的自然益生菌体。
紧压白茶
紧压白茶是将散状白茶经过压制工艺而制作成普洱茶饼砖茶、茶球等各种形状的白茶产品。紧压白茶出现的时间较短,是为了减轻白茶巨大的库存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再加工茶类。它主要是仿照普洱茶的压制工艺制作而成,由于白茶没有揉捻工艺,茶叶细胞较为完整,没有茶汁附着在茶叶表面,黏性不强,所以其压制工艺与普洱紧压茶有所区别。紧压白茶在2010年前后开始大量涌现,初期压制技术还不够成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干度不够、蒸汽熏蒸过度、压制压力过大、干燥温度过高等。随着压制工艺的日益完善,紧压白茶对散茶内在品质的改变越来越小。紧压白茶外形匀称端正,压制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爽,汤色明亮,叶底匀整。
功能功效
增强免疫力
2003年第8期《茶叶信息》杂志摘译了美国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报道,美国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科夫斯基博士发现,喝白茶能使人体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
抗炎
2004年5月28日,美国《科学日报》刊出《白茶的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的文章,文章引述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斯奇芬伯博士的最新研究,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抗癌
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上,美国科学家、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他茶的作用强早先受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援助的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多年研究也表明,白茶是一种新的抗癌物质,能不断抑制、缩小肝癌肿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005年第18期《茶叶信息》转引了英国权威杂志《最佳营养学》的推荐,多喝白茶有益健康。
减肥
2009年5月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题为《古老的中国白茶能防治肥胖症》的文章,《参考消息》于2009年5月4日用《中国白茶可减肥》为标题转载了这篇文章。2009年8月18日的《北京青年报》以《白茶有益健康,可保持年轻容颜》为题报道了西南伦敦金斯顿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德克兰●爱德华·诺顿教授的研究成果:白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它所含的抗氧化剂水平很高,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糖尿病
日本医学士小川吾七郎、医学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疗患有糖尿病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现白茶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京都大学医院、府立医院对10名糖尿病人做了临床实验,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在日本,中国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用“宋茶”( 70年以上的陈年白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0%。
美妆
化妆品著名品牌如雅诗兰黛自然堂资生堂汇美舍等产品中都含有白茶提取物,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也以白茶提取物为原料,专门生产了一款白茶牙膏、洗面奶。
质量甄别
与其他类茶叶相同,白茶也可以从外形、香气、颜色和滋味四方面鉴别。
外形
由外形区分白茶可以包含四个部分。
叶片形态
品质好的白茶叶片平伏舒展,叶面有隆起的波纹,叶片的边缘重卷。芽叶连枝并且稍稍有些并拢,叶片的尖部微微上翘,且不是断裂破碎的。而那些品质差的茶叶则正好相反,它们的叶片往往是人为地强加摊开、折叠与弯曲的,而不是自然的平伏舒展,仔细辨别即可看出。
叶片净度
品质好的白茶中只有干净的嫩叶,.而不含其他的杂质;那些品质不好的茶叶,里面常常含有碎屑、老叶、老梗或是其他的杂质。我们挑选时,只要用手捧出一些,手指拨弄几下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好坏。
叶片嫩度
白茶中,嫩度高的为上品。如果我们要买的茶叶毫芽较多,而且毫芽肥硕壮实,这样的茶可以称得上优品;反之,毫芽较少且瘦小纤细,或是叶片老嫩不均匀,嫩叶中夹杂着老叶,则表示这种茶的品质较差。
观察叶底
如果叶色呈现明亮的颜色,叶底肥软且匀整,毫芽较多而且壮实,这样的茶算得.上是优品;反之,如果叶色暗沉,叶底硬挺,毫芽较少且破碎,这样的白茶品质往往很差。
香气
拿起一些白茶,仔细嗅闻,通过其散发出的香味也可辨别茶叶好坏。香味浓烈显著,且有清鲜纯正气味的茶叶称得上是优品;反之,如果香气较淡,或其中夹杂着青草味或是其他怪异的味道,这样的白茶往往品质较差。
颜色
通过颜色辨别也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叶片、芽叶的色泽。上品白茶的毫芽的颜色往往是银白色,且具有光泽;反之,如果叶面的颜色呈现草绿色、红色或黑色,毫芽的颜色毫无光泽,或是呈现蜡质光泽的茶叶,品质一般很差。冲泡白茶之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汤色判断其品质好坏。上品茶冲泡之后,汤色呈现杏黄、杏绿色,且汤汁明亮;而质量差的白茶冲泡之后,汤色浑浊暗沉,且颜色泛红。
味道
好茶自有好味道,冲泡白茶之后,可以细品茶的滋味,甄别茶叶的好坏。茶味鲜爽、味道醇厚甘甜的茶,都算得上优品;如果茶味较淡且比较粗涩,这样的茶往往都是次品。
制作流程
白茶的制作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
初制工艺流程
鲜叶原料选择
白毫银针原料为单芽以及一芽一叶的嫩芽连枝全采后的“抽针”,白牡丹茶的原料为一芽一、二叶,贡眉原料为一芽二、三叶,寿眉原料为一至三叶带驻芽嫩梢或叶片。
鲜叶验收和摊放
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别摊放,不同嫩度、不同品种的芽叶分开,晴天叶与雨(露)浮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鲜叶摊放环境应清洁卫生、通风、阴凉、防雾、防雨,避免日晒,贮运过程轻放轻翻。鲜叶应及时付制,不积压。
(1)摊叶量水筛摊叶量为0.1-0.13g/cm;萎凋帘摊叶厚2-3cm,0.06-0.08g/cm;萎凋槽摊叶厚20-25cm。
(2)萎凋温度春茶自然萎凋的温度15-25°C,夏秋茶温度25-35°C;加温萎凋室内温度25-35°C。
(3)萎凋时间自然萎凋宜控制在36-50h;加温菱调和复式萎凋宜控制在30-40h。
(4)萎凋程度萎凋叶含水率达20%以下为适度,可适时烘干。
干燥
干燥温度平稳,防止忽高忽低;干燥次数为2~3次,温度≤100°C;烘干后白毫银针毛茶含水率在8%以下,白牡丹茶贡眉和寿眉毛茶含水率在8%~9%。
精制工艺流程
拣剔
应按级别进行拣剔,动作宜轻以防芽叶断碎。白毫银针拣去红变、焦红、暗红、发黑的银针,以及绽开芽、叶片和各种夹杂物。
高级白牡丹
要求拣去蜡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梗片及非茶类夹杂物;中级白牡丹拣去蜡叶、黄叶、粗老叶、梗片及非茶类夹杂物;低级白牡丹拣去梗片和非茶类夹杂物。
高级贡眉
要求拣去蜡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中级贡眉拣去蜡叶、黄叶及非茶类夹杂物;低级贡眉和寿眉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拼配
经品质鉴定的各堆号茶,应按级(批)、按堆、按号放置,注明标志后,每号取500-1000g小样待拼。以本批加工的各堆号、各筛号茶为主,结合其他批上升、下降后符合本批质量要求的各堆号、各筛号茶进行拼配。对按比例拼配的样品,先取500g样品置烘干箱内,120°C干燥15min,再取150g左右对照标准样,对各项品质因子的高、低或匀称进行调整,达到符合标准样后按比例拼堆;对于不能拼入本级的堆号茶待后处理。
匀堆
按半成品匀堆比例进行匀堆,数量大的堆号茶分两次错开进堆,做到各堆号茶的上、中段茶分散均匀一致。
复烘
白毫银针复烘温度为80~85°C白牡丹茶复烘温度为90~110°C,贡眉和寿眉复烘温度为100-130%C。复烘时间10~15min,烘至含水率5%~-6%。
包装
复烘后的茶叶需趁热包装,要求动作轻柔,用“三倒三摇”法、分层抖动,不得重压。
存储
可以采用瓦罐、陶罐、紫砂罐、纸袋等进行密封存储。
白茶茶艺
赏茶
取3~5g白毫银针置于茶荷中。欣赏白毫银针干茶:外形芽头肥壮、挺直似针、匀齐,色泽银灰白、富有光泽,匀洁净,毫香显。
温器
用沸水涤烫盖碗茶海、品茗杯等器具。往盖碗内注入沸水七分满,将热水从盖碗、茶海、品茗杯依次进行。温杯不仅可以清洁器皿,还可以提升器具温度,有利于茶香散发。
投茶
用茶匙将置于茶荷中的白毫银针轻拨至盖碗内。投茶量依据容器大小而定,白毫银针冲泡茶水比以1:30为佳。
醒茶
手持水壶沿盖碗内侧转动二至三圈,水量以浸没茶叶为宜,让杯中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
冲泡
冲泡水温909C~1009C。手持水壶沿盖碗内侧转动圈,而后定点注水;有利于降低水温,注水量到盖碗边沿处即可。浸泡时间:第一-泡浸泡约30~35秒。
出汤、斟茶
将茶汤倒入茶海、右手拿起茶海、左手辅承由左至右依次低斟入品茗杯,每杯宜斟至七分满。
品茶事项
杯底沾巾,右手拿起茶夹,小心夹起品茗杯放置左手茶托上,依次奉给宾客品饮。首先持杯观色:左手持茶托,右手持茶杯,观汤色。其次闻香气:将茶杯移至口鼻下方,徐徐吸气,嗅闻茶汤香气。再次尝滋味:轻吸小口茶汤,让茶汤在口腔内回循,细细品味白茶的鲜醇、毫香蜜韵。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唐宋时期的白茶
元明时期的白茶
明清时期的白茶
当代白茶
生长环境
海拔
土壤
气候
光照
温度
湿度
特征与分类
白茶的分类
传统白茶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寿眉
新工艺白茶
金花白茶
紧压白茶
功能功效
增强免疫力
抗炎
抗癌
减肥
糖尿病
美妆
质量甄别
外形
叶片形态
叶片净度
叶片嫩度
观察叶底
香气
颜色
味道
制作流程
初制工艺流程
鲜叶原料选择
鲜叶验收和摊放
干燥
精制工艺流程
拣剔
高级白牡丹
高级贡眉
拼配
匀堆
复烘
包装
存储
白茶茶艺
赏茶
温器
投茶
醒茶
冲泡
出汤、斟茶
品茶事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