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的
开都河上游,地处
天山中部的
尤尔都斯盆地,距离和静县城288千米,距巴州首府库尔勒市360千米,景区规划面积为4217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天鹅繁殖地和全球野生天鹅繁殖的最南缘。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第二大草原,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亚高山高寒草原,其占地面积为23835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在1500米至2500米之间,域内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新疆最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之一,故其
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同时,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由于受
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保存了世界上多种稀有物种,成为天鹅等野生动物理想的繁殖
栖息地。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以大小
尤尔都斯盆地的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沼泽草甸生态景观、
开都河上游河曲和沼泽湿地为景观主体,拥有雪山、峡谷、盆地、草原、河曲、湿地等生态景观,以及
蒙古族风情、东归文化、草原文化等人文特色,其主要景点有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巴音布鲁克展示中心、天鹅湖、
九曲十八弯、草原之恋、巴润库热等。
巴音布鲁克草原于2010年获批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3年作为“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组成部分之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于201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积极创建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于2016年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42°10'~43°30'N,82°32'~86°15'E,地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境内西北部,位于东、西、南天山的交汇处,
开都河上游,总面积约为23835平方千米。
巴音布鲁克草原东西长270千米,南北宽136千米,东与
乌鲁木齐市、和静县
巴仑台镇毗连,西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
巩留县接壤,北与伊犁州
新源、尼勒克及
塔城地区乌苏、
沙湾、
玛纳斯县等11个县为邻,南与巴州
轮台、
阿克苏市库车、
拜城等县交接。距离和静县城288千米,距巴州首府库尔勒市360千米,直距乌鲁木齐市约500千米。
气候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约为270毫米,降雨集中在6—8月,该地年平均气温为-4.6℃,夏季较短,最高气温可达25.4℃;冬季较长,最低气温可达-40.5℃,无霜期不足30天,一般为28天左右。巴音布鲁克草原每年多刮东北风,一般3—6级,最大11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822.9小时,共计约118天。
巴音布鲁克草原常见
寒潮、低温、大雪、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降雪集中于1—3月,最大降雪深度达26厘米,年降雪天数最多可达185天。5—7月冻土深度可达439厘米,地面解冻始于4—5月,冬季水面封冰期达5个月。
2024年12月12日,
国家气象中心最低气温实况排行显示,12月11日15时至12日14时,巴音布鲁克最低气温达-40.8℃,成为这一时间段中国最低气温排行榜榜首,比位列第二的
内蒙古自治区图里河低了5.4℃,也成为入冬后中国首个跌破-40℃的国家气象站。
地形地貌
巴音布鲁克草原属于天山山脉中段的高山间盆地,因地处天山隆起带,周围高山环绕,四周山体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在海拔3700米以上发育为冰川和终年积雪。盆地内地形较缓,东高西低、河流蜿蜒曲折,为盆地湖沼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形成了千余平方千米的亚高山沼泽和广阔优良的巴音布鲁克亚高山草地。盆地以横穿其中部的艾尔温根乌拉山为界限,分成东、西两部,即西大东小的大尤勒都斯盆地和小尤勒都斯盆地,而
开都河在盆地内东西贯穿,把艾尔温根乌拉山拦腰切断,并形成了连接大、小尤勒都斯的主要通道。
水文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开都河、伊犁河、呼图壁河、阿拉沟河、玛纳斯河等诸多天山南北河流的源头,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和降雨混合为主,局部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甚至出漏,充沛的水源补给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以及大面积的沼泽。
巴音布鲁克草原共有13处泉水,7个湖泊以及20条河流,它们与融化的雪水汇集形成沼泽、河流,滋润着草原,孕育着生命。巴音布鲁克草原有
开都河、
乌鲁木齐河和黄水沟等18条河流区,它们不仅是最重要的水源,而且也是巴州乃至
北疆许多河流的发源地。
植被
巴音布鲁克草原具有独特的草地生态系统,归因于其盆地地貌类型和高山区气候特征,草地分布类型具有一定规律性,主要草地类型及草种见下表。
根据对巴音布鲁克景区范围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划分结果,该区域东西部植被覆盖度较低,而南北部则较高。其中,极高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分布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北的
那拉提草原,由于水汽条件好、降水充沛且得到了良好保护,其平均植被覆盖度为83.06%;高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分布在
大尤尔都斯盆地南部的山前平原,并得到了近年来的草原保护政策支持,其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7.98%;中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四周的山前草场,这些区域为巴音布鲁克草原放牧草场的主要分布区域,由于近年来的季节放牧和草场保护政策的实行,其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91%;低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位于大尤尔都斯盆地西部的天山石林区和小尤尔都斯盆地中部的大面积区域,这些区域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其平均植被覆盖度为25.51%;极低植被覆盖区域主要分布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四周山区和小尤尔都斯盆地的中植被覆盖区内,这里由于道路建设和矿山挖掘等
人类活动的干扰,植被覆盖度最低,平均为10.81%。整个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内的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了70.9%,主要为草甸草原和湿地分布。保护区外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2.1%,明显低于保护区内部,其中保护区外西侧的覆盖度低于东侧覆盖度,因为该地区有公路穿过并长期过度放牧。居民点分布区域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因为这些区域除了人类分布外还有较大面积的草场分布,牧草的得不到及时的恢复,生产力逐年下降致使植被覆盖度迅速降低。
生物多样性
巴音布鲁克草原拥有植物种类50科160属262种,不仅广泛分布着
蒿草、
苔草、
茅根、松草,还有大片的
酥油草。这些牧草养育着草原上的
焉耆马、大尾羊、
野牦牛,以及60多万头(只)牛羊。
巴音布鲁克草原内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和山前荒漠带。据相关数据显示,巴音布鲁克草原及周边地区记录到的鸟类种类达到了119种,鱼类有2科5种,兽类有10个科19个种,
两栖动物有2科2种,此外还有多种无脊椎动物。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内的生物资源中,不仅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
猞猁属、
石貂、
灰鹤、
大天鹅等17种动物,还有被列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
黑鹳、
金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扁吻鱼等。同时,巴音布鲁克草原内的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仅天鹅
种群就有7000多只,是中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和种源地。
历史沿革
由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
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的支线上,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部族大量进出游牧,成为这片草原的开拓者。
明清之前
秦汉以来,
乌孙、月氏、
铁勒、
匈奴、
回鹘等部游牧于此。
13世纪
蒙古第一次西征,
察合台汗国(1225—1321)曾在此设立
别失八里行省。
明清之后
明朝至清朝初期,漠西蒙古的辉特部游牧于此。
清代,卫拉特蒙古
准噶尔汗国部在此建沙拉斯、玛呼斯两个
鄂托克旗(
蒙古语,意为领地)。
1771年,土尔扈特、
和硕特汗国等
蒙古族部落东归,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
开都河流域定居。
1774年,清
爱新觉罗·弘历依照汗王
渥巴锡意愿,准许其定居巴音布鲁克草原。
方位布局
基于遗产地和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及保护管理要求,可将巴音布鲁克景区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严格保护区、生态旅游区、传统利用区、景观保育区。通过建立保护区、生态旅游区、传统利用区、景观保育区四大区域,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将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畜牧业相结合,建成天鹅湖环线景区、巴西里克及巴音贝核心游览区、草原生态景观带、开都河峡谷景观带、游牧风情景观带,打造出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巴音布鲁克展示中心、天鹅湖、
九曲十八弯、草原之恋、巴润库热等主要景点。在规划建设时,既考虑景区的最大化利用,又考虑游客,设立天鹅湖环线景区、巴西里克及巴音贝核心游览区、草原生态景观带、开都河峡谷景观带、游牧风情景观带;同时为游客设置服务节点,保护自然生态。
功能分区
严格保护区
空间范围:涵盖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禁建区。
功能定位: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保护大天鹅、
黑鹳、
金雕、
玉带海雕等珍稀鸟类及其生存栖息环境,保持珍稀特有野生生物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保证
大尤尔都斯盆地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和繁衍,维持原始自然状态。
生态旅游区
空间范围:生态旅游区沿天鹅湖环湖公路呈U型分布,涉及保护区的实验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展示区。
功能定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考虑游客的体验及需求,提供生态观光、自然观察、科普教育、生态文化等旅游产品;可以建设科普宣教设施、游憩步道、观光路线、管理和服务站点、基础保障设施等,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景观为前提,并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传统利用区
空间范围:景区范围内的社区和原住民传统生产生活区域划为传统利用区。
功能定位:传统利用区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展限制性利用,除了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禁止大规模建设,可开展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环境友好型社区发展项目,开展游憩服务活动。
景观保育区
空间范围:除去严格保护区、生态旅游区、传统利用区之外的区域。
功能定位:景观保育区承担着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景观保育的功能,目标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和保育措施,确保生态过程连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发展格局
根据巴音布鲁克景区的开发现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可建设用地及道路交通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构建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为“一环、两核、三带、六节点”。
“一环”:天鹅湖环游线,游客中心—科普宣教中心—草原之恋—天鹅家园—伊克扎克斯台—巴润寺—巴西里克—巴音贝—
开都河峡谷—花海—夏牧场—洗胃泉—
巴音郭楞乡—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
“两核”:巴西里克、巴音贝两大核心游览区。
“三带”:草原生态景观带、开都河峡谷景观带、游牧风情景观带。
“六节点”:在游客中心、景区北入口、巴西里克、巴音贝、景区东入口、景区西入口设置六个服务节点。
主要景点
巴音布鲁克景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其旅游资源涵盖了8大类别、29个亚类别和110种基本类型。由于该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它被称为“绿色净土”,在涵养水源、旅游开发、发展畜牧业和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巴音布鲁克景区的草原生态景观带地处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大尤尔都斯北块区域,已形成草原之恋、天鹅家园、伊克扎克斯台、巴润寺(巴润库热)四个游览片区,同时还配有生态游步道、观景摄影平台、休憩亭、观鸟屋、候车亭、区间车站、移动环保厕所等设施,由区间车道连接四个游览片区,沿途可见草原和雪山。
草原之恋
草原之恋景点是游客进入景区的首个驻足观景点,为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的草原景观集中展现地,旅游旺季配以“草原迎宾礼”体验场景,供游客留影、品尝奶茶和
马奶酒、欣赏马头琴表演和
蒙古族歌舞,远可观雪山群峰、湿地湖群,近可赏草原风情,在草原景观之中,融入信仰之恋、驰骋之恋、蘑魔之恋三段传说故事,传达草原人民对草原的热爱。草原之恋的制高点是观赏
尤尔都斯盆地、天鹅湖湿地、雪山群峰及巴音布鲁克辽阔草原全貌的最佳观景摄影点之一,通过开展生态游憩、科普解说和摄影观光活动,可以让游客初步认识大尤尔都斯盆地、高寒草甸草原、天鹅湖湿地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天鹅湖景区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天鹅
栖息地,承担对野生天鹅等鸟类的研究、救助等功能,围绕天鹅等湿地鸟类的生态学知识,开展生态科普活动,设置科普志愿者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科普解说、拍摄及文明劝导工作。天鹅湖景区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的珠勒图斯山间盆地,主要以观鸟作为游览特色,是一片由高原
草甸和几百个互相通连的
浅水湖沼组成的区域,海拔约2400米,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0千米。中国四大主要种类天鹅有三种于此栖息,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天鹅
种群。1986年,天鹅湖景区被设为国家天鹅自然保护区,是
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
伊克扎克斯台
伊克扎克斯台承担湿地鸟类监测的功能,围绕
灰鹤、白鹭、
大天鹅、
小天鹅等珍稀鸟类繁殖迁徙的生态习性,针对鸟类爱好者、自然观察者定期开展湿地鸟类、湿地植被、生态群落的科普宣教活动。同时,伊克扎克斯台在观鸟屋放置鸟类观察设施,将湿地监控视频实时传输到观鸟屋,供游客观察鸟类栖息、觅食、筑巢、育雏等。此外,伊克扎克斯台还设置了观鸟望远镜,扫码看天鹅,实现人与鸟类的“零距离”接触。
巴润库热
巴润库热,即巴润寺,其位于天鹅湖景点与
九曲十八弯景点之间,为民族
聂氏宗祠,又称“艾尔宾喇嘛庙”。该庙宇肃穆庄严、装饰精美,原为
土尔扈特部东归时所携带的七座移动庙宇之一,亦为至今存世的唯一一座移动庙宇。巴润库热以文化长廊展示、三维动画演示、名家语音讲解等方式向游客介绍和解读巴润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壮举,旅游旺季定时演出“移动的寺庙”随着马车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迁徙的场景,游客可拍照留影或参与其中体验。
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
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景点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西部,主要以各类可供居住的蒙古包及民俗文化作为看点,利用当地土尔扈特生活起居住所以及一些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资修建而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最大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汗帐。此外,展现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及民俗文化的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于此拍摄,并在旅游季进行演出。根据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蒙古族成功返回祖国的故事,音乐剧《东归·印象》生动地演绎了这一过程以及回归后的幸福生活。该音乐剧场面宏大震撼,不仅有演员的精彩演出,还有当地牧民、成百只马匹、黑头羊、牦牛和骆驼等动物的参与。这场音乐剧穿越时空,向游客生动地展现了东归历程中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巴音布鲁克展示中心
在巴音布鲁克展示中心景点主要介绍了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区的动物、植物情况,内容涵盖了动植物分类、种类、习性等特性,旨在以此传播当地生物文化。
九曲十八弯景区
九曲十八弯景点以展现
开都河风貌为特色,开都河发源于
天山中部的伊连哈比尔山,流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由于开都河上游的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形成河谷开阔,河道蜿蜒景观,故有“九曲十八弯”之称。
主要活动
农历六月初四至初六到巴音布鲁克,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大会”,观赏赛马、摔跤、赛羊、赛牦牛、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等传统表演。这期间,大量游客进入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领略欢腾的草原,欣赏巴音布鲁克大山马,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独有的黑头羊,巴音布鲁克天山野血牦牛,身手不凡的摔跤手,民间艺人和歌喉。
农历六月初四可以参加当地的东归那达慕艺术节。六月初四是
蒙古族土尔扈特人的传统节日——“塔格楞节”,“塔格楞”,是
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祭祀祈福的“敖包”,“塔格楞节”,就是
祭敖包节。东归
那达慕艺术节,即源自“塔格楞节”,它以“祭敖包”的仪式开幕。当天,在塔格楞山上,一早便有身穿袈裟、手执法器的喇嘛端坐在蒙古包外,诵经祭佛。蒙古族及
藏族的信众,则身着盛装,在香烟镣绕中,围着草原上最大的敖包走动诵经,悬挂经幡,礼佛祭神,互相祝福,以求山川宁静,人畜两旺。之后,赛马,摔跤,射箭,赛
野牦牛,赛骆驼,斗羊,刁羊,服饰表演,民间艺术展示接踵而来。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0年,巴音布鲁克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巴音布鲁克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旅游产业地位大幅提升,国家、自治区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随着巴音布鲁克机场的新建通航、低空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公路的提升改造,巴音布鲁克作为“
天山廊道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带”重要目的地和集散节点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
和静县人民政府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启动了《巴音布鲁克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9-2030年)》编制工作。
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区域内有牧民1.8万人,实际放牧为253.08万只
绵羊单位,已大大超过草场的承载能力,由于草地长期处于超载过牧状态,草地退化持续加剧,牲畜的高强度反复啃食,造成草场的逆向演替,加上春夏季时有干旱发生,造成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简称“三化”)面积迅速扩展。同时,原来的伴生种马先蒿因其具有超强的侵占性及不可食性,不断蔓延扩张成为群落的优势种,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极大的威胁。伴随旅游开发、草场退化、人类的干扰活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野生动物
种群和数量有所减少。
保护
1986年,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内设置首个中国国家天鹅自然保护区。2009年前后,国家立项投资上亿元实施《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2010年3月3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保护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2013年6月,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作为“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5年11月,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积极创建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景区荣誉