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天
中国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晓天(1923年7月28日—2009年9月29日),男,汉族,出生于舞阳县侯集乡汤庄村,中国共产党党员,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
梁晓天194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8年到1952年在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1955年起担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7年起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2008年,梁晓天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级会员。2009年9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梁晓天的研究内容遍及合成、反应、结构、谱学等药物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的诸多领域。出版了《核酸共振解析简论》《药物与化学》《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析和应用》等专著。梁晓天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荣誉。其研究成果获科学大会著作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梁晓天1923年7月28日出生于舞阳县侯集乡汤庄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励斋老先生是前清秀才,为该村一所小学的校长。
1940年他先在西北联大附中,后转人城固县师大附中高中学习,三年的高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级第一。1942年到1946年在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1946年毕业后在开元中学任教。1948年到1952年在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组织发起并成立了中国留美学者协会西雅图分会,为回中国参加祖国建设做准备。
工作经历
1952年到195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师从有机化学家巴来特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4年秋摆脱美国政府阻挠回到中国。1955年起担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副研究员、研究员。1961年领导研究了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和面部神经麻痹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一叶碱。1964年编译出版中国第一部核磁共振谱的中文著述《核磁共振解析简论》。
1976年将在核磁共振氢谱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编著出版《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释和应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到1984年先后任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1987年起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人物逝世
2009年9月29日21时3分梁晓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86岁。梁晓天遗体告别仪式于2009年10月11日(周日)上午10点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告别室举行。
主要成果
梁晓天是中国应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测定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的开拓者。先后帮助解决了40多项测定化学结构方面的难题,创立了对复杂核磁共振波谱ABC,AA′BB′系统的简化解析方法。参加与指导的研究项目获部级以上奖励的有1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测定
梁晓天对驱虫特效药鹤草酚、川素、创新霉素、鹰抓甲素等数十种主要新药进行了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测定,成为中国将核磁共振、波谱、光谱等技术引进和应用于测定化学结构的先驱者,为填补中国新的波谱学理论和技术应用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成果于1994年获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于1995年获何梁何利化学奖。1961年领导研究了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和面部神经麻痹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一叶碱,很快就搞清其化学结构,论文和日本人几乎同时发表,此项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一叶秋碱结构的确定 。 50年代后期,国外学者已争相探索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一叶秋碱的化学结构的秘密。梁晓天分析了一叶秋碱中的CH2受到邻位氮及氧的活化,从而易于失去质子,继而C-N断键以减除桥环张力,亚胺的负电荷通过共轭系统转移到羰基上,可视为逆Mannich反应,从而确定了一叶秋碱的结构。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与日本科学家同时在世界上刊登出一叶秋碱的化学结构,使国内外学者为之瞩目。
抗疟药鹰爪花甲素和青蒿素结构的测定。鹰爪甲素分子内含有过氧基团,在天然化合物中是罕见的,而且化学性质又出乎意料地稳定,不显示其含有过氧性能,给工作初期带来很大困难。梁晓天通过核磁共振的去偶技术,理顺了试验中的一些矛盾现象,否定了原推导的缩酮结构,推理为过氧结构,根据生源学说对许多可能结构进行选择,最后提出结构式l的可能性,因为它符合常见的没药骨架3,但不能由此否定结构式2;再经过针对性的化学降解以及三苯基膦的定量分析,才确定下来鹰爪花甲素的结构式为l。青蒿素结构的确定,为新型抗疟药的寻找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此项研究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鹤草酚结构的确定。 鹤草酚是效果较好的驱绦虫药。分子中B环不具有偕二甲基,经碱处理可以芳构化。梁晓天通过核磁共振谱的氢键分析,发现有四个程度不同的合氢键,但合成样品中只出现二个峰。确定了鹤草酚的结构。Ha为较弱的氢键,它与较强的Hc同时发生氢交换,是由于Ha及Hc彼此互相牵扯的原因,氢交换必须同步进行,如同一个“拉锁”。应用化学反应机理解释了天然的鹤草酚是消旋体的问题。此项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
二生物碱结构的确定。二萜生物碱具有较为复杂的笼状结构,对于其结构的测定,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使其情况全面改观。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61个新的二萜生物碱中,有20多个是在梁晓天的直接指导下,应用超导核磁共振以及碳-13核磁共振的常规技术,较快地确定了骨架类型及取代基的品种和位置,并应用二维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梁晓天的研究成果为二萜生物碱结构的解析提供了新的信息。
弄岗报春苣苔新结构的测定。 芍药新甙是芍药中的微量成分,梁晓天测定其结构主要应用二维核磁共振谱,其中最关键的依据是C-H远程偶合,梁晓天认为赤芍药甙与芍药新甙在酸存在下可以相互转化,经验证后肯定了芍药新甙结构式。对于这类微量复杂的天然药物的结构未涉及复杂的多步化学操作,借助于二维核磁共振谱,较轻易地确定下来。
核磁共振波研究
梁晓天创立了对复杂核磁共振波谱ABC,AA′BB′系统的简化解析方法,该项成果对核磁共振波谱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他编译了《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简论》,编著了《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和应用》等书,这两部有关核磁共振的较早的专著,至今仍为各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主要参考书,其中《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和应用》一书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梁晓天发表综述(含一些专著章节)10余篇,研究论文28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梁晓天编译的《核酸共振解析简论》和编著的《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析和应用》是中国在核磁共振方面较早的中文专著。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梁晓天获科学大会著作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人才培养
梁晓天培养了博士后3名,博士生40多名,硕士生10多名。用所得的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的奖金设立了“梁晓天优秀青年科技奖”。代表性学生有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锋鹏
影响与后世纪念
《梁晓天院士集》
《梁晓天院士集》由姜芸珍主编,2014年1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介绍了院士的主要经历和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等内容。
梁晓天优秀青年科技奖
梁晓天优秀青年科技奖是由梁晓天用所得的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的奖金设立。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表示:“梁晓天是用现代谱学在中国研究天然产物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在确定一系列天然药物结构和推动中国药物化学学科发展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东南大学校友总会在致梁晓天院士治丧委员会唁电中表示:“梁老(梁晓天)才智非凡,治学严谨,胸怀通达,堪称后人楷模。梁晓天院士为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表示:“梁晓天院士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为之奉献一生的药学研究事业。他学风严谨、才智超人,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中草药化学成份的结构测定、波谱解析、有机化学反应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疾恶如仇的崇高精神境界,给后来者以教育启迪与榜样的力量。他是享誉国内外的药物化学界知名专家,为药物所事业发展、为我国医药事业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梁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05
梁晓天.舞阳县人民政府.2023-04-05
梁晓天.国家图书馆.2023-04-05
梁晓天.中国科学院.2024-04-20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4-05
梁晓天.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2023-04-05
学部简介.中国科学院.2023-04-05
梁晓天.中国知网.2023-04-05
历届理事会.中国化学会.2023-04-0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果
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研究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影响与后世纪念
《梁晓天院士集》
梁晓天优秀青年科技奖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