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643年),豳(bīn,亦作)州三水(今
旬邑县)人。初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仕高祖与
李世民两朝,潞国太夫人窦娘子第五子,
北周骠骑将军、
肥城市郡公
侯植之孙。
侯君集出身官宦之家,少时以勇武自称。
唐朝建立后加入秦王府,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因功累迁左虞侯和
车骑将军,爵封
全椒县子。谋划并参与
玄武门之变,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列为第一等,晋升为左卫将军、赐食邑一千户,爵封潞国公。贞观四年(630年),担任
兵部尚书,参议朝政,位列宰辅。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
吐谷浑进犯唐朝边疆,侯君集辅佐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出征吐谷浑,李靖采纳侯君集之策,兵分两路,攻灭吐谷浑,后因功改封陈国公,转任吏部尚书,授予
光禄大夫。贞观十三年(639年),
高昌国王文泰阻断西域商路,
李世民李世民任命侯君集担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攻灭高昌,刻石记功后班师回朝。
侯君集本为武将,不好读书,受到太宗李世民重用后,才开始读书。主持官员选举与考核,出将入相,皆被称赞。因平高昌后私分珍宝,受到弹劾而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而获释。侯君集自恃战功,反因下狱而心生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报侯君集鼓动其造反,太宗李世民以二人皆功臣,私下言语无证据不采信。同年与长孙无忌等人图形于凌烟阁。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侯君集因与李承乾密谋被杀,
李世民李世民特赦其妻及一子以祭祀。
人物生平
从征四方
侯君集出身于官宦之家,豳州三水(今
旬邑县)人,为
东汉司徒侯霸的后人,后燕
散骑常侍侯的十世孙,
曾祖父为
北魏泰州市刺史、奉义县公侯欣,祖父为
北周骠骑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光州刺史、肥城郡公
侯植,潞国太夫人窦娘子第五子。喜好玩弄弓矢却学艺不精,仍以勇猛自称。李世民为秦王时,引荐入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建立功勋,后因功累迁为左虞侯与
车骑将军,爵封为
全椒县子。逐渐取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获得参与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各项事务的权力。
建功玄武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攻打
唐朝边境,高祖
李渊派遣齐王
李元吉统军防御突厥,太子
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欲举事除掉秦王李世民。侯君集与
长孙无忌、
房玄龄、
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劝说秦王李世民,认为事情到了非常急迫的时候,必须要临机决断。侯君集与尉迟敬德等人帮助秦王李世民制定行动方案,而侯君集出谋划策功劳最多。六月四日,侯君集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张公谨、
刘师立、
公孙武达、
独孤彦云、
杜君绰、
郑仁泰、
李孟尝等九人,参与“
玄武门之变”,辅佐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及齐王
李元吉。
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以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五人功居第一,后晋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爵封为潞国公,赐予食邑一千户的赏赐,不久后提升为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630年),晋升为
兵部尚书,获得参议朝政的权利,成为
唐朝的宰相。
征吐谷浑
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因吐谷浑出兵攻打唐朝
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并扣留唐朝使者赵德楷,太宗李世民任命特进
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侯君集与任城王李道宗为副,统兵攻打
伏允的吐谷浑。次年三月,
唐军行至
鄯州(今青海乐都),李靖采纳侯君集长驱疾行、攻其不备之策,挑选唐军精锐,轻装深入吐谷浑境内。任城王李道宗率部追击伏允的部众,并于库山大破吐谷浑,伏允为躲避唐军的追击,带领少量部众进入沙漠。李靖将唐军分成两路追击
吐谷浑的军队,并亲率部将
薛万均和
李大亮等人由北路追击,派遣侯君集与李道宗由南路攻打吐谷浑军队。南路唐军在侯君集与李道宗指挥下一路攻破逻真谷(今青海
都兰县),越过汉哭山,行军二千多里,皆是空旷无人之地;并率部克服山地多积雪与降霜的恶劣气候,转战星宿川(今青海黄河上源星宿海),追击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多次与吐谷浑军队交战,全部大获全胜,一路追击吐谷浑军队到积玉山才返回,最终于大非川(今青海
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与
李靖会师,彻底平定吐谷浑后班师回朝。
大破吐蕃
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与
长孙无忌等人获得世封的赏赐,其中侯君集被授予陈州
刺史之职,并改封为陈国公。次年,侯君集晋升为吏部尚书,进位为
光禄大夫。侯君集备受重用后开始读书,主持官吏选举和考核,出将入相,都获得人们的称赞。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吐蕃派遣使者入朝求亲,
李世民李世民没有应允。后吐蕃的
松赞干布派兵攻打
吐谷浑,并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陈兵二十万威慑
天宝。吏部尚书侯君集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右领军大将军
执失思力、左武卫将军
牛进达、左领军将军刘简等五万
唐军前往松州抵御
吐蕃;九月,大败吐蕃于松州,斩首一千余级。松赞干布退兵并派遣使者谢罪,再次请求迎娶唐朝公主,太宗李世民应允。
攻灭高昌
贞观十三年(639年),因西域
高昌国国王麹文泰阻断通往西域的商道,于是
李世民李世民征召麹文泰前往长安朝见,其称病不去。十二月,侯君集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唐军出征高昌,并征召善于制作攻城器械之人随军出征。麹文泰认为高昌距离
唐朝七千里,中间有沙漠阻挡,那里气候干旱、冬寒夏热,大军难以通行;
唐军穿越沙漠进攻高昌,也会因兵多而运粮不便,如果以逸待劳,二十天内就能拖垮唐军。侯君集统帅大军来到口时,麹文泰才感到害怕,并于次年八月病逝,其子麹智盛继承
高昌国王位。此时唐军行军至柳谷(今新疆吐鲁番西),
斥候禀报说麹文泰葬期将近,高昌国民全部会齐聚
首都。众将认为可以趁机偷袭,一举攻灭高昌。侯君集不赞成,认为趁其墓葬时偷袭不是问罪之师该做的事情。
侯君集统率唐军击鼓前行,未遇到困难便到达高昌国的田地城(今新疆善西)。当地军民据守城池,侯君集派人劝降没有效果,便派唐军伐木填埋沟壑,使用工匠们制作的推车撞击城墙,并用抛石车击向城中,城中守军毫无抵抗之力,唐军攻破城池,俘获城中男女七千余人,后派兵围攻高昌都城。曲智盛修书于侯君集,认为他刚继承王位,没有什么过错,请求唐军赦罪撤军。侯君集让其出城投降,麹智盛犹豫不决。原来
曲文泰曾与西突厥首领欲谷相约共同抵御唐军,但欲谷听闻唐军到来,便统兵西撤一千余里,麹智盛失去援军,无计可施,最终出城投降。侯君集继续分兵攻打
高昌国其他城池,共攻取3郡、5县、22城,攻灭高昌,俘获麹智盛及其高昌国官吏,刻石记功后班师回朝。侯君集攻灭高昌后,未经请示便私自发配无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国的珍宝,不能制止手下将士偷盗宝物,待其返回
长安后,被人弹劾而下狱。后经中书侍郎
岑文本上疏求情,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易受到屈辱,
李世民李世民将其释放出狱。侯君集自以为攻灭高昌有功,却受到下狱的待遇,内心非常不快。
涉谋被杀
贞观十七年(643年),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职外派出任
洛阳市都督,侯君集问张亮为何会遭到排挤,张亮却说因公务受到排挤,谁更冤枉。侯君集认为自己平定
高昌国,却因此触怒天子的缘故,于是邀请张亮一起造反。张亮随后将两人密语报告于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认为侯君集与张亮皆功臣,两人私下的对话缺乏证据,便没有采纳,依旧对待侯君集像从前一样。不久后侯君集与其他功臣一同图像悬挂于凌烟阁上。
太子李承乾担忧自己被废,知晓侯君集心有怨恨,于是与其私下交往谋划。侯君集的女婿
贺兰楚石担任太子府
千牛卫,李承乾令其多次带领侯君集进入
东宫,询问自安的办法。侯君集认为太子羸弱,劝其图谋大事。此后侯君集担心事情泄露,心中不安,每日夜晚都会突然警醒。其妻子侯君集身为国家大臣,如果辜负了皇帝,应当向皇帝请罪宽恕,侯君集没有听从。李承乾“谋反”事件爆发后,侯君集受到牵连,其女婿贺兰楚石揭发其联络太子李承乾的事情。
李世民李世民认为侯君集有大功于社稷,想要保全其性命,但群臣认为侯君集之罪,不能赦免。此后,太宗李世民因不忍看到侯君集的画像,不再登上凌烟阁。最终侯君集被杀,因其临刑前向太宗李世民求情,赦免其一子替其守丧与祭祀。太宗李世民同意后,特赦其妻与一子,流放于岭南。
人物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侯君集十分看重,曾在《
册侯君集改封陈国公文》中认为,侯君集守持正道、坚定不移、见识渊博、度量宏大,文武全才。也曾在《令侯君集等经略吐谷浑诏》中认为
兵部尚书侯君集才兼文武,智谋闻名于庙堂之上。
唐朝宰相
魏元忠高度评价,认为侯君集灭
高昌国与
李靖破突厥和
苏定方开西域,虽然都是依仗唐朝国力强大实力,但也与他们的才华分不开。
后晋
刘昫在撰写《
旧唐书》时认为侯君集攻城略地建立了功勋,但恃宠而骄,前功尽弃落得身死的下场,都是贪与愚的结果。
北宋文学家
宋祁在《
新唐书》中评价侯君集时认为出将入相,却暗中勾结太子,导致身死的结局,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宋朝文学家
苏洵在其《
嘉佑集》的“御将篇”提到,侯君集是不可所得的才将,认为古代贤将太少,君主能够获得才将并且正确使用,就能建立功勋。
朱元璋认为,侯君集虽然有功于李唐,但他犯法就应当处罚,而
李世民想要保全他,但执法者不认可,可见其确实应该诛杀。
河南大学教师、历史解读派作家郭灿金认为侯君集是
唐朝最有争议的名将,“有勇无谋”,他猜疑侯君集“谋反”事件是李世民进行清洗的“牺牲品”,他的罪名不应该是“谋反”,而是“无谋”只能“反”。
历史作家
谢志东在其作品《拨云见日》中认为,侯君集“谋反”事件是因为李世民不公,同样都是“治军不严”之罪,李世民对
李靖能够网开一面,为何要对侯君集另眼相待。
生父之谜争议
根据相关史书及相关墓志铭,无法推测出侯君集父亲的名字,有说法认为其父为
侯定远。《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仅列出侯君集的祖父侯植,其父信息空缺,另外对照《周书·侯植传》与《北史·侯植传》,都没有侯植子孙的具体信息,只有《周书·侯植传》提及子嗣为“子定嗣”及“定后位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记载继承侯植
爵位的儿子叫做侯定。
此外根据《侯植墓志铭》去看,侯植子嗣不止一个,分别为世子侯定远、次子侯定徽、侯定高、侯定国、侯定周、侯定贵;而侯君集母亲的墓志铭《窦娘子墓志铭》,也未提及侯君集父亲姓名,仅能获悉其担任过泰州诸军事与泰州
刺史的官职,依旧不能确定其父姓名信息。
家族成员
史料故事
李世民李世民曾让侯君集跟随李靖学习兵法,侯君集学成后,却密报太宗李世民,认为李靖有谋反之心,因为每次学到精妙之处,从来都不交给他;太宗李世民便去询问李靖,李靖却说:“当今天下没有战事发生,臣所教授侯君集的兵法,足以让他凭此抵御四夷,而他想要臣倾囊相授,这才是侯君集身具异志的表现。”后来李靖担任尚书右仆射,侯君集担任
兵部尚书,某次两人一同返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进门数步才发觉,李靖便认为,侯君集身具异志。后来果然应验了。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