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东归
1771年土尔扈特部从沙俄回归清朝的事件
土尔扈特部东归,指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族首领渥巴锡率领约17万来自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回归清代的事件。土尔扈特蒙古原为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曾经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并遭受俄罗斯帝国的压迫。在此背景下,土尔扈特人感受到深刻的民族危机,最终决定东归回到清朝管辖下,结束长达百年的西迁历程。
1771年1月,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开始踏上了重返清朝的征程;在历时约半年的跋涉中,遭遇俄罗斯哥萨克骑兵哈萨克族等军队的追击和攻击后,土尔扈特部到达了清朝领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河畔,他们遭受了近十万人的伤亡,完成了东归清朝的旅程。土尔扈特部回归后受到乾隆热烈欢迎,渥巴锡被封为卓哩克图汗。
土尔扈特众人被安置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济尔噶朗、精河县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后融入当地民族,为中国的建设和民族团结带来积极影响。
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部在早期名为客列亦惕部。他们的祖先从13世纪到14世纪时期,居住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并在随后数百年里向伊希姆河上游不断地扩张。在1437年,客列亦惕部正式成为卫拉特联盟的一员,并改名为土尔扈特,成为中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曾游牧于雅尔之额什尔努拉(新疆塔城地区西北俄罗斯境内的乌尔扎)一带。17世纪30年代,因与准噶尔汗国部首领发生矛盾,迁徙至伏尔加河下游,并自成独立游牧部落。土尔扈特人一直反抗俄罗斯帝国的侵略与奴役,18世纪初,他们在伏尔加流域掀起武装起义,反抗沙俄统治。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涯巴锡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成功返回中原地区
事件背景
族群西迁
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以土尔扈特部为主,协同一部分和硕特和杜尔伯特部,和鄂尔勒克的带领下开始了西迁,由于厄鲁特四部联盟内部纷争,即为争夺牧地、解决蒙古游牧地紧张,和沙俄侵略的威胁,其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迁徙至伏尔加河。于1630年,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成立土尔扈特汗国(又称卡尔梅克汗国)。当时,伏尔加河下游为俄罗斯尚未能控制的地区。俄国为巩固已征服的喀山和阿斯特拉罕的既得利益,并进一步向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扩张势力,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成为其觊觎和侵略的对象。沙俄以武力威胁、经济侵略等手段,迫使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当局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在政治上逐步控制了其领域。不过,土尔扈特人多次掀起武装反抗斗争,致使俄国政府无法实现对其的彻底征服,土尔扈特部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土尔扈特与清朝关系
土尔扈特西迁后,一直保持着与清朝和蒙古各部的长久联系,并通过年年向清廷纳贡来表达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清朝对土尔扈特人的国家向心力的吸引和接纳,例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同的满蒙两族和满蒙通婚的民族政策等,也强化了土尔扈特人对中原王朝的认同。土尔扈特部信仰藏传佛教,这种文化和宗教传承与内地和蒙古各部保持着联系,维护了土尔扈特蒙古内部的团结。在清朝的康熙,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多次向清政府进贡求援,使与清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
内外纷争与沙俄压迫
1645年,土尔扈特族人和俄罗斯军队在阿斯特拉罕城发生战斗,汗国的领导者和鄂尔勒克在这场战争中过世。随后,和鄂尔勒克的儿子书库尔岱青接任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书库尔岱青执政期间,俄罗斯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部分土尔扈特贵族纷纷效忠于俄罗斯。1655年,书库尔岱青也签订了效忠沙皇的誓言。书库尔岱青之后的汗王朋楚克曾带领土尔扈特人参与俄国政府镇压战争。在朋楚克之子阿玉齐的统治期间,土尔扈特汗国实力强大,但内部纷争不断。由于与准噶尔汗国的继承问题,土尔扈特汗国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的关系破裂,草原之路也被阻断。土尔扈特汗国内部也出现了不断的纷争,如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反抗噶尔丹的起义,阿玉齐为其提供支持。但当策妄阿拉布坦上位后,与土尔扈特人发生冲突,加剧了内部矛盾。 俄罗斯政府向土尔扈特汗国任命官员、制定法律,还强迫土尔扈特人放弃信奉藏传佛教,改信奉东正教。而在敦哆布喇什的统治期间,他破坏了一些接受东正教洗礼土尔扈特人村庄。
除了政治和宗教的干涉,沙俄在经济、征兵与赋税方面的压榨导致了土尔扈特部落的经济落后和生活困难,促进了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决心。由于沙俄掠夺征用土尔扈特人的牲畜与马匹作为军用物资,以及草场大量侵占,人口激增等因素,导致土尔扈特人的经济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导致了生活困难和经济落后。此外,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实行了对人口的控制和赋税的强加,以及推行了“征兵减税”的经济政策,这些举措既控制了土尔扈特人的经济发展,又变相控制了土尔扈特人口,最终导致赋税逐年增加,人口逐年锐减。在俄皇叶卡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加紧了对土尔扈特部的掠夺和控制,实行征兵制,使土尔扈特部面临灭绝的危机。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外部压力下,土尔扈特人为了改变境遇走上了东归的道路,并在1767年(清朝乾隆三十二年),敦哆布喇什之子渥巴锡决定率领土尔扈特部东返清朝,结束长达百年的西迁历程。
事件过程
消息泄露
1767年(清代乾隆三十二年),渥巴锡决定率领土尔扈特部东返清朝。1770 年(乾隆三十五年),在沙俄对土耳其的战争中胜利归来的渥巴锡汗得到了土尔扈特部众和王公的大力支持。他们一致主张回到伊犁原牧地,以躲避民族灭亡的威胁。渥巴锡汗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并制订东归计划。他们将这一计划告知各大小部落的首领,并做好准备。不过,这个计划很快被俄罗斯帝国和贝格托夫总督所掌握,沙俄政府并未能有效地保守秘密。因此,渥巴锡决定先率领近17万人的一部分人开始东行,以避免被沙俄监视。
起义和抵抗
1771年1月,土尔扈特人开展了反抗沙俄统治的武装起义,在渥巴锡的率领下,约17万土尔扈特人开始了漫长的重返清朝的征程。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后非常生气,下令抓捕掌管土尔扈特事务的军官基申斯科夫,并强制要求土尔扈特人返回伏尔加河,同时对留在左岸的土尔扈特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追击下,土尔扈特人开始了艰难的征途。渥巴锡将队伍分成三路大军,精锐部队为开路先锋,两侧由其余领主队伍率领行走,首领渥巴锡和他的堂侄策伯尔多尔济,在军队中地位相近,率领两万战士殿后。先头部队摧毁了俄国据点,安全地从冰上过河,踏上哈萨克草原。但不久后,队伍遭到哥萨克骑兵的突袭,九千名战士牺牲。
2月初,土尔扈特部东进队伍到达奥琴峡谷时发现被哥萨克骑兵阻拦。渥巴锡和他的堂侄策伯尔多尔济率领骆驼和枪队发起攻击,成功消灭敌人,使队伍顺利通过。途中遭遇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哈萨克族部队的袭击,人口大量减少。渥巴锡和策伯尔多尔济号召各部首领团结抗敌,策伯尔多尔济还发表了激昂的演讲鼓舞士气,坚定了队伍继续前进的信心。3月,土尔扈特人击退拦截部队,强渡图尔盖河。4月中旬,冲破敌人阻截,两万多俄军不是土尔扈特骑兵的对手,土尔扈特人打败了他们。但遭哈萨克小帐努尔阿里汗部的偷袭,人马伤亡众多。然而,土尔扈特人没有屈服,继续前进,克服重重障碍。
突围和胜利到达
5月23日,努尔阿里汗和俄罗斯将军计划在捷尔萨康河会合,打击土尔扈特军民。哥萨克骑兵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人组成的骑兵团从奥尔斯科出发,到达时发现土尔扈特人早已渡过河。士兵在河边等待多日,却无法追击土尔扈特军民。努尔阿里汗建议留下,俄国将军只给他三门炮和一千名骑兵,便撤退了。6月中旬,土尔扈特人到达莫尼泰河,被哈萨克族五万联军包围。渥巴锡派使者与对手谈判,同意送还一千名俘虏,以换取停火三天的休整机会。第三天傍晚,土尔扈特人突然发动总攻击,经过牺牲众多英勇战士的生命,成功突围。为避免哈萨克军队追击,选择了不方便的巴尔喀什湖西南沙砾地区道路,走戈壁逾吹河、塔拉斯河一路,到达伊犁河流域。6月底抵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河畔。约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这一万多里的东征,最终只剩下将近7万的人口。
事件结果
当土尔扈特、和硕特等族群陆续抵达伊犁地区时,清政府使用了从哈萨克地区获得的1万只羊和1万石粮食,每10人分到1只羊和1斗粮,作为旅途中的口粮。同时,由满洲协领巴虎、前锋协领胡图克、防御八十四,厄鲁特额外副总管博罗胡尔噶、佐领萨音讷木库、额外佐领巴图锡等人组成出发队伍,于1771年7月28日(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开始率领土尔扈特部众过伊犁河,陆续迁往斋尔地方暂时安置。但考虑到土尔扈特部人长途跋涉的辛苦,以及老弱病残者的需要,在伊犁安排部分老弱病残者调养,其余人则被派往斋尔地方过冬。他们的暂住地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渥巴锡族群在博湖图,策伯克多尔济和舍楞的族群在纳穆,巴木巴尔、旺丹、博罗和默们图的族群则分别在楚尔、多罗诺图、乌兰霍托和舒鲁岱等地。只有和硕特的族群移居到古尔班济尔噶朗地方。
1772年初(乾隆三十七年正月),清政府确定土尔扈特众人的最终居住地:伯克多尔济的族群迁往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巴木巴尔的族群迁往济尔噶朗;默们图的族群迁往精河县;舍楞的族群迁往科布多省所属青吉勒等地;和硕特汗国的族群迁往珠尔都斯。但仅有渥巴锡的族群继续留在斋尔地方,并有一部分老弱病残者仍居留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接受调养。清代政府还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的牧地。土尔扈特部分成新、旧两个部落,旧土尔扈特由渥巴锡领导,并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共有十旗;新土尔扈特部由另一位领袖舍楞领导,并分为两旗。
此外,渥巴锡被乾隆封为旧土尔肩特部卓喱克图汗,策伯克多尔济被封为旧土尔肩特部布延图亲王,舍楞被封为青色特奇勒图新土尔肩特部粥里克图郡王,塔本鄂拓克太师巴木巴尔被封为毕锡呼勒图郡王,达什敦多克被封为旧土尔肩特部一等台吉,恭格被封为巴图色特奇勒图和硕特部土谢图贝勒。
影响
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后,他们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在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地内勤耕牧、外御强敌,为开发和稳定中国西北边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土尔扈特部后代多次迁徙,其中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聚集的土尔扈特部后代,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是从这里拔地而起。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融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中,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促进西北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东归后,现在土尔扈特人属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而那些因当时伏尔加河没有解冻,不知东归消息而被迫留在沙俄的土尔扈特部族,由于战乱和政治压力的原因,他们大多分布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和蒙古国,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西欧、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等其他地区。
评价
乾隆对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给渥巴锡等人封爵、宴请等礼遇,还撰写了两篇碑文,立碑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以表彰和纪念这一事件。中国国家清史编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认为土尔扈特人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情况下,选择了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地东归,这种壮举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他认为土尔扈特人东归壮举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永恒的命题,展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反抗精神,深埋心际的思乡情结和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美国学者芮佛认为土尔扈特人东归壮举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人类永恒追求自由和和平的真实范例。爱尔兰作家德尼赛认为自有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项事业能像20世纪后半期的一个主要鞑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土尔扈特人东归壮举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后世纪念
在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了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设立了“东归节”,也就是6月23日,即渥巴锡领导的族群到达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日子,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旨在弘扬东归精神。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土尔扈特部东归真正体现了华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相关文物
渥巴锡腰刀是渥巴锡于1771年10月15日(乾隆三十六年农历九月初八日)进献给乾隆的礼品,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渥巴锡腰刀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着“渥巴锡进”,全长86厘米,柄头用银制成,柄中部有一颗红珊瑚镶嵌在一面,另一面有一个银质圆环。刀鞘是由鲨鱼皮和牛皮交替制成的,中间用银线穿过,呈螺旋状。鞘子上缀着一块白色的皮条。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石碑和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均于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立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前。两块石碑的碑文均运用了满族汉族蒙古族藏族四种不同字体的文字,分别记录了清代政府从全国各地筹集大量牛、羊、布等物资,以援助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人,以及土尔扈特部从沙俄回归清朝的经历。
影视作品
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由塞夫、麦丽丝执导,马景涛、宁静、斯琴高娃等人主演,讲述了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的故事。
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以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土尔扈特部在回归清朝的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土尔扈特部落在定居后的生活现状。
目录
概述
土尔扈特部
事件背景
族群西迁
土尔扈特与清朝关系
内外纷争与沙俄压迫
事件过程
消息泄露
起义和抵抗
突围和胜利到达
事件结果
影响
评价
后世纪念
相关文物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