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是中国江西省
萍乡市下辖县,位于江西西部,萍乡市正北,东邻
宜春市市、
芦溪县,南连安源经济开发区、
湘东区荷尧镇,西接
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里两镇,北壤浏阳大瑶、文家市二镇。截至2021年7月,上栗县辖6个镇、4个乡。2022年末,县域总人口523887人,总面积702平方千米。县政府位于上栗县城平安大道北路。
上栗县位于
江南丘陵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233.7米,主要山地为
杨岐山,溧水和萍水贯穿县境。该县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4000多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上栗地区就有百越族的一支三苗族在此活动。
五代十国及宋、元、明、清至民国初期,上栗地区均归属萍乡县管辖。直至199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栗撤区设县至今。
上栗县一直都是综合性农业经济区,
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养殖业较为发达。基本形成以汽车零配件、花炮、矿山机械制造、新材料、建材等为支柱的新型产业格局。2022年,上栗县完成生产总值210.55亿元,列全市第二。2021年,该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8:51.6:38.6。
上栗县拥有“花炮之都”地域城市文化形象和“禅宗圣地”的文化名片,获评全市唯一的全省“百县百日”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优秀组织奖。县域内
杨岐山、斑竹山景区分别获评全省科普小镇、全省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有乘广禅师塔及塔铭、
石洞口傩庙、
瑶金山寺等文物古迹,
萍乡市烟花制作技艺、上栗舞、上栗牛带茶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孽龙洞、斑竹山、赤山幕冲等旅游资源。
名称
有记载起,上栗地区由陵和醴陵县管辖,至少近500多年(前184-公元289年)了。同时这一地区处于醴陵的水上游,加上这一带有将河流上游地区称“上”的习惯,故将这一块地方称为“上醴”。经过二千多年的演化,因谐音或简便书写逐步演化为“上栗”。
历史沿革
先秦
4000多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上栗地区就有百越族的一支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时期(前1121—前771年),上栗属扬越之地。春秋时期上栗属
吴国。战国时期,上栗属楚地。故上栗历史上被称为”吴头楚尾”。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前221年)至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上栗属
长沙郡临湘市管辖。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上栗地区(含今桐木、上栗、金山、长平)归湖南
醴陵市管辖(据醴陵县志)。
东汉初(约公元50年初),醴陵从临湘县撤出,设醴陵县,醴陵至今2000余年未曾更名,当时上栗地区属醴陵县所辖。
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三国时期),上栗地区的杨岐山西南一带,仍归醴陵县所辖。
晋朝太康年间(公元280年至公元289年),上栗地区从醴陵分出划归
豫章郡康乐县(今万载)管辖。《醴陵市志》有“后萍乡杨岐山西南一带从醴陵析出”之句。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九年(589),撤
康乐县,置建城县(即现
万载县、上高、高安三县并为建城县,治所在今高安县),上栗地区(含今桐木、鸡冠山、上栗、金山、长平等地)从康乐县(即万载)析出,划归
萍乡市辖。
唐、宋、元时期沿用旧制,上栗地区一直归萍乡县管辖。
明洪武二年(1369),袁州兵备道在栗江镇(上栗镇)设上栗巡检署,为袁州兵备道派出机构。
清康熙二十三年(1638),萍乡县下设7乡31里130图,上栗地区为安乐乡(下辖同唐里、萍实里、金山里、长平里)和遵化乡(辖清都里、积善里、宣化里)共2乡7里。
光绪三年(1898),改为乡镇建制。萍乡县设40乡2镇。上栗地区下辖积善乡、三善乡、明峰乡、进化乡、清善乡、金唐乡、安金乡、清平乡、善化乡、唐公乡和
栗江镇等10乡1镇。
宣统二年改上栗巡检署为上栗同知,为袁州府直属派出机构。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萍乡县设40乡2镇、5偶、28里、104图。上栗地区设桐木、宣德、和平、楼霞、山湖、三善、长乐、积善、崇德、清明、安唐等11个乡和进化乡的一部分。
民国二十年(1931)1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将上栗、桐木、长平3个区划归中共宜萍县委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30),上栗地区设3区17乡1镇:即第一区的明峰乡、宣德乡、楼下乡、进化乡、三善乡、清善乡、积善乡;第五区的唐公乡、安化乡;第六区的栗江镇、长乐乡、德化乡、山口乡、湖塘乡、桐木乡、秋江乡、横下乡、乐从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宜萍县委撤销时,上栗、桐木、长平仍归萍乡县管辖。
民国38年(1949),上栗地区设清明乡、宣德乡、积善乡、三善乡、楼霞乡、
栗江镇、崇德乡、和平乡、桐木乡、长乐乡、山湖乡、安塘乡等11乡1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栗地区也归萍乡县管辖。
1950年8月,萍乡县设17区、190乡、14个街,其中上栗地区设7个区、82个乡、2个街。
1953年,上栗区撤销洋田、横下2乡和上栗2街并为上栗镇。
1956年扩区并乡,原长乐、桐木和上栗3区合并为上栗区。上栗地区下辖赤山、上栗2个区。
1958年成立公社。上栗地区设有桐木、上栗、长平、金山、赤山、宣德、福田7个公社。1960年,上栗地区增设鸡冠山国营综合垦殖场。
1964年调整社队规模,上栗地区撤白合公社并入金山公社,撤清溪公社并入福田公社,撤胜天公社并入东源公社,撤楼下公社并入赤山公社。
1966年,撤销城北公社并入彭高公社。上栗地区设
上栗镇、桐木、金山、长平、福田、彭高、赤山、东源和鸡冠山垦殖场等9个公社、场、镇。
1971年元月,
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上栗成为
萍乡市下设的一个县级区。
1985年11月3日,上栗区设置杨歧乡。
199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栗撤区设县至今。
地理
位置境域
上栗县位于萍乡市正北,江西西部,地理坐标在北纬27°38′~28°01′、东经113°47′~114°04′之间。东靠
宜春市、
芦溪县,南临安源经济开发区、
湘东区荷尧镇,西连
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里两镇,北壤浏阳大瑶、
文家市镇二镇,距省会
南昌市260千米,距
长沙市99千米。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25千米,总面积702平方千米。
气候
上栗县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气候水平差异小,但垂直差异明显。年
降水量1381.5毫米,4月-6月降水多,9月至次年1月降水少。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至1600小时之间,年日照率36%。年平均气温17.2°C,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4.8°C;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9°C。,历年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平均风速1.6米/秒左右,全年多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
地质
地质构造
上栗南以竹亭复
向斜为界,北临
九岭山复
背斜隆起的南缘。上栗县地质的基本构造以北东向展开分布为主,全境断裂发育,褶皱频繁,并伴有
岩浆活动,构造甚为复杂:由南往北分为5个较大的构造单元,即竹亭至三田复向斜,林岭至光冲复背斜,
东源县至福寿复向斜.莲台至秋江至荷木复背斜,澄潭江至东峰界复向斜。上述这些较大的构造单元中,次一级的褶皱与断裂极为发育,多为走向正、
逆断层所切制的狭窄背斜与宽广平坦的向斜交替出现,
地层屡见倒转,轴面多倾向南东。境内基底褶皱具有大型
向斜褶皱,晚古生界至中生界早期之盖层褶皱,一般均属宽展型平缓褶皱。
地层
上栗县境内地层发育一般,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
泥盆纪下统、三叠系中统、休罗系、第三系、震旦系外,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度160万米左右。元古界前震旦系板溪群又称双桥山群,是一套普遍经受区域浅变质的浅海相碎屑
沉积岩,下部以炭质
板岩为主,上部以变质粗粉
砂岩及粘土质板岩为主。厚度9063米,桐木镇莲台对城冲、小埠直至湖塘、石头一带均有分布;古生界分为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三种。其中,泥盆系下部为一套
石英砾岩、砂岩、泥质
粉砂岩,中部为硅质
白云岩及
石英岩,上部为黄色变质砂岩,组云母石英粉砂岩,含
赤铁矿及
白云质灰岩、
泥灰岩等,有腕足类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厚度812米到836米。在桐木镇、
鸡冠山乡、
上栗镇、
长平乡均有分布;中生界分为三叠系和白垩系两种。其中,三叠系在冶组为黄绿,灰紫色粉砂岩,泥岩夹
透镜状
大理石,有蛇菊石及
克氏蛤等动物化石
地层厚度817米。断生界即第四系,下部为棕红色粘土、秒土及
砾石层。上部为褐色亚粘土、亚砂及秒石冲积层,产哺乳类动物化石。地层厚度26米 ~128米,分布各沿河两及沟低洼处。
地形地貌
上栗县位于
江南丘陵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起伏,山地,丘陵和盆地大岭错综分布,地貌较为复杂。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多为中低山,属武夷山余脉,杨歧山较为著名。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和西部,形成东部中部地势高,南部北部、西部地势低的地貌特征,是县域内的主要地貌。盆地,主要分布在栗水、萍水两岸的地面开阔地段,分布零散,主要有上栗、金山河谷平原,赤山、彭高平原。县域
平均海拔233.7米;最高点是
杨岐山主峰张口岭,海拔947.4米;最低处为金山镇麻石,海拔70米。
土壤
上栗县土壤共划分水稻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色石灰土、石灰石土、潮土9个土类、16个亚类、55个土属、150个土种。东北部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7%,表层是由
石灰岩经过风化后变成的红壤或黄红壤。西南及中部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84.7%,土壤是由
碳酸盐岩、碳岩经过风化以后形成的红壤,是境内的水稻土主要分布区。南部平原区约占总面积的5.6%,土壤主要是潮沙泥在
相对高度较高的地方则是黄泥利灰红泥。山地黄壤是一种垂直地带性土,分布于杨歧山海拔800米以上范围内,坡度一般为20度~30度;紫色土是一种岩性土壤,分布地区高度一般在海 200米以下;红色石灰土零星分布,有机质含量较高;潮土分布各河流沿岸,系河流冲积物直接经耕种热化而形成的旱作土壤。
水文水利
水文
上栗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两条,萍水河和栗水河。萍水河栗水河均属
湘江水系。萍水河发源于宜春
水江乡的快荣村,在上采县境内长 27.2千米,控制赤山、彭高东源福平5个乡(镇)36712平方千米及宜境内67.5平方千米,总计流域面积434.62平方千米。发源于宣春市水江乡小洞村的苍台岭鸡家岭,在上栗县境内长42千米,控制桐木,鸡冠、杨岐、上栗、金山5个乡(镇)364.8平方千米及宣春市境内48.6平方千米总计流域面积413.4平方千米。县域其他河流还有枫桥河、清溪河、长平河、秋江河、南源河、万石河、金山河等。
萍水河(渌水萍乡段)是
萍乡市境内最大河流,为洞庭湖水系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新村石岭下。在湘东区荷尧金鱼石出境。在江西境内主河道长84千米,流域面积1376平方千米,其中萍乡市境内集水面积1308平方千米,河道长70.554千米,其中上栗县河段长23.106千米。
栗水河位于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流经
桐木镇、
鸡冠山乡、
上栗镇、
杨岐乡、
金山镇。河道在本区域内起点为桐木镇枣木村至栗水河上栗县出口,
流域面积420平方千米,区内集雨面积373.5平方千米,主河道长度48千米。河道主要支流有金山河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11平方千米,秋江河全长11.3千米,流域面积45.3平方千米,杨岐河全长17.1千米,流域面积45.1平方千米,永红河全长15.1千米,流域面积42.4平方千米。
水利
截至2022年末,上栗县有大小水库4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38座。2016至2019年,该县21条总长度263.09千米的重点河道,已完成或正在施工的达到201千米,占河道总长度的76.4%;先后完成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52处,改造中小型渠道82.06千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27个。完成绿塘和彭高燕塘水库除险加固,完成重点山塘整治,改造中型渠道22.93千米、小型渠道59.13千米。改善农业灌溉面积3.93万亩,年增节水能力3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上栗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耕地面积16.61万亩,园地面积1.412万亩,林地面积60.75万亩,草地面积0.39万亩,湿地面积0.0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1.7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5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68万亩。
矿产资源
上栗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床、矿点达150多处,有煤、铅、铁、金、铜、硫、锌、磷、瓷土等10余种,尤以煤、瓷土为主。
煤的储量在10000万吨以上,铅1500万吨。石灰石、
海泡石、
大理石等矿产资源更是储量大、分布广,极具开采利用价值。
水资源
上栗县水资源总量年平均7.793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径流6.772亿立方米,入境水量1.021亿立方米。由于处于分水岭地带,县域地下水并不丰富,全县地下水年补给量为1.32 亿立方米。由于全大部分属
石灰岩地带,裂隙发育,地下水大多以泉水形式流出地面,与地表水互为补充。全县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为0.29 亿立方米,占补给量的22%。地下水的开采多用于饮用,少量用于生产。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05年,上栗县地处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萍乡市志》记载县域境内植物有84科,200属,367种。其中最主要的有
樟科、
松科、
柏科、
壳斗科、草本科、
山茶科等物种。
香樟木植物以香樟为主,遍及全县的各个乡村;松科植物以
马尾松为主,后来从外地引进
刺柏、
湿地松等种类;杉科植物以
杉木王,
日本柳杉为主;壳斗科植物以板票、
杨属等为主;草本科植物以竹为主:茶科植物以
油茶、茶叶为主。
杨岐山是上栗县的野生植物园,全县各种植物在杨岐山上几乎都可以找到。
动物
截至2005年,上栗县共有野生动物1500余种。野生兽类500余种,主要有果子狸,狼、虎、豹、猴、野猫、
马鹿、野猪等。其中
云豹是上栗县稀有野生动物,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鹿、小鹿和野猪等属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300余种,主要有野鸡、猫头、鹰,鸠,八哥鸟、画眉等。锦鸡、沙鸭、
灰胸竹鸡、
翠鸟科、
喜鹊等属省重点保护动物。蛇类100多种,其中
银环蛇、
COBRA是省重点保护动物。鱼类以草鱼、鲤鱼、
青鱼等为主。两栖
爬行纲60余种,其中
鳞甲目为中国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有龟、敖、青蛙、虾、
蜗牛等。
昆虫纲物动物600多种,主要有
野蚕、蜘蛛、蚊子、蝉、
螳螂、蜻蜓、野蜂等。软体类动物以
毛虫、蚯蚓、马、蜈蚣、
百脚陆为主。
自然灾害
上栗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雹、冻、冷等灾害。7~9月份气候炎热,易发生伏秋旱。1998年,上栗县发生伏旱,持续高温无雨,农田受旱面积3400公顷。2000年,旱灾造成2333.33公顷农田无水灌溉,200公顷晚稻绝收。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上栗的洪水来势猛、突发性大,破坏性也大。2002年上栗县南部5个乡镇发生洪灾。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7月16日,上栗县辖6个镇、4个乡,包含15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县政府位于上栗县城平安大道北路。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上栗县总人口523887人,比2021年增加269人。其中,城镇人口123037人,乡村人口400850人。全年出生人口3944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2615人,死亡率为4.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人口密度745人/平方千米。县城面积70平方千米,城区人口7万。总人口性别比(女性=100)107.10,城镇化率50.09%。
民族
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上栗县有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苗族、
壮族、
藏族、维吾尔族、布衣族、
满族、
土家族等1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9.97%。
方言
上栗县方言可划分为南路片(
萍乡市素称北路话),桐木片和上栗片。南路片范围包括长平、田、彭高、赤山、东源诸乡镇;桐木片范围包括桐木镇辖区的大部;上栗片范围包括上栗、金山、鸡冠山、
杨岐山诸乡镇场及桐木的西南地带。包括22个声母,44个韵母,5种声调。
宗教
上栗县志记载,有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四大宗教。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数据显示,佛教宗教活动场所有
杨岐普通寺、莲池寺、王二仙庙、
瑶金山寺等,共55处;道教宗教活动场所有傩神庙、牛皇宫、傩神宫、观音阁等,共66处。
佛教
佛教于
晋朝永嘉年间(307 -312)传入
萍乡市。
贞元十四年(798)乘广圆家,年82岁,众徒为乘广在寺右侧建石塔。9年后,门人请著名文学家
刘禹锡撰《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乘广梯师碑(铭)》。后来,杨岐宗成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传世。从
南宋至清康熙初年止,代有高僧,有语录、传记、塔铭之大德者710人,而出身杨岐宗流派者有470人,占总人数的66%。
道教
据史料记载,明大祖朱元率登基后。对
屈原极力推崇,下昭各地建祠宣扬屈原功德。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林禅师东游
江西省,路过萍乡上栗山背,看到此地风景秀丽,于大兰坡建一小祠,立下屈原香火。明万历四十年(1612)在狮形山脚下建大庙1栋,名为灵山庙。1989年在同村施家台建造原新庙,历时二年竣工。新庙正前后3栋,正右还有宿舍,膳堂仓库等房舍,庙前建有戏台,总建筑面积 2200多平方米。庙内还刻有《
离骚》诗文,屈原简介,庙史和名人诗作。
天主教
新中国成立前上栗福田等地区少数人信仰天主教。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全县只有福田、桐木两个天主教堂,有修女两人,信徒300余人。2000年,成立上栗天主教爱国委员会织织。
基督教
1930年,由美籍牧师范里门传入,民国年间在
上栗镇北上街建福音堂,发展教徒若干人。解放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有上栗福音堂、赤山报恩堂、彭高救恩堂、福田施恩堂、长平德恩堂、长平基督教聚会点六个宗教活动场所。有神学院毕业生三人,信徒一千余人。
经济
综述
上栗县以烟花爆竹、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五大重点产业为主。培育金坪烟花、中材水泥、鑫通机械、华健电力、丰达兴、宏明食品等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促进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2022年,上栗县实现生产总值210.55亿元,增长5.5%,列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列全市第一。全县“四个一批”上报新增固投项目129个,计划总投资额为130.26亿元。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8:51.6:38.6。
第一产业
上栗县第一产业主要以
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江西宏明食品有限公司入选“赣鄱正品”认证品牌;截至2022年6月,正在申报和注册“上栗白皮黄瓜”“上栗山羊”地理标志及证明商标。2022年,上栗县建成
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均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获全省高标农田绩效评价
三等奖。
黑山羊、肉兔年出栏26万头、151万只,完成
油茶营造3.5万亩,获评全市唯一的中国油茶生产重点县。亚强食品、杨岐铺子等19个农产品获“湘赣红”品牌认证,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2家、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鸡冠山垦殖场获评省级现代化建设样板国有农场。
第二产业
上栗县以烟花爆竹、建材、装备制造为主导。2022年,上栗县成功培育10家“四有一大”花炮龙头企业,扶持8家企业内销转出口的超百亿产值产业。“稻穗烟花”“顺风车”火爆全网,洋礼花震撼开场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文创烟花VR馆惊艳世界VR产业大会,“上栗花炮”获评最受欢迎
江西省十大地域消费品牌,花炮文化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佳禾电声、联锦成、丰达兴等“链主型”企业迅速发展,东讯精密、宏章电子、雅信达等12个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园区累计进驻电子信息企业45家,工业增长贡献率78.7%,获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上线“赣湘云”计算中心,新增云企业85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38%,上栗获批全省数字政府和数字乡村试点县。
第三产业
上栗县第三产业以服务业、电子信息和旅游为主导。以丰达兴、联锦成为龙头,建设电子信息线路板产业园。完善“泉之源”田园综合体、斑竹山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斑竹山荣获第五批
江西省社科普及基地、萍乡市第一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萍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
2022年,上栗县杨岐山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打造了秀美泉塘、生态石溪、风情豆田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成功举办首届音乐焰火创新创意大赛、赣湘边首届旅游形象大使招募等文旅消费活动,“百城百夜”活动销售额列全省第六。
金融业稳步发展,存款余额增长10.85%,贷款余额增长12.65%,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接续开展房地产、家电建材、汽车下乡等大型促销活动,房地产实现逆势发展,销售面积增长率高出全市6.3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7%,列全市第一。
经济功能区
上栗工业园始建于2007年,于2014年列入省级工业园筹建单位,2020年元月被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上栗工业园,总规划面积18.88平方千米,空间布局为“一园三基地”格局,分别是赤山基地、彭高基地、赣湘合作产业园。先后投资近60亿元完善园区水、电、路、讯、气、网等基础设施;已建成和在建包括
电子信息产业园、电器产业园等在内的近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医疗室、健身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银行网点、超市等设施。截至2023年初,上栗工业园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粉末冶金)为主的产业集聚群。园区企业有152家,产值达180亿元,政府税收8.03亿元,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处于26位。吸引丰达兴、佳禾电声、广志科技、湖南伍子醉等42家湘籍企业入驻,吸纳劳动力近万人,为周边群众提供餐饮住宿、保安保洁、零售商贸、建筑运输等服务性岗位4000多个。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1年,上栗县拥有中、小学校150所,其中小学有121所,普通中学29所。全县在校学生68795人,专业教师5108人。有幼儿园189所,在园幼儿数15967人,有教职工2334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实施39个教育工程项目,建立重奖名师机制,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上栗中学
上栗中学始创于1939年,是一所有着80年厚重历史的省优秀重点中学、省
示范性高中,位于赣湘通,栗水河畔。学校占地456亩,其中,老校区占地208亩,胜利校区占地248亩。有在编在岗教职工500余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91人;现有学生7000余人。校园内学术报告厅、图书馆、体育馆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
文化事业
2021年,上栗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电影院2个;
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站俱乐部数11个,全年藏书量为58.73万本。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完成营业收入63.96亿元,同比增长16.4%。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县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有图书馆、地质博物馆、24小时智慧书吧等公共文化场所。
科技
2021年,上栗县专利授权同比增长36.8%,43家企业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与电子科大合作共建的江西电子电路研究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医疗
2021年,上栗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家,其中:
县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执法局1个,其他卫生机构11个;有病床2430张,卫生技术人员2137人。常态化抓牢疫情防控,累计接种疫苗95万人次。挂牌成立县仁爱医疗促进会,冠名基金总额达4600余万元。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成189个心理辅导室,大病免费救治、“两癌”筛查等工作全面完成,获评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上栗县人民医院
上栗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
二级甲等医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萍乡公立医院栗江分院,1995年被授予“
爱婴医院”,荣2005年获“
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江西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
萍乡市文明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称号。2006年,改名为萍乡市第五人民医院。医院占地50亩,医疗用房20000平方米。开设床位250张。有职工252人,全民干部编制120人,大集体编制7人,退休人员23人,其他人员102人,其中高级职称10名,
中级职称51名,大专以上学历占60%。医院临床科室13个,设有外一科(
骨科)、外二科(普外、脑外、泌外)、外三科(烧伤、五官)、大内科、
小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血库等。
体育
2021年,上栗县开始增加开展高中生篮球赛、小学生篮球赛、中小学生羽毛球和乒乓赛,学校成立校代表队,参加县、市乃至全省联赛。每年举办“园丁杯”篮球赛外,增加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越野跑、拔河等师生参与面广的体育竞赛。农村小学建有100米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建有100米直道和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及足球场。小学低年级段配备篮圈高低2.75米的低篮球架,篮球场比率适当缩小。
社会保障
2021年,上栗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522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21500人。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5354人,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372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625人。2021年城镇社会敬老院10个,工作人员74人,年末收养人数482人。
人居环境
2021年,上栗县中心城区PM2.5年平均浓度同比降低3.12%,全县空气优良率92.8%,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实施“绿化上栗”工程,全面推进“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森林抚育3.8万亩,13个行政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城乡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交通
综述
上栗县境内
高雄—成都公路纵贯南北,长(沙)南(昌)公路和沪瑞高速分别横贯东西。320国道和湘赣铁路擦境而过,萍栗高速公路贯穿上栗县,萍栗高速建成后,往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需半小时。上栗县公路村村通达1310.2千米以上,“村村通”完成50千米道路提升改造,入选“
四好农村路”中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公路
2021年末,上栗县公路总里程数为2290.729千米,均为县乡公路里程2213.964千米。2022年,上栗G319绕城一期大修工程、
南昌-上栗高速公路连接线渌塘路口段升级改造项目已竣工通车。
杨岐山大道、迎宾大道绿化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已经完工建设,完成产值约4037万元;昌栗高速上栗东出口桥梁拓宽工程已经完成桥面工程,正在完善相关手续;沪昆高速萍乡段改扩建工程项目已经完成土地报批、土地测量、先行用地等前期工作;上栗县G319清溪村至四海村公路改建工程、赣湘合作大道等已经完成。
2023年3月21日8时起正式启用上栗汽车客运中心站,停用原上栗汽车站。上栗汽车客运中心站设有萍乡、桐木和金山三个方向,共8条客运班车线路。
铁路
长赣高速铁路途经上栗县,设立
上栗站,江西段正线长约297.69千米,由
江西省铁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资产管理。
公共交通
截至2018年6月,上栗县公交已经开通7条城市公交线路,拥有城市公交车辆53台,其中新能源40台;开通旅游线路1条,拥有旅游租赁大巴5台;开通校车线路7条,拥有校车27台;合并重组镇村公交线路17条,拥有班线车辆56台;新建充电桩6座,为直流对冲;新建50亩城北枢纽站,集合长途、农村、城市等三站于一体;新建候车亭87个,实现城区主要区域500米全覆盖。
人文
综述
上栗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名录众多,有源于远古原始的上栗傩舞、有始于
唐朝的萍乡烟花制作技艺、源于元朝的上栗皮影戏、上栗牛带茶灯、还有起源于1200多年名扬海内外的杨岐禅宗文化等。还有龙灯、狮灯、
腰鼓、牛带茶灯、乐器、花鼓戏等非遗项目。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上栗县境内共有33处文物古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点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
乘广禅师塔及塔铭
乘广禅师为唐代高僧,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姓张,十三岁出家,初至
衡阳市,依天主想公,三十岁,至
洛阳市从荷泽会公受法。后来到萍乡杨岐山传教,始创“
杨岐普通寺”。唐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乘广禅师圆寂后,由甄叔禅师
住持,在“广利寺”之右侧修建舍利石塔,保存至今。该塔仿古代木构建筑风格。塔高2.73米,塔基两层,四面有
浮雕佛像,力士、怪兽等,塔檐厚实,出檐深远。塔前有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丁亥著名文学家
刘禹锡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清
乾隆对左塔进行修复。
爱新觉罗·旻宁丙戌年(公元1826年)此碑被
山洪冲倒,搬入寺中,次年并碑座一起嵌入寺正面坐向右侧处墙内。该碑高2.8米,宽6.9米,碑文25行,每行54字。碑额圆首,锈刻龙图案,中间二行篆字“乘广禅师碑铭”,碑下是龟座,龟座与碑均系花冈石雕刻而成,
碑石系青遂石,2014年与塔同时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甄叔禅师塔及塔铭
甄叔禅师为唐代佛教一代宗师。他在
杨岐山传教四十余年,是杨岐“
杨岐普通寺”的第二位
住持。唐元和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公元820年)归寂毗,获舍利七百粒,于东峰下建塔。甄叔禅师舍利塔又称之为“油盐塔”(幽闲塔),塔残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塔左原有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僧至闲撰,元幽书《大唐袁州萍乡杨岐山故甄叔禅师塔铭并序》,由琅玡王周古篆额。后因年久失修倒在田中,清道光丁酉(公元1837年)冬迁入寺中,后嵌于寺正面坐向左侧墙内。该碑铭连额,龟座高2.83米,宽0.95米。碑座为大石龟,其形状同乘广碑座一样,在碑额上,同样锈有雕龙图案,中间一行篆字“甄叔禅师碑铭”。2014年,该碑与塔同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枧傩庙
小枧傩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在
朱祁镇正统七年(1442年),为四栋三间二进一房三室歇山顶。庙前原有高大的雨亭(1954年拆除),风雨亭对面是戏台,与大殿成直线,两边为厢房和酒楼,共18间。清同治十年甲戌(公元1874年)进行扩建,右边增加了
观世音堂,左边增加大小七间斋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
萍乡市现今保存最大且最完整的一座傩庙。2000年7月25日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上栗县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9人,与之匹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6所。
萍乡烟花制作技艺
上栗县是中国烟花爆竹的发祥地,据《唐史》记载烟花爆竹的发明者
李畋即是上栗县人。清康熙以后,上栗逐步成为爆竹生产、销售的集散地;清末民初,有爆竹生产经营的厂家、作坊上百家;民国时外商云集上栗设庄购销,本地爆竹生产商也兼营购销;
新中国成立后,上栗爆竹业逐步恢复,
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上栗、金山、桐木、鸡冠山等乡镇。属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上栗传统花炮生产均采用手工操作,工艺繁琐、流程复杂,大概有12个流程、72道工序。上栗花炮已由原来的4大类、400多个品种,发展为12大类、1200多个品种,并有“高空火箭群”“互伦西亚柑子树”等21个产品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
江西省代表团荣获
西班牙24届国际烟花节大奖赛集体第二名,其中上栗“绿林军”“煤城夜景”等7个产品获奖。其技艺
传承人秦斌武。
上栗皮影戏
上栗皮影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上栗皮影戏节目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七姐下凡、西游记、仁贵征东、粉妆楼、封神榜等曲目,是民族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复合体,是一份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非遗传承人陈富贵。
上栗牛带茶灯
上栗牛带茶灯蕴含着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文化养素,由采茶女表演《茶女采茶》首尾呼应,用方言道白,有歌有舞、有乐器伴奏。其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既有上栗语系,又有醴陵语系和浏阳语系;同时,由于湖南花鼓戏在湘赣边界的流传和影响,上栗的牛带茶灯演唱的词曲在保留了
萍乡市地方韵味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湖南花鼓调的精华,从而使牛带茶灯的表现形式活泼轻快,健康向上,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情。2008年入选为
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非遗
传承人谢传佑。
饮食
上栗县人向来喜吃酸、辣、甜,重油重口味。冬天喜食
狗肉,夏天喜食羊肉,上栗的手撕狗肉和羊肉抄粉皮成为湘赣闻名的上栗
名菜。农村有
立冬后腊肉、
腊鱼、
腊鸡、
腊鸭的习惯。
萍乡腊肉
萍乡腊肉又称萍乡烟熏肉,是萍乡老百姓的
家常菜。腊肉选用新鲜的带肉皮的
五花肉,分割成块,用食用盐、黑胡椒、丁香、
峨嵋山胡椒、
广西八角等香料腌渍,在经风干或薰质而成。再用清水洗去烟垢晾干,可蒸可炒。
手撕狗肉
上栗县的手撕狗肉,先将狗肉处理后小火,炆好的狗肉是不主张用铁器的刀子来裁切的,需要徒手在骨头上来撕,因此名为“手撕狗肉”,有的地方叫香肉。
特产
赣西两头乌猪
两头乌猪,头部短又宽,额部皱纹多呈
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细浅者称“万子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多稍凹,腹大,后躯欠丰满。四肢较结实。多卧系叉蹄。头、颈和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分布于
江西省萍乡市市和宜春地区。
萍乡红鲫
萍乡红鲫是当地的百年特产,它不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而且肉质松软营养高,最关键的是纯种红鲫中国仅萍乡独有。萍乡红鲫又名
肉红鲫,是鲫鱼的一个变异类型,因其体色呈肉红色、鳃盖呈透明状而得名。其外形与普通鲫鱼相同,为正常的2倍体有性生殖群体。但其全身鳞片呈半透明状,侧线鳞下面3行至腹部为肉红色,鳃盖骨透明,可见紫红色鳃耙,侧线鳞上面为肉橘红色。在肉红鲫群体中,雌雄比为5~6:1,基本上属一次产卵类型,也有的一年产两次卵。
习俗
春节
上栗县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传说此日各家灶神上天汇报各户一年善恶大事,
除夕下界继续监管各户。从二十四日起,开始清理往来账目,家家洗涤家具,被单、帐子、打团毛灰、大搞清洁卫生。年前,亲友互送年礼。农历三十日为“除夕”,合家团聚,杀牲,焚香秉烛,放鞭爆祭祀天地诸神,吃团圆年饭,贴门神和对联。晚上全家围着火炉烤火,吃
茶点年糕,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子夜关门为“关财门”。成年人“守岁”通宵达旦,午夜时争先放爆竹“出行”开“财门”。
酒席
上栗县红白喜事的酒:一般10大碗,寓意十全十美,也有10碗加两个冷盘,称为“十两个头”。还有“一条龙”4个热菜一点心,再12大碗,4点心,最后一品汤。
订婚
上栗县的订婚旧时称为“扎庚”,一般是男家将应允之钱交媒人送至女家,女家则回送手巾、布等物给新郎,新郎是读书人的,还要加送纸、笔、墨、砚等“文房四宝”。男家在咯日午餐备六菜招待媒人和宾客,意为“六合”,俗谓“过聘”。新中国成立后,女家哥嫂姐妹到男家看家境,俗称“查人家”,男家备宴招待外,还需每人打发一件衣料,如女家不同意,衣物归还男家。如双方同意,则择日订婚,女家宴请亲戚朋友,男家需送物,此后双方可作亲戚来往。
风景名胜
综述
上栗县仅有国级名胜风景区1个。2021年,
杨岐山、斑竹山景区分别获评全省科普小镇、全省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重要景点
杨岐山景区
杨岐山位于江西萍乡上栗县杨岐境内,离城区20余千米,海拔约1000米,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融合自然风光与宗教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是宋宁宗皇后杨桂枝她娘家的侯王府第杨岐寺所在地。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有著名的“杨岐二十四景”:涌泉池、张口狮子崖、关门石、杨岐石窟、金瓶晒果、猴子扒石、斗牛石、千丘田、观音崖、老虎洞、乌龟洞、前沽塘、后沽塘、仙鱼塘、寒婆岩、铁笼关虎、小天池、三岛湖、山顶泉、方竹林、棋盘石、别有洞天、子午泉、案山关。
杨岐普通寺
杨岐普通寺是乘广禅师唐宝十二年(753年)首创,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位于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杨岐山上,距萍乡市区25千米,距上栗县城约10千米,杨岐普通寺依杨岐山而建,逐层递高,古朴雄伟。杨岐普通寺系中国佛教五宗七家之一
禅宗思想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历时1200多年,寺内现有如来佛、观音等大型
塑像,还有护法韦陀、
十八罗汉等神像。
孽龙洞
孽龙洞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杨岐乡清溪村,是一个形成于1.8亿年前的天然
溶洞。相传古代
鄱阳湖有条孽龙想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被
许逊制服于杨山下的山洞里,故名孽龙洞。1983年,孽龙洞曾被中国风景名胜权威、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学家陈丛周先生誉为“地下艺术长廊”“天下第一洞”。孽龙洞全长3200米,有108处景点,分布在南斗六宫九重天。洞内常年恒温18度,冬暖夏凉。清风、怪石、流泉、飞瀑为“洞中四绝”,是中国喀斯特地貌中不可多得的岩溶奇观。
重要人物
对外交流
2023年6月25日-28日,上栗县金山镇宝华工业社区与香港屯门社区签订了“同携手、共发展”友好结对协议。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上栗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5
上栗牛带茶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2023-09-25
李畋崇拜习俗.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2023-09-25
上栗皮影戏.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