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
中国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的太昊伏羲氏陵墓
太昊陵位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太昊陵是以伏羲八卦先天数理而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的孤例。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陵庙,被誉为“天下第一陵”。该陵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分为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二楼、二廊、二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和十六门。太昊陵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已有陵庙,后不断增制发展,明清时期有了基本格局,受到历朝封建统治者的尊崇。据史料记载,历代帝王派遣官员前去祭祀共计5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太昊陵,多次进行了开发与保护。2002年成立太昊陵管理局,负责太昊陵的修护。
1963年,太昊陵被评为中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太昊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太昊陵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伏羲又称太皞,是中原地区古史传说时代的远古帝王,位居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文化源于原始时期的结绳记事,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伏羲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陵供奉的是“人文始祖”伏羲,因此太昊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是中华民族的祭祖圣地。太昊陵始建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但根据《陈州府志》《伏羲赞》的记载,春秋时期已经有伏羲陵庙,汉代以前有了伏羲祠堂。随着人们对伏羲的崇拜程度越来越高,伏羲陵墓的修建规模也越来越大。
唐宋时期太昊陵不断扩建,初具规模。李世民颁布“禁民牧”,不准在太昊陵一带割草放牧。到了宋朝,太昊陵成了皇室专门供奉伏羲的地方,赵匡胤曾下令修建太昊陵,下诏三年一祭,祭祀的牲口为太牢(牛、羊、猪三牲),造祭器,设置守陵户。此后太昊陵祭祀逐渐规范,并形成一年一度的古庙会,自此太昊陵有了固定的祭祀时间。
元朝战事不断,太昊陵祀事不修,庙貌逐渐被毁。因此太昊陵中的大多数建筑都是明清时期修建的。
明清时期,太昊陵进行了多次修整与重建,建筑格局形成。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来到陈州,亲自去太昊陵祭祀。四年后朱元璋下诏废除各地三皇庙,将太昊陵作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场所,并写下祝文,让朝臣们前来祭奠。这种做法也被后代帝王所效仿,据史料记载太昊陵修建的千余年间,历代帝王的御祭达52余次。
清末到民国时期,太昊陵历经修缮,但未改变建筑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设置机关专门负责管理太昊陵,并且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曾为太昊陵题词。20世纪90年代太昊陵庙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每年二月由官方组织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后就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太昊陵庙会,这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其中2008年的二月庙会,参加的游客单日达82.56万人次,被上海吉尼斯协会列入吉尼斯纪录。
陵庙特点
建筑特征
太昊陵内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建筑用材以木材为主,砖墙为辅,房屋结构受官式建筑影响较大。建筑样式有歇山、悬山、硬山形式;单檐、重檐俱全,墙体多为条砖垒砌,屋面为灰筒板瓦三彩琉璃脊饰,建筑基本色调趋于蓝绿色。太昊陵中轴线上的建筑为多重四合院布局,建筑整体形象以高大的城楼建筑或大体量建筑为主,建筑内部各有装饰。太昊陵中建筑的装修具有豫东南地区的风格,大部分的门窗都有条环板,建筑内会采用石雕、木雕作为装饰,为了防止古建筑木结构日晒雨淋的侵蚀和虫蛀,在梁架上的各部件上进行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彩画。
基本布局
太昊陵是由太昊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原理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古建筑群,建筑坐北朝南,隐蔽在青松绿柏中,全庙南北长750米。太昊陵分为外城、内城和紫禁城三大帝城,全陵有三殿、二楼、二廊、二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和十六门。建筑群体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院落组合方式,主体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陵庙的中轴线由九进院落构成,从南到北依次是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太昊伏羲的陵墓位于庙堂之后。以午朝门为开端,将由南到北的大门扇扇开启,则可以从午朝门直接看到太昊伏羲陵墓,此为“十门相照”。陵区内保存了树龄在300年到1900年不等的古树,太昊伏羲陵墓的后方是中国唯一的草园。陵区的东侧是独秀园,它是以松柏造型技艺为主题的植物造景公园。西安碑林博物馆与独秀园以玉带路为轴线南北对称,西四观与碑林以中轴线对称。陵庙院落的前后空间尺度相差较大,前部分层次分明,后部分空间相对紧凑。
主要景点
太昊陵的主体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太昊陵墓在庙堂的后面,陵墓后面是中国唯一的蓍草园。景区内的其他景点景观大多数都是以中轴线对称或近似对称分布。
午朝门
午朝门,俗称“午门”,是太昊伏羲陵的第一道门,也是太昊伏羲陵的主体建筑之一。午朝门是面阔三间进深六架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屋顶覆盖的是灰色瓦,前檐明间中门券上有砖雕二龙戏珠,实榻大门,各饰门钉九排九路。午朝门前有月台,两边是硬山式“八”字墙,南墙正中门的上方挂有“午朝门”、“太昊陵”、“开天立极”匾额。午朝门的东西方有相对称的东天门和西天门,东西天门前有个小广场,是古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地方。
道仪门
道仪门位于午朝门北部的不远处,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三门”,古称通德门。此门是明代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结构简单,形似过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青砖铺地,无台基,梁架结构为三架梁。
先天门
先天门位于道仪门以北,距离道仪门约121米。先天门是单檐歇山式的高台建筑,由梯形高台和主体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屋顶覆盖着灰筒瓦,屋面采用黑瓦,建筑外有回廊,回廊上方是苏式彩画。高台的正中有一个砖砌的拱形门,上方嵌有一方刻有楷书“先天门”的石匾额。20世纪70年代为了便于游客观赏,先天门的两边建造了旋梯。
太极门
太极门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命名,旧称太极芳或门,是太昊陵的中心,也是太昊陵的第四道门。该门修筑在台高五级的高台之上,属于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通高7.6米。太极门的东侧角门取名为“仰观”,西侧角门取名为“俯察”。
统天殿
统天殿是太昊陵的大殿,始建于明代,殿高15.7米,是太昊陵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统天殿位于太昊陵庙的第四进院落,是太昊陵庙的主体建筑。统天殿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大殿前悬挂的几块牌匾中,中间“宝渊源,名迹久传”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御笔,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铺盖,正脊有龙纹样雕刻。殿内的墙壁上嵌有高1.2米、长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统天殿前连接着300多平方米的祭台,又称月台,是历代帝王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统天殿的大门正对着根据宋代伏羲铜像重塑的伏羲雕像。
显仁殿
显仁殿位于统天殿的北边,距离统天殿约36.2米,俗称“二殿”。显仁殿通高16.4米,是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屋顶是灰筒瓦顶,高台走廊。殿内供奉的是伏羲的妹妹女娲。在明间的正上方正悬挂着匾额“显仁殿”。显仁殿东北角在一块长70厘米、厚40厘米的青石中间有个子孙窑,是对远古女阴崇拜的遗俗证明。
太始门
太始门位于太昊陵中轴线的末端,与显仁殿相距约7米。太始门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由高台和寝殿组成,始建于明朝,分三次修建完成。太始门通高16.66米,屋顶覆盖的灰筒瓦。寝殿内立有一块明代正德八年朱元璋的御碑,这是太昊陵内最早的御祭碑,所以寝殿又被称为“御碑楼”。殿下是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阴刻着楷书“太始门”。太始门修筑寝殿的时候,高台的两旁有台阶和角门,可以绕殿循游,所以又称“转厢楼”。
太昊伏羲陵墓
太昊伏羲陵墓位于紫禁城内,高约26米,方座边长为182米,是中国唯一上圆下方形制的陵墓。陵前有一块高3.68米,宽80厘米的巨型墓碑,碑上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因此关于碑文书者与年代,其说不一,苏小妹撰写的说法流传较广。
其他看点
独秀园
独秀园位于太昊陵内东侧,是中国唯一以松柏造型技艺为主题的植物造景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36400平方米,继承了历代造园的传统手法,园内有二龙戏珠牌坊、百鸟朝凤、八角凉亭等近200种的植物造型,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游人和学科专家称为天下奇景。
碑林
碑林位于统天殿与显仁殿的东外侧,与独秀园以玉带路为轴线南北对称。碑林占地面积约6666平方米,是专门存放古碑的院落。其建筑格局呈双环抱卦式,主要由东廊、西廊、北廊、八角廊及御碑亭和碑墙构成。碑林是以碑刻的形式传颂伏羲功德的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碑林中的碑刻包括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历代帝王、文化名人、当代书法名家的手迹以及古今歌颂伏羲功德的诗词等。碑林的东廊主要陈列省级领导、社会名人的碑刻,共镶嵌碑刻53方。碑林的北廊是整个碑林的核心位置,主要陈列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碑刻。
岳飞观
岳飞观又名“岳武忠祠”,位于统天殿与显仁殿的东外侧,始建于明代,是淮阳区人民为纪念岳飞对淮阳做出的贡献而建立。其主殿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前出廊建筑。主殿内设有岳飞坐像,上方悬挂着岳飞手笔“还我河山”四字匾额。殿外西墙上嵌有岳飞手书《出师表》的石刻。主殿的对面是一组秦桧等人的跪像。
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在太昊陵的核心大院内,分别位于大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二者均为清代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在建筑的二层明间正中挂有匾额“钟楼”和“鼓楼”。钟楼和鼓楼的建筑形制相同,层檐凌空。钟楼上悬有一口明朝铸造的巨钟,鼓楼内挂有一面大鼓。
八卦坛
八卦坛位于太始门后墙,距离太始门约5米。八卦坛是一个高台,坛高0.6米。其结构为须弥座式的等边八角,边长1.8米。坛中心为阴阳八极图,周边为先天八卦阵型。坛中间还有一个八角形凹槽,上面原有一尊“龙马负图”,也就是俗称的“四不像“。
蓍草园
蓍草园在太昊伏羲陵墓的后面,是中国唯一生长蓍草的地方。蓍草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正六棱柱形,春生夏长秋衰冬藏,“蓍草春荣”之称,是淮阳八景之一。传说伏羲就是用蓍草的杆,结合白龟龟背纹理画出了八卦,因此蓍草被认为是卜的灵物,称为“神草”,专用于揲卦,只有在伏羲陵墓后蓍草才能生长。
西四观
西四观位于统天殿与显仁殿的西外侧,与碑林轴对称分布。“四观”分别是女娲观、玉皇观、天仙馆和三清观,因位于太昊陵西面而被统称为西四观。西四观历经沧桑,原建筑早已摧毁,后通过专家组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方考察论证,在史书记载的原址上对西四观进行恢复建设。2005年9月开始修复工作,一年后西四观的主体修复工程竣工,太昊陵有关负责人还邀请了名家冯其庸林岫谢辰生等为其题写了16幅门额、楹联。
太极门广场
广场南北通长73米,东西宽66米,中间有玉带路贯穿东西,东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
文化活动
二月朝祖会
二月朝祖会又称太昊陵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举行。初始的庙会是青年男女聚会媒合的地方,后来渐渐发展成朝祖进香和物资交换的场地,庙会期间还会进行“栓娃娃”“求旗杆”等传统民俗活动。该庙会是中国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参会人数最多的庙会,庙会的朝拜者来自中国各省,还有众多海外学者与文人前来探古寻缘,追根问祖。
担经挑又称“担花篮”是太昊陵庙会特有的歌舞形式,是淮阳独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原始巫舞。该表演集音乐、舞蹈、祭祖、娱神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原始生殖机能的崇拜,对人祖伏羲功德的崇祀。
泥泥狗是庙会的圣物,其造型包含了200多种奇珍异兽,是楚国漆器文化的延续,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太昊陵庙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保护遗产组织单位”。2008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日),参加庙会的游客达82.56万人次,被上海吉尼斯协会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授予“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
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农历二月初二在伏羲文化广场上都会举行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该活动是河南省为、省政府批准保留的37个省级节庆活动之一,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周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阳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活动以展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等多个省份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主,还会进行民俗文化系列巡演等配套活动。2023年第十三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于2月21日开幕,该届非遗展演的主体活动时间为2月21日至2月28日,民俗文化系列巡演等配套活动持续到3月24日。
太昊陵菊花展
重阳节前后太昊陵景区会举办金秋菊花展,截止到2023年为止,太昊陵已连续举办五届金秋菊展。其中2021年第四届金秋菊展展出时间长达40天,布展面积约20000平方米,从太昊陵午朝门,沿中轴线依次到显仁殿为主展区,其次还有龙园展区、独秀园展区和西安碑林博物馆南展区。围绕盛世中华、巨龙腾飞、文化振兴、自然和谐、龙园菊韵、羲陵菊香、精菊有约七大主题设计特色文化造型区等数十个板块,有300个景观造型,各类观赏菊100多种,各类精品菊花3000多盆。
相关文化
太昊伏羲氏
伏羲,号太皞,合称太昊伏羲氏,是中国原始文明社会中的“三皇之首”,是中国传说中的文化英雄。在伏羲探寻文明进步的进程下,中国古文明实现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从涉猎社会到农牧社会、从群体婚约制度到对偶婚约制度等的过渡,因此他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功绩主要有两点:一是开创先天八卦;二是定姓氏、作嫁娶,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伏羲以“龙”为图腾将氏族各部落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团族,创立了崇拜“龙”的华夏民族。伏羲还结网、养牺牲、兴庖厨、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这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先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伏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将其简单概括就是开天立极,揭示天地之道,通晓万物之理,也就是根据自然规律,为人们树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伏羲文化的精髓是始画八卦,八卦是中国哲学的精华,它确立了中华民族阴阳八卦思想,体现了先民的宇宙论模式。伏羲文化的精神是龙的精神,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伏羲文化的基础是伏羲所创下的不朽功绩。
开发与保护
太昊陵地处河南省淮阳区,是人们为纪念曾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开创做出重大贡献的太昊伏羲氏所修建的陵和庙。它存在的千余年间备受各朝各代所推崇,曾多次对其进行营建与扩修,但也多次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元朝时期战事频发,太昊陵庙貌被毁,景区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修建。近代的太昊陵也进行了一番维修,其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和政府对太昊陵的开发与保护都十分重视,将其收归国家管理,并在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员会,由农业部门主管。1980年建立太昊陵文物保管所,五年后文物保管所与人民公园合并,在太昊陵组建了淮阳县博物馆,进行馆庙合一,博物馆负责太昊陵庙的保护和维修。1984年建立太昊陵派出所。2002年成立太昊陵管理局。
2004年淮阳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大对太昊陵的保护,恢复太昊陵的原貌,改善太昊陵周边的环境。淮阳县委县政府拆除了蔡河两岸以及陵区西侧约4.7万平方米的建筑物,收回原陵区近66666平方米的土地;修复了陵区内清末时期的玉皇观、女娲馆等景观与建筑。在太昊陵前建设了羲皇文化广场;陵区内兴建博物馆、万姓同根林,种植侧柏,扩建独秀园,整修玉带河,增设游客服务中心等工程。2006年淮阳县委县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递交了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报告,正式启动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2007年太昊陵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太昊陵景区持续推进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
文化价值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为依据,按照皇家陵墓规格兴建,是中原地区古代帝王陵寝大规模建筑群中的特例,为后人研究皇家陵墓制度提供重要实物依据。太昊陵庙现存碑刻一百余块,碑文中所记录内容对研究太昊陵庙历史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太昊庙陵从远古到近代,历代都对其进行了修加固,其中保留了各个年代的重要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代建筑技术提供实物价值。太昊陵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对道教整体脉络的意义重大。
所获荣誉
重要事件
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视察太昊陵。同年9月朱镕基签发中共淮阳区委、淮阳县人民政府请求拨款维修太昊陵庙的报告。
2008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十五日),参加太昊陵圣祖庙会的游客达82.56万人次,被上海吉尼斯协会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授予“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
2011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二),周口市领导、河南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建设厅、郑州大学、省文物局、省监制局等省直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辛卯年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公祭大典。
2011年,时任台湾省发展研究院王工文先生一行莅临太昊陵,寻根祖,参观考察。
2014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前肯尼亚副总统穆西约卡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游览太昊陵。
2023年1月11日,南非大使馆经济参赞史嘉杰(Gary James Smith),乌拉圭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兼投资处主任马思洋(Marias Benitez)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太昊陵景区参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023年2月16日,太昊陵朝祖会摊位开启使用权拍卖,拍卖会上的“网红摊位”拍出了41万的价格,摊位的使用时间共33天。
参考资料
太昊陵简介.太昊伏羲陵.2023-04-06
门票信息.太昊伏羲陵.2023-04-06
太昊陵整修大事记.淮阳网.2024-04-05
陵庙建筑.太昊伏羲陵.2023-04-06
陈州伏羲碑林.中国·淮阳门户网站.2023-04-06
淮阳七台八景.太昊伏羲陵.2023-04-06
淮阳区太昊陵第四届金秋菊展开幕.中国·淮阳门户网站.2023-04-06
伏羲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太昊伏羲陵.2023-04-06
伏羲文化考略.太昊伏羲陵.2023-04-06
省级文明单位.太昊伏羲陵.2023-04-06
省级平安景区.太昊伏羲陵.2023-04-06
中原最有影响力庙会景区.太昊伏羲陵.2023-04-06
太昊陵整修大事记.中国·淮阳门户网站.2023-04-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陵庙特点
建筑特征
基本布局
主要景点
午朝门
道仪门
先天门
太极门
统天殿
显仁殿
太始门
太昊伏羲陵墓
其他看点
独秀园
碑林
岳飞观
钟、鼓楼
八卦坛
蓍草园
西四观
太极门广场
文化活动
二月朝祖会
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太昊陵菊花展
相关文化
太昊伏羲氏
伏羲文化
开发与保护
文化价值
所获荣誉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