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油菌
鸡油菌科鸡油菌属真菌
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又名黄丝菌、黄菌、黄花蘑、杏菌、鸡蛋黄、蛋黄菌、伏菌子等。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外生根真菌。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热带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河北省浙江省广东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等地。常与松、栎、杉等针阔叶树的根系共生。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于针叶林地上。
鸡油菌子实体呈杏黄色或蛋黄色,因而又名为杏菌、黄丝菌。鸡油菌生长初期,其菌盖向内卷起呈突出型,生长后期菌盖展开,表面光滑,带有粘性物质,边缘高举呈波浪状,中间下凹,如同牵牛花的形状。菌柄短且粗,光滑,肉质内实。菌肉厚,白至淡黄色,带有浓郁杏仁味和微微的甜味。菌褶相互交错或成分叉状,与菌柄延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光滑。
鸡油菌香气浓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并在维持和保护森林生态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
命名
鸡油菌是鸡油菌属的模式种,瑞典真菌学家Elias Magnus Fries 于1821年对其进行了命名和描述,由于其属没有变动,最初的学名沿用至今。属名Cantharellus来源于拉丁语 cantarus(最初来自希腊语“kantharos”),意为形似高脚杯状的子实体。种名cibarius来源于拉丁语“cibus”,意为食物或口粮。
分类
鸡油菌复合体(C. cibarius complex)在全球广泛分布,对其划分目前有两种观点。Coker、 Smith 和 Morse 认为该复合群内种的颜色差别属于种内差异,他们倾向于使用大种的概念,减小变种的数量。而 Corner 则依照菌盖和菌柄表皮末端菌丝式样及颜色差异,结合产地的不同,在C. cibarius complex 中描述了多个新种(变种、变型),例如从太平洋沿岸的“C. cibarius”的类群中划分出了C.formosus,从东南亚的“C. cibarius”类群中划分出了马来紫罗兰鸡油菌(新拟)C. ianthinus Corner 和马来粉红鸡油菌(新拟)C. pudorinus Corner 等。Petersen则以菌柄和孢子印的颜色、子实层脊纹末端的融合与否等特征为基础,从采自瑞典德国美国的定名为“C.cibarius”标本中鉴定和描述了3个新种和1个新变形。Dunham 从美国分布的 C. cibarius complex 中发现了小瀑布山鸡油菌(新拟) C. cascadensis Dunham, O'Dell \u0026 R. Molina。Feibelman 和 Arora 等分别从美国中西部的 C. cibarius complex 中发现了密西西比州空柄鸡油菌(新拟)C. tabernensis Feibelman \u0026 Cibula 和加州鸡油菌(新拟)C. californicus Arora\u0026Dunham。田宵飞等发现中国西南的 C. cibarius 不仅可与北美的类群分开,而且来自该地区不同产地种类出现了明显的地理分化现象。研究结论表明C. cibarius complex 具有一定的生物地理分布规律,其中很有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种。
特征
鸡油菌子实体呈杏黄色或蛋黄色,因而又名为杏菌、黄丝菌。高约4-12厘米,生长初期,其菌盖向内卷起呈突出型,生长后期菌盖展开,直径一般为3-10厘米,表面光滑,带有粘性物质,边缘呈波浪状,厚而钝,中间下凹,如同牵牛花的形状。菌柄短且较粗,长2-6厘米,粗5-8厘米,光滑,肉质内实。菌肉厚2-3厘米,白至淡黄色,带有浓郁杏仁味和微微的甜味。菌褶较窄,排列稀疏,略弯曲,相互交错或者成分叉状,与菌柄延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光滑。
分布
分布范围
鸡油菌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热带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安徽、河北省浙江省广东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等地。
栖息环境
鸡油菌分布在海拔1350米-1800米,主要生长在排水良好的针、阔叶林缓坡至斜坡上,单生或近丛生。野生鸡油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树林葱郁茂密,通风良好,较隐蔽的环境中,气候特征具有湿度大、雨量充沛、多云雾等特点。
习性
适应性
鸡油菌属于好气性真菌,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丝体生长较耐低温,在10-30°C均可生长,以25-28°C最为适宜;子实体形成所需温度较高,在28-31°C下比较容易形成和发育。鸡油菌多发生在林下有大量落叶层的地方,落叶层厚达10-30厘米,土壤质地一般多为轻壤至中壤,也有山地黄壤,偏酸性,一般为pH5.42-5.78。
物候期
当天气较热,雨量充沛,或阵雨过后,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时,有大量的鸡油菌在林地长出。表明鸡油菌大量出菇季节,是林内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的季节。
种间关系
鸡油菌主要共生植物为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盐麸木(Rhus chinensis Mill)、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化香(化香树属 strobililacea Sieb.et Zucc)、槐(Sophora japonica Linn)、野花椒(Zanthoxylum pilosulum R. et W.)、火棘火棘属 crenlata Roem)、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构皮(Broussonetiap apyrifera Vent)等。鸡油菌与共生植物的根以共生方式形成菌根菌,彼此之间形成互利共生体。
生活史
鸡油菌菌丝分散于土壤中,不易形成可见结构,多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很少生于腐木上。当其准备繁殖时,菌丝体会发育成子实体。孢子在子实体菌盖下产生,并被弹射到其他地方形成新的菌丝体,完成繁殖。鸡油菌的菌丝体可以存活几十年。
栽培
马尾松幼苗侵染
目前鸡油菌尚未实现人工栽培,可通过侵染马尾松幼苗进行仿生栽培。种植马尾松幼苗前要进行带状整地,挖穴要求土壤回填,每穴用多菌灵高锰酸钾消毒。将鸡油菌液体菌种均匀撒施于穴底后,种植马尾松幼苗。
出菌
当马尾松生长4-5年后,接种鸡油菌的马尾松在新造林地的环境里,能够与鸡油菌维持良好的共生关系。5-8月的雨后,马尾松林地即可生长出鸡油菌。
病虫害防治
鸡油菌常见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属等。可通过高锰酸钾、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鸡油菌常见虫害有线虫螨形总目、蚁、蜗牛等。可通过溴氰菊酯进行药剂防治;可通过动物骨头烤香诱杀螨类、蚁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鸡油菌香气浓郁,鲜美可口,富含粗蛋白、脂肪,糖类,粗纤维,灰分等营养物质。其总氨基酸含量远高于一般食用菌,人体必需的L-苯丙氨酸赖氨酸Thr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含量丰富,是优质蛋白源。鸡油菌还富含粗食纤维、胡萝卜素、角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2和钙、铁、磷等多种矿质元素,是一种高营养的食用菌。
药用价值
鸡油菌子实体可入药。味甘,性平。具有明目,润燥,益肠胃的功效。主治夜盲症,结膜炎,皮肤干燥。
经济价值
鸡油菌为全球六大著名菌根性食用菌之一,全球年产量约20万吨,销售额约16.2亿美元。作为全球鸡油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西南地区的鸡油菌不仅种类多样,而且产量高。除内销以外,每年大量的鸡油菌以鲜品、干品或者速冻品形式出口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市场。
生态价值
鸡油菌能促进共生植物生长与发育,在生态平衡的维护中起重要作用。鸡油菌对土壤中的铜、锌等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因而在土壤质量改良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空间。此外,鸡油菌中含有多种可以降解禾本科杂草等腐烂有机层的重要多功能酶类,能保证生态系统中营养的循环。
相关研究
吸收和抗辐射污染能力
Szántó等(2007)研究发现,鸡油菌对森林生态系统沉积的放射性元素137Cs 有较强的吸收作用,且鸡油菌子实体比菌丝体吸收效果更好。Mietelskia等(2002)对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放射污染地区的鸡油菌放射性污染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子实体中含量是非污染地区的两倍,证实鸡油菌有吸收和抗辐射污染能力。
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物质
鸡油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多糖、酶类、芳香油、抗真菌蛋白、风味物质等。据报道,野生鸡油菌子实体中含有高生物活性蛋白漆酶以及抗真菌蛋白、核糖核酸酶、内蛋白和凝血素等物质。H.X.Wang 等从鸡油菌中提取出一种内醌蛋白多肽,并证明其对聚合多聚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及尿嘧啶有较高的酶活。此外,鸡油菌中还含有真菌甘油(是一种具有神经内脂的高级甘油酯)、鸡油菌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多烯类脂肪酸衍生物)等重要物质。
物种对比
鸡油菌与小鸡油菌(Craterellus minor Peck Ann.)、芳香喇叭菌(Craterellus odoratus(Schow)Fr.)形态特征相似。三者的区别在于小鸡油菌在形态上较小,并且和芳香灰喇叭菌菌柄都是中空的,鸡油菌的菌柄是内实的。
此外,鸡油菌易与有毒的发光类脐菇(Omphalotus illudens)以及其他类脐菇属的菌种混淆。发光类脐菇是毒性很强的毒伞菌,含有毒碱,人食用后会引起胃部不适,并且会持续多日。发光类脐菇菌盖直径7至20厘米;最初凸起,边缘向内卷曲,后变平,最终形成上翘的波状边缘;亮橙色至黄橙色,中毒后通常不会致命,但在采集鸡油菌时必须注意区分。
参考资料
..2023-04-09
..2023-04-09
鸡油菌.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4-10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Golden Chanterelle (Girolle).MISSOURI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Omphalotus illudens.First Nature.2023-05-10
目录
概述
分类
命名
分类
特征
分布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习性
适应性
物候期
种间关系
生活史
栽培
马尾松幼苗侵染
出菌
病虫害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
相关研究
吸收和抗辐射污染能力
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物质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